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做皇城司的提督是否是明珠暗投,魏朝對此不置可否,但是他看得出——相比於在京城執掌朝政,恐怕宋令璋自己也更願意橫槊凌雲征戰沙場。
真是,可惜了。
*
司禮監中,沈輅有些麻木地看著面前的奏疏。
宋令璋帶兵的事情她是知道的,畢竟皇城衛來往傳遞情報,當然不會漏掉皇城司督公的情況。從宋令璋做什長開始,有關於他的所有戰報都會呈到她的桌案上。
但是,隨著宋令璋屢屢立功,帶的兵越來越多,立的功勞也越來越大,安武侯便開始寫摺子為宋令璋表功。一封封奏疏從邊關送到京城,再從內閣送至司禮監,滿朝文武都知道這次擊退北狄宋令璋功不可沒。
有功,便需得論功行賞。
「我要怎麼論功行賞?」沈輅苦惱地在昭陽宮中抱怨,「君珩立功,我行賞。賞的少了,我不願意;賞的多了,又要落一個徇私的名聲。我怎麼做都不對。」
「是啊,若是宋督公能立下一個無可非議的大功,你的難題也就解決了。」任雪霽戲謔道。
「話是如此,但是我還是更盼著他能平安歸來。」沈輅嘆息道,「每次看他的戰報我都提心弔膽。莫說他還不是正式的率兵之將,就是尋常將領也沒有幾個像他那麼拼命的。斗將他次次不落,帶兵他衝鋒在前,我有的時候都懷疑,他是不是真的沒有想過要活著回來。」
正說話間,忽見許雲深身邊的大宮女快步進殿,滿面喜色地向三人行禮:「太后娘娘大喜,沈大人大喜。安武侯傳捷報來,宋大人斬殺北狄王,三軍不日即可班師回朝。」
沈輅霍然起身。
*
正如任雪霽所言,宋令璋斬殺北狄王的捷報傳入京中,朝野上下再無人敢對其立下的戰功有所非議。內閣很快擬了奏疏呈上來,為宋令璋請封侯爵。
沈輅這次也不再遲疑推脫,高高興興地在司禮監准奏的批示後用了印。禮部迅速擬了幾個封號遞上來,再由沈輅圈選後擬旨下詔。因為宋令璋和沈輅二人的身份,這一切的流程進展極為迅速,那邊姜硯還在率軍對北狄乘勝追擊時,宋令璋的封侯旨意便已經送到了邊關。
其封號為,鎮北侯。
除宋令璋外,沈輅也不會忘記對其餘諸將加以封賞,一時間邊關喜氣洋洋,頌聖之聲絡繹不絕。而在一邊歡騰之中,宋令璋卻避開了道賀的眾將,寫了一封奏摺交給了皇城衛。
於是,在姜硯率軍回京之前,宋令璋為沈輅請封
的奏摺便已經先送入了皇城司。
「侯夫人啊。」
沈輅含笑看完了宋令璋為自己請封的奏摺,合上放在一旁準備進宮的時候一道帶給許雲深。侯夫人的誥命雖然不及宮尹女官那份獨一無二的榮耀,也不及司禮監掌印的手握實權,但是——她喜歡一切能證明她和君珩般配的名號。
她抬眼看向面前沒有離開的皇城衛,問道:「侯爺還有其他吩咐?」
「是。」皇城衛從衣袖中取出一個錦囊呈到沈輅面前,「侯爺說,這是賀大人芳辰的賀儀。」
眼見那皇城衛恭恭敬敬地退了出去,沈輅這才抽開錦囊的系帶,從裡面取出來一枚精緻的玉墜。
碧玉被雕刻成小巧的福袋模樣,觸手溫潤細膩。沈輅把玩著玉墜抿唇笑了許久,忽然想到了什麼,神色微微一凜。
……邊關並不產這樣的玉質,而軍中更不可能有擅長雕刻玉石的能工巧匠。
