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武將得靠軍功,文官靠科舉或世家,除此之外更要家世清白,若往後哪裡來草莽都能做高官,豈還了得。

  但考慮到近來隱有傳聞,道今上之所以能登大寶,有這群武林人士的手筆。因此即使心有不滿,他們亦只私下提兩句從龍之功果然了不得,能讓來路不正之人身居要職,品級越過他們這些世家的官員去。

  鄒相三超重臣,凡此種種皆有預料。

  畢竟數百年之前,各世家便是如此抗拒科舉制。

  小朝時,明新露與眾近臣商討封賞,鄒相便私下提醒,它日定會有人拿方柳身份說事,屆時他與其子鄒天明會與之相辯。

  明新露早有預料般,笑道:「祖父安心,方愛卿早與朕書信提過此事。」

  果不其然,今日終於被陳言官尋找機會。

  舊雍門關已收復,還要那江湖人士作甚,應當儘早將對方打壓才是。

  「哦?」明新露反問,「陳大人這是要彈劾方愛卿?」

  一句「大人」,一句「愛卿」,孰近孰遠一目了然,滿朝文武垂頭緘默。

  鄒天明適時道:「自古英雄不問出處。武將本就靠軍功加官進爵,便是當朝武狀元來了,前線行軍打仗比不過村里服兵役的漁夫,也得心甘情願認了漁夫做上峰。」

  便有官員繼續附和:「正如鄒大人所言,英雄不問出處,方軍師與聞將軍收復北州,實乃天大的幸事,有如此良將何愁大周不興啊?況且武林人士也是我大周百姓,既是大周百姓,哪裡來的來路不正一說?」

  陳言官小心環顧四周,發覺幾位與自己政見相合的官員深埋著頭,顯然未有開口的打算。他心中打了退堂鼓,可轉念一想,自古帝王家便容易猜忌從龍之功的臣子,何況臣子民心所向麾下兵馬無數,不如趁此機會讓新皇忌憚那方柳。

  許是女流,自泰安帝繼位,威嚴之餘待臣下頗有耐心,任人唯賢。

  今日,他不如趁機博一個誓死諫言的好名聲。

  思及此,陳言官心一橫,閉眼道:「他方大人縱有將才,那也是沾了陛下的天澤,統管三軍還還嫌不夠,如今顧大人赴任北州知府,去了竟也要聽他差遣,難道將自己當做鎮北王了不成?微臣一心只為陛下和江山社稷著想,實在不願看到有如此狼子野心之人禍亂朝綱,今日撞死殿中也要摻他一本!」

  豪言壯語罷,便要朝柱子上撞去。

  眾臣一慌,有人連忙口呼「陳大人」去攔,殿內亂作一團。

  「攔什麼?」倏而,一道清婉穩重的聲音響起,「且讓陳大人撞給朕看。」

  霎時,鴉雀無聲。

  陳言官頓時撞也不是,不撞也不是,鵪鶉似的聳著肩膀閉著眼。

  明新露問:「撞啊,不是要以死相諫麼?」

  又是落針可聞。

  「怕什麼。」明新露語氣認真道,「若撞死了,朕為你風光下葬;若還活著,就繼續當你的諫議大夫,好準備下回撞柱。」

  陳言官雙股戰戰。

  明新露便笑:「奇怪,先皇在位之時,廢除早朝窮奢極侈避見百官,怎麼不見『陳愛卿』慷慨激揚針砭時弊,看來朕做的不對,或許該效仿父皇才是。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此話一出,陳言官五體投地淚眼漣漣:「陛下,微……微臣罪該萬死,微臣罪該萬死啊!」

  他若真有以死明志的勇氣,先帝在時便不會當個糊塗官,不過是看新帝要做明君,便將威脅的手段使到明新露身上罷了。

  明新露又問:「這金鑾殿的柱子,還有哪位愛卿要撞?今日一併撞了,別又看不慣朕下回任用的官員,大朝上再來一次,浪費了大好時辰。」

  百官哪裡敢言。

  只他們此時尚不知,為何陛下會說什麼「下回」,直到次日新皇宣布任用大周朝的第一位女官。

  這回倒真有不怕死揚言撞柱,當天傍晚家中便收到了工部送來的棺槨。

  此後再無人敢明面上說些什麼。

  事後,鄒相入宮覲見,皺眉詢問明新露:「此乃方大人之計?」

  家人面前,明新露依舊有帝王威嚴,隻眼角眉梢之間不失溫婉親近:「方愛卿運籌帷幄,這僅是其中一計罷了,是朕親自選的這一計。」

  鄒相又問:「陛下可知,為何自古君王怕諫臣?」

  明新露不以為然:「文人筆如刀,史書之上,朕怕是不會有極好的名聲。」

  聞言,鄒相嘆息不已。

  「陛下既然知曉,何必還……」

  「祖父,單朕是女子一事,便已然有無數揣測、曲解乃至貶低,無人敢在朕面前造次,私下的嘴卻永遠堵不上。如若在意這些,朕不會選擇登基為帝。」

  「方愛卿懂朕。」

  「祖父,朕不怕,朕要千秋功績。」

  ——陛下,展信佳

  ——應對朝堂風雲變幻,有幾計如下……

  ——贅述許多,揣測陛下當會選第一條。

  ——如此,便只消謹記,不須在意青史一頁的詆毀,只管功在千秋。

  ——方柳。

  第109章 一抔雪

  別逢青施針果然有效。

  第三日清晨,顧擇齡病情便緩緩轉好,臉色較之前有了血氣。但未免病情復發,即便顧擇齡自認可以上衙點卯,仍舊被知州府的管家攔了下來。

  見自家大人固執己見,管家勸道:「大人今日雖有所好轉,可病灶尚未徹底清除,還是先將養身體再忙為好。旁的不說,您便不聽方大人的話了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