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頁
去年四月殿試後,開陽門外貼了金榜,科舉創製以來第一位女狀元的名字傳遍大江南北。
因她是個女子,還有在桂堂做槍替的案底,不可能封官,於是就想著當個教書匠賺錢,先弄一個好看的身份。但國子監和盛京府學的先生需要上下三代品行端正,本人生平沒有任何污點,她先找了府學的訓導,人家跑去一查,嫌她死了十年的父親吃喝嫖賭、祖父江翰林教子無方、母親是教坊司樂伎從良,於是這事兒就黃了。之後她請薛湛向國子監祭酒引薦,祭酒覺得她才華出眾,但從分齋考試時睡覺這一點來看,態度不夠端肅,當不了大燕最高學府的助教。
江蘺有些沮喪,轉念一想,像薛湛這樣在國子監里做老師的人,雖然不在朝中,但都是有官職品級的,拿的是朝廷俸祿,那如果她不要這個官封的名號呢?
除了戶部的撥款,國子監每年都會對蔭生、通過各種關係塞進來的華族監生收取高昂的束脩,用來修繕齋室、買糧買布、養活後廚藥房一干人等。想到這點,江蘺和祭酒長談一番,厚著臉皮把自己溫習考試的方法誇得天上有地下無,說自己可以在每年科舉考試前給學生開堂講課,和監內的雜役一樣收很少的銀子,反正她不缺這個,只想在國子監里待下去。
二月的院試,三月的會試,八月的鄉試,以及每年時不時舉辦的歲考、科考,她都能教。別的先生教的是四書五經、為人處世,她專教怎麼應試、怎麼拆題、怎麼寫考官愛看的八股文,教出幾個中榜的來,也算對過去的缺德行徑有所彌補。
國子監里不乏想靠科舉發家的寒門書生,另有一部分人,是衣食無憂的世家子弟,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需要考取功名重振家族榮光。江蘺認準了這兩撥人,對祭酒情真意切地表示自己只要在這裡開課,先不收銀子,等第一批學生考完了,監內再決定是否要留她教書。
祭酒對這個提議頗有興趣,也沒指望她真教出什麼成果來,就是想瞧個新鮮,讓她七月裡來誠心堂,給要考鄉試的秀才上二十天的課。江蘺在家打磨了半個月講義,又是問薛湛,又是問別的先生討教,本來沒指望有多少人來上課,但出乎她的意料,第一天齋室都坐滿了。
大伙兒不是奔著她的才識來的,而是從沒見過給男人上課的女先生,有人連紙筆都沒帶,態度好的看新鮮,態度不好的看笑話,還有些自恃才高的故意來找茬,問些刁鑽古怪的問題,想看女狀元丟臉。
江蘺第一天上課,上了一肚子氣,回家坐床上把楚青崖的頭髮薅下來好幾根,等氣消了,就是不甘心,想了個拿不出手的法子。
她給了薛白露一袋錢,讓她找兩個齋里排名靠後、要考鄉試的同窗,倒貼錢讓他們來,按著他們的腦袋上課,並要他們保守秘密。這兩個男學生家裡窮,拿錢辦事,上得可認真,九月里放了榜,還真考上了,逢人就夸江狀元教得好。一傳十十傳百,誠心來找她上課的學生一下子變多了,還有人通過家裡的關係,請祭酒把她留下。