君珩似乎瞞了她許多事情啊!沈輅垂眸輕笑了一聲,起身逕自去探事司尋傅離。
「君珩是幾時學的雕刻?」沈輅一見傅離,開門見山便是這樣一句話。
傅離果然知道這件事。他對沈輅並不設防,仔細想了想便道:「大約是一年多前罷,他曾經托我尋些質地好的玉料,說是要學玉雕。」
一年多前……
回想起去年生辰君珩送的那塊沒有半點花紋的玉環,沈輅直到這時才明了。
——「他自幼學的是君子六藝,經史子集,哪裡會做這些花樣?他已經很辛苦了,我也不忍心教他再去為了我而特意學些什麼。他能記得我的生辰,能送我一份賀儀,我便已經心滿意足。」
而事實上,他為她學了廚藝,他為她學了玉雕……她知道君珩對自己情義深重,但是時至今日,她還是會驚喜於君珩為自己所做的一切。
我有所思在遠道,一日不見,我心悄悄。
第49章 還朝
時維暮春, 安武侯姜硯班師還朝。沈輅代天子出城相迎,犒賞三軍。
依舊是一身絳紗公服的沈輅含笑上前,向姜硯道賀:「姜侯勞苦功高。今日能有此大捷, 全賴姜侯統軍有方, 侯爺真乃國之柱石,世之良將。」
「此役非我一人之功。」姜硯微笑回話,「全賴眾將效死用命,士卒奮勇爭先,方能有今日功成。」
「侯爺所言甚是。」沈輅轉而看向姜硯身後的諸將,「諸位為朝廷奮勇殺敵, 歷盡千辛萬苦方能凱旋而歸。諸位的驍勇和忠心,陛下與太后娘娘都記在心裡,宮內已經擺下慶功宴,還請諸位將軍隨我入宮面聖。」
當下眾人上馬,浩浩蕩蕩往城內去。原本應該是姜硯與沈輅並駕齊驅,只是沈輅不動聲色地放緩了速度, 退至宋令璋的馬旁。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真是,可惜了。
*
司禮監中,沈輅有些麻木地看著面前的奏疏。
宋令璋帶兵的事情她是知道的,畢竟皇城衛來往傳遞情報,當然不會漏掉皇城司督公的情況。從宋令璋做什長開始,有關於他的所有戰報都會呈到她的桌案上。
但是,隨著宋令璋屢屢立功,帶的兵越來越多,立的功勞也越來越大,安武侯便開始寫摺子為宋令璋表功。一封封奏疏從邊關送到京城,再從內閣送至司禮監,滿朝文武都知道這次擊退北狄宋令璋功不可沒。
有功,便需得論功行賞。
「我要怎麼論功行賞?」沈輅苦惱地在昭陽宮中抱怨,「君珩立功,我行賞。賞的少了,我不願意;賞的多了,又要落一個徇私的名聲。我怎麼做都不對。」
「是啊,若是宋督公能立下一個無可非議的大功,你的難題也就解決了。」任雪霽戲謔道。
「話是如此,但是我還是更盼著他能平安歸來。」沈輅嘆息道,「每次看他的戰報我都提心弔膽。莫說他還不是正式的率兵之將,就是尋常將領也沒有幾個像他那麼拼命的。斗將他次次不落,帶兵他衝鋒在前,我有的時候都懷疑,他是不是真的沒有想過要活著回來。」
正說話間,忽見許雲深身邊的大宮女快步進殿,滿面喜色地向三人行禮:「太后娘娘大喜,沈大人大喜。安武侯傳捷報來,宋大人斬殺北狄王,三軍不日即可班師回朝。」
沈輅霍然起身。
*
正如任雪霽所言,宋令璋斬殺北狄王的捷報傳入京中,朝野上下再無人敢對其立下的戰功有所非議。內閣很快擬了奏疏呈上來,為宋令璋請封侯爵。
