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頁
所以他猜肯定不是李綱在李世民面前告自己的狀,老爺子應該也不至於干出這樣的事情。
周自衡估摸可能是于志寧或張玄素二人……或者是略微有些學究氣的孔穎達……
果不其然,待他到了太極宮的偏殿內,就看見于志寧和張玄素二人正在跪坐著等候著他呢。
「來,給周卿賜座。」李世民看到周自衡進來後,神色和煦。
自從周自衡將紅薯獻上去然後接管了司農寺之後,李世民對其就十分愛重。以往還會覺得不要讓年輕郎君過於驕傲,但現在卻並不掩飾自己的欣賞和信任。
李承乾則乖乖地站在了李世民的身側。
李世民和顏悅色:「今日去城外看到什麼了?可有何收穫?」
言語間和後世那些帶著孩子去公園然後回來後便要求其寫一篇五百字日記的父母也別無二樣,周自衡低下頭來暗笑不已。
李承乾的眼神閃過一絲興奮:「莊頭已經將棉花種下了,或許在今年我們就將收穫一批新的棉花。然後江南的織娘們竟然對機械也有著很深的理解,她們只是改動了一下紡紗機上的一個小配件,紡紗的效率便提高了不少。
「還有……」
李承乾和李世民的感情深厚,是那種願意與父母分享的孩子。
周自衡在一旁含笑聽著,而在一旁的于志寧卻已經急了起來:「太子殿下!您是一國儲君,怎能將注意力全都放在如何織布如何紡紗上?」
于志寧認為這耗費了李承乾太多心神。
李承乾擰起眉:「我並未將注意力全部放在此事上,老師們囑咐的其他功課我並未落下。而且我與周寺卿商議好的時間都是父皇事先應允的。」
李世民輕咳一聲:「承乾不可對老師無禮。」
李承乾有些悶悶不樂,但很聽話地對著于志寧行了一禮算作是歉意。
周自衡微微挑起眉,對著于志寧溫和道:「於詹事,織布與紡紗雖然看似是日常小事,但卻真正關係到民生和社稷的安穩。在下讓太子殿下參與,並非讓他學會紡紗和織布,而是讓他從此事上去領會一州甚至是半個國家的經濟是如何運行的,這些卻是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李承乾在一旁狂點頭。
于志寧看向周自衡,對他頗有些不以為然:「周寺卿,雖則紡紗和織布的確是大多數老百姓都會操持的日常俗物,對江南和蜀地來說,甚至也是他們賴以為生的生計來源,但周寺卿將其升格為一州一道甚至是半個國家的經濟支撐,是否有些言過其實?」
現在大唐大多數人家或多或少都是會接觸到紡紗織布以及更上游的養蠶種桑種麻的活計,外面的成品布成品衣裳買不起,可不得就自己種自己織嗎?就算是稍微殷實一些的人家也得如此。
但于志寧可不覺得這些事情能與「天下財政」「經濟命脈」這樣高大上的詞語扯上關係。
說到這個,周自衡可就不困了。
他含笑對于志寧道:「之前我曾在戶部當過一段時間的差,對此事恰巧比較熟悉。有一組數據,或許可以與於詹事分享。」
在一旁聽著的張玄素眉頭不易察覺的抽動了兩下,周寺卿的數據之說可是有著赫赫威名吶……
不過現在說什麼都晚了,周自衡已經開始侃侃而談,他將江南越州一帶以及蜀地等紡織重鎮的賦稅一項一項地擺了出來,也虧得他竟然每一個數字都記得清清楚楚,大家才恍然發現紡織這一項竟然在這些地方的賦稅占比超過了一半。
周自衡繼續道:「……當然,這裡的紡織指的是上下游所有流程所加起來的一個大的行當。不過,若是連農事中的養蠶以及種桑都算上的話,這個數字還要更值得重視。」
李世民的表情都越聽越入神,手指也不自覺的開始在椅子扶手上有節奏的敲擊起來,這是他陷入到沉思的象徵。
周自衡看向他,意味深長:「陛下,江南與蜀地,可都是賦稅大戶。您想,若是能再出幾個江南與蜀地,或是將這些數字翻倍再翻倍,大唐的庫房將會多麼的豐盈而充實!」
李世民的呼吸都重了幾分。
張玄素立刻道:「周寺卿,這不過是你理想化的想象而已。想要再造一個江南和蜀地無異於夸父逐日,愚公移山。而且,就算是江南和蜀地的紡織行當的確重要,但它已經形成了定式,只需要遵循舊例即可,貿然改動往往容易取得相反的效果……」
「張庶子所言並非全無道理。」周自衡隨即道,「不如我們再來聊一聊海運貿易的利潤率以及對設置市舶司的可能性吧,還有,突厥的安置迫在眉睫,正巧,我這兒有幾雙羊毛襪子想要拿出來給諸位看看……」
李世民撫了撫額頭。
他真的只是因為于志寧和張玄素來告狀,所以就臨時將周自衡抓來想要了解一下,順便化解一下他與東宮這幾位之間的一些誤會。大家都是承乾的老師,和和氣氣的當然最好嘛。
結果……周十三這廝給他開了一個這麼大的題目!
