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頁
聞嘉嘉眼光好,挑的都是當下年輕人喜歡的款式。而且她只賣女裝,倒是給她省許多事兒了。
在這裡待了一周的時間,聞嘉嘉和魏岱帶著四大包的東西回海市了。
不但給家裡人一人買了三套的新衣服,還帶回來一台新的收音機和相機。
兩姐妹對相機分外感興趣,當即抱著相機到院裡去拍照。
聞小妹還處於貓嫌狗厭的階段,兩姐姐都不愛帶這小鬼頭玩兒,剛好她喜歡聽故事,就抱著收音機去自己房間聽了。
反正就沒有一個人乖乖試新衣服的,搞得聞嘉嘉買衣服買了個寂寞。
好吧,生活好了,新衣服都看不上了。
聞嘉嘉又寄了幾套的衣服回老家,以及給江若望一套,大學期間對她很不錯的宿管阿姨一套,以及黃教授和黃教授妻子各一套。
黃教授這四年來每到要考試的時候就被聞嘉嘉折磨得不輕,算是恩師了,聞嘉嘉覺得往後自己不經常去看望看望老黃都覺得理虧。
再就是沙月她們,也用郵寄的方式寄回臨和。沙月如今在臨和市一中教書,郝青穎去了臨和的政府部門工作,林雲霏還在醫波,倒是可以一個包裹寄過去。
聞嘉嘉分一波寄一波,帶回來的四袋子頓時消失了一袋子。
半月過去,店鋪裝修好,另外一批用貨車運來的衣服也到了。
這也算事業的第一步了吧,聞嘉嘉摩拳擦掌,興致勃勃的開店去。
聞嘉嘉請了兩姑娘當售貨員。
這時候幹個體戶其實是一件特別丟臉的事兒。
是的,就是丟臉。
路上那擺攤賣衣服的人,遇到熟人都得用報紙遮臉。
現在的人普遍就是這想法,直到90年代自然覺得鐵飯碗才是最好的依然大有人在。
當然聞嘉嘉是不會有丟人這種想法在的,不偷不搶有啥丟人的。
她用五十元底薪加抽成的高薪找到兩位小姑娘當員工,又帶著她們一起把衣服收拾好,然後再選一個吉日,鞭炮一放,女裝店直接開業。
聞嘉嘉站在店門口,瞧著已經客人爆滿的店鋪,一邊想著得再招兩人,一邊想著要不要再辦化機廠前先辦個服裝廠。
這時候搞服裝真是來錢啊,幾家店一開,往後都不要貸款啦。
第104章 化機廠成
在這種社會條件下搞服裝店真是比搶錢還來錢更快,半點沒誇張。
服裝店第一天的銷售額足有一千八百元,是的,能有一千八百,把買店鋪的錢都差點掙回來了一半。
期間補了六趟的貨,聞嘉嘉臨時把江若望拉來幫忙,鍾慧勝也叫上她的好姐妹,這才能應付得了開業當天的狀況。
等到晚上,數錢數得差點手抽筋。
雖說一千八百不是純利潤,但也足夠震驚人心了。
連鍾慧勝都不由得道:「比我家當年的鋪子還要賺。」
聞嘉嘉恍恍惚惚,想過賺,沒想過能這麼賺。心動了,是真的心動了,她得先開家服裝廠攢波厚血。
等一個月後,月銷售額出來了,聞嘉嘉更加堅定開服裝廠攢血條的想法。
雖說在這時候開廠有點兒難度,但聞嘉嘉為了賺錢一點都沒退縮。
先是找銀行貸款,貸到錢後就直接買地建廠了。
浦西地貴,她就在浦東買。
聞嘉嘉貸來的錢一半花在買地建廠上,另一半則是拿去收廢舊的縫紉機和鐵,再加些木頭,直接合成出一批嶄新的縫紉機來。
這算是大大降低成本了,還能擠出錢購買第一批的布料以及發放員工們第一個月的工資呢。
現在的待業青年可別太多,本來城裡的崗位就僧多粥少,加上回家的知青,廠里的人很快就招滿。
因為招的都是女人,還是有縫紉基礎的女員工,聞嘉嘉請來的老師只培訓了三天所有人就都上手了。
聞嘉嘉還親自設計和打版,做出來的樣衣在廠里全票通過,甚至有些年輕的姑娘還想著在售賣前自己先買幾件穿。
全廠女員工的好處在此刻就體現出來了,她們太懂女性的審美了。
而且廠里員工的年齡跨度還大,從十幾歲到五十幾歲的人都有。可就因為年齡不同,衣服廠做出來的衣服才能吸引更多的女性。
聞嘉嘉一時之間沉迷事業無法自拔,要不是聞春和聞萱正值初三,她得把家庭都給拋在腦後。
年底,工廠出三批貨後在海市站穩腳跟,許多服裝店都曉得她家服裝廠的衣服好看了。服裝店不必說,就算供銷社和百貨商店,也紛紛來她這裡訂衣服。
在這種情況下聞嘉嘉準備擴張規模,把廠子隔壁的那塊地也給買下來。還計劃業務,比如說在年後做拉鏈紐扣啥的。
這時候拉鏈紐扣都很缺,做拉鏈也能掙不少的錢。
因為生意火爆訂單量的增多,聞嘉嘉帶領著全廠員工們忙到除夕那天。
等放假了,每人一封鼓鼓的紅包,再加上豐厚的福利,強制讓即便是過年也想呆在廠里賺三倍加班費的工人回家過年。
