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魏郯收回目光,只聽著那水聲,臉上竟起了些熱氣。
第二日,裴潛親自上門來謝。
魏郯見了他,心底竟有些小小的心虛。
“市井中終歸人雜,季淵還是多勸勸傅女君才好。”他真誠地說。
裴潛苦笑:“跟她說過許多次了,她不聽也是無法。也罷,她本不是喜歡安分的人。”
魏郯看著裴潛,他臉上的神色雖無奈,卻毫無厭惡。
裴潛才貌俱是優秀,長安城裡明里暗裡對他有意的女子眾多。可是裴潛卻不像別的紈絝子弟那樣自命風流,對於接近他的女子,他從來不越矩半步。有人笑裴潛是怕丈人怕得做了柳下惠,可魏郯不覺得。因為每次說起傅嫤,裴潛目中的神采總是會變得溫和,唇邊帶著淺淺的笑。
或許因為知道了傅嫤的秘密,裴潛對魏郯說了好些傅嫤的事。
比如,她討厭讀書。
比如,她從小愛算帳。
比如,她討厭別人刮她的鼻子。
比如,她一直幻想著將來要去海外尋仙山……
“她還非要我帶她去。”裴潛啼笑皆非。
魏郯也笑笑。
聽了方士的話就想去尋仙山,的確夠傻。心裡一個聲音道。可當他轉眼看向窗外,庭院的綠影之後,卻仿若藏著一片水光,那邊上,有個女子正哼著歌兒低頭濯足……
這以後很長的日子,裴潛再也沒有託過魏郯再去照看獨自出門的傅嫤。不過,魏郯的家就在城南,有些空閒的日子,他會特地去南市,尋一處路邊的食肆坐下來,望著人來人往。
“這位小郎君,可是尋人?”食肆的婦人很是熱心,三番幾次之後,笑眯眯地問他。
魏郯收回目光:“不是。”
婦人打量他身上的衣服,道:“小郎君這般一表人才,是羽林郎吧?”說著,壓低聲
音,“這附近可有不少女子來偷偷問過我呢。”
魏郯訝然。
“哎呀,別人的事,你摻和做甚!”店主人走過來,對婦人道,“快去盛羹!那邊幾位等了許久!”
二人你一言我一語,吵吵嚷嚷地走了,留下魏郯一臉哂然。他往四周看去,附近兩間小店裡,看門的年輕女子正朝這邊頻頻顧盼。
尋人……婦人的話在耳邊迴響,魏郯忽而覺得自己這樣的確可疑又可笑。舉目看向集市中,人影紛雜,自己又在尋誰呢?他心底突然有些亂,拿起碗把羹湯喝乾淨,從囊中掏出銅錢給了店主人,起身走人。
祖父的喪期終於過去,徐蘋的年紀也已經不小。魏郯的父親親自去徐府提親,徐少府允下了,將魏郯和徐蘋的婚期定在來年。
魏郯不再去南市,不過,太后每月十五會召貴眷們入宮,當魏郯在宮門前望著那些華貴的車馬轔轔馳入之時,他知道,傅嫤在裡面。
他覺得自己有些可笑。就算傅嫤曾讓他覺得傅嫤心動,又如何?正如那香車上貴重的錦簾,雖然厚不過半寸,卻是他不可逾越的阻隔,而裡面的人,甚至不會知道他想著什麼。
她的未婚夫婿,是裴潛。
魏郯望著遠去的車馬,心中已是平靜。
徐蘋的父親徐少府,對他們的婚事並不樂意。這是魏郯曾經聽父親與繼母私下裡說的。
魏郯沒有太往心裡去,因為婚事畢竟已經定下了,並且,徐蘋對他不錯。
她會時常借出入宮禁之時去看他,每每相見,總是羨煞旁人。
“這般蜜裡調油,休怪成婚那日兄弟們手下無情。”有人惡狠狠地拍著魏郯的肩頭說。
魏郯笑了笑,不以為然:“爾等放馬過來便是。”
說這話時,魏郯已經是一名小校,而他的父親,據說不久就要調回河西老家任太守。
