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頁
不過, 葡萄她們跟在陳嬤嬤身後當真學了不少東西。
不僅她的小團隊朝著良性發展,宮外的莊子上也有喜訊傳來。
陳大夫和馬重五安全出來了。
好好的, 活蹦亂跳的,種了人痘也沒有任何不適, 兩個人都活著出來了。
於敬忠跪在耿清寧身前,他看上去比跟在她身邊的時候黑了不少,但整個人有種說不出來的精氣神。
他道,「陳大夫正在用您送去的那些人做第二批試驗,不出意外的話,十日之內必有結果」。
先種上牛痘,過上三五日之後,再種上人痘,若是這批人都無事,牛痘之事當真便成了。
這真是天大的喜事。
耿清寧高興的不知說什麼說,這事若是成了,不僅僅甯楚歌、弘晝、小五受益,推廣出去,還能讓民眾收益。
當然,還能讓百姓對四爺為首的朝廷團隊產生極大的信任感。
或許四爺並不需要這樣一支穩定朝綱的強心劑,但這是她的心意。
好吧,耿清寧總算意識到當一個人處在那個位置上,就得擔當起相應的責任,而不是個人『鹹魚』或『卷』的意志決定的。
鹹魚這邊都大幹特幹了,四爺那邊更是卷生卷死。
隨著守滿三七的孝,大行皇帝的梓宮移入皇陵之後,一道道旨意從養心殿發往各處。
先是封廢太子為理親王,命誠親王胤祉繼續編纂類書,封五阿哥胤祺為恆郡王主理宗人府,封八阿哥胤禩為廉親王辦理工部事務,封十三阿哥胤祥為怡親王,總理戶部三庫,等等。
前朝之事處置大半後,四爺開始為後宮眾人分發編制。
尊生母烏雅氏為聖母皇太后,冊封烏拉那拉氏為皇后,側福晉李氏、年氏為妃,格格宋氏、鈕祜祿氏、烏雅氏為嬪,武氏、郭氏為貴人。
耿清寧看著面前的聖旨,再看看坐在一旁含笑的四爺,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雖然看見貴妃儀仗的時候,她已經有所猜測,但落到實處的時候還是有種如在雲端的感覺。
畢竟,在雍王府的時候她的官方身份是格格,且不說福晉,頭上還壓著李、年兩位側福晉,如今,竟越過他們成了貴妃。
四爺摟住她,嘆道,「當初在府里的時候,朕為你求側福晉之位未果,讓你受了不少委屈」。
他說著,語氣變得繾綣起來,「如今若是連個貴妃之位都不能給你,怎對得起你對朕的情誼」。
這些年來,寧寧與他同生共死,又為他生了兩子一女,又將孩子們教養的如此之好,莫說是貴妃,在他心裡,皇貴妃之位她也配得上。
只是在大清後宮裡,沒有皇后在世就封皇貴妃的道理,容易讓人回想起當年的宸妃之事。
耿清寧說不出心裡的滋味,若是說自己不在意位份,那肯定是假話。
貴妃之子和普通妃嬪之子無需用語言贅述,所有人明白,也就是說,只要她一日坐在這貴妃位上,她的孩子,便是這個宮裡出身最高的人。
她靠在他懷裡,道,「其實,有四爺護著,我一直都沒受什麼委屈」。
這話有真有假,還沒有甯楚格的時候,她把四爺當成董事長,福晉當成執行董事,院子裡其他的人都當做自己的同事。
雖然說不是特別的愉快自在,但吃喝用度上真沒受到什麼委屈。
直到後來……還有,年側福晉進門的時候。
那是委屈嗎?或許應該是憤怒、傷心、不甘更為合適。
四爺笑著捏她的臉頰,只覺得她的那點子心思和那些穿補子服的人相比,一點也不夠看。
不過,如今這大清是他的天下,他再也不用受制於人,他羽翼下護著的人也容不得別人置喙。
他微抬下巴指著聖旨,「看看朕給你挑的封號,喜不喜歡?」
喲,看上去有些得意的樣子。
耿清寧產生了些許的好奇,她坐起身,拿著聖旨一字一句的看過去,在裡頭找到了自己封號———昭。
光明,美好的意思。
她轉過頭去看他,此刻秋日的陽光正好,他背對著窗戶坐著,陽光折射到他身上,給他整個人都鑲了層金邊。
其實,他才是她在這陌生朝代中那束光。
*
四爺的旨意受到不少人的質疑,天下的事情總是這樣,攻殲政敵的時候總要找出一個錯處,即便沒有,也要創造一個出來。
最起碼,這證明了他們是為國為民,而不是懷有私心。
眾所周知,這位萬歲爺繼承大統乃是先帝遺願,宗室、漢臣、蒙古老親皆在當場,自然不能以得位不正來質疑。
而皇上潛邸這些年來,不是一門心事辦差,就是閒雲野鶴念佛,不貪財,不愛色,一時間竟找不到錯處。
這叫他們從哪去抓他的小辮子?
難道要勸誡皇上不要太過嚴苛?
