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頁
另外一個補充:「還有許多是草頭醫。」
徐清麥驚訝:「草頭醫能來長安可真是不容易!」
巢明揉了揉眉心:「所以,這要怎麼安排,就是個大事情了。」
如何能照顧到所有的人,讓這些遠道而來的人都能感受到醫學聚會的氛圍,然後真正的從這個聚會裡學到點東西然後帶回去?
徐清麥思索了片刻,斬釘截鐵道:「安排講學吧!」
第259章
徐良成這段時間在長安的生活過得十分充實。
他與姑婆和幾個表舅一家都相處和諧,平時則和自己交下的幾個好朋友在長安城中交流醫術,有時候也會去悲田院裡看看,開闊一下自己的眼界。
到了八月下旬的時候,雲集在長安城的名醫以及青年大夫們更多了。徐良成也認識了更多的人。
太醫寺的那本醫學雜誌又刊印了第二次,很多名醫都是十本十本的買,打算回到家鄉後送人。而且讓徐良成覺得驚喜的是,或許是因為醫學期刊所帶起來的風氣,這些來到長安城的大夫們尤其是像他這樣的年輕人,似乎變得更願意分享自己的經驗了。
他們會組織各種各樣的聚會,交流感情,也交流醫術。徐良成就分享了自己在為別人看診時無意間學會的兩個小訣竅,這也讓他成為了青年大夫群體中很受歡迎的一位。
徐良成第一次體會到了分享知識的快樂。
如果自己的文章能夠被刊登在醫學期刊上……簡直不敢想會有多快樂!
那天,徐良成從外面回來,卻被表舅給叫到了書房。
「真的嗎?」聽了表舅說的話,他倏地就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又驚又喜。
表舅顯然也很愉悅:「我也是從相熟的醫堂那兒得來的消息,應該假不了,過兩天估計就要公布了。總之,你快去轉告你的那些交好的郎君們吧,這可是個好消息。」
徐良成重重點頭:「多謝表舅!」
他知道表舅的用心,一個消息靈通的人在朋友圈子裡是會更受歡迎的。
而剛才表舅告訴他的,正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太醫寺決定這次聚會採用講學的模式,舉辦各種形式的講學。其中有一些內容高深的實行邀請制,但是他們也會專門舉辦七八場針對徐良成這等未經邀請而來的青年大夫們的講學。
而講學的也都會是大能。
他們不需要交錢,也不需要其他,只需要在醫學聚會正式開始前去醫學院那邊做登記就行。
表舅道:「太醫們說了,年輕人們來一趟長安不容易,總不能讓他們就這樣空手而歸。而且,太醫寺也有義務為想要精進醫術的年輕人們提供更多的機會。」
他拍了拍徐良成的肩膀,不無感慨地道:「三郎,你們這個時候可比我們那時要幸運多了,抓住這次機會!」
說完後又唏噓地搖了搖頭。
想當年,他也是拜師學過醫的。不過跟在那位老師身邊跟了整整六年,孝敬他、伺候他、為他做牛做馬,最終也不過只是學到了一點皮毛。人家的真正學問,是留給自家子侄的,他一個外姓子,想什麼呢?
他都羨慕徐良成。
很快,太醫寺的決定就傳遍了整個長安城的杏林圈子,所有人都沸騰了,尤其是那些年輕人們更是激動。
有人大為悔恨:「我的幾位師兄當時說就算是來了長安恐怕也只是來湊個熱鬧,就沒來。早知道,我就是拽也要將他們拽過來。」
「我家又如何不是?哎,就算是現在寫信過去也都晚了。」
他們都為沒來的人感到惋惜。
「還是多買幾本醫學期刊回去吧。」
「已經沒貨了,書行掌柜說要再等十天。」
太醫院裡,前來登記的大夫一波又一波。除了像徐良成這樣的年輕大夫,還有不少年紀其實已經三四十歲甚至更老一些的,也更落拓的大夫。
徐良成看到這樣的人只覺得敬佩,人生到了這個年紀還想要學習想要精進,已經是很難得的了。
「姓名,年齡,籍貫,還有學醫的時長。」
輪到他了。
徐良成立刻一一報了上來。
他沒想到對面坐著的那位負責登記的小吏抬起頭來,隨意地問了一句:「東海徐氏?」
徐良成有些緊張:「然也。可是有何不妥?」
那小吏笑道:「那倒不是,隨口一問罷了。」
他從旁邊給了徐良成幾份已經登記好姓名的文書:「你可以參與這幾場的講學,到時候記得提前去,去晚了恐怕沒位置坐了。」
徐良成忐忑的心這才放了下來,好奇地端詳了一下手中的文書,問道:「這幾場可有什麼特殊?」
小吏,哦不,實際是侯遠道笑道:「其實也沒有什麼特殊。只不過另外幾場的水平會比較淺顯,主要是為了草頭醫們準備的。」
這也是他自己鼓足勇氣給徐清麥提的意見。
侯遠道到了長安考入了醫學院之後也沒有和之前認識的草頭醫們斷了聯繫,這次他也提前很久寫信讓他的那些舊友舊同僚們能來就來。此刻的長安,就已經聚集了不少草頭醫們。<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徐清麥驚訝:「草頭醫能來長安可真是不容易!」
巢明揉了揉眉心:「所以,這要怎麼安排,就是個大事情了。」
如何能照顧到所有的人,讓這些遠道而來的人都能感受到醫學聚會的氛圍,然後真正的從這個聚會裡學到點東西然後帶回去?
