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頁
五霸的消沉持續了一個月,就在他們來到招財村的第三個月,終於迎來了一個好消息。
呂家姐妹的文章通過海選,衙門裡送來了大紅喜報,並且派人送她們去京城參加筆試。
全縣只有她們兩人入選,這是縣裡的大事,縣丞連同縣學的人全都來了,縣丞當眾宣布,免去老呂家今年的賦役,如果呂家姐妹當中能有一個進入前十名,賦稅免三年,若是兩人全都進了前十名,就免六年!
除此以外,縣裡還送來兩套筆墨紙硯連同四十兩銀子,讓呂家父母給兩個孩子各做一身上京穿的新衣裳。
整個招財村沸騰了,當聽到免賦稅,村里人就驚掉了下巴,只恨那縣丞大人嘴裡說的為何不是自己家,待到看到縣丞大人親手把四十兩白花花的銀子交到呂大伯手裡時,眾人就更酸了。
這還是那個被大家笑話的老呂家嗎?
老呂家沒錢給兒子娶媳婦,卻吃糠咽菜供女兒讀書,不知多少人笑話他們,戳他們的脊梁骨。
可現在,老呂家不用和他們一樣繳賦稅,服勞役,還有官老爺給他們送銀子,老天爺這是眼瞎了嗎?這免賦役的好事落在自己家多好?
但是村里人很快就找到了平衡,有啥了不起的,還不是兩個賠錢貨?不過就是四十兩銀子而已,那也比不上自己家的大孫子。
可是打臉這回事,要麼不打,要麼就是連著打。
縣衙里的人前腳剛走,縣裡有幾個大戶便來到這小小的招財村。
縣裡的首富,同時也是皇商的孫家,送來了一百兩銀子;
世代書香的吳家讓人送來了幾本書,還有一張帖子,村里人不知道這帖子有什麼用,還是馮墨秋告訴他們,拿上這張帖子,呂家姐妹可以到京城裡最有名的樹人書院讀書。
村里人驚呆了,呂家的兩個丫頭這就能給家裡賺錢了?前有四十兩,現在又是一百兩,而且還能到京城讀書?
村里人雖然識字的不多,可也知道能到京城讀書是祖墳上冒青煙的事,這樣的好事若是能給自己家該有多好。
於是好笑的事情發生了,真有那臉皮厚的來到呂家,讓呂大伯把這到京城讀書的機會讓給自家,還拉著自家兒子當場下跪,要給呂大伯當乾兒子,甚至就連媒婆也出動了,有那縣裡和鎮上的大戶人家看上了呂家姐妹.
呂大伯一家轟走了要給自己當乾兒子的,也婉拒了上門提親的,關門閉戶給兩個女兒準備行裝。
招財村卻再也無法恢復平靜,呂家的這兩個女兒震撼了所有人,尤其是那來提親的媒婆告訴他們,相中呂家姑娘的那戶人家是有官身的,那位小公子的父親和叔叔都是做官的,人家不嫌棄呂家窮,就是看上呂家姑娘的才情了。
就連里正也直嘆氣,他是走眼了,以前是小看呂家了。
三天後,呂家姐妹由縣學的人陪同去了京城,出村那天,全村人都到村口送行,就連附近村子的人也來了。
之後的半個月裡,呂家姑娘就是村里人茶餘飯後談論的對象,有人說呂大伯腦子壞掉了,為啥不跟著閨女一起進京啊,怎麼就放心讓外人帶走兩個黃花閨女,就不怕像張姐姐那樣被人壞了身子,做下傷風敗俗的事?
何小九剛好聽到,正想指著那人的鼻子開罵,就聽到一個婦人啐道:「你懂個屁!也就你個眼皮子淺的才會這樣想,你沒聽說隔壁縣的知縣都是女人嗎?依我看,這呂家的兩個丫頭以後怕是要走當官的路子,你沒見縣裡對她們有多重視,那縣丞大人還說她們是啥國子眉的。」
何小九連忙補充:「是巾幗不讓鬚眉。」
婦人笑著說道:「對對對,就是這句話,不愧是京城裡來的小孩,懂得就是多。」
於是從此以後,村里人又開始說起呂家姑娘當官的事,就在眾人的談論聲中,呂家姑娘從京城回來了。
她們出村時坐的是縣學裡雇的馬車,回來時則是兩駕馬車,一駕是她們坐的,另一駕馬車上坐著的則是國子監和縣學的官員。
只不過馬車在村口把她們放下,便直奔縣城了。
聽說呂家姑娘回來了,村里沒有下田的人全都來到呂家看熱鬧。
呂家那破敗的院牆外面圍滿了人,過了好一會兒,里正從呂家出來,眾人連忙圍上他,七嘴八舌:「咋的啦,呂家丫頭沒考上,讓人送回來了?」
「我就說嘛,丫頭片子讀的哪門子書,沒用,都讓我說中了吧。」
「該不會是呂家丫頭做了丟人現眼的事,惹了京城的大官不高興,不讓她們去那京城的學堂里讀書了?」
里正原本一團喜氣,這會兒已經氣得想要罵娘了。
「你們胡說八道什麼,福氣就是這樣讓你們給咒沒了,我告訴你們,呂家姑娘好得很,人家一個考了第三名,一個考了第七名,現在要去國子監讀書了,這次回來就是來辦手續的。」
村里人不知道國子監是什麼地方,里正也說不清,只知道那是很了不起的學堂,通著天的。
五霸卻是知道的,因為馮墨秋明年也要去國子監的少年班讀書。
前朝除了監生以外,勛貴或者四品以上官員子弟,八歲之後也能入國子監讀書,到了大成朝,這些舊例全都改了。
國子監只有考和大賽保送兩個途徑。
尊貴如何小九,她想進國子監也是要考的。<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呂家姐妹的文章通過海選,衙門裡送來了大紅喜報,並且派人送她們去京城參加筆試。
全縣只有她們兩人入選,這是縣裡的大事,縣丞連同縣學的人全都來了,縣丞當眾宣布,免去老呂家今年的賦役,如果呂家姐妹當中能有一個進入前十名,賦稅免三年,若是兩人全都進了前十名,就免六年!
