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頁
沒求得半點寬慰,常知衍輕嘖了一聲,有道是「天下烏鴉一般黑」,誰讓他被連哄帶騙地也淌了這渾水呢?
*
一場梅雨過後,風起綠意,使團的隊伍終於進了上京城。
「好好好,睿王此事辦得漂亮,不枉朕如此看重你!」 崇文帝高居龍案後,對著剛從黃楊縣回來的七皇子連連稱讚。
「七弟材優幹濟,勤勉盡責,實在是為父皇分憂的一把好手!」太子跟著附和了兩句。如今三皇子被封禁在府上,朝堂之上幾乎算是他的一言堂,然他之所以這般順利地掌權,都得歸功於他這個好皇弟。遂見著七皇子歸來,他這面上也見了喜色。
但七皇子顯然神情並沒有那麼歡喜,領旨謝恩後,他便上前一步屈膝行禮,「父皇,兒臣有本上奏。」
「哦?」崇文帝面露疑惑,想起兩個月前剛發生不久的國師投毒一案,就是出自自己小兒子之手,他不免提起些興致,讓七皇子說來聽聽。
「西戎求和,提出互市通商,兒臣得父皇信任,臨危受命出使邊境,與西戎商談此事,卻不料事成之時,慘遭賊子刺殺。」七皇子說著,撩起自己的衣擺,胳臂和腿上,凡裸露在外的地方都有著大大小小的傷痕,單是瞧著便觸目驚心。
崇文帝臉色一變,當即將常知衍召進殿中問責。
「微臣護駕不力,致使睿王殿下遇刺受傷,臣等罪該萬死。」常知衍直接認罪,連替自己辯解的話也不曾有。
「父皇莫要生氣,兒臣無恙。」七皇子又跳出來。這一身駭人的傷其實是他自己弄的,就為了讓事態看起來嚴重些,好拋磚引玉,引出他接下來要說的話。
崇文帝倒是並沒多在意他這個小兒子的安危,瞧著人全須全尾地站在面前,便不疼不癢地又賞賜了些東西,以示安撫,倒是太子一聽這話,莫名緊張起來,他直覺此事沒那麼簡單,果不然就聽七皇子繼續道。
「父皇,兒臣遇刺後,幸而常將軍救駕及時,不僅救兒臣於危難之中,還抓獲了前來行刺的賊子。」
「嗯..」崇文帝輕點頭,「那是他失責在前,將功抵過罷了,是賞是罰,朕自有定奪,用不著你替他求情。」
「父皇,兒臣所言,並非如此。」七皇子頓了頓聲,「兒臣連夜審問了那賊子,得知這些人都是關外狄歷部落的將士,得王上旗黑之命,前來刺殺兒臣和西戎王。」
「狄歷部落?」崇文帝聽著這名字甚是耳熟,經太子在旁提醒後,才想起來國師研製丹藥中所致人上癮的夷草膏,便來自於這個地方。
「老七,你的意思是,他們王上因歸順我朝未果,心生怒意,轉而報復你和那西戎王?」
「是,也不是。」七皇子回的很是勉強,瞧著還有些難言之隱。
「老七,你何時說話這般扭捏?還不快將實情速速道來,莫讓父皇分神為你擔憂。」太子出聲催促。
「是旗黑派人刺殺不假,但旗黑也是受之於他人的命令,而此人...」七皇子下意識地看向崇文帝右側的空位,本該站在那裡的人如今不在,他說話愈發有了底氣,「此人正是兒臣的三哥,安王殿下。」
他處心積慮地憋了那麼久,終於說出來了,頓時便覺得身上輕鬆了不少。
此話一出,別說崇文帝了,連太子都猛地抬眸,望向他的眼神中是連綿的震驚,「七弟,此話當真?」
七皇子拱了拱手,「兒臣不敢矇騙父皇和太子哥哥,茲事體大,兒臣認為有必要向父皇稟告實情。」
