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頁
孔穎達面帶欣喜:「在下有一事不解。太醫寺所出期刊如此厚,那字體卻是非常工整整齊,而且十分清晰,卻不知是哪家書行所出?」
對於書籍,孔穎達是行家。他看過無數的書。但這本期刊除了內容之外,最讓他驚喜的就是它的這些細節。
首先是紙張,並不是太細緻太名貴的紙,但總體也還過得去,甚至孔穎達還能想到是不是因為用了差一等的紙所以才能這麼厚的書只賣一百文?
其次就是上面的字。
如今的書籍,先進一點的無非是拓印,但拓印也有缺點,刻版後只能印刷個十來次就會模糊了。市面上那些學子們人手一本的聖人書靠的大多是人工謄抄。但這一本期刊卻不一樣,孔穎達特意比較過兩本,每本之間的字體、間距以及清晰度都是一模一樣的,這絕不是謄抄出來的,而是出於一個模子。
可他知道,太醫寺這次一下子就賣出了上百本……
孔穎達不愧是大儒,一下子就想到太醫寺是不是發明出了印版的新法子?
這個念頭甚至更讓他覺得心情激動!
第258章
李世民和諸位宰相們的面前也都放著這麼一本書,大家都在翻看。
當然,他們關注的也並不是裡面的內容,而是在仔細研究著印刷術的神奇之處。
閻立本站在下首,神情高興得不得了,差點手舞足蹈,講述著自己帶領著將作監的工匠們是如何發明出這種的新的印刷術的,這其中也經常出現周自衡和徐清麥的名字:
「……確定了方向後,微臣與匠人們原本採用的是木活字和泥活字,用膠泥刻字,每字為一印,然後再燒制,讓它變得堅固無比……」
這個法子也成功地做出了字模,印刷出了書籍。但很快,閻立本就發現了其中的缺點:泥活字在燒制後很容易變得凹凸不平,印刷後字跡並沒有那麼清晰,而木活字在刻一些繁複的字時很艱難,很難找到一種質地合適的木材。
他將情況告訴了來看進度的周自衡和徐清麥。
兩人對於活字印刷其實也就是知道個大概,並不清楚其中細節。但想來做這種模具,天下的材料無非也就那麼幾種,於是便建議他用金屬來試試。
工匠們試了很多金屬,最後選定了一種材料,那就是銅。
現在的醫學期刊就是用銅活字印刷而來。
不過周自衡和徐清麥覺得肯定還有更好的材料,周自衡隱約記得是鉛,但貌似是種合金,所以現在工匠們依然還在探索。甚至徐清麥提議找個方士來一起做這件事情,閻立本覺得似乎也可行,於是正在大力尋找擅長於煉丹的方士。
「事情的原委便是如此。」閻立本恭敬道。
李世民撫額:「竟又是與周十三有關……」
眼中卻帶著笑意。
坐在他身側下首的李承乾立刻道:「父皇,老師一向都很關注各種技藝,所以才能夠提出這麼多行之有效的建議。」
他眼中熠熠生輝,聽的時候一直在想,原來這就是老師平時一直說的,技術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李承乾在最開始的還頗有些不以為然,匠人嘛,的確有些能耐,但社會進步與發展與他們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但當他自己投入到紡織的這個項目,現在又看到了如此重要的紙張和印刷術被改進,想到這兩者出現後天下將會發生的變化,便真正領悟了這個道理。
底下的魏徵也非常激動:「陛下!若紙張和書本真能變得如此便宜易得,那天下那些貧苦士子們的日子就好過了!」
還會有更多人能讀得起書!
魏徵自己雖然出身也是小士族,但他家在他小時候就家道中落了,很是過了一番苦日子,所以他非常明白這兩項技術的發展意味著什麼。
叫他如何不激動呢?
李世民也很激動,這簡直就是瞌睡遇上了枕頭。他原本就愁著要如何打破世家的壟斷,培養出更多的讀書人來,這下好了,最難的這一部分似乎就這樣輕輕巧巧的被跨過去了!
妙,簡直是太妙了!
若不是現在是在小朝堂之上,他都想要仰天長笑了。
即便是收斂了許多,幾位相公們依然能聽到李世民語氣中的愉悅:「來人!趕緊宣周卿與徐卿前來覲見!」
「您去找工部閻少監,紙張與印刷的法子現在都是他在掌控。」徐清麥正在給孔穎達出主意,「如果國子監想要刊印書籍,想必閻少監是不會拒絕的。」
她也和孔穎達提了一下他們做這件事的過程,引得孔穎達大讚他們這是在為天下學子謀福利。
聊著聊著,徐清麥就被喊去見皇帝了,剩下孔穎達與巢明在聊期刊和書籍的不同。
徐清麥到了殿中,才發現周自衡與閻立本也在,又看了看大家面前的書,立刻心領神會。看來是好事。
李世民與諸位相公先是把兩人給誇讚了一遍,兩人一如既往地謙遜,認為這主要是閻立本和諸位工匠們的功勞,自己不過只是偶然來了靈感,提供了些許建議而已。
閻立本在一旁聽著非常感動,心中暗想,待自己得空一定要好好畫一幅畫送給這夫妻倆。<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對於書籍,孔穎達是行家。他看過無數的書。但這本期刊除了內容之外,最讓他驚喜的就是它的這些細節。
首先是紙張,並不是太細緻太名貴的紙,但總體也還過得去,甚至孔穎達還能想到是不是因為用了差一等的紙所以才能這麼厚的書只賣一百文?
