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頁
徐澄俞之前還不覺如何還暗地裡提點了幾句,後來見梁閣老未壞過事兒也就那麼過去了,但是最近幾年朝中卻有些不同,叫徐澄俞也開始起了收拾人的心思。
本來黨同伐異並不什麼新鮮事兒,近年來因為徐澄俞改了取士的規則朝堂上敘登榜何年、結交座師同年和同鄉的風氣才淡了些。
但是梁閣老入閣以來,尤其是最近兩年卻觸動了皇帝的逆鱗,取士的手段已然定下不好再改,但是他作為閣老看中那些後輩卻是由他自己把握的。
是以林海發現在許多事情上,梁閣老會特意讓之前科舉出身的人領功勞而排斥後來通過新試入朝的官員。
這一招數做得隱秘,要不是林海看中了幾位新入朝的年輕人,卻發覺他們被一直壓著不出頭不說還被搶了功,還這沒有人發覺這一點。
「梁大人其實也是心系陛下和朝廷,只是看不慣我們這些人罷了」,薛寶釵倒是為著梁閣老說了幾句話。
林黛玉看著寶釵說,「你倒是還為他說話,我可是知道這人幹了些什麼事兒。」
說起梁閣老黛玉都十分生氣,那人見朝中抓不到什麼盟友就開始起了下作的心思,雖然具體執行的都是依附於梁閣老的人,但是想也知道為什麼那些人會這麼做。
「實事求是罷了,不過我也不害怕人說」,寶釵俏皮地朝著黛玉一笑,被潑髒水確實是很鬱悶,但是她也不那麼在乎,畢竟這麼些年在朝中作為最扎眼的一位女官,梁大人不知道其實他的招數對著寶釵來說其實根本沒用。
幾個人你來我往說了一陣子話,林慕月看著在一旁乖乖地不哭不鬧的徐新珏說道:「我倒是還有個差事想要拜託你,這孩子也該正式有個老師了,我和俞兒還有玉兒商量過了,先叫她去學宮讀兩年書並拜師隨著你學習。」
寶釵本拿了一塊兒點心遞給小公主,聞言她抬頭看了看林慕月又看了看黛玉,她把東西遞給徐新珏之後說道:「這……微臣斗膽問一句,這是陛下的意思還是兩位娘娘的意思。」
黛玉看著寶釵回道:「是我們商議以後決定的,寶姐姐不必擔憂。」
第263章 寶釵番外——本番外完
小公主似乎也明白了些什麼,她抬頭看向薛姨並沒有說話只是巴巴地望著人,薛寶釵看看林慕月又看看黛玉,再對上小公主這期待的目光,她也只能起身對著三人一禮道:「微臣領命。」
第二日的大朝會,薛寶釵站在眾臣之間,聽一位萬姓的梁黨官員義憤填膺、言之鑿鑿地說自己和哪位哪位公子如何如何。
朝堂之上許多人的神色都有些微妙,因為最近卞閣老告老的事情眾人之間確實是明爭暗鬥不斷,但是這在朝會上公然出招還是第一回。
況且薛寶釵之前管理海商事宜現在是戶部的侍郎,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是皇帝的錢袋子,是其重視的寵臣。
因而其實除了梁閣老,剩下的人其實也只是想著能否讓皇帝再填一人閣臣的位置,四人內閣而後再推一個自己人上去。
那被梁閣老指使出來說話的小官說完了話,朝堂上卻是四下寂然無聲,各路大佬都是巋然不動,既沒有人出來附和他也沒有人出來辯駁他的話。
大朝會是在行宮的一座名為天寧萬和的大殿舉行的,這處正殿前有一大片空地,那青衣官人站在殿前說了好一會兒的話後背已然被汗水浸透了,現在上首的皇帝不做聲,重臣也都是心中有自己的打算沒人當出頭鳥第一個說話。
