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頁
雲胡緊攥著的長刀掉落,發出「咣當」的刺耳聲響,他臉色有些蒼白,身子止不住地戰慄,良久,他朝著謝見君張了張口,聲音極輕,
「要抱!」
謝見君笑了笑,長臂一撈,將小夫郎帶至懷中,心心念念的溫香軟玉抱了個滿懷,他眼圈微紅,輕蹭了蹭雲胡的鼻尖,親昵地安撫道:「沒事,一切都沒事了!」
雲胡羽睫輕顫,瑩白的淚珠順著鬢邊撲簌簌的掉,好不容易凝聚起來的那丁點勇氣,隨著謝見君的出現,如同滾滾洪流悉數散去,他脫力似的靠著自家的夫君,好半天才從齒縫間艱難地擠出幾個字,「還能再見到你,真好!」
謝見君愈發心軟,他緊緊地抱雲胡,力氣之大,似是要將面前之人,從此融進自己的骨血中。
繾綣情意被幾聲粗獷的「左丞大人」打斷,他眉心微蹙,余光中瞥見大福被程琰抱下馬車。
大福灰頭土臉,顯然也經歷了不好的事情,臉頰兩側都有擦傷,傷口處滲出來的細小血珠已經乾涸,一雙烏眸卻明亮得很,他定定地看著自家爹爹和阿爹,無論被問及什麼,都只管搖頭或是點頭,就連謝見君問他是不是哪裡不舒服,都緊抿著嘴一聲不吭。
「你這孩子,發生何事了?你倒是說話吶!」謝見君擔心他被魘著了,急得語氣都不似往常時候溫柔清潤,見大福仍不出聲,照著身後給了兩巴掌。
重重的兩聲悶響後,大福身子一晃,倏地咧開嘴,不管不顧地嚎啕大哭起來,
「我的牙!我的牙沒了!」
第273章
驚雷陣陣, 一場雨過後,上京城又恢復了以往的平靜。
然這場久違的平靜下,仍是暗流涌動。
三皇子起兵謀逆後, 崇文帝徹底病倒了, 不曉得是受了驚嚇, 亦或是沒了個精心栽培多年卻爛泥扶不上牆的兒子, 總之他一病不起, 不過短短几日便眼瞅著只有進的氣, 沒了出的氣,太子身為名正言順的儲君,理所應當地代替他行監國之權。
這位平日裡看起來性情溫和,禮賢下士的太子殿下頭回暴露出自己的野心,依照著滿崽和季子彧當日的說辭, 他問很快便派兵找到了掩藏在深山裡的那個村子,不僅發現了鑄鐵坊, 以及周承平在驚慌失措地撤退中, 所遺留下來的打造兵器的器具作為謀逆的證據, 還順藤摸瓜地扒出了三皇子私藏起來的鐵礦。
有了這實錘, 他以整肅超綱為由,快刀斬亂麻,利落地清除了三皇子一派剩餘在外的黨羽。
謀逆案當日,季東林為求自保, 不惜當眾捅死季同甫,妄圖將功抵過,好讓崇文帝能夠放自己一馬, 落得個革職,或者貶謫出京的下場亦可。
但他碰上的硬茬子是太子, 這些年他明里暗裡地給太子使了不少絆子,以至於結黨營私,瀆職枉法的腌臢事兒做多了,隨隨便便拿出一件都足夠治重罪,但太子擔心處罰得太過,令那些在危難之時選擇站在他這邊的純臣寒心,故而最終判其終身流放,永世不得回京。
處置的詔書一下,季家嫡母一席白綢懸樑於家中,昔日風光無限好的尚書府自此沉寂,倒也是應了那句,「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任誰從這座曾經闊氣的尚書府跟前經過,都禁不住唏噓兩聲,道一句「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不過,這有罰,就有賞,太子向來一碗水端平,此時又正是給自己立賢明方正,是非分明人設的好時候。