其次就是上面的字。
如今的書籍,先進一點的無非是拓印,但拓印也有缺點,刻版後只能印刷個十來次就會模糊了。市面上那些學子們人手一本的聖人書靠的大多是人工謄抄。但這一本期刊卻不一樣,孔穎達特意比較過兩本,每本之間的字體、間距以及清晰度都是一模一樣的,這絕不是謄抄出來的,而是出於一個模子。
可他知道,太醫寺這次一下子就賣出了上百本……
孔穎達不愧是大儒,一下子就想到太醫寺是不是發明出了印版的新法子?
這個念頭甚至更讓他覺得心情激動!
第258章
李世民和諸位宰相們的面前也都放著這麼一本書,大家都在翻看。
當然,他們關注的也並不是裡面的內容,而是在仔細研究著印刷術的神奇之處。
閻立本站在下首,神情高興得不得了,差點手舞足蹈,講述著自己帶領著將作監的工匠們是如何發明出這種的新的印刷術的,這其中也經常出現周自衡和徐清麥的名字:
「……確定了方向後,微臣與匠人們原本採用的是木活字和泥活字,用膠泥刻字,每字為一印,然後再燒制,讓它變得堅固無比……」
這個法子也成功地做出了字模,印刷出了書籍。但很快,閻立本就發現了其中的缺點:泥活字在燒制後很容易變得凹凸不平,印刷後字跡並沒有那麼清晰,而木活字在刻一些繁複的字時很艱難,很難找到一種質地合適的木材。
他將情況告訴了來看進度的周自衡和徐清麥。
兩人對於活字印刷其實也就是知道個大概,並不清楚其中細節。但想來做這種模具,天下的材料無非也就那麼幾種,於是便建議他用金屬來試試。
工匠們試了很多金屬,最後選定了一種材料,那就是銅。
現在的醫學期刊就是用銅活字印刷而來。
不過周自衡和徐清麥覺得肯定還有更好的材料,周自衡隱約記得是鉛,但貌似是種合金,所以現在工匠們依然還在探索。甚至徐清麥提議找個方士來一起做這件事情,閻立本覺得似乎也可行,於是正在大力尋找擅長於煉丹的方士。
「事情的原委便是如此。」閻立本恭敬道。
李世民撫額:「竟又是與周十三有關……」
眼中卻帶著笑意。
坐在他身側下首的李承乾立刻道:「父皇,老師一向都很關注各種技藝,所以才能夠提出這麼多行之有效的建議。」
他眼中熠熠生輝,聽的時候一直在想,原來這就是老師平時一直說的,技術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李承乾在最開始的還頗有些不以為然,匠人嘛,的確有些能耐,但社會進步與發展與他們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但當他自己投入到紡織的這個項目,現在又看到了如此重要的紙張和印刷術被改進,想到這兩者出現後天下將會發生的變化,便真正領悟了這個道理。
底下的魏徵也非常激動:「陛下!若紙張和書本真能變得如此便宜易得,那天下那些貧苦士子們的日子就好過了!」
還會有更多人能讀得起書!
魏徵自己雖然出身也是小士族,但他家在他小時候就家道中落了,很是過了一番苦日子,所以他非常明白這兩項技術的發展意味著什麼。
叫他如何不激動呢?
李世民也很激動,這簡直就是瞌睡遇上了枕頭。他原本就愁著要如何打破世家的壟斷,培養出更多的讀書人來,這下好了,最難的這一部分似乎就這樣輕輕巧巧的被跨過去了!
妙,簡直是太妙了!
若不是現在是在小朝堂之上,他都想要仰天長笑了。
即便是收斂了許多,幾位相公們依然能聽到李世民語氣中的愉悅:「來人!趕緊宣周卿與徐卿前來覲見!」
「您去找工部閻少監,紙張與印刷的法子現在都是他在掌控。」徐清麥正在給孔穎達出主意,「如果國子監想要刊印書籍,想必閻少監是不會拒絕的。」
她也和孔穎達提了一下他們做這件事的過程,引得孔穎達大讚他們這是在為天下學子謀福利。
聊著聊著,徐清麥就被喊去見皇帝了,剩下孔穎達與巢明在聊期刊和書籍的不同。
徐清麥到了殿中,才發現周自衡與閻立本也在,又看了看大家面前的書,立刻心領神會。看來是好事。
李世民與諸位相公先是把兩人給誇讚了一遍,兩人一如既往地謙遜,認為這主要是閻立本和諸位工匠們的功勞,自己不過只是偶然來了靈感,提供了些許建議而已。
閻立本在一旁聽著非常感動,心中暗想,待自己得空一定要好好畫一幅畫送給這夫妻倆。<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