離開長安,許多人是不願意的,可是魏郯知道父親的志向,比起在長安碌碌無為,一方太守更能讓他施展拳腳。
“你也想去河西麼?”徐蘋問他。
“不想。”魏郯說,“陛下明年要拔擢將官,我要留下來。”
徐蘋莞爾,若有所思。
就在魏郯以為他再也不會去集市的時候,裴潛卻又來託付。
“明日我要往太學中見博士,她兄長亦無空閒,還要再煩擾孟靖。”他說。
魏郯想推拒,可見裴潛為難,還是答應下來。
不過再去一趟。他看著裴潛放心離去的身影,深吸口氣。
魏郯不是個愛糾結的人
,他以為自己那日會有些心思沉重,結果卻並非如此。
許久不見,傅嫤比從前更加出落,以至於扮起小販來,已經不那麼像。幸好,她說話時的市井味也比從前更加濃重,沒有人懷疑這是個地道的生意人。
魏郯在不遠處的牆根下望著她,饒有興致。只覺得這女子懷揣心思時,每個神色都透著機靈氣。
裴潛亦是有趣的人,這二人走在一處,才是真的般配吧。心裡道。
至於魏郯,他有自己的路要走。
長安繁華,每個在其中生活的人都想分得一杯羹,魏郯亦不例外。他出身將門,像父輩一樣崛起於行伍,是他的夙願。
但是,徐蘋並不願意他這樣,為此,二人爭執一場。而之後不久,魏郯父親的擔憂亦是成真,徐少府登門而來,將徐蘋的親事退了。
魏郯時隔數月之後才獲悉此事,他不解而憤懣,可最終讓他冷靜下來的,卻是徐蘋面對他質問時說的話。
“孟靖,”她說,“如果不是你我祖父定下親事,你會娶我麼?”
魏郯愕然。
那日,他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回到家裡,可是那夜的夢,卻許多年後也仍然清晰。他夢到自己在街市里穿行,人來人往,卻只有盡頭的那個纖纖背影清晰在目。
他苦笑,徐蘋說得對,既然不是自己想要的,放棄又何妨?
時光荏苒,一些人們以為理所當然的事,並沒有發生;而一些人們以為不可能的事,猶如溫壤中的萌芽,一朝破土,將世界全改。
傅嫤沒有嫁給裴潛。
她的家族在他們成婚之前,突然傾倒,而裴潛的父親則提前一步,把婚退了。
魏郯聽到這個消息之時,正在隴西做軍司馬,聞得此事,急返長安。裴潛已經娶婦,卻閉門不出,傅氏的府邸也被封了起來。他多方打聽,才知曉傅嫤被劉太后保了下來,留在了宮中。
而一年之後,劉太后薨逝,傅嫤被嫁往了萊陽。
那是魏郯最後一次在長安見到她。確切地說,並非見到。新婦坐在馬車裡,上面的裝飾甚至不如她從前乘坐過的任何一輛。圍觀的人站滿大街上,議論紛紛。
“她走了。”城外的望歸樓上,魏郯和裴潛並立在闌幹上,望著車馬遠行。
裴潛消瘦的臉上沒有一點表情。“孟靖。”他目光幽遠,緩緩道,“若我將來尋回了她,我們還能回到從前麼?”
魏郯看著他:“你尋回?如何尋回?”
裴潛沒說話,少頃,他將手中的酒盞凌空遞了遞,仰頭灌下。
罷了,一擲,酒盞在地上“砰”一聲摔得粉碎。
傅嫤離開之後,魏郯再也沒有得到過她的消息。他也沒有太多工夫去打探,因為傅嫤離開之後,禍起宮闈,長安風雲驟變。
何逵倒行逆施,天下共討,由此,朝野大亂,手中握有兵權的人,轉瞬成了世間主宰。
魏郯的父親魏傕,在河西擁兵五萬而起。
“天道不行,唯強者生存!”那時,他將一副沉甸甸的鐵甲遞給魏郯,神色嚴肅,“給你五千軍馬,若拿不下扶風,提頭來見!”
