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頁
我當即大喜過望。
季錦什麼都沒有給我,我帶去軍營的只有幾件換洗的衣裳和自己帶來的一把破舊的青銅劍。
當年越王勾踐用一把青銅劍開啟了越人的輝煌時刻,多年之後,他的後人必然也可以一把長劍走遍天下。
我抱著我的劍,心想,我的機會要來了。
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很快就做到了校尉。
實不相瞞,這些氐人真的很菜,他們不會讀兵書,也不會用計謀,比起交州那些把《孫子兵法》和《韓非子》背的滾瓜爛熟的亂民來說,打氐人就像是切菜一樣。
我拿不下軍功,那簡直是對我這麼多年來受到的教育的侮辱。
我清繳一次又一次氐人的叛亂,受到了一場又一場來自錦官城的褒獎。我知道,遠在錦官城的蜀王陛下必然會對我滿意,我離成為蜀王重臣的時候不遠了。
誰說一定要得到蜀王的信任才能得到消息?只要我戰功夠多,官職夠高,依然能為義父和阿兄刺聽到蜀國的情報,掌握蜀王的動向。
緊接著,我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好時機。氐人的部落被一次又一次地清繳,這些氐人也終於意識到再這麼散兵游勇下去,他們遲早會被蜀軍一一吞併,於是氐人聯合在一起搞了一場聯合,一同對蜀王宣戰。
而此刻的蜀地貴族卻在扯蜀王后腿——
新上任的蜀王如果在這場戰鬥中失利,那麼蜀王錦必然失去對蜀地的掌控,蜀地將變成由貴族聯合控制,蜀王則被架空的情況。
說實話,如果蜀地真的變成這種情況,那麼對朝廷來說是絕對有利的,一個分崩離析的蜀國可比從上到下一個鼻孔出氣的蜀國更讓義父和太后娘娘放心。
只是我很清楚,這個狀況絕不可能出現。野心勃勃到用上了天子配樂的蜀王錦怎麼可能是個被貴族轄制的廢物?氐人聯軍看著聲勢浩大,但氐人的優勢從來都是在山林中躲藏。正大光明地和蜀軍對打,氐人就沒贏過。
既然蜀軍怎麼都會贏,那還是趁機向蜀王投誠比較好。於是我又一次請戰,請求到一線去抗擊氐人。
在我預料之中,蜀王錦同意了。
預料之外,蜀王錦竟然任用我做主帥。
當時蜀國的小朝廷上下沸反盈天,實不相瞞,我自己也很驚訝,因為其實我感覺得出來,蜀王錦並沒有多麼的信任我,他怎麼會讓我率領蜀國大軍,執掌蜀國的軍權?
但是那天,高坐明堂的蜀王錦從座位上走了下來,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說: 「孤看好你,陟南必然能為孤掃平一切障礙。」
我很難說清我當時的心情,我甚至不知道我應該如何去做。
但是下意識的,我單膝跪在蜀王錦面前,對他說: 「願做主公手中長劍,劍鋒所指,一往無前!」
這句話他聽了大概是很高興的,因為他將他的佩劍遞給了我。
那柄名叫「見止」的佩劍在我的手中那樣沉,沉到讓我的心都忘記了跳動。
很久很久的以後我都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忠和義究竟哪一個更重要一些。
義父待我恩重如山,如果沒有義父,我現在還是臨安城中混吃等死的乞兒,每日討得幾分吃食便沾沾自喜。
義父如此待我,我該全心全意地效忠義父的,我怎麼能叛變呢?
但是見止真的好沉啊,我覺得我經受不起這樣的信任。
我曾經那樣渴望蜀王錦的信任,但是當我真的得到的時候,我卻只覺得,我對不起這份信任。
懷揣著這樣的愧疚,我打散了氐人聯軍,我讓蜀地豪右再不敢對蜀王錦大聲說話,我幫助蜀王錦一步步地收攏權利,但我還是愧疚。
蜀王錦總是和我說: 「陟南,能有你在孤的身側,當真是孤三生有幸。」
我卻只覺得難堪,因為我配不上這樣的信任,我只是一個恥辱的奸詐小人,一個合該被千刀萬剮的細作。
更讓我意想不到的是,當東方傳來消息,齊地被滅,雍王溯要出兵兗州的消息傳來時,蜀王錦下定決心要趁著雍國兵力空虛之際奪下武關伺機東出,而我卻被蜀王錦選做了領兵的將領。
當見止再一次落到我的手中的時候,我從未有過一次覺得,手中的這把劍這樣沉重。
這不是一場普通的戰役,一旦我輸了,意味著什麼,大家都明白——那將意味著,蜀國失去了一次絕佳的,甚至可能是唯一一次東出的機會。
我緊張差點嘔吐,但蜀王錦卻依舊淡笑著拍著我的肩膀,說: 「陟南,別有壓力,孤相信你。」
可是我不相信我自己。
我閉上了眼睛,覺得我可能要對不起義父和阿兄了。
我對不起義父和阿兄,我想對得起蜀王錦,但是最終,我誰都沒能對得起。我背叛了義父和阿兄,決定全心全意地為蜀王錦奉獻,可是我卻沒能為蜀王錦拿下武關。
我狼狽地戰敗而歸,跪在蜀王宮前的時候,我都在想,我的人生為何如此失敗?我不該回來的,喪師辱國的那一瞬,我就該死在武關,這樣我就不用面對蜀王錦失望的眼神。
我低下頭,不敢去看蜀王錦的眼神。
但是下一秒,我看到了一角大紅的衣擺——那是蜀王錦最愛的紅色。
他將我扶了起來,說: 「陟南,別這樣,孤會心疼。」
