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頁
馮墨秋今年已經考上了國子監,但是何小九和董金寶、馮景春全都沒有考上,至於陸問,他連參加考試的資格都沒有,年齡不夠,要八歲以後才能參加考試。
於是馮墨秋便決定延後入學,總不能五霸當中只有他一個人在國子監吧,闖禍也要有人作伴吧。
至於呂小麥和呂小稻,不用問,她們是這次徵文比賽保送的。
歷來這種大賽的前十名都有保送資格,她們一個第三,一個第七,保送的毫無懸念。
「到國子監上學有啥好處,能賺錢嗎?」有人問道。
何小九語氣淡淡:「能見到皇帝,還能陪皇太女一起玩。」
「啥?」
何小九聽到一片吸氣聲,她繼續說道:「國子監的學生有見到皇帝的機會,還能跟在皇太女身邊,陪她玩,指導她的功課。」
好吧,吸溜聲更大了,我的老天爺啊,這呂家丫頭以後就是能見到皇帝,還能給皇太女當老師的啊。
何小九:不是老師,就是給我指導功課。
皇帝娘堅信,同齡人更容易溝通,所以會從國子監里挑選十來歲的少年男女給她指導功課,還會陪她出席一些場合。
但是村民們還是一致認為,呂家姐妹以後是要給皇太女當老師了。
何小九:隨你們怎麼想吧,皇太女懶得解釋。
待到呂家姐妹再一次離開村子,五霸便發現,村裡的風向變了。
談起呂家,村里人從發酸,漸漸變成了羨慕,不久之後的一天,里正帶著小兒子和大孫女從外面回來,別人問他去哪了,里正一臉得意:「帶著國宗和大妮去鎮上的學堂報名了,學堂里的先生誇他倆聰明,說他們都是讀書的好苗子,那位先生還給大妮改了個名字,叫傅文瑾,你們聽聽,這名字多好聽,一聽就是個有出息的。」
有人說道:「一個丫頭,能有多大的出息,還能比得上小子?」
里正唬起臉:「胡說,當今皇帝就是女的,這世上有哪個男人比得上她老人家?」
抬出皇帝,誰還敢反駁?
里正就是全村的表率,沒過多久,傅家本家裡又有一戶人家,把正在田裡幹活的女兒送去了學堂,換回了那個只會在學堂里打架,念了幾年書也沒認識幾個字的兒子。
轉眼便到了離開招財村的日子,馮景春執意帶走仍然沉浸在悲傷之中的張大娘,老張家也想甩掉這個包袱,馮景春要把人帶走,他們沒有異議,但是要讓張大娘把她的房子讓出來。
馮景春替張大娘答應下來,沒有房子也好,可留戀的東西又少了一樣,以後回來給張姐姐上墳,直接上山,連村子也不用進了。
何小九要帶走三丫,卻遇到了麻煩。
老鍾家死活不肯放人,最後獅子大開口,開價五十兩!
村里人都說鍾老婆子想錢想瘋了,五十兩啊,她家二丫只是開價二十兩的彩禮,到現在都沒能嫁出去,一個瘦了巴幾的三丫,竟然開價五十兩,誰會買?
不過也有人說,鍾老婆子是看出這個叫大九的小丫頭家裡有錢了,所以才會一開口就是五十兩。
何小九才不想慣著她,一口價十兩,鍾老婆子不答應,何小九掉頭就走,鍾老婆子急了,說道:「二十兩,二十兩你就把她領走。」
何小九停下腳步,冷冷說道:「二十兩,簽斷親書!」
鍾老婆子不傻,知道如果只是把三丫賣了,京城離得不遠,只要知道何小九家住哪裡,還是能找到三丫要銀子的,那些把女兒賣去當丫鬟的人家都是這樣做,孝字大過天,哪怕已經賣身為奴了,三丫還是鍾家的女兒。
可是簽了斷親書就不一樣了,以後就別想再從三丫手裡拿銀子了。
鍾老婆子不想簽,還想胡攪蠻纏,何小九轉身就走,鍾老婆子咬咬牙:「簽就簽,說好了,二十兩!」
何小九看一眼來接他們的宗勤,宗勤拿出兩個白花花的銀元寶,鍾老婆子眼裡冒光,二話不說,便在斷親書上簽字畫押按了手印。
何小九帶著三丫回到京城,她回宮的第一件事,就是緊緊抱住皇帝娘的腰:「娘,我想你了。」
次年,皇莊裡試種新稻種初步成功,何小九推薦了招財村,招財村和另外十幾個村子,便成了第一批高產新稻種的受益者。
張大娘到京城後,沒有住在馮家,而是去了善堂,初時她只能做些灑掃的工作,可能是孩子們的笑聲治癒了她,她終於從悲傷中走出來,照顧善堂里的孩子們,後來收養了一個女孩。
至於三丫,何小九沒讓她留在宮裡做宮婢,而是把她送去了女子學堂,三丫在女子學堂里半工半讀學手藝,她不是呂家姐妹那樣的讀書種子,但她心靈手巧,又能吃苦,她的未來一片光明。
京城五霸的故事還在繼續,何小九帶著她的小夥伴們又去過很多地方,直到十五歲時,他們才分開。
何小九改了名字去做縣丞,馮墨秋繼續在國子監讀書,馮景春同樣改名換姓進了軍營,而董金寶則去了鎮江船廠,至於陸問,在何小九去做縣丞之後,他便離家出走,正當武安侯府四處找人時,他已經悄悄來到何小九所在的那座縣城裡當了一名衙役。
三年後,何小九回到京城,在六部里輪職,又三年,西南邊境起了戰事,何小九隨父一起出征,戰功加身。
