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李主簿隻字不提王駿的事,難保不是因為,害怕王駿反咬一口。他可以惡人先告狀,可權知府若是查他的事,只怕更要命。
寇推官心裡慌亂,這開封衙門,到底還有幾個可信之人。
「是誰讓你這麼做的?」
「誰?」王駿道:「還能是誰?自然是蒲君。其實我一直不知道那天來找我的人是誰,直到陳姑的案子鬧出來,柳娘子把蒲君狀告,我在衙門外面瞧見了蒲君,才知道他是誰。從知道他死在開封大牢里,我便知道,我一定是不能善終了。」
自從蒲君出現,要求他做下這件事的時候,王駿已經擔心會遭毒手。
於是拿到錢之後,他快速給弟弟娶了妻子,賣掉家裡的鋪子,讓弟弟帶著媳婦,跟父親一塊回鄉下。
直到收到父親跟弟弟的來信,確保一切平安,他這才借著理由將妻子趕回鄉下。
妻兒都歸去之後,他依然留在開封城裡靜待消息,他不是沒盼著這事趕快消停,自己能躲過一劫。
可內心又實在愧疚,總想著能不能想法子,把陳姑再弄出來。
可他不過是個文書,能做的事情又有多少呢?
人收進來容易,想放出去卻是千難萬難。
他自以為靜靜等待時機,卻沒想到等到了蒲君的出現,更沒有想到,蒲君就會被人害死在大牢里。
人一死,王駿更是擔憂。
他知道這事遲早會揭發出來,他擺脫同鄉回家,確保家中無事,便出門買了兩個瓷瓶回來。
他看著桌上的瓷瓶,十分確定,自己怕是不能善終回去,如今等來寇推官,心裡說不上是放下了還是害怕,總之千般情緒在心頭,一時間竟無法言語。
寇推官聞言,只長長嘆息一聲。「關於蒲君,你還知道些什麼?」
「寇推官,在下知道自己這次犯的事,就算朝廷不追究,那些人大約也不會放過我。我若是死了,還請寇推官幫忙,將我火化,骨灰塞入瓷瓶中,讓人帶回故鄉安葬,可否?」
寇推官聽到這話,一時間火冒三丈,「你實在是沒什麼出息,你這是受人脅迫,不得已而為之,如今還有機會補救,怎麼就要死要活的。你老老實實將你所知道的一切交代出來,說不定我還能救你一條命,日後雖不能再在衙門當差,或許也要坐幾年牢,但總好過客死異鄉,留下孤兒寡母艱苦度日。」
王駿卻搖搖頭:「寇推官不知那些人的手段,我心中實在是怕,他們能隨意殺死蒲君,我區區一個小文書,又算什麼?還請您答應我,可否?」
寇推官見他實在膽怯,心中有所疑惑,總覺得這個王駿話裡有話。
但思量再三,還是點頭答應下來。
王駿這才告訴他:「蒲君或許還留了一份證據。」
「你如何知曉?」
「在下也是有些朋友的,蒲君出事之後。我與朋友吃酒,那人正好是曲家當鋪的掌柜,他看到蒲君的畫像,覺得甚是眼熟,告訴我說,這人曾經在當鋪里存了一個寶匣,如今人已死,寶匣怕是無人再取了。您也知道,曲家當鋪主要是當東西的,若是要存東西,必然是十分要緊的,否則光是每年要花費的保金便不下十貫錢,普通人不會這樣干。
我便問我那朋友,蒲君存了什麼東西?掌柜的卻搖搖頭,說他手中並無鑰匙,打不開寶匣子。若想打開匣子,必須要拿著當票跟信物前來。只有兩樣東西齊全,才能取出東西。」
第九十一章 一枚扳指取寶匣,證據如火要燒身
寇推官聽他提起當票與信物,便想著蒲君剩下的東西,大約在私宅里,當日宅子被燒,蒲君私宅里剩下的東西被弄到衙門裡來,若是有當票,倒也可以在裡面找一找。
至於信物...
「信物是什麼?」
王駿:「那掌柜的說,是一枚扳指,但具體是什麼樣子的扳指,他卻不肯再說了。」
寇推官聽到扳指二字,內心咯噔一下,忽然想到什麼,火急火燎的離開。
他臨走前囑咐王駿,讓他安心等待,莫要著急。
陳姑的案子會有法子解決。
王駿只是笑笑,送他離開,隨後關了大門,閉門不出。
寇推官著急忙慌趕回衙門,一回來就跑到存放物證的屋子一通翻找。
管理檔案的文書瞧見他這般模樣,忍不住跟在後頭詢問:「寇推官是要尋找什麼,不妨說出來,小的幫您找找。」
「張博梁....」
「什麼?」
「張博梁一案的兇手,是不是交了一枚扳指上來?」
「有是有的。」
「在哪?」
文書在庫里一頓翻找,總算在一個匣子裡翻到那個扳指。按理說,這東西應該交還給事主才是,但張博梁已死,張家的人似乎並不知道這枚扳指的存在,未曾討要過。衙門裡事務繁瑣,竟無人記得這件事。
兇手當日交代,這扳指是從張博梁的屍體上竊取的,無論如何跟蒲君沒有關係才是。
可寇推官聽到扳指二字的時候,毫不猶豫想起這枚扳指。直覺告訴他,這就是自己要找的信物。
還差當票!