第二年早春的院試,江蘺又開了半個月的課,每天給廣業堂十歲出頭的孩子講兩個時辰,來聽課的一共三十人,考出了二十一個秀才,這下國子監里所有的先生和學生都震驚了,沒人再敢看不起她。只過了一旬,竟然有率性堂的學生過來找她,給她塞了十兩銀子,要她盡一切努力幫他過春考,再參加會試。
於是楚青崖又眼睜睜看著自家夫人夜不歸宿了。
江蘺把別的生意推了,給這學生一對一地教,恨不得把桂堂里學到的手段全烙進他腦子裡,好在他資質和耐性都不錯,每日除了吃、睡、坐堂,就是同她聚在一起,所有功課都是她按考試的規矩一一改的。最後他以第五名選上了會試,父母欣喜若狂,把國子監的課停了,重金聘她去家裡上,那陣子她真是披星戴月早出晚歸,連上茅廁都在想怎麼幫他考中貢士。
可能是上天被她的煞費苦心所打動,四月放榜,這學生終於中了,雖排在杏榜倒數,可家中滿意至極,父母帶著孩子來尚書府,對著夫妻倆作揖稱謝,送了滿箱玉器名畫,滿口的「江師傅如何如何」。
今年殿試過後,江蘺在國子監的地位穩了,也在博士廳中有了自己的小間,除了考試前抓得緊,每月會給五個堂各上四個時辰的應試課,收一兩銀子,閒暇時就干自己的事。
江蘺今日去那兒,不僅是上課,更是等捷報。九月初一貢院外放桂榜,她的學生要是中式,會帶著大包小包給她送謝禮,家裡新添了輛馬車,就是用來裝禮物的。原先只有一輛車,楚青崖有時要出城跑案子,刑部的公車衙門裡有人用了,她就只能騎馬去上課,還是有輛遮風擋雨的大車方便。
清早出門,傍晚滿載而歸,半路遇到書坊的人,又拐彎去了坊里半個時辰。暮鼓時分回家,碰上楚青崖拎了兩隻荷葉包的叫花雞回來,是在衙門外那條街上買的。
夫妻倆對桌而食,江蘺給自己倒了杯梨花酒,楚青崖給自己倒了杯櫻桃酪漿,一飲一箸間聊起今天發生的事。
「十三個里中了七個,四個治《詩經》,三個治《易經》,沒人治《春秋》,最高的是二十九名。」江蘺示意他把渣斗端過來,往裡吐雞骨頭,「朝廷連續三年都辦大比,明年就不辦了,我應能把精力放在書院裡。剛好學生送了些金貴的筆墨紙硯,等主屋蓋好了,就囤進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因她是個女子,還有在桂堂做槍替的案底,不可能封官,於是就想著當個教書匠賺錢,先弄一個好看的身份。但國子監和盛京府學的先生需要上下三代品行端正,本人生平沒有任何污點,她先找了府學的訓導,人家跑去一查,嫌她死了十年的父親吃喝嫖賭、祖父江翰林教子無方、母親是教坊司樂伎從良,於是這事兒就黃了。之後她請薛湛向國子監祭酒引薦,祭酒覺得她才華出眾,但從分齋考試時睡覺這一點來看,態度不夠端肅,當不了大燕最高學府的助教。
江蘺有些沮喪,轉念一想,像薛湛這樣在國子監里做老師的人,雖然不在朝中,但都是有官職品級的,拿的是朝廷俸祿,那如果她不要這個官封的名號呢?