沈輅這次也不再遲疑推脫,高高興興地在司禮監准奏的批示後用了印。禮部迅速擬了幾個封號遞上來,再由沈輅圈選後擬旨下詔。因為宋令璋和沈輅二人的身份,這一切的流程進展極為迅速,那邊姜硯還在率軍對北狄乘勝追擊時,宋令璋的封侯旨意便已經送到了邊關。
其封號為,鎮北侯。
除宋令璋外,沈輅也不會忘記對其餘諸將加以封賞,一時間邊關喜氣洋洋,頌聖之聲絡繹不絕。而在一邊歡騰之中,宋令璋卻避開了道賀的眾將,寫了一封奏摺交給了皇城衛。
於是,在姜硯率軍回京之前,宋令璋為沈輅請封
的奏摺便已經先送入了皇城司。
「侯夫人啊。」
沈輅含笑看完了宋令璋為自己請封的奏摺,合上放在一旁準備進宮的時候一道帶給許雲深。侯夫人的誥命雖然不及宮尹女官那份獨一無二的榮耀,也不及司禮監掌印的手握實權,但是——她喜歡一切能證明她和君珩般配的名號。
她抬眼看向面前沒有離開的皇城衛,問道:「侯爺還有其他吩咐?」
「是。」皇城衛從衣袖中取出一個錦囊呈到沈輅面前,「侯爺說,這是賀大人芳辰的賀儀。」
眼見那皇城衛恭恭敬敬地退了出去,沈輅這才抽開錦囊的系帶,從裡面取出來一枚精緻的玉墜。
碧玉被雕刻成小巧的福袋模樣,觸手溫潤細膩。沈輅把玩著玉墜抿唇笑了許久,忽然想到了什麼,神色微微一凜。
……邊關並不產這樣的玉質,而軍中更不可能有擅長雕刻玉石的能工巧匠。
君珩似乎瞞了她許多事情啊!沈輅垂眸輕笑了一聲,起身逕自去探事司尋傅離。
「君珩是幾時學的雕刻?」沈輅一見傅離,開門見山便是這樣一句話。
傅離果然知道這件事。他對沈輅並不設防,仔細想了想便道:「大約是一年多前罷,他曾經托我尋些質地好的玉料,說是要學玉雕。」
一年多前……
回想起去年生辰君珩送的那塊沒有半點花紋的玉環,沈輅直到這時才明了。
——「他自幼學的是君子六藝,經史子集,哪裡會做這些花樣?他已經很辛苦了,我也不忍心教他再去為了我而特意學些什麼。他能記得我的生辰,能送我一份賀儀,我便已經心滿意足。」
而事實上,他為她學了廚藝,他為她學了玉雕……她知道君珩對自己情義深重,但是時至今日,她還是會驚喜於君珩為自己所做的一切。
我有所思在遠道,一日不見,我心悄悄。
第49章 還朝
時維暮春, 安武侯姜硯班師還朝。沈輅代天子出城相迎,犒賞三軍。
依舊是一身絳紗公服的沈輅含笑上前,向姜硯道賀:「姜侯勞苦功高。今日能有此大捷, 全賴姜侯統軍有方, 侯爺真乃國之柱石,世之良將。」
「此役非我一人之功。」姜硯微笑回話,「全賴眾將效死用命,士卒奮勇爭先,方能有今日功成。」
「侯爺所言甚是。」沈輅轉而看向姜硯身後的諸將,「諸位為朝廷奮勇殺敵, 歷盡千辛萬苦方能凱旋而歸。諸位的驍勇和忠心,陛下與太后娘娘都記在心裡,宮內已經擺下慶功宴,還請諸位將軍隨我入宮面聖。」
當下眾人上馬,浩浩蕩蕩往城內去。原本應該是姜硯與沈輅並駕齊驅,只是沈輅不動聲色地放緩了速度, 退至宋令璋的馬旁。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