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頁
天熱煩悶,喜兒忙著打扇子,一時沒聽懂也懶得問。
九月初,二郎收到一封信,署名有為,內容來自皇帝,先說皇后累病了,瘦了兩圈,接著就叫二郎找清河村村正,把東邊空地買下來,稚奴前來監工修建。喜兒才明白「病得巧」是何意。
二郎給有為的回信還沒到長安,稚奴和兕子就到了。喜兒問:「怎麼只有你倆?」
到屋裡,稚奴把圖紙給二郎,二郎直接打開,喜兒勾頭看過去,圖上主院是三進院,東西跨院是跟鍾家一樣的三合院。喜兒:「找村里和城裡工匠就行了?」
稚奴點頭:「木料也找這邊的人買。不必太打眼。反正父親和母親也不住。」
喜兒:「那留著幹嘛?」
稚奴:「給找我父親的人住啊。」
喜兒明白,向皇帝奏事的文臣武將。
「那等匠人忙完,把咱家也修整修整。」
兕子問:「我的也要修嗎?」
喜兒:「你的房間不用。七間正房修過。屋頂上的瓦都是新換的。我是說兩邊廂房,還有變蛋棚。」說到此,問二郎,「我把做變蛋的方子給小薇吧?」
二郎:「你的東西你做主。」
喜兒問兕子累不累,要不要回屋睡一會。
兕子看向小金毛。喜兒把小金毛的床移到她房間:「金毛,照顧妹妹啊。」
小金毛可能聽懂了,兕子睡大床上,金毛趴在自己的小床上盯著兕子。兕子睡醒,金毛跳下床把鞋給她。兕子穿戴齊整,用自己的手帕給金毛擦擦蹄子,給金毛穿鞋,然後手拉著手找喜兒。
二郎有意鍛鍊稚奴,只叫陳冬日騎著驢跟著稚奴四處找工匠,買木材瓦當等等。
十月底,二郎送兄妹二人回京。
二郎回到家,喜兒就問皇后之前生病不是故意的吧,如今身體如何。二郎笑她:「難為你忍到今日。」
「之前也想問,可每次想問的時候不方便,等方便了又忘了。快說!」喜兒瞪他。
二郎不敢再逗她:「不是。朝政有太子,可後宮得她操持,她又擔心他半道上病了,不聽勸阻親自上馬殺敵受傷,憂思過重,沒多久就病了。雖然她也知道高句麗不足為懼,可多年夫妻,哪是說不擔心就不擔心的。」
「他明年還親征嗎?」
二郎:「房、杜二人上表勸說,輔機也提議可以令武將領兵,皇后又趁機表示對他的擔憂,他哪還敢提這事。」
喜兒:「高明怎麼說?」
「我沒去東宮。」自打有為到詹事府,二郎就沒再去過東宮。高明一邊無奈他謹小慎微,一邊又希望親近之人都跟二郎一樣知進退。
二郎又說:「皇后在高明不敢有別的心思。否則無需他出面,皇后會先廢了高明。」
「廢?」喜兒不禁驚呼。
二郎:「不能因為她溫柔和善,你就覺著她軟弱可欺。」
喜兒當然不會這樣認為,只是難以想像皇后憤怒的樣子:「東邊的房子明年夏天能修好嗎?」
二郎點頭:「咱們村和前村那麼多人,還有城裡工匠指點,明年稻花香時就該差不多了。」
第二年初夏,鍾家往東三四十丈多出一處大宅子。房子竣工第二日,二郎給晉王去一封信。十天左右,清河村來十幾輛車,送來各種尋常百姓用的家具被褥等物。
六月初,清河村來四輛馬車,直奔東邊大宅子。這次車夫和馬車都沒回去。稚奴和兕子的車裡還有兩位宮女。為帝後駕車的人是兩名太監,一位年過半百,一位十幾歲。
喜兒跟著馬車到東邊,低聲問二郎:「什麼情況?」
二郎:「宮女太監留在此地照看宅院。」
「從宮裡到這裡?」
二郎:「宮裡可不是世外桃源。皇后行事周全,這幾人定是自願來的。」
車上的人出來,喜兒過去把她乾女兒抱下來。稚奴沖二郎伸手:「叔叔,抱抱。」
二郎笑罵:「滾下來!」然後過去扶一把皇帝。皇帝下來就扶皇后。帝後二人下來的同時,後面兩輛車上的人也下來了,是皇帝的幾位心腹老臣。
皇帝有意放權,老臣借養病之名請辭,蓋因他們很清楚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們把位子讓給太子的人,太子方能善待他們的後人。
鍾子孟帶著家人幫著拿行李,皇帝拉住鍾子孟:「讓他們拿。」指著幾個包裹,叫陳冬日拿去鍾家。
陳冬日脫口道:「您不住這裡?」
皇帝搖著扇子說:「住村里。我習慣了。他們幾個嫌吵。」被指的杜如晦心說我喜歡熱鬧。然而皇帝都這麼說了,杜如晦只能點頭附和,他的病得靜養。
喜兒抱著兕子到皇后身邊:「現在就過去嗎?」
皇后叫女兒下來。喜兒見小孩沒什麼精神,笑著說:「沒事。兕子,我是不是忘了說,我力氣很大?」
兕子好奇地問:「多大啊?」
喜兒單手抱著小公主,沖稚奴招招手:「過來。」
稚奴:「我不信。」