他大刀闊斧地一一嘉獎了救駕有功的大臣,尤其是因頂三皇子而慘遭喪命的那位工部左丞大人,不僅僅給予了銀錢上的賞賜,還特地把他那位在鴻臚寺當個七品小官的兒子調到身邊作秘書郎,將善體下情,愛民濟世的姿態擺得足足的。
而在此番宮變中功勞最大的常知衍,他一紙詔書,打著督察西北邊防的旗號,把人調離了上京。之所以這麼安排,也是還害怕一朝崇文帝醒來,重攬大權之時,對常知衍擅離軍陣大營,調兵入宮救駕心生嫌隙和畏懼之意,找藉口要發落他。
如今人被派遣出京,遠赴千里之外的西北,鎮守國門,非親召不得回,哪怕真有崇文帝玩事後清算的那一天,也不至於腹背受敵。
然令人意外的是,嘉柔公主上疏,請求要帶小世子去隨軍。
在過往將士出征的慣例中,此舉斷不可能被應許。
為了鞏固手中的皇權穩固,自古以來,做皇帝的,都會將他們的妻兒扣押在眼皮子底下,明面上說要替將軍照顧家人,好讓他在外安心敵寇,但實際是為了提防重兵在握的將軍心生異心,給自己埋下隱患。
如此約定俗成的東西,大家心裡都門兒清,就連謝見君也自動默認,代理監國的太子殿下不會同意,不成想奏疏剛遞上去,隔日早朝,太子便當著眾大臣的面兒,命李公公宣布,准許嘉柔公主攜小世子同去西北。
給出的緣由是感念常知衍為捍衛熹和國土,立下汗馬功勞,又不忍幼妹長年累月地經受夫妻二人兩地分離之苦,遂力排眾議,讓這一家人團聚。
眾人見過了皇室里兄弟鬩牆的爾虞我詐和互使絆子,到這會兒才紛紛反應過來,那位尊貴的公主殿下,可是太子同父同母,打小一起長大,且感情甚好的胞妹,人家偏袒自家妹妹,又信任妹夫,情理上有何說不過去的?
「要抱!」
謝見君笑了笑,長臂一撈,將小夫郎帶至懷中,心心念念的溫香軟玉抱了個滿懷,他眼圈微紅,輕蹭了蹭雲胡的鼻尖,親昵地安撫道:「沒事,一切都沒事了!」
雲胡羽睫輕顫,瑩白的淚珠順著鬢邊撲簌簌的掉,好不容易凝聚起來的那丁點勇氣,隨著謝見君的出現,如同滾滾洪流悉數散去,他脫力似的靠著自家的夫君,好半天才從齒縫間艱難地擠出幾個字,「還能再見到你,真好!」
謝見君愈發心軟,他緊緊地抱雲胡,力氣之大,似是要將面前之人,從此融進自己的骨血中。
繾綣情意被幾聲粗獷的「左丞大人」打斷,他眉心微蹙,余光中瞥見大福被程琰抱下馬車。
大福灰頭土臉,顯然也經歷了不好的事情,臉頰兩側都有擦傷,傷口處滲出來的細小血珠已經乾涸,一雙烏眸卻明亮得很,他定定地看著自家爹爹和阿爹,無論被問及什麼,都只管搖頭或是點頭,就連謝見君問他是不是哪裡不舒服,都緊抿著嘴一聲不吭。
「你這孩子,發生何事了?你倒是說話吶!」謝見君擔心他被魘著了,急得語氣都不似往常時候溫柔清潤,見大福仍不出聲,照著身後給了兩巴掌。
重重的兩聲悶響後,大福身子一晃,倏地咧開嘴,不管不顧地嚎啕大哭起來,
「我的牙!我的牙沒了!」
第273章
驚雷陣陣, 一場雨過後,上京城又恢復了以往的平靜。
然這場久違的平靜下,仍是暗流涌動。
三皇子起兵謀逆後, 崇文帝徹底病倒了, 不曉得是受了驚嚇, 亦或是沒了個精心栽培多年卻爛泥扶不上牆的兒子, 總之他一病不起, 不過短短几日便眼瞅著只有進的氣, 沒了出的氣,太子身為名正言順的儲君,理所應當地代替他行監國之權。