除此以外,縣裡還送來兩套筆墨紙硯連同四十兩銀子,讓呂家父母給兩個孩子各做一身上京穿的新衣裳。
整個招財村沸騰了,當聽到免賦稅,村里人就驚掉了下巴,只恨那縣丞大人嘴裡說的為何不是自己家,待到看到縣丞大人親手把四十兩白花花的銀子交到呂大伯手裡時,眾人就更酸了。
這還是那個被大家笑話的老呂家嗎?
老呂家沒錢給兒子娶媳婦,卻吃糠咽菜供女兒讀書,不知多少人笑話他們,戳他們的脊梁骨。
可現在,老呂家不用和他們一樣繳賦稅,服勞役,還有官老爺給他們送銀子,老天爺這是眼瞎了嗎?這免賦役的好事落在自己家多好?
但是村里人很快就找到了平衡,有啥了不起的,還不是兩個賠錢貨?不過就是四十兩銀子而已,那也比不上自己家的大孫子。
可是打臉這回事,要麼不打,要麼就是連著打。
縣衙里的人前腳剛走,縣裡有幾個大戶便來到這小小的招財村。
縣裡的首富,同時也是皇商的孫家,送來了一百兩銀子;
世代書香的吳家讓人送來了幾本書,還有一張帖子,村里人不知道這帖子有什麼用,還是馮墨秋告訴他們,拿上這張帖子,呂家姐妹可以到京城裡最有名的樹人書院讀書。
村里人驚呆了,呂家的兩個丫頭這就能給家裡賺錢了?前有四十兩,現在又是一百兩,而且還能到京城讀書?
村里人雖然識字的不多,可也知道能到京城讀書是祖墳上冒青煙的事,這樣的好事若是能給自己家該有多好。
於是好笑的事情發生了,真有那臉皮厚的來到呂家,讓呂大伯把這到京城讀書的機會讓給自家,還拉著自家兒子當場下跪,要給呂大伯當乾兒子,甚至就連媒婆也出動了,有那縣裡和鎮上的大戶人家看上了呂家姐妹.
呂大伯一家轟走了要給自己當乾兒子的,也婉拒了上門提親的,關門閉戶給兩個女兒準備行裝。
招財村卻再也無法恢復平靜,呂家的這兩個女兒震撼了所有人,尤其是那來提親的媒婆告訴他們,相中呂家姑娘的那戶人家是有官身的,那位小公子的父親和叔叔都是做官的,人家不嫌棄呂家窮,就是看上呂家姑娘的才情了。
就連里正也直嘆氣,他是走眼了,以前是小看呂家了。
三天後,呂家姐妹由縣學的人陪同去了京城,出村那天,全村人都到村口送行,就連附近村子的人也來了。
之後的半個月裡,呂家姑娘就是村里人茶餘飯後談論的對象,有人說呂大伯腦子壞掉了,為啥不跟著閨女一起進京啊,怎麼就放心讓外人帶走兩個黃花閨女,就不怕像張姐姐那樣被人壞了身子,做下傷風敗俗的事?
何小九剛好聽到,正想指著那人的鼻子開罵,就聽到一個婦人啐道:「你懂個屁!也就你個眼皮子淺的才會這樣想,你沒聽說隔壁縣的知縣都是女人嗎?依我看,這呂家的兩個丫頭以後怕是要走當官的路子,你沒見縣裡對她們有多重視,那縣丞大人還說她們是啥國子眉的。」
何小九連忙補充:「是巾幗不讓鬚眉。」
婦人笑著說道:「對對對,就是這句話,不愧是京城裡來的小孩,懂得就是多。」
於是從此以後,村里人又開始說起呂家姑娘當官的事,就在眾人的談論聲中,呂家姑娘從京城回來了。
她們出村時坐的是縣學裡雇的馬車,回來時則是兩駕馬車,一駕是她們坐的,另一駕馬車上坐著的則是國子監和縣學的官員。
只不過馬車在村口把她們放下,便直奔縣城了。
聽說呂家姑娘回來了,村里沒有下田的人全都來到呂家看熱鬧。
呂家那破敗的院牆外面圍滿了人,過了好一會兒,里正從呂家出來,眾人連忙圍上他,七嘴八舌:「咋的啦,呂家丫頭沒考上,讓人送回來了?」
「我就說嘛,丫頭片子讀的哪門子書,沒用,都讓我說中了吧。」
「該不會是呂家丫頭做了丟人現眼的事,惹了京城的大官不高興,不讓她們去那京城的學堂里讀書了?」
里正原本一團喜氣,這會兒已經氣得想要罵娘了。
「你們胡說八道什麼,福氣就是這樣讓你們給咒沒了,我告訴你們,呂家姑娘好得很,人家一個考了第三名,一個考了第七名,現在要去國子監讀書了,這次回來就是來辦手續的。」
村里人不知道國子監是什麼地方,里正也說不清,只知道那是很了不起的學堂,通著天的。
五霸卻是知道的,因為馮墨秋明年也要去國子監的少年班讀書。
前朝除了監生以外,勛貴或者四品以上官員子弟,八歲之後也能入國子監讀書,到了大成朝,這些舊例全都改了。
國子監只有考和大賽保送兩個途徑。
尊貴如何小九,她想進國子監也是要考的。<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