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自西平王與與御史大夫駱寬等人暗動手腳,已許久無人請旨納妃封后,御史中丞如此一鬧,便又有權貴官員動了心思,整日奏請廢太子納嬪妃,卻被楚皇輕描淡寫一句「戰事未平天下未定何以興師動眾」給堵了回去。
五月初時,西平王現身於西北站場,率軍攻城。
慘敗的北地軍與西夏合併,又有北方部族逃竄投奔,故此西夏軍得以壯大,與楚軍交戰,勢均力敵。
西夏與大楚的國讎家恨實在罄竹難書,若真論起來實如恆河沙數,西夏女係為尊,當年唯一的嫡公主被西平王廢得徹底,西夏的高傲碾落成泥。
如今新仇舊恨加一起,戰況著實慘烈異常。
梅庚趕至金川時,恰逢一場惡戰後,屍橫遍野,血染裕江。
單單是西平王三字,便已讓西夏軍恨之入骨又聞風喪膽,隻身單騎手持銀槍的西平王從千軍萬馬中殺出來,無數將士振奮高呼:「梅將軍來了!是西平王!梅將軍!」
不過是聞聲,便已令西夏一萬大軍心生退意。
梅庚二字,便是西北軍的戰鼓,西北軍的軍旗,馳騁疆場,所向披靡。
他是西北陣前綻開的燙骨紅梅。
西北之戰又是兩年,楚軍攻入西夏都城,女王姜瑾焚宮自盡,大楚逆賊楚畑被當眾斬殺,自此西寧掛上了印著暗赤色楚字的玄墨色旗幟。
天下盡歸大楚,諸國為臣,四方拜服。
西平王奉命班師還朝,至永安城外時,正是凜寒深秋。
城外楓葉鋪就十里路,寒山薄雲,歸途艷烈。
身披甲冑的西平王高坐紅鬃馬,暗紅披風隨風獵獵,一路濺起赤染無數。
直至瞧見遠處紅綾搖曳的轎輦,收韁勒馬翻身而下,梅庚身上舊傷新傷縱橫交錯,甚至額角也因箭矢落了個淺淺的印記,無損其堪稱凌厲的俊美。
轎輦之上,身著紅袍的天子掀開車簾,錦袍比這十里楓葉艷烈百倍,眉眼偏又似江南春意,遙遙一望,盡訴相思。
於千軍萬馬與滿朝文武的眼前,他們久久凝望,交織的視線繾綣旖旎,最終在楓路之上,行至一處,咫尺之遙。
遠征歸來的將軍單膝落地,啞聲道了句:「末將,幸不辱命。」
擲地有聲。
今生,贈你一場錦繡山河,四海安寧。
天子彎了眉眼,扶他起身,眸底深情更勝暮雪春風,他說:
「朕攜楓紅十里,來迎朕的將軍歸家。」
——全書完——
五月初時,西平王現身於西北站場,率軍攻城。
慘敗的北地軍與西夏合併,又有北方部族逃竄投奔,故此西夏軍得以壯大,與楚軍交戰,勢均力敵。
西夏與大楚的國讎家恨實在罄竹難書,若真論起來實如恆河沙數,西夏女係為尊,當年唯一的嫡公主被西平王廢得徹底,西夏的高傲碾落成泥。
如今新仇舊恨加一起,戰況著實慘烈異常。
梅庚趕至金川時,恰逢一場惡戰後,屍橫遍野,血染裕江。
單單是西平王三字,便已讓西夏軍恨之入骨又聞風喪膽,隻身單騎手持銀槍的西平王從千軍萬馬中殺出來,無數將士振奮高呼:「梅將軍來了!是西平王!梅將軍!」
不過是聞聲,便已令西夏一萬大軍心生退意。
梅庚二字,便是西北軍的戰鼓,西北軍的軍旗,馳騁疆場,所向披靡。
他是西北陣前綻開的燙骨紅梅。
西北之戰又是兩年,楚軍攻入西夏都城,女王姜瑾焚宮自盡,大楚逆賊楚畑被當眾斬殺,自此西寧掛上了印著暗赤色楚字的玄墨色旗幟。
天下盡歸大楚,諸國為臣,四方拜服。
西平王奉命班師還朝,至永安城外時,正是凜寒深秋。
城外楓葉鋪就十里路,寒山薄雲,歸途艷烈。
身披甲冑的西平王高坐紅鬃馬,暗紅披風隨風獵獵,一路濺起赤染無數。
直至瞧見遠處紅綾搖曳的轎輦,收韁勒馬翻身而下,梅庚身上舊傷新傷縱橫交錯,甚至額角也因箭矢落了個淺淺的印記,無損其堪稱凌厲的俊美。
轎輦之上,身著紅袍的天子掀開車簾,錦袍比這十里楓葉艷烈百倍,眉眼偏又似江南春意,遙遙一望,盡訴相思。
於千軍萬馬與滿朝文武的眼前,他們久久凝望,交織的視線繾綣旖旎,最終在楓路之上,行至一處,咫尺之遙。
遠征歸來的將軍單膝落地,啞聲道了句:「末將,幸不辱命。」
擲地有聲。
今生,贈你一場錦繡山河,四海安寧。
天子彎了眉眼,扶他起身,眸底深情更勝暮雪春風,他說:
「朕攜楓紅十里,來迎朕的將軍歸家。」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