徐清麥思索了片刻,斬釘截鐵道:「安排講學吧!」
第259章
徐良成這段時間在長安的生活過得十分充實。
他與姑婆和幾個表舅一家都相處和諧,平時則和自己交下的幾個好朋友在長安城中交流醫術,有時候也會去悲田院裡看看,開闊一下自己的眼界。
到了八月下旬的時候,雲集在長安城的名醫以及青年大夫們更多了。徐良成也認識了更多的人。
太醫寺的那本醫學雜誌又刊印了第二次,很多名醫都是十本十本的買,打算回到家鄉後送人。而且讓徐良成覺得驚喜的是,或許是因為醫學期刊所帶起來的風氣,這些來到長安城的大夫們尤其是像他這樣的年輕人,似乎變得更願意分享自己的經驗了。
他們會組織各種各樣的聚會,交流感情,也交流醫術。徐良成就分享了自己在為別人看診時無意間學會的兩個小訣竅,這也讓他成為了青年大夫群體中很受歡迎的一位。
徐良成第一次體會到了分享知識的快樂。
如果自己的文章能夠被刊登在醫學期刊上……簡直不敢想會有多快樂!
那天,徐良成從外面回來,卻被表舅給叫到了書房。
「真的嗎?」聽了表舅說的話,他倏地就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又驚又喜。
表舅顯然也很愉悅:「我也是從相熟的醫堂那兒得來的消息,應該假不了,過兩天估計就要公布了。總之,你快去轉告你的那些交好的郎君們吧,這可是個好消息。」
徐良成重重點頭:「多謝表舅!」
他知道表舅的用心,一個消息靈通的人在朋友圈子裡是會更受歡迎的。
而剛才表舅告訴他的,正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太醫寺決定這次聚會採用講學的模式,舉辦各種形式的講學。其中有一些內容高深的實行邀請制,但是他們也會專門舉辦七八場針對徐良成這等未經邀請而來的青年大夫們的講學。
而講學的也都會是大能。
他們不需要交錢,也不需要其他,只需要在醫學聚會正式開始前去醫學院那邊做登記就行。
表舅道:「太醫們說了,年輕人們來一趟長安不容易,總不能讓他們就這樣空手而歸。而且,太醫寺也有義務為想要精進醫術的年輕人們提供更多的機會。」
他拍了拍徐良成的肩膀,不無感慨地道:「三郎,你們這個時候可比我們那時要幸運多了,抓住這次機會!」
說完後又唏噓地搖了搖頭。
想當年,他也是拜師學過醫的。不過跟在那位老師身邊跟了整整六年,孝敬他、伺候他、為他做牛做馬,最終也不過只是學到了一點皮毛。人家的真正學問,是留給自家子侄的,他一個外姓子,想什麼呢?
他都羨慕徐良成。
很快,太醫寺的決定就傳遍了整個長安城的杏林圈子,所有人都沸騰了,尤其是那些年輕人們更是激動。
有人大為悔恨:「我的幾位師兄當時說就算是來了長安恐怕也只是來湊個熱鬧,就沒來。早知道,我就是拽也要將他們拽過來。」
「我家又如何不是?哎,就算是現在寫信過去也都晚了。」
他們都為沒來的人感到惋惜。
「還是多買幾本醫學期刊回去吧。」
「已經沒貨了,書行掌柜說要再等十天。」
太醫院裡,前來登記的大夫一波又一波。除了像徐良成這樣的年輕大夫,還有不少年紀其實已經三四十歲甚至更老一些的,也更落拓的大夫。
徐良成看到這樣的人只覺得敬佩,人生到了這個年紀還想要學習想要精進,已經是很難得的了。
「姓名,年齡,籍貫,還有學醫的時長。」
輪到他了。
徐良成立刻一一報了上來。
他沒想到對面坐著的那位負責登記的小吏抬起頭來,隨意地問了一句:「東海徐氏?」
徐良成有些緊張:「然也。可是有何不妥?」
那小吏笑道:「那倒不是,隨口一問罷了。」
他從旁邊給了徐良成幾份已經登記好姓名的文書:「你可以參與這幾場的講學,到時候記得提前去,去晚了恐怕沒位置坐了。」
徐良成忐忑的心這才放了下來,好奇地端詳了一下手中的文書,問道:「這幾場可有什麼特殊?」
小吏,哦不,實際是侯遠道笑道:「其實也沒有什麼特殊。只不過另外幾場的水平會比較淺顯,主要是為了草頭醫們準備的。」
這也是他自己鼓足勇氣給徐清麥提的意見。
侯遠道到了長安考入了醫學院之後也沒有和之前認識的草頭醫們斷了聯繫,這次他也提前很久寫信讓他的那些舊友舊同僚們能來就來。此刻的長安,就已經聚集了不少草頭醫們。<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