季錦什麼都沒有給我,我帶去軍營的只有幾件換洗的衣裳和自己帶來的一把破舊的青銅劍。
當年越王勾踐用一把青銅劍開啟了越人的輝煌時刻,多年之後,他的後人必然也可以一把長劍走遍天下。
我抱著我的劍,心想,我的機會要來了。
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很快就做到了校尉。
實不相瞞,這些氐人真的很菜,他們不會讀兵書,也不會用計謀,比起交州那些把《孫子兵法》和《韓非子》背的滾瓜爛熟的亂民來說,打氐人就像是切菜一樣。
我拿不下軍功,那簡直是對我這麼多年來受到的教育的侮辱。
我清繳一次又一次氐人的叛亂,受到了一場又一場來自錦官城的褒獎。我知道,遠在錦官城的蜀王陛下必然會對我滿意,我離成為蜀王重臣的時候不遠了。
誰說一定要得到蜀王的信任才能得到消息?只要我戰功夠多,官職夠高,依然能為義父和阿兄刺聽到蜀國的情報,掌握蜀王的動向。
緊接著,我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好時機。氐人的部落被一次又一次地清繳,這些氐人也終於意識到再這麼散兵游勇下去,他們遲早會被蜀軍一一吞併,於是氐人聯合在一起搞了一場聯合,一同對蜀王宣戰。
而此刻的蜀地貴族卻在扯蜀王后腿——
新上任的蜀王如果在這場戰鬥中失利,那麼蜀王錦必然失去對蜀地的掌控,蜀地將變成由貴族聯合控制,蜀王則被架空的情況。
說實話,如果蜀地真的變成這種情況,那麼對朝廷來說是絕對有利的,一個分崩離析的蜀國可比從上到下一個鼻孔出氣的蜀國更讓義父和太后娘娘放心。
只是我很清楚,這個狀況絕不可能出現。野心勃勃到用上了天子配樂的蜀王錦怎麼可能是個被貴族轄制的廢物?氐人聯軍看著聲勢浩大,但氐人的優勢從來都是在山林中躲藏。正大光明地和蜀軍對打,氐人就沒贏過。
既然蜀軍怎麼都會贏,那還是趁機向蜀王投誠比較好。於是我又一次請戰,請求到一線去抗擊氐人。
在我預料之中,蜀王錦同意了。
預料之外,蜀王錦竟然任用我做主帥。
當時蜀國的小朝廷上下沸反盈天,實不相瞞,我自己也很驚訝,因為其實我感覺得出來,蜀王錦並沒有多麼的信任我,他怎麼會讓我率領蜀國大軍,執掌蜀國的軍權?
但是那天,高坐明堂的蜀王錦從座位上走了下來,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說: 「孤看好你,陟南必然能為孤掃平一切障礙。」
我很難說清我當時的心情,我甚至不知道我應該如何去做。
但是下意識的,我單膝跪在蜀王錦面前,對他說: 「願做主公手中長劍,劍鋒所指,一往無前!」
這句話他聽了大概是很高興的,因為他將他的佩劍遞給了我。
那柄名叫「見止」的佩劍在我的手中那樣沉,沉到讓我的心都忘記了跳動。
很久很久的以後我都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忠和義究竟哪一個更重要一些。
義父待我恩重如山,如果沒有義父,我現在還是臨安城中混吃等死的乞兒,每日討得幾分吃食便沾沾自喜。
義父如此待我,我該全心全意地效忠義父的,我怎麼能叛變呢?
但是見止真的好沉啊,我覺得我經受不起這樣的信任。
我曾經那樣渴望蜀王錦的信任,但是當我真的得到的時候,我卻只覺得,我對不起這份信任。
懷揣著這樣的愧疚,我打散了氐人聯軍,我讓蜀地豪右再不敢對蜀王錦大聲說話,我幫助蜀王錦一步步地收攏權利,但我還是愧疚。
蜀王錦總是和我說: 「陟南,能有你在孤的身側,當真是孤三生有幸。」
我卻只覺得難堪,因為我配不上這樣的信任,我只是一個恥辱的奸詐小人,一個合該被千刀萬剮的細作。
更讓我意想不到的是,當東方傳來消息,齊地被滅,雍王溯要出兵兗州的消息傳來時,蜀王錦下定決心要趁著雍國兵力空虛之際奪下武關伺機東出,而我卻被蜀王錦選做了領兵的將領。
當見止再一次落到我的手中的時候,我從未有過一次覺得,手中的這把劍這樣沉重。
這不是一場普通的戰役,一旦我輸了,意味著什麼,大家都明白——那將意味著,蜀國失去了一次絕佳的,甚至可能是唯一一次東出的機會。
我緊張差點嘔吐,但蜀王錦卻依舊淡笑著拍著我的肩膀,說: 「陟南,別有壓力,孤相信你。」
可是我不相信我自己。
我閉上了眼睛,覺得我可能要對不起義父和阿兄了。
我對不起義父和阿兄,我想對得起蜀王錦,但是最終,我誰都沒能對得起。我背叛了義父和阿兄,決定全心全意地為蜀王錦奉獻,可是我卻沒能為蜀王錦拿下武關。
我狼狽地戰敗而歸,跪在蜀王宮前的時候,我都在想,我的人生為何如此失敗?我不該回來的,喪師辱國的那一瞬,我就該死在武關,這樣我就不用面對蜀王錦失望的眼神。
我低下頭,不敢去看蜀王錦的眼神。
但是下一秒,我看到了一角大紅的衣擺——那是蜀王錦最愛的紅色。
他將我扶了起來,說: 「陟南,別這樣,孤會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