魏郯緊張而興奮,他首次征戰,三日內便將扶風攻下。之後,他隨父親轉戰南北,成為麾下最得力的大將。
風沙和鐵血的磨礪,他再不復從前那個少年羽林郎的青澀模樣。
他施展武功謀略,攻城掠地,為人矚目。當他重新騎馬回到長安,他聽到路旁的人們說,那是魏傕的大公子,如今呼風喚雨的人呢。
“你變了。”這是在淮陽與吳璋談判時,裴潛對魏郯說的第一句話。
魏郯笑笑,看看裴潛:“你也變了。”
裴潛自嘲一笑。
自從長安之亂,裴潛舉家避往揚州,與魏郯再見,已過去四年。二人促膝長談,天下時政,仍暢快如從前。
唯有說到各人家室,二人俱是苦笑。裴潛的夫人體弱,在往揚州的路上逝去,此後一直未娶;魏郯忙於征戰,亦不曾顧及成家之事。
“她還在萊陽。”裴潛忽而道。
魏郯一怔。
“嗯。”他頷首。前番攻下洛陽的時候,降將之中有一人是萊陽太守韓逵的侄兒,他曾親自問過傅嫤之事。
“揚州往山東的路在你手中。”裴潛道,“開春之後,我欲前往萊陽,把她帶回來。”
“韓逵肯麼?”魏郯問。
裴潛沉吟:“我打探過,她一直未曾生育,韓逵夫婦不喜。從長計議,當有萬全之策。”
“你在揚州,往萊陽恐諸多不便。”魏郯看著他,道,“此事,我可代勞。”
裴潛訝然,而聽他將行事之法細說之後,神色變得深沉。
“若她不願過來,其當如何?”他問。
魏郯與他對視,毫不避讓。
“若如此,她會是我的夫人。”他低低答道,“我會照顧她。”
“……能為師,然後能為長。嗯……能為長,然後能為君。故師也者,嗯……所以學為君也,是故擇師不可不慎也。記曰……嗯……記曰……”阿謐背著,似乎再也想不起下面是什麼,眉頭幾乎擰在了一起。<
br>皇帝從回憶中緩過神來,片刻,道,“記曰,三王四代唯其師。”
“哦,對。”阿謐連忙道,“此之謂乎。”說罷,她向皇帝露出閃爍又討好的笑容,小聲道,“父親,背完了。”
皇帝摸摸她的頭:“還想去玩?”
阿謐眨眨眼睛,搖搖頭,又點點頭。
“阿謐想去母親宮中看弟弟。”她說。
皇帝笑笑,離席起身,將她抱起來:“我等一同去。”
天氣不錯,入了宮城,樹木映著麗日藍天,甚是心曠神怡。中宮前的樹蔭下,幾名宮人正聚在一起,帶著一個兩歲的小兒玩耍,很是熱鬧。見到御駕前來,她們連忙行禮。
第二日,裴潛親自上門來謝。
魏郯見了他,心底竟有些小小的心虛。
“市井中終歸人雜,季淵還是多勸勸傅女君才好。”他真誠地說。
裴潛苦笑:“跟她說過許多次了,她不聽也是無法。也罷,她本不是喜歡安分的人。”
魏郯看著裴潛,他臉上的神色雖無奈,卻毫無厭惡。
裴潛才貌俱是優秀,長安城裡明里暗裡對他有意的女子眾多。可是裴潛卻不像別的紈絝子弟那樣自命風流,對於接近他的女子,他從來不越矩半步。有人笑裴潛是怕丈人怕得做了柳下惠,可魏郯不覺得。因為每次說起傅嫤,裴潛目中的神采總是會變得溫和,唇邊帶著淺淺的笑。
或許因為知道了傅嫤的秘密,裴潛對魏郯說了好些傅嫤的事。
比如,她討厭讀書。
比如,她從小愛算帳。
比如,她討厭別人刮她的鼻子。
比如,她一直幻想著將來要去海外尋仙山……
“她還非要我帶她去。”裴潛啼笑皆非。
魏郯也笑笑。
聽了方士的話就想去尋仙山,的確夠傻。心裡一個聲音道。可當他轉眼看向窗外,庭院的綠影之後,卻仿若藏著一片水光,那邊上,有個女子正哼著歌兒低頭濯足……
這以後很長的日子,裴潛再也沒有託過魏郯再去照看獨自出門的傅嫤。不過,魏郯的家就在城南,有些空閒的日子,他會特地去南市,尋一處路邊的食肆坐下來,望著人來人往。
“這位小郎君,可是尋人?”食肆的婦人很是熱心,三番幾次之後,笑眯眯地問他。
魏郯收回目光:“不是。”
婦人打量他身上的衣服,道:“小郎君這般一表人才,是羽林郎吧?”說著,壓低聲
音,“這附近可有不少女子來偷偷問過我呢。”
魏郯訝然。
“哎呀,別人的事,你摻和做甚!”店主人走過來,對婦人道,“快去盛羹!那邊幾位等了許久!”
