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這三百年中,均田制的確緩和了地主階級和貧農們的矛盾,也給農民們帶來了一段好日子。

  這個「好日子」當然和我們現代化的農耕生活水平相差甚遠,在那個年代,能夠全家吃飽,就已經是盛世下能達到的較好的的圖景。

  這是受到生產力的制約。小農純手工種植的效率難免有低效率的弊端,就算是放到現代,萬千畝田的大農莊是一種效果,承包一百畝的小承包商也很有賺頭,但是不可忽視小農手工種植在農村依然有很多。

  和千百年前相比,這些小農種植者們在新時代,至少能夠脫貧奔小康。而在封建社會中,吃飽飯,有地種,這就是他們最樸素、最真誠的心愿。

  均田制一直維持到了中唐時期,有學者認為即便是貞觀之治這樣名聲浩大的盛世開端,農民的生活,也不過是勉強果腹,國富富不到民,盛世之名,名不副實。

  也有一定的道理吧,不過對比起前隋後晚唐,貞觀的民本思想已經算是相當優秀的了。】

  李世民立刻在「民本」二字上做了重重的標註——這是天幕欽定的核心要義,等自己上任了是要考的!

  現在的李世民,和當年那個,十七歲,只擅長領兵打仗的少年人不一樣了,為了日後的大業,他早早設立了文學館,招攬門生,自己也對治國理政的著作多有研習,在日復一日向幕僚們請教的時光中,他已能獨立對天幕提供的思路方向產生發散思考。

  他將心中冒出的新策在心底一一記錄下,準備回到秦王府後再和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一一商討。

  既然知曉了大唐腐壞的根源,在他手中至少要穩住後人行進的方向。

  【再之後的藩鎮割據問題,其實也一樣根源於土地問題。

  藩鎮豪強能夠霸道一方,依靠的是手底下的兵,那麼這群兵是從哪裡來的呢,又為什麼願以追隨他們呢。

  德宗統治年間,朝廷的使者洪經綸來到河北,聽說當地節度使田悅擁兵七萬,下令讓他「停兵四萬,令歸田畝」,以此想要削弱田悅的力量。

  問題來了,田呢?

  這四萬兵為什麼要來當兵?是當兵的日子很舒坦嗎?中原人對土地的熱愛是愛之深沉的,能讓他們出來為這些軍閥賣命,那就說明他們沒有田了,只能通過出賣自身勞力與性命的方式,為一家老小換來吃的穿的。

  田悅對四萬兵的話也驗證此推測:「爾等久在軍戎,各有父母妻子,既為使者所罷,如何得衣食自資?」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田悅的兵是重新回來繼續當兵了,還有的被「消兵」政策強制退伍後,直接占山為盜。

  無一不印證來藩鎮的軍隊來源,都是些因土地兼併失去了自己的幾畝地,只能流浪無業的亡命之徒。

  他們的出現並非是某一個節度使振臂一呼,就蜂擁圍聚,而是那些被朝廷放棄,失去家園的子民們。他們無路可選,要麼被加倍壓榨,成為地主佃農,要麼參加軍隊,出賣生命,要麼占山為王,起兵造反。

  所以說,只有能夠切實地把握住民生之重要性,才能長久地維繫王朝的穩定。】

  之後,祁衡的話題又偏到了西安旅遊的吃喝玩樂上,和彈幕打成一片。

  祁衡已經講得很完備了,於是也沒有什麼彈幕對此再有什麼疑問,不過有幾條彈幕還在感慨直播間的大哥。

  [今天講李唐講了半天,怎麼都沒有來個cos二鳳的大哥,好可惜!]

  [支持,缺一個西安大哥。]

  李世民假裝沒看見這幾條——他的幕僚們已經為他大致摸明白了李元吉泄密的原因,他是堅決不會打賞的,要是說了什麼不該說的,引得神仙對「玄武門之變」再發表什麼見解,那父皇對自己的看法恐怕又要再反轉了。

  為了李淵他老人家今天早已不堪重負的小心臟,李大孝子決定閉上嘴什麼都不說。

  於是彈幕沒有等到他們期待的李世民大哥狂刷火箭的場景,很快這個話題也沉了下去,直播間成了真正的旅遊直播間。

  天幕系統也識別到直播內容,大唐所看到的直播間緩緩灰了下去。

  再等了一會,祁衡那邊直播間也下線後,天幕上才顯示了一行公告直播結束的文字。

  同時,伴隨著的,是右邊的民生值模塊同時上線。

  *

  依然是武德九年,距離「玄武門之變」又過去了半個月,那一日的瘋狂還依然籠罩在此局的參與者心中。

  李世民將天幕在殿內所言整理成手稿,夜夜與幕僚研討至月上樹梢。

  他在府上專門騰出一間三進的院子,開始了廣招名醫之旅。

  受到天幕口中民生的啟發,這間秦王府上的小醫館朝著外面開了一道小門,為長安的百姓提供免費義診。

  李世民沒有向觀音婢解釋他的行為,只是在回來的那個晚上將妻子緊緊摟在懷裡,一言不發。

  觀音婢默契地沒有多問,替李世民打理這醫館上下的業務。對於那些名醫是不是就要給自己號脈問診的行為,她雖有些不解,但還是在李世民的鼓勵下做了診斷。

  對李承乾和李泰兩個兒子的教育,李世民也一改前風,對李承乾多加鼓勵和稱讚,換掉了原本那些嚴厲的夫子。

  李元吉作為叛軍首領,在那一日被尉遲恭當場射殺。他家中的財帛也被抄了個乾淨,其中一部分用以賞賜有功之臣尉遲恭,餘下的皆是充入國庫——受到天幕民本思想的影響,李淵現在恨不得立刻讓國庫肥起來,這樣就可以再降低賦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