第481頁
林景修似乎預料到了妻子會這麼問,他指了指現在如鏡一般平靜的海面道:「海上的天氣複雜多變,有時候去哪裡不是我們能預料到的,所以不到了那個時候也不知道哪條路更合適。」
費秋娘領著兩個學生朝著公主夫婦走過去,她正聽到了林景修的這一句,因而自然地接話說道:「這次過去沒有什麼商貿往來,所以應該是怎麼快怎麼過去,不過您若是想要欣賞下沿途的風土人情,我們倒是可以多去幾個地方。」
熙柔長公主這次能隨著船隊出發,徐澄俞為著妹妹可算是擔著許多責任,他被妹妹求了一通放了妹妹登船,李太后的怒火就要他一個人滅了。
縱使是現在大鄭造船和航海的技術,隨著掌握這些技能的人都隨之授官而水漲船高,但是李太后這個當娘的怎麼能不擔憂女兒呢。
這次船隊出訪主要是為了慶賀西洋一國新王登基,使團的正使就是林景修,徐澄俞給妹妹掛了副使的頭銜,也因此不許船隊多行商賈之事,一切以安全為上。
不過熙柔長公主自上船後倒是頗為低調,她回過頭去見到了費大人前來眼前一亮,快步過去牽起了她的手說,「剛才他說你在,我還以為你事務繁忙要等會兒才能見到,可是忙完了?」
熙柔長公主和費秋娘之間也有前緣,兩個人的交情是從宮中起的,所以費大人在長公主面前也不緊張,見公主問也是大大方方地回答。
「現在也沒什麼事兒,要等到了地方才有我忙的,去我屋子裡坐坐?你之前是不是沒坐過船,若是頭暈了就叫人來我這兒拿些藥膏塗一塗」,費秋娘對著公主邀請道。
船剛剛啟航,林景修剛才見到妻子好奇海上的風光才和人一起出來在甲板上眺望遠方吹吹海風,他一直也擔憂著妻子一直曬著會不舒服,現在見費大人忙完了過來也是高興。
於是林景修也就順著費大人的話說道:「我還待去檢查下各處再叫人來開個小會,公主去費大人那裡消閒一會兒如何?」
能遠洋航行的大船自然也要兼顧乘船者的感受,費秋娘作為船隊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她所住的地方雖然不大,但是布置得十分得宜,熙柔一進了屋子覺得這間也沒比自己和駙馬所住的那間差多少。
「您還可適應?微臣第一次乘船時暈船嚴重,本來還擔憂您不舒服,今日瞧您還能在甲板上看海景就放心多了」,在海上別的不說,從公主之尊到船上做雜事的幫傭,所有人茶葉都是管夠的,費秋娘也習慣先給公主倒了一杯茶水才說話。
「還算是習慣,可能是我的新鮮勁兒還沒過去,駙馬也有點驚訝我每日怎麼這麼有精神」,熙柔長公主不好意思地一笑。
徐臨波生於晏城長於晏城,因為母后對著大哥小時候偷偷鳧水的陰影,她在成婚之前甚至都沒有試過鳧水,坐船也只是在行宮的湖上乘過畫舫,誰都沒料到這麼個人居然能如此適應海上的生活。
「您能適應就再好不過啦,剛坐船覺得新鮮,過了幾天就煩了,不過海上的好處是隨時都能吃到鮮味」,費秋娘見熙柔長公主還算適應海上的生活也高興了起來,興致勃勃地拉著公主說了一會兒話。
「臨波要不要去錫蘭轉一轉,那邊兒沒甚麼別的好的,但是當地產出的寶石確實是上佳,等到了西洋時可以請當地匠人製成有本地特色的首飾」,晚間用完了一頓充滿著海洋特色的晚膳之後,林景修換了一張更為詳細的圖來遞給熙柔長公主看。
熙柔湊過去看了一眼,「我還想問來著,其實我小時候也在父皇那裡見過海圖,但是無論是白日那張還是這張,好像都比我看到的詳細和漂亮多了。」
和皇子不同,徐瑞卿對著自己的幾個女兒倒是真的寵愛有加,熙柔長公主小時候也有被父皇抱在膝上隨意翻動父皇龍案上東西的歲月。
徐瑞卿自己延續了父親的決策使海禁漸開,所以朝中自有能人重繪海圖,現在換了徐澄俞當家,各地臨海之處的衛所和駐軍也漸多。
「這是和薛大人一科中的陸大人親手繪製的海圖,還是託了公主的福陛下才賜下了新圖」,林景修摩挲著海圖頗為感慨地說道。
「陸大人?可是那位據說是祖上出海盜而後定居南洋,他聽聞皇兄廣納才士所以歸國的陸大人」,熙柔長公主也來了興致好奇地問。
這位陸大人也是奇人,他自述祖上亦曾是大鄭人士,族中世代以海上貿易為業,是前朝曾經被朝廷特許出海的幾家大商人之一。
陸家因為末年舉族避難而退居南洋,一族業在南洋紮根了下來,但是陸家先祖一直都是以鄭人自居,陸大人也是因此才歸鄭並且獻出了陸家祖傳的繪製海圖和觀星的知識。
雖然因為自小生長在南洋其他的題答得不甚好,但是考官當初見到陸辰麒那張占據了半張答卷的海圖,還是直接就把那張其他題目都空缺的捲紙呈遞御覽了。
「也得虧陸大人這顆滄海遺珠被發掘出來了,我們現在才能看到這麼精準的圖畫」,林景修珍惜地把圖遞給好奇的妻子。
「錫蘭的水土和風俗就與大鄭不大相同,等我們到了阿丹或是木古都束便全然不同了」,林景修給妻子指了指地圖上的其他地方。
這次因著使團趕時間的緣故,所以不能夠沿著南方的大陸南下再北上,其實林景修覺得頗有些遺憾。