崇文帝微不可察地眯了眯眼,「你說是老三讓旗黑派人刺殺你?」,他語氣聽上去耐人尋味,很明顯並不相信這番說辭,余光中瞥見謝見君身穿朝服,手持笏板,規規矩矩地站在眾臣前面,他復又道:「謝卿,朕欽點你陪睿王出使,出了這麼大的差錯,你來說說,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
「回稟陛下。」謝見君不緊不慢地從袖口處掏出一本奏章,雙手呈於胸前,「睿王被行刺當日,微臣也在場,此事確如殿下所言,是三皇子施壓於旗黑,致使狄歷部落的蠻夷出此下策,這是賊子的證詞,請陛下查閱。」
今日侍奉御前的內官兩步邁下台階,接過奏章後,又弓著身迅速回到崇文帝身邊。眾人的目光都聚集在那紙奏章上,誰也沒注意到,他朝著不遠處的小太監使了個眼色,小太監會意,偷偷摸摸地退出了殿外。
崇文帝揭開奏章,草草掃上兩眼,緊接著面色陰沉,將奏章狠狠地摔在龍案前,「這個逆子!」
「父皇/陛下息怒!」眾臣齊齊跪倒在地。
離著奏章最近的太子悄默聲地瞄了兩眼,證詞是謝見君提筆謄寫的,行文流暢,言之有序,將三皇子所行之事,樁樁件件都簡明扼要地表露了出來。
這哪裡是證詞?分明是扎向三皇子的利刃!他禁不住心中暗喜。
「陛下,起初是那賊人行刺被擒,出言不遜,抨擊我朝出爾反爾,言而無信,微臣以為旗黑雖有意向我朝歸順,但我朝並未准許,故不存在此說辭,逼問之下才知事情原委,微臣怕狄歷部落狗急跳牆,意圖攀咬安王殿下,為自己脫罪,特地三入狄歷部落找尋證據。」謝見君繼而又遞上一紙奏章,「陛下,這是安王與王上旗黑來往的書信,以及狄歷部落歷年朝貢的禮單。」
崇文帝目眥欲裂,持奏章的手略略發抖,相比較頭一回遞上的證詞,顯然這摺子里論述的東西,揭露的真相更令人震驚。
*
一場梅雨過後,風起綠意,使團的隊伍終於進了上京城。
「好好好,睿王此事辦得漂亮,不枉朕如此看重你!」 崇文帝高居龍案後,對著剛從黃楊縣回來的七皇子連連稱讚。
「七弟材優幹濟,勤勉盡責,實在是為父皇分憂的一把好手!」太子跟著附和了兩句。如今三皇子被封禁在府上,朝堂之上幾乎算是他的一言堂,然他之所以這般順利地掌權,都得歸功於他這個好皇弟。遂見著七皇子歸來,他這面上也見了喜色。
但七皇子顯然神情並沒有那麼歡喜,領旨謝恩後,他便上前一步屈膝行禮,「父皇,兒臣有本上奏。」
「哦?」崇文帝面露疑惑,想起兩個月前剛發生不久的國師投毒一案,就是出自自己小兒子之手,他不免提起些興致,讓七皇子說來聽聽。
「西戎求和,提出互市通商,兒臣得父皇信任,臨危受命出使邊境,與西戎商談此事,卻不料事成之時,慘遭賊子刺殺。」七皇子說著,撩起自己的衣擺,胳臂和腿上,凡裸露在外的地方都有著大大小小的傷痕,單是瞧著便觸目驚心。
崇文帝臉色一變,當即將常知衍召進殿中問責。
「微臣護駕不力,致使睿王殿下遇刺受傷,臣等罪該萬死。」常知衍直接認罪,連替自己辯解的話也不曾有。
「父皇莫要生氣,兒臣無恙。」七皇子又跳出來。這一身駭人的傷其實是他自己弄的,就為了讓事態看起來嚴重些,好拋磚引玉,引出他接下來要說的話。
崇文帝倒是並沒多在意他這個小兒子的安危,瞧著人全須全尾地站在面前,便不疼不癢地又賞賜了些東西,以示安撫,倒是太子一聽這話,莫名緊張起來,他直覺此事沒那麼簡單,果不然就聽七皇子繼續道。