喜兒揪住他的衣領,用腳把他別倒,然後把他拎起來。稚奴嚇得雙手雙腳同時掙扎,大喊「救我,我錯了」。二郎過去扶著他,很是無奈地說喜兒:「又犯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九月初,二郎收到一封信,署名有為,內容來自皇帝,先說皇后累病了,瘦了兩圈,接著就叫二郎找清河村村正,把東邊空地買下來,稚奴前來監工修建。喜兒才明白「病得巧」是何意。
二郎給有為的回信還沒到長安,稚奴和兕子就到了。喜兒問:「怎麼只有你倆?」
到屋裡,稚奴把圖紙給二郎,二郎直接打開,喜兒勾頭看過去,圖上主院是三進院,東西跨院是跟鍾家一樣的三合院。喜兒:「找村里和城裡工匠就行了?」
稚奴點頭:「木料也找這邊的人買。不必太打眼。反正父親和母親也不住。」
喜兒:「那留著幹嘛?」
稚奴:「給找我父親的人住啊。」
喜兒明白,向皇帝奏事的文臣武將。
「那等匠人忙完,把咱家也修整修整。」
兕子問:「我的也要修嗎?」
喜兒:「你的房間不用。七間正房修過。屋頂上的瓦都是新換的。我是說兩邊廂房,還有變蛋棚。」說到此,問二郎,「我把做變蛋的方子給小薇吧?」
二郎:「你的東西你做主。」
喜兒問兕子累不累,要不要回屋睡一會。
兕子看向小金毛。喜兒把小金毛的床移到她房間:「金毛,照顧妹妹啊。」
小金毛可能聽懂了,兕子睡大床上,金毛趴在自己的小床上盯著兕子。兕子睡醒,金毛跳下床把鞋給她。兕子穿戴齊整,用自己的手帕給金毛擦擦蹄子,給金毛穿鞋,然後手拉著手找喜兒。
二郎有意鍛鍊稚奴,只叫陳冬日騎著驢跟著稚奴四處找工匠,買木材瓦當等等。
十月底,二郎送兄妹二人回京。
二郎回到家,喜兒就問皇后之前生病不是故意的吧,如今身體如何。二郎笑她:「難為你忍到今日。」
「之前也想問,可每次想問的時候不方便,等方便了又忘了。快說!」喜兒瞪他。
二郎不敢再逗她:「不是。朝政有太子,可後宮得她操持,她又擔心他半道上病了,不聽勸阻親自上馬殺敵受傷,憂思過重,沒多久就病了。雖然她也知道高句麗不足為懼,可多年夫妻,哪是說不擔心就不擔心的。」
「他明年還親征嗎?」
二郎:「房、杜二人上表勸說,輔機也提議可以令武將領兵,皇后又趁機表示對他的擔憂,他哪還敢提這事。」
喜兒:「高明怎麼說?」
「我沒去東宮。」自打有為到詹事府,二郎就沒再去過東宮。高明一邊無奈他謹小慎微,一邊又希望親近之人都跟二郎一樣知進退。
二郎又說:「皇后在高明不敢有別的心思。否則無需他出面,皇后會先廢了高明。」
「廢?」喜兒不禁驚呼。
二郎:「不能因為她溫柔和善,你就覺著她軟弱可欺。」
喜兒當然不會這樣認為,只是難以想像皇后憤怒的樣子:「東邊的房子明年夏天能修好嗎?」
二郎點頭:「咱們村和前村那麼多人,還有城裡工匠指點,明年稻花香時就該差不多了。」
第二年初夏,鍾家往東三四十丈多出一處大宅子。房子竣工第二日,二郎給晉王去一封信。十天左右,清河村來十幾輛車,送來各種尋常百姓用的家具被褥等物。
六月初,清河村來四輛馬車,直奔東邊大宅子。這次車夫和馬車都沒回去。稚奴和兕子的車裡還有兩位宮女。為帝後駕車的人是兩名太監,一位年過半百,一位十幾歲。
喜兒跟著馬車到東邊,低聲問二郎:「什麼情況?」
二郎:「宮女太監留在此地照看宅院。」
「從宮裡到這裡?」
二郎:「宮裡可不是世外桃源。皇后行事周全,這幾人定是自願來的。」
車上的人出來,喜兒過去把她乾女兒抱下來。稚奴沖二郎伸手:「叔叔,抱抱。」
二郎笑罵:「滾下來!」然後過去扶一把皇帝。皇帝下來就扶皇后。帝後二人下來的同時,後面兩輛車上的人也下來了,是皇帝的幾位心腹老臣。
皇帝有意放權,老臣借養病之名請辭,蓋因他們很清楚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們把位子讓給太子的人,太子方能善待他們的後人。
鍾子孟帶著家人幫著拿行李,皇帝拉住鍾子孟:「讓他們拿。」指著幾個包裹,叫陳冬日拿去鍾家。
陳冬日脫口道:「您不住這裡?」
皇帝搖著扇子說:「住村里。我習慣了。他們幾個嫌吵。」被指的杜如晦心說我喜歡熱鬧。然而皇帝都這麼說了,杜如晦只能點頭附和,他的病得靜養。
喜兒抱著兕子到皇后身邊:「現在就過去嗎?」
皇后叫女兒下來。喜兒見小孩沒什麼精神,笑著說:「沒事。兕子,我是不是忘了說,我力氣很大?」
兕子好奇地問:「多大啊?」
喜兒單手抱著小公主,沖稚奴招招手:「過來。」
稚奴:「我不信。」
喜兒揪住他的衣領,用腳把他別倒,然後把他拎起來。稚奴嚇得雙手雙腳同時掙扎,大喊「救我,我錯了」。二郎過去扶著他,很是無奈地說喜兒:「又犯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