寇推官又去尋找蒲君留下的遺物,東西肯定在其中。
「寇推官這會兒應該找到當票了吧?」焦大夫問胡軍巡。
胡軍巡點頭,他早就安排人把何東找到的當票放進去。他起初還不明白,為何白墨存要讓他這麼做。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寇推官心裡慌亂,這開封衙門,到底還有幾個可信之人。
「是誰讓你這麼做的?」
「誰?」王駿道:「還能是誰?自然是蒲君。其實我一直不知道那天來找我的人是誰,直到陳姑的案子鬧出來,柳娘子把蒲君狀告,我在衙門外面瞧見了蒲君,才知道他是誰。從知道他死在開封大牢里,我便知道,我一定是不能善終了。」
自從蒲君出現,要求他做下這件事的時候,王駿已經擔心會遭毒手。
於是拿到錢之後,他快速給弟弟娶了妻子,賣掉家裡的鋪子,讓弟弟帶著媳婦,跟父親一塊回鄉下。
直到收到父親跟弟弟的來信,確保一切平安,他這才借著理由將妻子趕回鄉下。
妻兒都歸去之後,他依然留在開封城裡靜待消息,他不是沒盼著這事趕快消停,自己能躲過一劫。
可內心又實在愧疚,總想著能不能想法子,把陳姑再弄出來。
可他不過是個文書,能做的事情又有多少呢?
人收進來容易,想放出去卻是千難萬難。
他自以為靜靜等待時機,卻沒想到等到了蒲君的出現,更沒有想到,蒲君就會被人害死在大牢里。
人一死,王駿更是擔憂。
他知道這事遲早會揭發出來,他擺脫同鄉回家,確保家中無事,便出門買了兩個瓷瓶回來。
他看著桌上的瓷瓶,十分確定,自己怕是不能善終回去,如今等來寇推官,心裡說不上是放下了還是害怕,總之千般情緒在心頭,一時間竟無法言語。
寇推官聞言,只長長嘆息一聲。「關於蒲君,你還知道些什麼?」
「寇推官,在下知道自己這次犯的事,就算朝廷不追究,那些人大約也不會放過我。我若是死了,還請寇推官幫忙,將我火化,骨灰塞入瓷瓶中,讓人帶回故鄉安葬,可否?」
寇推官聽到這話,一時間火冒三丈,「你實在是沒什麼出息,你這是受人脅迫,不得已而為之,如今還有機會補救,怎麼就要死要活的。你老老實實將你所知道的一切交代出來,說不定我還能救你一條命,日後雖不能再在衙門當差,或許也要坐幾年牢,但總好過客死異鄉,留下孤兒寡母艱苦度日。」
王駿卻搖搖頭:「寇推官不知那些人的手段,我心中實在是怕,他們能隨意殺死蒲君,我區區一個小文書,又算什麼?還請您答應我,可否?」
寇推官見他實在膽怯,心中有所疑惑,總覺得這個王駿話裡有話。
但思量再三,還是點頭答應下來。
王駿這才告訴他:「蒲君或許還留了一份證據。」
「你如何知曉?」
「在下也是有些朋友的,蒲君出事之後。我與朋友吃酒,那人正好是曲家當鋪的掌柜,他看到蒲君的畫像,覺得甚是眼熟,告訴我說,這人曾經在當鋪里存了一個寶匣,如今人已死,寶匣怕是無人再取了。您也知道,曲家當鋪主要是當東西的,若是要存東西,必然是十分要緊的,否則光是每年要花費的保金便不下十貫錢,普通人不會這樣干。
我便問我那朋友,蒲君存了什麼東西?掌柜的卻搖搖頭,說他手中並無鑰匙,打不開寶匣子。若想打開匣子,必須要拿著當票跟信物前來。只有兩樣東西齊全,才能取出東西。」
第九十一章 一枚扳指取寶匣,證據如火要燒身
寇推官聽他提起當票與信物,便想著蒲君剩下的東西,大約在私宅里,當日宅子被燒,蒲君私宅里剩下的東西被弄到衙門裡來,若是有當票,倒也可以在裡面找一找。
至於信物...
「信物是什麼?」
王駿:「那掌柜的說,是一枚扳指,但具體是什麼樣子的扳指,他卻不肯再說了。」
寇推官聽到扳指二字,內心咯噔一下,忽然想到什麼,火急火燎的離開。
他臨走前囑咐王駿,讓他安心等待,莫要著急。
陳姑的案子會有法子解決。
王駿只是笑笑,送他離開,隨後關了大門,閉門不出。
寇推官著急忙慌趕回衙門,一回來就跑到存放物證的屋子一通翻找。
管理檔案的文書瞧見他這般模樣,忍不住跟在後頭詢問:「寇推官是要尋找什麼,不妨說出來,小的幫您找找。」
「張博梁....」
「什麼?」
「張博梁一案的兇手,是不是交了一枚扳指上來?」
「有是有的。」
「在哪?」
文書在庫里一頓翻找,總算在一個匣子裡翻到那個扳指。按理說,這東西應該交還給事主才是,但張博梁已死,張家的人似乎並不知道這枚扳指的存在,未曾討要過。衙門裡事務繁瑣,竟無人記得這件事。
兇手當日交代,這扳指是從張博梁的屍體上竊取的,無論如何跟蒲君沒有關係才是。
可寇推官聽到扳指二字的時候,毫不猶豫想起這枚扳指。直覺告訴他,這就是自己要找的信物。
還差當票!
寇推官又去尋找蒲君留下的遺物,東西肯定在其中。
「寇推官這會兒應該找到當票了吧?」焦大夫問胡軍巡。
胡軍巡點頭,他早就安排人把何東找到的當票放進去。他起初還不明白,為何白墨存要讓他這麼做。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