二人你一言我一語,吵吵嚷嚷地走了,留下魏郯一臉哂然。他往四周看去,附近兩間小店裡,看門的年輕女子正朝這邊頻頻顧盼。
尋人……婦人的話在耳邊迴響,魏郯忽而覺得自己這樣的確可疑又可笑。舉目看向集市中,人影紛雜,自己又在尋誰呢?他心底突然有些亂,拿起碗把羹湯喝乾淨,從囊中掏出銅錢給了店主人,起身走人。
祖父的喪期終於過去,徐蘋的年紀也已經不小。魏郯的父親親自去徐府提親,徐少府允下了,將魏郯和徐蘋的婚期定在來年。
魏郯不再去南市,不過,太后每月十五會召貴眷們入宮,當魏郯在宮門前望著那些華貴的車馬轔轔馳入之時,他知道,傅嫤在裡面。
他覺得自己有些可笑。就算傅嫤曾讓他覺得傅嫤心動,又如何?正如那香車上貴重的錦簾,雖然厚不過半寸,卻是他不可逾越的阻隔,而裡面的人,甚至不會知道他想著什麼。
她的未婚夫婿,是裴潛。
魏郯望著遠去的車馬,心中已是平靜。
徐蘋的父親徐少府,對他們的婚事並不樂意。這是魏郯曾經聽父親與繼母私下裡說的。
魏郯沒有太往心裡去,因為婚事畢竟已經定下了,並且,徐蘋對他不錯。
她會時常借出入宮禁之時去看他,每每相見,總是羨煞旁人。
“這般蜜裡調油,休怪成婚那日兄弟們手下無情。”有人惡狠狠地拍著魏郯的肩頭說。
魏郯笑了笑,不以為然:“爾等放馬過來便是。”
說這話時,魏郯已經是一名小校,而他的父親,據說不久就要調回河西老家任太守。
離開長安,許多人是不願意的,可是魏郯知道父親的志向,比起在長安碌碌無為,一方太守更能讓他施展拳腳。
“你也想去河西麼?”徐蘋問他。
“不想。”魏郯說,“陛下明年要拔擢將官,我要留下來。”
徐蘋莞爾,若有所思。
就在魏郯以為他再也不會去集市的時候,裴潛卻又來託付。
“明日我要往太學中見博士,她兄長亦無空閒,還要再煩擾孟靖。”他說。
魏郯想推拒,可見裴潛為難,還是答應下來。
不過再去一趟。他看著裴潛放心離去的身影,深吸口氣。
魏郯不是個愛糾結的人
,他以為自己那日會有些心思沉重,結果卻並非如此。
許久不見,傅嫤比從前更加出落,以至於扮起小販來,已經不那麼像。幸好,她說話時的市井味也比從前更加濃重,沒有人懷疑這是個地道的生意人。
魏郯在不遠處的牆根下望著她,饒有興致。只覺得這女子懷揣心思時,每個神色都透著機靈氣。
裴潛亦是有趣的人,這二人走在一處,才是真的般配吧。心裡道。
至於魏郯,他有自己的路要走。
長安繁華,每個在其中生活的人都想分得一杯羹,魏郯亦不例外。他出身將門,像父輩一樣崛起於行伍,是他的夙願。
但是,徐蘋並不願意他這樣,為此,二人爭執一場。而之後不久,魏郯父親的擔憂亦是成真,徐少府登門而來,將徐蘋的親事退了。
魏郯時隔數月之後才獲悉此事,他不解而憤懣,可最終讓他冷靜下來的,卻是徐蘋面對他質問時說的話。
“孟靖,”她說,“如果不是你我祖父定下親事,你會娶我麼?”
魏郯愕然。
那日,他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回到家裡,可是那夜的夢,卻許多年後也仍然清晰。他夢到自己在街市里穿行,人來人往,卻只有盡頭的那個纖纖背影清晰在目。
他苦笑,徐蘋說得對,既然不是自己想要的,放棄又何妨?