「父皇,兒臣遇刺後,幸而常將軍救駕及時,不僅救兒臣於危難之中,還抓獲了前來行刺的賊子。」
「嗯..」崇文帝輕點頭,「那是他失責在前,將功抵過罷了,是賞是罰,朕自有定奪,用不著你替他求情。」
「父皇,兒臣所言,並非如此。」七皇子頓了頓聲,「兒臣連夜審問了那賊子,得知這些人都是關外狄歷部落的將士,得王上旗黑之命,前來刺殺兒臣和西戎王。」
「狄歷部落?」崇文帝聽著這名字甚是耳熟,經太子在旁提醒後,才想起來國師研製丹藥中所致人上癮的夷草膏,便來自於這個地方。
「老七,你的意思是,他們王上因歸順我朝未果,心生怒意,轉而報復你和那西戎王?」
「是,也不是。」七皇子回的很是勉強,瞧著還有些難言之隱。
「老七,你何時說話這般扭捏?還不快將實情速速道來,莫讓父皇分神為你擔憂。」太子出聲催促。
「是旗黑派人刺殺不假,但旗黑也是受之於他人的命令,而此人...」七皇子下意識地看向崇文帝右側的空位,本該站在那裡的人如今不在,他說話愈發有了底氣,「此人正是兒臣的三哥,安王殿下。」
他處心積慮地憋了那麼久,終於說出來了,頓時便覺得身上輕鬆了不少。
此話一出,別說崇文帝了,連太子都猛地抬眸,望向他的眼神中是連綿的震驚,「七弟,此話當真?」
七皇子拱了拱手,「兒臣不敢矇騙父皇和太子哥哥,茲事體大,兒臣認為有必要向父皇稟告實情。」
崇文帝微不可察地眯了眯眼,「你說是老三讓旗黑派人刺殺你?」,他語氣聽上去耐人尋味,很明顯並不相信這番說辭,余光中瞥見謝見君身穿朝服,手持笏板,規規矩矩地站在眾臣前面,他復又道:「謝卿,朕欽點你陪睿王出使,出了這麼大的差錯,你來說說,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
「回稟陛下。」謝見君不緊不慢地從袖口處掏出一本奏章,雙手呈於胸前,「睿王被行刺當日,微臣也在場,此事確如殿下所言,是三皇子施壓於旗黑,致使狄歷部落的蠻夷出此下策,這是賊子的證詞,請陛下查閱。」
今日侍奉御前的內官兩步邁下台階,接過奏章後,又弓著身迅速回到崇文帝身邊。眾人的目光都聚集在那紙奏章上,誰也沒注意到,他朝著不遠處的小太監使了個眼色,小太監會意,偷偷摸摸地退出了殿外。
崇文帝揭開奏章,草草掃上兩眼,緊接著面色陰沉,將奏章狠狠地摔在龍案前,「這個逆子!」
「父皇/陛下息怒!」眾臣齊齊跪倒在地。
離著奏章最近的太子悄默聲地瞄了兩眼,證詞是謝見君提筆謄寫的,行文流暢,言之有序,將三皇子所行之事,樁樁件件都簡明扼要地表露了出來。
這哪裡是證詞?分明是扎向三皇子的利刃!他禁不住心中暗喜。
「陛下,起初是那賊人行刺被擒,出言不遜,抨擊我朝出爾反爾,言而無信,微臣以為旗黑雖有意向我朝歸順,但我朝並未准許,故不存在此說辭,逼問之下才知事情原委,微臣怕狄歷部落狗急跳牆,意圖攀咬安王殿下,為自己脫罪,特地三入狄歷部落找尋證據。」謝見君繼而又遞上一紙奏章,「陛下,這是安王與王上旗黑來往的書信,以及狄歷部落歷年朝貢的禮單。」
崇文帝目眥欲裂,持奏章的手略略發抖,相比較頭一回遞上的證詞,顯然這摺子里論述的東西,揭露的真相更令人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