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頁
「先停一停,」李世民開口攔住周自衡,然後轉向身後站著的內侍,「將幾位相公都叫過來,大家一起討論。」
於是,原本小小的一個問題演變成了政事堂會議。
周自衡聊了對紡織業的一些構想,甚至羊毛紡織業對邊鎮經濟的提升等等。他一向走數據派路線,言之有物,用做生意的態度來核算效率和成本,自然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利潤率,描繪出未來的一番前景。
能夠收到多少稅?能夠養活多少人口,又能夠繁榮多少城市……
一些大臣雖然對他這樣的方式頗有微詞,覺得過於「銅臭」,但又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方式很高效很便於理解。如魏徵這樣和他關係不錯的也只能在私底下勸他,讓他多讀點經史,最起碼也要裝上一裝……
不過周自衡因為太忙,而且思維已成定式,倒是改變頗艱。
會議還在繼續,于志寧和張玄素到後面已經沒有資格參與這樣級別的論政了,直接被請了出來。
兩人對望一眼,都嘆了一聲,知道這一局又是周自衡贏了。
他倆對於周自衡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惡意,不過是教育方式比較傳統,而且想要在太子心目中超過周自衡的地位罷了。如今論戰輸了後倒也坦然,只想著後面要如何規勸太子將重心放在經文典籍上,倒沒有懷恨在心。
但周自衡卻在李世民面前小小的表達了一下對這兩位老師的意見。
起因是李世民在事後邀他去禁苑散心,怕他對於楊兩人生出芥蒂:「于志寧與楊玄素和你不同,他們是典型的文士儒生,看待問題的方式與你不同。不過朕也正是因為此,才讓你擔任承乾的老師,這點你可以放心。」
周自衡:「陛下一片拳拳之心,微臣明白。」
他猶豫了一下,想到自己與承乾相處了這麼久也的確是有些師徒香火情,便還是說了出來:「不過,陛下,微臣有一事,不知當不當說?」
李世民哼一聲:「一般這樣說的,恐怕早就知道說出來的話都不好聽。不過,既然是朕,那你便大膽放心的說!」
他連魏徵都能容下,又怎麼會容不下周自衡?
周自衡嘿嘿一笑:「陛下聖明。」
收斂起笑容,他言歸正傳,正色道:「陛下,您不覺得,現在對太子的管束過於嚴格嗎?」
李世民一怔,眉毛高高揚起。
話都已經說出了口,周自衡也只能繼續說下去:「於詹事與張庶子,才情自然不用說,但過於剛直敢諫,對於太子這等年紀的少年人來說是不是有些過了?」
第255章
周自衡從李承乾曾經對自己流露出來的些許抱怨里也大概了解了他的這幾位老師。
李綱年紀大了,脾氣溫和,李承乾頗喜歡他。但於志寧與張玄素都是諫官出身,雖則品性沒太大問題,但心直口快,眼裡揉不得半點沙子,頗有些想要像魏徵看齊然後和李承乾同樣成為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話的意思。
李承乾熱愛騎射,被諫;他和身邊同伴玩鬧過頭了,被諫;偶爾用度超了一些,被諫……周自衡並不是因為自己是李承乾的老師就為他說話,在他看來,太子雖然也有錯處但並不涉及到什麼原則性問題,還稱不上是紈絝子弟,不過是少年郎偶爾的一時肆意與跳脫罷了。
反倒是這幾位老師勸諫的方式很值得商榷,從來都是當面點出,從來不給李承乾留情面。
長此以往,肯定會出問題的。
李世民聽周自衡所說,臉色淡了幾分,不悅道:「周卿難道覺得太子不應該虛心納諫?」
「當然不是。」周自衡沒有被他嚇到,神色很認真,「只是微臣覺得陛下該考慮一下太子的年紀。在合適的年紀做合適的事情,才是順應自然之理。」
李世民巋然不動:「太子並非普通孩童,他肩負重任,本就該對自己有更高的標準。」
周自衡:「陛下,微臣斗膽問一句,您十二歲的時候在做什麼?」
李世民一愣,神情變得有些悠遠:「朕十二歲時嗎……」
那時候,他正醉心於磨礪自己的騎射和武藝,小小的一個太原城可攔不住他,騎著比自己還高的駿馬到處撒野。他喜歡認識江湖豪傑,然後去各處鬥雞走狗……
想到這裡,李世民不自在地輕咳了一聲。
這麼說的話,自己十二歲的時候的確是看上去挺不靠譜的。
這時候,他就聽得眼前這位自己這幾年極愛重的年輕臣子來了一句:「微臣也曾聽過陛下少年時醉心於武藝與遊獵,但這也並不妨礙您現在成為一位賢能君主,甚至在未來還能成為一位千古明君,不是嗎?」
李世民:「……」
年輕人怎麼這麼會說話呢?