李世民一面覺得腦殼疼,他剛處置完一堆政事原本是想要休息一下的;一面他又覺得有些欣喜和激動:朝中有這樣的能臣何愁大唐不興盛?!<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周自衡估摸可能是于志寧或張玄素二人……或者是略微有些學究氣的孔穎達……
果不其然,待他到了太極宮的偏殿內,就看見于志寧和張玄素二人正在跪坐著等候著他呢。
「來,給周卿賜座。」李世民看到周自衡進來後,神色和煦。
自從周自衡將紅薯獻上去然後接管了司農寺之後,李世民對其就十分愛重。以往還會覺得不要讓年輕郎君過於驕傲,但現在卻並不掩飾自己的欣賞和信任。
李承乾則乖乖地站在了李世民的身側。
李世民和顏悅色:「今日去城外看到什麼了?可有何收穫?」
言語間和後世那些帶著孩子去公園然後回來後便要求其寫一篇五百字日記的父母也別無二樣,周自衡低下頭來暗笑不已。
李承乾的眼神閃過一絲興奮:「莊頭已經將棉花種下了,或許在今年我們就將收穫一批新的棉花。然後江南的織娘們竟然對機械也有著很深的理解,她們只是改動了一下紡紗機上的一個小配件,紡紗的效率便提高了不少。
「還有……」
李承乾和李世民的感情深厚,是那種願意與父母分享的孩子。
周自衡在一旁含笑聽著,而在一旁的于志寧卻已經急了起來:「太子殿下!您是一國儲君,怎能將注意力全都放在如何織布如何紡紗上?」
于志寧認為這耗費了李承乾太多心神。
李承乾擰起眉:「我並未將注意力全部放在此事上,老師們囑咐的其他功課我並未落下。而且我與周寺卿商議好的時間都是父皇事先應允的。」
李世民輕咳一聲:「承乾不可對老師無禮。」
李承乾有些悶悶不樂,但很聽話地對著于志寧行了一禮算作是歉意。
周自衡微微挑起眉,對著于志寧溫和道:「於詹事,織布與紡紗雖然看似是日常小事,但卻真正關係到民生和社稷的安穩。在下讓太子殿下參與,並非讓他學會紡紗和織布,而是讓他從此事上去領會一州甚至是半個國家的經濟是如何運行的,這些卻是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李承乾在一旁狂點頭。
于志寧看向周自衡,對他頗有些不以為然:「周寺卿,雖則紡紗和織布的確是大多數老百姓都會操持的日常俗物,對江南和蜀地來說,甚至也是他們賴以為生的生計來源,但周寺卿將其升格為一州一道甚至是半個國家的經濟支撐,是否有些言過其實?」
現在大唐大多數人家或多或少都是會接觸到紡紗織布以及更上游的養蠶種桑種麻的活計,外面的成品布成品衣裳買不起,可不得就自己種自己織嗎?就算是稍微殷實一些的人家也得如此。
但于志寧可不覺得這些事情能與「天下財政」「經濟命脈」這樣高大上的詞語扯上關係。
說到這個,周自衡可就不困了。
他含笑對于志寧道:「之前我曾在戶部當過一段時間的差,對此事恰巧比較熟悉。有一組數據,或許可以與於詹事分享。」
在一旁聽著的張玄素眉頭不易察覺的抽動了兩下,周寺卿的數據之說可是有著赫赫威名吶……
不過現在說什麼都晚了,周自衡已經開始侃侃而談,他將江南越州一帶以及蜀地等紡織重鎮的賦稅一項一項地擺了出來,也虧得他竟然每一個數字都記得清清楚楚,大家才恍然發現紡織這一項竟然在這些地方的賦稅占比超過了一半。
周自衡繼續道:「……當然,這裡的紡織指的是上下游所有流程所加起來的一個大的行當。不過,若是連農事中的養蠶以及種桑都算上的話,這個數字還要更值得重視。」
李世民的表情都越聽越入神,手指也不自覺的開始在椅子扶手上有節奏的敲擊起來,這是他陷入到沉思的象徵。
周自衡看向他,意味深長:「陛下,江南與蜀地,可都是賦稅大戶。您想,若是能再出幾個江南與蜀地,或是將這些數字翻倍再翻倍,大唐的庫房將會多麼的豐盈而充實!」
李世民的呼吸都重了幾分。
張玄素立刻道:「周寺卿,這不過是你理想化的想象而已。想要再造一個江南和蜀地無異於夸父逐日,愚公移山。而且,就算是江南和蜀地的紡織行當的確重要,但它已經形成了定式,只需要遵循舊例即可,貿然改動往往容易取得相反的效果……」
「張庶子所言並非全無道理。」周自衡隨即道,「不如我們再來聊一聊海運貿易的利潤率以及對設置市舶司的可能性吧,還有,突厥的安置迫在眉睫,正巧,我這兒有幾雙羊毛襪子想要拿出來給諸位看看……」
李世民撫了撫額頭。
他真的只是因為于志寧和張玄素來告狀,所以就臨時將周自衡抓來想要了解一下,順便化解一下他與東宮這幾位之間的一些誤會。大家都是承乾的老師,和和氣氣的當然最好嘛。
結果……周十三這廝給他開了一個這麼大的題目!
李世民一面覺得腦殼疼,他剛處置完一堆政事原本是想要休息一下的;一面他又覺得有些欣喜和激動:朝中有這樣的能臣何愁大唐不興盛?!<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