感受到汗水划過了自己的臉龐,實在是跪不住了的萬大人剛想說話,就見一位同穿青衣的女子從隊伍中出來對著皇帝行禮後啟唇開始說話。
「敢問這位大人,話中所言可有憑證」,出列的女官直接看向了說話的萬大人。
出言說話的女官姓何,本人也有些出身,是京中一家工部員外郎之女,現任禮科給事中。她雖不像是宮中女官出身入朝的那些官員那般敬仰薛大人,但是也願意出來說幾句公道話。
隱私之事不好辯駁的一個原因,就是作為端莊士人的朝臣們因為所學不好說起這些事情,自然也不好駁斥。
世間對於女子的道德要求本就嚴苛,何大人現在見薛大人被彈劾,她想到的不只是這一次的閣臣之爭,還有日後無數次會不會有人拿著這些事情來攻訐每一個有上升可能的女性官員。
所以雖然何大人和薛寶釵並無什麼私交,但是她想到了這有可能發生的將來還是出列仗義執言。
薛寶釵這麼多年在朝為官,雖然她自己無意於結黨營私,但是基本上新入朝的女官都會自然而然地聚集在她周圍,在加上這麼些年她也提拔過一些下屬,所以朝中被打上了「薛黨」之人的標籤也不少。
梁閣老和他指使的人其實也重點關照了今日可能會幫著薛寶釵說話的人,也是針對著各人搜羅了些有的沒的可以攻訐的事情預備著拿來說話。
但是突然跳出來的何大人可算是打了個這些個個措手不及,但是梁閣老的人也是見招拆招。
萬大人看向突然攪局的何大人硬聲說道:「吾等御史有糾察百官之責,自然可以風聞言事。」
此言一出真正的「薛黨」官員就開始針對著萬大人的話開始了針對性的打擊,一位如今位列翰林院侍講學士的馬大人立刻出列反駁。
「萬大人這話說得有趣,攻訐薛大人這般忠貞陛下的重臣豈能以你不知道從哪裡聽來的笑話就可」,耍嘴皮子的功夫萬大人作為御史不差,馬大人這種翰林院裡廝殺出來的的更是刀刀見血。
本來黨同伐異並不什麼新鮮事兒,近年來因為徐澄俞改了取士的規則朝堂上敘登榜何年、結交座師同年和同鄉的風氣才淡了些。
但是梁閣老入閣以來,尤其是最近兩年卻觸動了皇帝的逆鱗,取士的手段已然定下不好再改,但是他作為閣老看中那些後輩卻是由他自己把握的。
是以林海發現在許多事情上,梁閣老會特意讓之前科舉出身的人領功勞而排斥後來通過新試入朝的官員。
這一招數做得隱秘,要不是林海看中了幾位新入朝的年輕人,卻發覺他們被一直壓著不出頭不說還被搶了功,還這沒有人發覺這一點。
「梁大人其實也是心系陛下和朝廷,只是看不慣我們這些人罷了」,薛寶釵倒是為著梁閣老說了幾句話。
林黛玉看著寶釵說,「你倒是還為他說話,我可是知道這人幹了些什麼事兒。」
說起梁閣老黛玉都十分生氣,那人見朝中抓不到什麼盟友就開始起了下作的心思,雖然具體執行的都是依附於梁閣老的人,但是想也知道為什麼那些人會這麼做。
「實事求是罷了,不過我也不害怕人說」,寶釵俏皮地朝著黛玉一笑,被潑髒水確實是很鬱悶,但是她也不那麼在乎,畢竟這麼些年在朝中作為最扎眼的一位女官,梁大人不知道其實他的招數對著寶釵來說其實根本沒用。
幾個人你來我往說了一陣子話,林慕月看著在一旁乖乖地不哭不鬧的徐新珏說道:「我倒是還有個差事想要拜託你,這孩子也該正式有個老師了,我和俞兒還有玉兒商量過了,先叫她去學宮讀兩年書並拜師隨著你學習。」
寶釵本拿了一塊兒點心遞給小公主,聞言她抬頭看了看林慕月又看了看黛玉,她把東西遞給徐新珏之後說道:「這……微臣斗膽問一句,這是陛下的意思還是兩位娘娘的意思。」