她們不想,她還想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在這裡待了一周的時間,聞嘉嘉和魏岱帶著四大包的東西回海市了。
不但給家裡人一人買了三套的新衣服,還帶回來一台新的收音機和相機。
兩姐妹對相機分外感興趣,當即抱著相機到院裡去拍照。
聞小妹還處於貓嫌狗厭的階段,兩姐姐都不愛帶這小鬼頭玩兒,剛好她喜歡聽故事,就抱著收音機去自己房間聽了。
反正就沒有一個人乖乖試新衣服的,搞得聞嘉嘉買衣服買了個寂寞。
好吧,生活好了,新衣服都看不上了。
聞嘉嘉又寄了幾套的衣服回老家,以及給江若望一套,大學期間對她很不錯的宿管阿姨一套,以及黃教授和黃教授妻子各一套。
黃教授這四年來每到要考試的時候就被聞嘉嘉折磨得不輕,算是恩師了,聞嘉嘉覺得往後自己不經常去看望看望老黃都覺得理虧。
再就是沙月她們,也用郵寄的方式寄回臨和。沙月如今在臨和市一中教書,郝青穎去了臨和的政府部門工作,林雲霏還在醫波,倒是可以一個包裹寄過去。
聞嘉嘉分一波寄一波,帶回來的四袋子頓時消失了一袋子。
半月過去,店鋪裝修好,另外一批用貨車運來的衣服也到了。
這也算事業的第一步了吧,聞嘉嘉摩拳擦掌,興致勃勃的開店去。
聞嘉嘉請了兩姑娘當售貨員。
這時候幹個體戶其實是一件特別丟臉的事兒。
是的,就是丟臉。
路上那擺攤賣衣服的人,遇到熟人都得用報紙遮臉。
現在的人普遍就是這想法,直到90年代自然覺得鐵飯碗才是最好的依然大有人在。
當然聞嘉嘉是不會有丟人這種想法在的,不偷不搶有啥丟人的。
她用五十元底薪加抽成的高薪找到兩位小姑娘當員工,又帶著她們一起把衣服收拾好,然後再選一個吉日,鞭炮一放,女裝店直接開業。
聞嘉嘉站在店門口,瞧著已經客人爆滿的店鋪,一邊想著得再招兩人,一邊想著要不要再辦化機廠前先辦個服裝廠。
這時候搞服裝真是來錢啊,幾家店一開,往後都不要貸款啦。
第104章 化機廠成
在這種社會條件下搞服裝店真是比搶錢還來錢更快,半點沒誇張。
服裝店第一天的銷售額足有一千八百元,是的,能有一千八百,把買店鋪的錢都差點掙回來了一半。
期間補了六趟的貨,聞嘉嘉臨時把江若望拉來幫忙,鍾慧勝也叫上她的好姐妹,這才能應付得了開業當天的狀況。
等到晚上,數錢數得差點手抽筋。
雖說一千八百不是純利潤,但也足夠震驚人心了。
連鍾慧勝都不由得道:「比我家當年的鋪子還要賺。」
聞嘉嘉恍恍惚惚,想過賺,沒想過能這麼賺。心動了,是真的心動了,她得先開家服裝廠攢波厚血。
等一個月後,月銷售額出來了,聞嘉嘉更加堅定開服裝廠攢血條的想法。
雖說在這時候開廠有點兒難度,但聞嘉嘉為了賺錢一點都沒退縮。
先是找銀行貸款,貸到錢後就直接買地建廠了。
浦西地貴,她就在浦東買。
聞嘉嘉貸來的錢一半花在買地建廠上,另一半則是拿去收廢舊的縫紉機和鐵,再加些木頭,直接合成出一批嶄新的縫紉機來。
這算是大大降低成本了,還能擠出錢購買第一批的布料以及發放員工們第一個月的工資呢。
現在的待業青年可別太多,本來城裡的崗位就僧多粥少,加上回家的知青,廠里的人很快就招滿。
因為招的都是女人,還是有縫紉基礎的女員工,聞嘉嘉請來的老師只培訓了三天所有人就都上手了。
聞嘉嘉還親自設計和打版,做出來的樣衣在廠里全票通過,甚至有些年輕的姑娘還想著在售賣前自己先買幾件穿。
全廠女員工的好處在此刻就體現出來了,她們太懂女性的審美了。
而且廠里員工的年齡跨度還大,從十幾歲到五十幾歲的人都有。可就因為年齡不同,衣服廠做出來的衣服才能吸引更多的女性。
聞嘉嘉一時之間沉迷事業無法自拔,要不是聞春和聞萱正值初三,她得把家庭都給拋在腦後。
年底,工廠出三批貨後在海市站穩腳跟,許多服裝店都曉得她家服裝廠的衣服好看了。服裝店不必說,就算供銷社和百貨商店,也紛紛來她這裡訂衣服。
在這種情況下聞嘉嘉準備擴張規模,把廠子隔壁的那塊地也給買下來。還計劃業務,比如說在年後做拉鏈紐扣啥的。
這時候拉鏈紐扣都很缺,做拉鏈也能掙不少的錢。
因為生意火爆訂單量的增多,聞嘉嘉帶領著全廠員工們忙到除夕那天。
等放假了,每人一封鼓鼓的紅包,再加上豐厚的福利,強制讓即便是過年也想呆在廠里賺三倍加班費的工人回家過年。
她們不想,她還想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