四年後,大成開國皇帝何苒退位,做了太上皇,時年二十五歲的皇太女何佳遇登基,改年號盛安。<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於是馮墨秋便決定延後入學,總不能五霸當中只有他一個人在國子監吧,闖禍也要有人作伴吧。
至於呂小麥和呂小稻,不用問,她們是這次徵文比賽保送的。
歷來這種大賽的前十名都有保送資格,她們一個第三,一個第七,保送的毫無懸念。
「到國子監上學有啥好處,能賺錢嗎?」有人問道。
何小九語氣淡淡:「能見到皇帝,還能陪皇太女一起玩。」
「啥?」
何小九聽到一片吸氣聲,她繼續說道:「國子監的學生有見到皇帝的機會,還能跟在皇太女身邊,陪她玩,指導她的功課。」
好吧,吸溜聲更大了,我的老天爺啊,這呂家丫頭以後就是能見到皇帝,還能給皇太女當老師的啊。
何小九:不是老師,就是給我指導功課。
皇帝娘堅信,同齡人更容易溝通,所以會從國子監里挑選十來歲的少年男女給她指導功課,還會陪她出席一些場合。
但是村民們還是一致認為,呂家姐妹以後是要給皇太女當老師了。
何小九:隨你們怎麼想吧,皇太女懶得解釋。
待到呂家姐妹再一次離開村子,五霸便發現,村裡的風向變了。
談起呂家,村里人從發酸,漸漸變成了羨慕,不久之後的一天,里正帶著小兒子和大孫女從外面回來,別人問他去哪了,里正一臉得意:「帶著國宗和大妮去鎮上的學堂報名了,學堂里的先生誇他倆聰明,說他們都是讀書的好苗子,那位先生還給大妮改了個名字,叫傅文瑾,你們聽聽,這名字多好聽,一聽就是個有出息的。」
有人說道:「一個丫頭,能有多大的出息,還能比得上小子?」
里正唬起臉:「胡說,當今皇帝就是女的,這世上有哪個男人比得上她老人家?」
抬出皇帝,誰還敢反駁?
里正就是全村的表率,沒過多久,傅家本家裡又有一戶人家,把正在田裡幹活的女兒送去了學堂,換回了那個只會在學堂里打架,念了幾年書也沒認識幾個字的兒子。
轉眼便到了離開招財村的日子,馮景春執意帶走仍然沉浸在悲傷之中的張大娘,老張家也想甩掉這個包袱,馮景春要把人帶走,他們沒有異議,但是要讓張大娘把她的房子讓出來。
馮景春替張大娘答應下來,沒有房子也好,可留戀的東西又少了一樣,以後回來給張姐姐上墳,直接上山,連村子也不用進了。
何小九要帶走三丫,卻遇到了麻煩。
老鍾家死活不肯放人,最後獅子大開口,開價五十兩!
村里人都說鍾老婆子想錢想瘋了,五十兩啊,她家二丫只是開價二十兩的彩禮,到現在都沒能嫁出去,一個瘦了巴幾的三丫,竟然開價五十兩,誰會買?
不過也有人說,鍾老婆子是看出這個叫大九的小丫頭家裡有錢了,所以才會一開口就是五十兩。
何小九才不想慣著她,一口價十兩,鍾老婆子不答應,何小九掉頭就走,鍾老婆子急了,說道:「二十兩,二十兩你就把她領走。」
何小九停下腳步,冷冷說道:「二十兩,簽斷親書!」
鍾老婆子不傻,知道如果只是把三丫賣了,京城離得不遠,只要知道何小九家住哪裡,還是能找到三丫要銀子的,那些把女兒賣去當丫鬟的人家都是這樣做,孝字大過天,哪怕已經賣身為奴了,三丫還是鍾家的女兒。
可是簽了斷親書就不一樣了,以後就別想再從三丫手裡拿銀子了。
鍾老婆子不想簽,還想胡攪蠻纏,何小九轉身就走,鍾老婆子咬咬牙:「簽就簽,說好了,二十兩!」
何小九看一眼來接他們的宗勤,宗勤拿出兩個白花花的銀元寶,鍾老婆子眼裡冒光,二話不說,便在斷親書上簽字畫押按了手印。
何小九帶著三丫回到京城,她回宮的第一件事,就是緊緊抱住皇帝娘的腰:「娘,我想你了。」
次年,皇莊裡試種新稻種初步成功,何小九推薦了招財村,招財村和另外十幾個村子,便成了第一批高產新稻種的受益者。
張大娘到京城後,沒有住在馮家,而是去了善堂,初時她只能做些灑掃的工作,可能是孩子們的笑聲治癒了她,她終於從悲傷中走出來,照顧善堂里的孩子們,後來收養了一個女孩。
至於三丫,何小九沒讓她留在宮裡做宮婢,而是把她送去了女子學堂,三丫在女子學堂里半工半讀學手藝,她不是呂家姐妹那樣的讀書種子,但她心靈手巧,又能吃苦,她的未來一片光明。
京城五霸的故事還在繼續,何小九帶著她的小夥伴們又去過很多地方,直到十五歲時,他們才分開。
何小九改了名字去做縣丞,馮墨秋繼續在國子監讀書,馮景春同樣改名換姓進了軍營,而董金寶則去了鎮江船廠,至於陸問,在何小九去做縣丞之後,他便離家出走,正當武安侯府四處找人時,他已經悄悄來到何小九所在的那座縣城裡當了一名衙役。
三年後,何小九回到京城,在六部里輪職,又三年,西南邊境起了戰事,何小九隨父一起出征,戰功加身。
四年後,大成開國皇帝何苒退位,做了太上皇,時年二十五歲的皇太女何佳遇登基,改年號盛安。<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