這位平日裡看起來性情溫和,禮賢下士的太子殿下頭回暴露出自己的野心,依照著滿崽和季子彧當日的說辭, 他問很快便派兵找到了掩藏在深山裡的那個村子,不僅發現了鑄鐵坊, 以及周承平在驚慌失措地撤退中, 所遺留下來的打造兵器的器具作為謀逆的證據, 還順藤摸瓜地扒出了三皇子私藏起來的鐵礦。
有了這實錘, 他以整肅超綱為由,快刀斬亂麻,利落地清除了三皇子一派剩餘在外的黨羽。
謀逆案當日,季東林為求自保, 不惜當眾捅死季同甫,妄圖將功抵過,好讓崇文帝能夠放自己一馬, 落得個革職,或者貶謫出京的下場亦可。
但他碰上的硬茬子是太子, 這些年他明里暗裡地給太子使了不少絆子,以至於結黨營私,瀆職枉法的腌臢事兒做多了,隨隨便便拿出一件都足夠治重罪,但太子擔心處罰得太過,令那些在危難之時選擇站在他這邊的純臣寒心,故而最終判其終身流放,永世不得回京。
處置的詔書一下,季家嫡母一席白綢懸樑於家中,昔日風光無限好的尚書府自此沉寂,倒也是應了那句,「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任誰從這座曾經闊氣的尚書府跟前經過,都禁不住唏噓兩聲,道一句「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不過,這有罰,就有賞,太子向來一碗水端平,此時又正是給自己立賢明方正,是非分明人設的好時候。
他大刀闊斧地一一嘉獎了救駕有功的大臣,尤其是因頂三皇子而慘遭喪命的那位工部左丞大人,不僅僅給予了銀錢上的賞賜,還特地把他那位在鴻臚寺當個七品小官的兒子調到身邊作秘書郎,將善體下情,愛民濟世的姿態擺得足足的。
而在此番宮變中功勞最大的常知衍,他一紙詔書,打著督察西北邊防的旗號,把人調離了上京。之所以這麼安排,也是還害怕一朝崇文帝醒來,重攬大權之時,對常知衍擅離軍陣大營,調兵入宮救駕心生嫌隙和畏懼之意,找藉口要發落他。
如今人被派遣出京,遠赴千里之外的西北,鎮守國門,非親召不得回,哪怕真有崇文帝玩事後清算的那一天,也不至於腹背受敵。
然令人意外的是,嘉柔公主上疏,請求要帶小世子去隨軍。
在過往將士出征的慣例中,此舉斷不可能被應許。
為了鞏固手中的皇權穩固,自古以來,做皇帝的,都會將他們的妻兒扣押在眼皮子底下,明面上說要替將軍照顧家人,好讓他在外安心敵寇,但實際是為了提防重兵在握的將軍心生異心,給自己埋下隱患。
如此約定俗成的東西,大家心裡都門兒清,就連謝見君也自動默認,代理監國的太子殿下不會同意,不成想奏疏剛遞上去,隔日早朝,太子便當著眾大臣的面兒,命李公公宣布,准許嘉柔公主攜小世子同去西北。
給出的緣由是感念常知衍為捍衛熹和國土,立下汗馬功勞,又不忍幼妹長年累月地經受夫妻二人兩地分離之苦,遂力排眾議,讓這一家人團聚。
眾人見過了皇室里兄弟鬩牆的爾虞我詐和互使絆子,到這會兒才紛紛反應過來,那位尊貴的公主殿下,可是太子同父同母,打小一起長大,且感情甚好的胞妹,人家偏袒自家妹妹,又信任妹夫,情理上有何說不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