雖然知道周自衡的話有逢迎之嫌,但誰會不喜歡聽這樣的好話呢?李世民聽得嘴角微微翹起,顯然內心很是愉悅。
「這些都已經是往事了。周卿,回歸正題。」
「是。」周自衡笑道:「陛下,微臣想說的是,太子殿下比起普通百姓家的孩子,甚至是比起您少年時來說,足以稱得上一句勤勉刻苦了,即便是和成人所負擔的也不遑多讓。」<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於是,原本小小的一個問題演變成了政事堂會議。
周自衡聊了對紡織業的一些構想,甚至羊毛紡織業對邊鎮經濟的提升等等。他一向走數據派路線,言之有物,用做生意的態度來核算效率和成本,自然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利潤率,描繪出未來的一番前景。
能夠收到多少稅?能夠養活多少人口,又能夠繁榮多少城市……
一些大臣雖然對他這樣的方式頗有微詞,覺得過於「銅臭」,但又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方式很高效很便於理解。如魏徵這樣和他關係不錯的也只能在私底下勸他,讓他多讀點經史,最起碼也要裝上一裝……
不過周自衡因為太忙,而且思維已成定式,倒是改變頗艱。
會議還在繼續,于志寧和張玄素到後面已經沒有資格參與這樣級別的論政了,直接被請了出來。
兩人對望一眼,都嘆了一聲,知道這一局又是周自衡贏了。
他倆對於周自衡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惡意,不過是教育方式比較傳統,而且想要在太子心目中超過周自衡的地位罷了。如今論戰輸了後倒也坦然,只想著後面要如何規勸太子將重心放在經文典籍上,倒沒有懷恨在心。
但周自衡卻在李世民面前小小的表達了一下對這兩位老師的意見。
起因是李世民在事後邀他去禁苑散心,怕他對於楊兩人生出芥蒂:「于志寧與楊玄素和你不同,他們是典型的文士儒生,看待問題的方式與你不同。不過朕也正是因為此,才讓你擔任承乾的老師,這點你可以放心。」
周自衡:「陛下一片拳拳之心,微臣明白。」
他猶豫了一下,想到自己與承乾相處了這麼久也的確是有些師徒香火情,便還是說了出來:「不過,陛下,微臣有一事,不知當不當說?」
李世民哼一聲:「一般這樣說的,恐怕早就知道說出來的話都不好聽。不過,既然是朕,那你便大膽放心的說!」
他連魏徵都能容下,又怎麼會容不下周自衡?
周自衡嘿嘿一笑:「陛下聖明。」
收斂起笑容,他言歸正傳,正色道:「陛下,您不覺得,現在對太子的管束過於嚴格嗎?」
李世民一怔,眉毛高高揚起。
話都已經說出了口,周自衡也只能繼續說下去:「於詹事與張庶子,才情自然不用說,但過於剛直敢諫,對於太子這等年紀的少年人來說是不是有些過了?」
第255章
周自衡從李承乾曾經對自己流露出來的些許抱怨里也大概了解了他的這幾位老師。
李綱年紀大了,脾氣溫和,李承乾頗喜歡他。但於志寧與張玄素都是諫官出身,雖則品性沒太大問題,但心直口快,眼裡揉不得半點沙子,頗有些想要像魏徵看齊然後和李承乾同樣成為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話的意思。
李承乾熱愛騎射,被諫;他和身邊同伴玩鬧過頭了,被諫;偶爾用度超了一些,被諫……周自衡並不是因為自己是李承乾的老師就為他說話,在他看來,太子雖然也有錯處但並不涉及到什麼原則性問題,還稱不上是紈絝子弟,不過是少年郎偶爾的一時肆意與跳脫罷了。
反倒是這幾位老師勸諫的方式很值得商榷,從來都是當面點出,從來不給李承乾留情面。
長此以往,肯定會出問題的。
李世民聽周自衡所說,臉色淡了幾分,不悅道:「周卿難道覺得太子不應該虛心納諫?」
「當然不是。」周自衡沒有被他嚇到,神色很認真,「只是微臣覺得陛下該考慮一下太子的年紀。在合適的年紀做合適的事情,才是順應自然之理。」
李世民巋然不動:「太子並非普通孩童,他肩負重任,本就該對自己有更高的標準。」
周自衡:「陛下,微臣斗膽問一句,您十二歲的時候在做什麼?」
李世民一愣,神情變得有些悠遠:「朕十二歲時嗎……」
那時候,他正醉心於磨礪自己的騎射和武藝,小小的一個太原城可攔不住他,騎著比自己還高的駿馬到處撒野。他喜歡認識江湖豪傑,然後去各處鬥雞走狗……
想到這裡,李世民不自在地輕咳了一聲。
這麼說的話,自己十二歲的時候的確是看上去挺不靠譜的。
這時候,他就聽得眼前這位自己這幾年極愛重的年輕臣子來了一句:「微臣也曾聽過陛下少年時醉心於武藝與遊獵,但這也並不妨礙您現在成為一位賢能君主,甚至在未來還能成為一位千古明君,不是嗎?」
李世民:「……」
年輕人怎麼這麼會說話呢?
雖然知道周自衡的話有逢迎之嫌,但誰會不喜歡聽這樣的好話呢?李世民聽得嘴角微微翹起,顯然內心很是愉悅。
「這些都已經是往事了。周卿,回歸正題。」
「是。」周自衡笑道:「陛下,微臣想說的是,太子殿下比起普通百姓家的孩子,甚至是比起您少年時來說,足以稱得上一句勤勉刻苦了,即便是和成人所負擔的也不遑多讓。」<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