除了戶部的撥款,國子監每年都會對蔭生、通過各種關係塞進來的華族監生收取高昂的束脩,用來修繕齋室、買糧買布、養活後廚藥房一干人等。想到這點,江蘺和祭酒長談一番,厚著臉皮把自己溫習考試的方法誇得天上有地下無,說自己可以在每年科舉考試前給學生開堂講課,和監內的雜役一樣收很少的銀子,反正她不缺這個,只想在國子監里待下去。
二月的院試,三月的會試,八月的鄉試,以及每年時不時舉辦的歲考、科考,她都能教。別的先生教的是四書五經、為人處世,她專教怎麼應試、怎麼拆題、怎麼寫考官愛看的八股文,教出幾個中榜的來,也算對過去的缺德行徑有所彌補。
國子監里不乏想靠科舉發家的寒門書生,另有一部分人,是衣食無憂的世家子弟,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需要考取功名重振家族榮光。江蘺認準了這兩撥人,對祭酒情真意切地表示自己只要在這裡開課,先不收銀子,等第一批學生考完了,監內再決定是否要留她教書。
祭酒對這個提議頗有興趣,也沒指望她真教出什麼成果來,就是想瞧個新鮮,讓她七月裡來誠心堂,給要考鄉試的秀才上二十天的課。江蘺在家打磨了半個月講義,又是問薛湛,又是問別的先生討教,本來沒指望有多少人來上課,但出乎她的意料,第一天齋室都坐滿了。
大伙兒不是奔著她的才識來的,而是從沒見過給男人上課的女先生,有人連紙筆都沒帶,態度好的看新鮮,態度不好的看笑話,還有些自恃才高的故意來找茬,問些刁鑽古怪的問題,想看女狀元丟臉。
江蘺第一天上課,上了一肚子氣,回家坐床上把楚青崖的頭髮薅下來好幾根,等氣消了,就是不甘心,想了個拿不出手的法子。
她給了薛白露一袋錢,讓她找兩個齋里排名靠後、要考鄉試的同窗,倒貼錢讓他們來,按著他們的腦袋上課,並要他們保守秘密。這兩個男學生家裡窮,拿錢辦事,上得可認真,九月里放了榜,還真考上了,逢人就夸江狀元教得好。一傳十十傳百,誠心來找她上課的學生一下子變多了,還有人通過家裡的關係,請祭酒把她留下。
第二年早春的院試,江蘺又開了半個月的課,每天給廣業堂十歲出頭的孩子講兩個時辰,來聽課的一共三十人,考出了二十一個秀才,這下國子監里所有的先生和學生都震驚了,沒人再敢看不起她。只過了一旬,竟然有率性堂的學生過來找她,給她塞了十兩銀子,要她盡一切努力幫他過春考,再參加會試。
於是楚青崖又眼睜睜看著自家夫人夜不歸宿了。
江蘺把別的生意推了,給這學生一對一地教,恨不得把桂堂里學到的手段全烙進他腦子裡,好在他資質和耐性都不錯,每日除了吃、睡、坐堂,就是同她聚在一起,所有功課都是她按考試的規矩一一改的。最後他以第五名選上了會試,父母欣喜若狂,把國子監的課停了,重金聘她去家裡上,那陣子她真是披星戴月早出晚歸,連上茅廁都在想怎麼幫他考中貢士。
可能是上天被她的煞費苦心所打動,四月放榜,這學生終於中了,雖排在杏榜倒數,可家中滿意至極,父母帶著孩子來尚書府,對著夫妻倆作揖稱謝,送了滿箱玉器名畫,滿口的「江師傅如何如何」。
今年殿試過後,江蘺在國子監的地位穩了,也在博士廳中有了自己的小間,除了考試前抓得緊,每月會給五個堂各上四個時辰的應試課,收一兩銀子,閒暇時就干自己的事。
江蘺今日去那兒,不僅是上課,更是等捷報。九月初一貢院外放桂榜,她的學生要是中式,會帶著大包小包給她送謝禮,家裡新添了輛馬車,就是用來裝禮物的。原先只有一輛車,楚青崖有時要出城跑案子,刑部的公車衙門裡有人用了,她就只能騎馬去上課,還是有輛遮風擋雨的大車方便。
清早出門,傍晚滿載而歸,半路遇到書坊的人,又拐彎去了坊里半個時辰。暮鼓時分回家,碰上楚青崖拎了兩隻荷葉包的叫花雞回來,是在衙門外那條街上買的。
夫妻倆對桌而食,江蘺給自己倒了杯梨花酒,楚青崖給自己倒了杯櫻桃酪漿,一飲一箸間聊起今天發生的事。
「十三個里中了七個,四個治《詩經》,三個治《易經》,沒人治《春秋》,最高的是二十九名。」江蘺示意他把渣斗端過來,往裡吐雞骨頭,「朝廷連續三年都辦大比,明年就不辦了,我應能把精力放在書院裡。剛好學生送了些金貴的筆墨紙硯,等主屋蓋好了,就囤進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