這可不行,若是叫皇上回憶起追繳欠銀之事可就得不償失了。
他們正愁著該如何是好,就見皇上大封后宮,竟封了一個漢女為貴妃。
漢軍旗也是漢女。
這可是普天之下的笑話,清朝自入關以後,哪位高位貴妃不是出生上三旗的貴女———除了當年那位宸妃。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不僅她的小團隊朝著良性發展,宮外的莊子上也有喜訊傳來。
陳大夫和馬重五安全出來了。
好好的, 活蹦亂跳的,種了人痘也沒有任何不適, 兩個人都活著出來了。
於敬忠跪在耿清寧身前,他看上去比跟在她身邊的時候黑了不少,但整個人有種說不出來的精氣神。
他道,「陳大夫正在用您送去的那些人做第二批試驗,不出意外的話,十日之內必有結果」。
先種上牛痘,過上三五日之後,再種上人痘,若是這批人都無事,牛痘之事當真便成了。
這真是天大的喜事。
耿清寧高興的不知說什麼說,這事若是成了,不僅僅甯楚歌、弘晝、小五受益,推廣出去,還能讓民眾收益。
當然,還能讓百姓對四爺為首的朝廷團隊產生極大的信任感。
或許四爺並不需要這樣一支穩定朝綱的強心劑,但這是她的心意。
好吧,耿清寧總算意識到當一個人處在那個位置上,就得擔當起相應的責任,而不是個人『鹹魚』或『卷』的意志決定的。
鹹魚這邊都大幹特幹了,四爺那邊更是卷生卷死。
隨著守滿三七的孝,大行皇帝的梓宮移入皇陵之後,一道道旨意從養心殿發往各處。
先是封廢太子為理親王,命誠親王胤祉繼續編纂類書,封五阿哥胤祺為恆郡王主理宗人府,封八阿哥胤禩為廉親王辦理工部事務,封十三阿哥胤祥為怡親王,總理戶部三庫,等等。
前朝之事處置大半後,四爺開始為後宮眾人分發編制。
尊生母烏雅氏為聖母皇太后,冊封烏拉那拉氏為皇后,側福晉李氏、年氏為妃,格格宋氏、鈕祜祿氏、烏雅氏為嬪,武氏、郭氏為貴人。
耿清寧看著面前的聖旨,再看看坐在一旁含笑的四爺,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雖然看見貴妃儀仗的時候,她已經有所猜測,但落到實處的時候還是有種如在雲端的感覺。
畢竟,在雍王府的時候她的官方身份是格格,且不說福晉,頭上還壓著李、年兩位側福晉,如今,竟越過他們成了貴妃。
四爺摟住她,嘆道,「當初在府里的時候,朕為你求側福晉之位未果,讓你受了不少委屈」。
他說著,語氣變得繾綣起來,「如今若是連個貴妃之位都不能給你,怎對得起你對朕的情誼」。
這些年來,寧寧與他同生共死,又為他生了兩子一女,又將孩子們教養的如此之好,莫說是貴妃,在他心裡,皇貴妃之位她也配得上。
只是在大清後宮裡,沒有皇后在世就封皇貴妃的道理,容易讓人回想起當年的宸妃之事。
耿清寧說不出心裡的滋味,若是說自己不在意位份,那肯定是假話。
貴妃之子和普通妃嬪之子無需用語言贅述,所有人明白,也就是說,只要她一日坐在這貴妃位上,她的孩子,便是這個宮裡出身最高的人。
她靠在他懷裡,道,「其實,有四爺護著,我一直都沒受什麼委屈」。
這話有真有假,還沒有甯楚格的時候,她把四爺當成董事長,福晉當成執行董事,院子裡其他的人都當做自己的同事。
雖然說不是特別的愉快自在,但吃喝用度上真沒受到什麼委屈。
直到後來……還有,年側福晉進門的時候。
那是委屈嗎?或許應該是憤怒、傷心、不甘更為合適。
四爺笑著捏她的臉頰,只覺得她的那點子心思和那些穿補子服的人相比,一點也不夠看。
不過,如今這大清是他的天下,他再也不用受制於人,他羽翼下護著的人也容不得別人置喙。
他微抬下巴指著聖旨,「看看朕給你挑的封號,喜不喜歡?」
喲,看上去有些得意的樣子。
耿清寧產生了些許的好奇,她坐起身,拿著聖旨一字一句的看過去,在裡頭找到了自己封號———昭。
光明,美好的意思。
她轉過頭去看他,此刻秋日的陽光正好,他背對著窗戶坐著,陽光折射到他身上,給他整個人都鑲了層金邊。
其實,他才是她在這陌生朝代中那束光。
*
四爺的旨意受到不少人的質疑,天下的事情總是這樣,攻殲政敵的時候總要找出一個錯處,即便沒有,也要創造一個出來。
最起碼,這證明了他們是為國為民,而不是懷有私心。
眾所周知,這位萬歲爺繼承大統乃是先帝遺願,宗室、漢臣、蒙古老親皆在當場,自然不能以得位不正來質疑。
而皇上潛邸這些年來,不是一門心事辦差,就是閒雲野鶴念佛,不貪財,不愛色,一時間竟找不到錯處。
這叫他們從哪去抓他的小辮子?
難道要勸誡皇上不要太過嚴苛?
這可不行,若是叫皇上回憶起追繳欠銀之事可就得不償失了。
他們正愁著該如何是好,就見皇上大封后宮,竟封了一個漢女為貴妃。
漢軍旗也是漢女。
這可是普天之下的笑話,清朝自入關以後,哪位高位貴妃不是出生上三旗的貴女———除了當年那位宸妃。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