時光荏苒,一些人們以為理所當然的事,並沒有發生;而一些人們以為不可能的事,猶如溫壤中的萌芽,一朝破土,將世界全改。
傅嫤沒有嫁給裴潛。
她的家族在他們成婚之前,突然傾倒,而裴潛的父親則提前一步,把婚退了。
魏郯聽到這個消息之時,正在隴西做軍司馬,聞得此事,急返長安。裴潛已經娶婦,卻閉門不出,傅氏的府邸也被封了起來。他多方打聽,才知曉傅嫤被劉太后保了下來,留在了宮中。
而一年之後,劉太后薨逝,傅嫤被嫁往了萊陽。
那是魏郯最後一次在長安見到她。確切地說,並非見到。新婦坐在馬車裡,上面的裝飾甚至不如她從前乘坐過的任何一輛。圍觀的人站滿大街上,議論紛紛。
“她走了。”城外的望歸樓上,魏郯和裴潛並立在闌幹上,望著車馬遠行。
裴潛消瘦的臉上沒有一點表情。“孟靖。”他目光幽遠,緩緩道,“若我將來尋回了她,我們還能回到從前麼?”
魏郯看著他:“你尋回?如何尋回?”
裴潛沒說話,少頃,他將手中的酒盞凌空遞了遞,仰頭灌下。
罷了,一擲,酒盞在地上“砰”一聲摔得粉碎。
傅嫤離開之後,魏郯再也沒有得到過她的消息。他也沒有太多工夫去打探,因為傅嫤離開之後,禍起宮闈,長安風雲驟變。
何逵倒行逆施,天下共討,由此,朝野大亂,手中握有兵權的人,轉瞬成了世間主宰。
魏郯的父親魏傕,在河西擁兵五萬而起。
“天道不行,唯強者生存!”那時,他將一副沉甸甸的鐵甲遞給魏郯,神色嚴肅,“給你五千軍馬,若拿不下扶風,提頭來見!”
魏郯緊張而興奮,他首次征戰,三日內便將扶風攻下。之後,他隨父親轉戰南北,成為麾下最得力的大將。
風沙和鐵血的磨礪,他再不復從前那個少年羽林郎的青澀模樣。
他施展武功謀略,攻城掠地,為人矚目。當他重新騎馬回到長安,他聽到路旁的人們說,那是魏傕的大公子,如今呼風喚雨的人呢。
“你變了。”這是在淮陽與吳璋談判時,裴潛對魏郯說的第一句話。
魏郯笑笑,看看裴潛:“你也變了。”
裴潛自嘲一笑。
自從長安之亂,裴潛舉家避往揚州,與魏郯再見,已過去四年。二人促膝長談,天下時政,仍暢快如從前。
唯有說到各人家室,二人俱是苦笑。裴潛的夫人體弱,在往揚州的路上逝去,此後一直未娶;魏郯忙於征戰,亦不曾顧及成家之事。
“她還在萊陽。”裴潛忽而道。
魏郯一怔。
“嗯。”他頷首。前番攻下洛陽的時候,降將之中有一人是萊陽太守韓逵的侄兒,他曾親自問過傅嫤之事。
“揚州往山東的路在你手中。”裴潛道,“開春之後,我欲前往萊陽,把她帶回來。”
“韓逵肯麼?”魏郯問。
裴潛沉吟:“我打探過,她一直未曾生育,韓逵夫婦不喜。從長計議,當有萬全之策。”
“你在揚州,往萊陽恐諸多不便。”魏郯看著他,道,“此事,我可代勞。”
裴潛訝然,而聽他將行事之法細說之後,神色變得深沉。
“若她不願過來,其當如何?”他問。
魏郯與他對視,毫不避讓。
“若如此,她會是我的夫人。”他低低答道,“我會照顧她。”
“……能為師,然後能為長。嗯……能為長,然後能為君。故師也者,嗯……所以學為君也,是故擇師不可不慎也。記曰……嗯……記曰……”阿謐背著,似乎再也想不起下面是什麼,眉頭幾乎擰在了一起。<
br>皇帝從回憶中緩過神來,片刻,道,“記曰,三王四代唯其師。”
“哦,對。”阿謐連忙道,“此之謂乎。”說罷,她向皇帝露出閃爍又討好的笑容,小聲道,“父親,背完了。”
皇帝摸摸她的頭:“還想去玩?”
阿謐眨眨眼睛,搖搖頭,又點點頭。
“阿謐想去母親宮中看弟弟。”她說。
皇帝笑笑,離席起身,將她抱起來:“我等一同去。”
天氣不錯,入了宮城,樹木映著麗日藍天,甚是心曠神怡。中宮前的樹蔭下,幾名宮人正聚在一起,帶著一個兩歲的小兒玩耍,很是熱鬧。見到御駕前來,她們連忙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