黛玉看著寶釵回道:「是我們商議以後決定的,寶姐姐不必擔憂。」
第263章 寶釵番外——本番外完
小公主似乎也明白了些什麼,她抬頭看向薛姨並沒有說話只是巴巴地望著人,薛寶釵看看林慕月又看看黛玉,再對上小公主這期待的目光,她也只能起身對著三人一禮道:「微臣領命。」
第二日的大朝會,薛寶釵站在眾臣之間,聽一位萬姓的梁黨官員義憤填膺、言之鑿鑿地說自己和哪位哪位公子如何如何。
朝堂之上許多人的神色都有些微妙,因為最近卞閣老告老的事情眾人之間確實是明爭暗鬥不斷,但是這在朝會上公然出招還是第一回。
況且薛寶釵之前管理海商事宜現在是戶部的侍郎,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是皇帝的錢袋子,是其重視的寵臣。
因而其實除了梁閣老,剩下的人其實也只是想著能否讓皇帝再填一人閣臣的位置,四人內閣而後再推一個自己人上去。
那被梁閣老指使出來說話的小官說完了話,朝堂上卻是四下寂然無聲,各路大佬都是巋然不動,既沒有人出來附和他也沒有人出來辯駁他的話。
大朝會是在行宮的一座名為天寧萬和的大殿舉行的,這處正殿前有一大片空地,那青衣官人站在殿前說了好一會兒的話後背已然被汗水浸透了,現在上首的皇帝不做聲,重臣也都是心中有自己的打算沒人當出頭鳥第一個說話。
感受到汗水划過了自己的臉龐,實在是跪不住了的萬大人剛想說話,就見一位同穿青衣的女子從隊伍中出來對著皇帝行禮後啟唇開始說話。
「敢問這位大人,話中所言可有憑證」,出列的女官直接看向了說話的萬大人。
出言說話的女官姓何,本人也有些出身,是京中一家工部員外郎之女,現任禮科給事中。她雖不像是宮中女官出身入朝的那些官員那般敬仰薛大人,但是也願意出來說幾句公道話。
隱私之事不好辯駁的一個原因,就是作為端莊士人的朝臣們因為所學不好說起這些事情,自然也不好駁斥。
世間對於女子的道德要求本就嚴苛,何大人現在見薛大人被彈劾,她想到的不只是這一次的閣臣之爭,還有日後無數次會不會有人拿著這些事情來攻訐每一個有上升可能的女性官員。
所以雖然何大人和薛寶釵並無什麼私交,但是她想到了這有可能發生的將來還是出列仗義執言。
薛寶釵這麼多年在朝為官,雖然她自己無意於結黨營私,但是基本上新入朝的女官都會自然而然地聚集在她周圍,在加上這麼些年她也提拔過一些下屬,所以朝中被打上了「薛黨」之人的標籤也不少。
梁閣老和他指使的人其實也重點關照了今日可能會幫著薛寶釵說話的人,也是針對著各人搜羅了些有的沒的可以攻訐的事情預備著拿來說話。
但是突然跳出來的何大人可算是打了個這些個個措手不及,但是梁閣老的人也是見招拆招。
萬大人看向突然攪局的何大人硬聲說道:「吾等御史有糾察百官之責,自然可以風聞言事。」
此言一出真正的「薛黨」官員就開始針對著萬大人的話開始了針對性的打擊,一位如今位列翰林院侍講學士的馬大人立刻出列反駁。
「萬大人這話說得有趣,攻訐薛大人這般忠貞陛下的重臣豈能以你不知道從哪裡聽來的笑話就可」,耍嘴皮子的功夫萬大人作為御史不差,馬大人這種翰林院裡廝殺出來的的更是刀刀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