費秋娘領著兩個學生朝著公主夫婦走過去,她正聽到了林景修的這一句,因而自然地接話說道:「這次過去沒有什麼商貿往來,所以應該是怎麼快怎麼過去,不過您若是想要欣賞下沿途的風土人情,我們倒是可以多去幾個地方。」
熙柔長公主這次能隨著船隊出發,徐澄俞為著妹妹可算是擔著許多責任,他被妹妹求了一通放了妹妹登船,李太后的怒火就要他一個人滅了。
縱使是現在大鄭造船和航海的技術,隨著掌握這些技能的人都隨之授官而水漲船高,但是李太后這個當娘的怎麼能不擔憂女兒呢。
這次船隊出訪主要是為了慶賀西洋一國新王登基,使團的正使就是林景修,徐澄俞給妹妹掛了副使的頭銜,也因此不許船隊多行商賈之事,一切以安全為上。
不過熙柔長公主自上船後倒是頗為低調,她回過頭去見到了費大人前來眼前一亮,快步過去牽起了她的手說,「剛才他說你在,我還以為你事務繁忙要等會兒才能見到,可是忙完了?」
熙柔長公主和費秋娘之間也有前緣,兩個人的交情是從宮中起的,所以費大人在長公主面前也不緊張,見公主問也是大大方方地回答。
「現在也沒什麼事兒,要等到了地方才有我忙的,去我屋子裡坐坐?你之前是不是沒坐過船,若是頭暈了就叫人來我這兒拿些藥膏塗一塗」,費秋娘對著公主邀請道。
船剛剛啟航,林景修剛才見到妻子好奇海上的風光才和人一起出來在甲板上眺望遠方吹吹海風,他一直也擔憂著妻子一直曬著會不舒服,現在見費大人忙完了過來也是高興。
於是林景修也就順著費大人的話說道:「我還待去檢查下各處再叫人來開個小會,公主去費大人那裡消閒一會兒如何?」
能遠洋航行的大船自然也要兼顧乘船者的感受,費秋娘作為船隊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她所住的地方雖然不大,但是布置得十分得宜,熙柔一進了屋子覺得這間也沒比自己和駙馬所住的那間差多少。
「您還可適應?微臣第一次乘船時暈船嚴重,本來還擔憂您不舒服,今日瞧您還能在甲板上看海景就放心多了」,在海上別的不說,從公主之尊到船上做雜事的幫傭,所有人茶葉都是管夠的,費秋娘也習慣先給公主倒了一杯茶水才說話。
「還算是習慣,可能是我的新鮮勁兒還沒過去,駙馬也有點驚訝我每日怎麼這麼有精神」,熙柔長公主不好意思地一笑。
徐臨波生於晏城長於晏城,因為母后對著大哥小時候偷偷鳧水的陰影,她在成婚之前甚至都沒有試過鳧水,坐船也只是在行宮的湖上乘過畫舫,誰都沒料到這麼個人居然能如此適應海上的生活。
「您能適應就再好不過啦,剛坐船覺得新鮮,過了幾天就煩了,不過海上的好處是隨時都能吃到鮮味」,費秋娘見熙柔長公主還算適應海上的生活也高興了起來,興致勃勃地拉著公主說了一會兒話。
「臨波要不要去錫蘭轉一轉,那邊兒沒甚麼別的好的,但是當地產出的寶石確實是上佳,等到了西洋時可以請當地匠人製成有本地特色的首飾」,晚間用完了一頓充滿著海洋特色的晚膳之後,林景修換了一張更為詳細的圖來遞給熙柔長公主看。
熙柔湊過去看了一眼,「我還想問來著,其實我小時候也在父皇那裡見過海圖,但是無論是白日那張還是這張,好像都比我看到的詳細和漂亮多了。」
和皇子不同,徐瑞卿對著自己的幾個女兒倒是真的寵愛有加,熙柔長公主小時候也有被父皇抱在膝上隨意翻動父皇龍案上東西的歲月。
徐瑞卿自己延續了父親的決策使海禁漸開,所以朝中自有能人重繪海圖,現在換了徐澄俞當家,各地臨海之處的衛所和駐軍也漸多。
「這是和薛大人一科中的陸大人親手繪製的海圖,還是託了公主的福陛下才賜下了新圖」,林景修摩挲著海圖頗為感慨地說道。
「陸大人?可是那位據說是祖上出海盜而後定居南洋,他聽聞皇兄廣納才士所以歸國的陸大人」,熙柔長公主也來了興致好奇地問。
這位陸大人也是奇人,他自述祖上亦曾是大鄭人士,族中世代以海上貿易為業,是前朝曾經被朝廷特許出海的幾家大商人之一。
陸家因為末年舉族避難而退居南洋,一族業在南洋紮根了下來,但是陸家先祖一直都是以鄭人自居,陸大人也是因此才歸鄭並且獻出了陸家祖傳的繪製海圖和觀星的知識。
雖然因為自小生長在南洋其他的題答得不甚好,但是考官當初見到陸辰麒那張占據了半張答卷的海圖,還是直接就把那張其他題目都空缺的捲紙呈遞御覽了。
「也得虧陸大人這顆滄海遺珠被發掘出來了,我們現在才能看到這麼精準的圖畫」,林景修珍惜地把圖遞給好奇的妻子。
「錫蘭的水土和風俗就與大鄭不大相同,等我們到了阿丹或是木古都束便全然不同了」,林景修給妻子指了指地圖上的其他地方。
這次因著使團趕時間的緣故,所以不能夠沿著南方的大陸南下再北上,其實林景修覺得頗有些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