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說完,吳婆子又開始往牛車上搬東西。
長輩賜,不敢辭。既是祖母的心意,陸天明也不好再推辭。上前搭著手,一起搬著東西。
待來日,多回來看看祖母和岳父母,逢年過節時禮備得厚些就是。
陸天明帶著一車子東西出了村,惹得坐在村口的婦人們議論紛紛。
「紅梅是有福的。婆家開著鋪子,相公又中了秀才。日後若是陸家小子能再進一步,紅梅便是那高高在上的官夫人。」
提起沈紅梅,夫人們不免聯想到沈杳。於是話頭又轉到了沈杳上。
「當初紅梅十二就定了親,倒是杳杳今年都是十四了,明年就要及笄,也沒見著沈家為其說親。三奶奶就不急?」
「急什麼?就杳杳這樣能耐的,換作我,我也要多留幾年。」
有年歲大些的,不以為意,道:「都說女大不中留,留來留去留成愁。想要多留閨女幾年,總得將親事定了,晚幾年再出嫁就是。快及笄了還不說親,等年歲大了,怕是說不到好人家。」
「話是這麼個話,但也分人不是?像杳杳那樣兒的,就算年紀長些,也不怕說到人家。說句不違心的話,杳杳就是不嫁人,日子也能過得舒心。」
「渾說,哪有女子不嫁人的?真要那樣,還不被人戳脊梁骨!你可莫要胡沁,壞了杳杳名聲。」
被訓斥的婦人撇了撇嘴,心中不服。礙於對方是長輩,也沒有再反駁。但心里,卻是真心實意的覺得不靠男人,女子也能將日子過好。
就比如她,家中大棚多是她在操持,每年都有近十兩的進帳。閒暇時,還會到沈家的作坊去做工,一天也有十五文,比她男人賺得還多。
以前她在家中起早貪黑,黑死累活的也得不到婆婆一個好臉。再看現在,婆婆整日對她噓寒問暖。就連回了娘家,一向瞧不上她的爹娘和弟媳婦,都高高的將她捧著。
是以這人啊,不論男女,只要有本事,也就是杳杳所說的獨立,便能挺直了腰杆過得舒心。
「司家的,十八了還未成婚,不知定親了沒有。」不知是誰提了一嘴。
「司家的事,誰敢去打聽?不過杳杳與司家的,從小一起長大。這麼說起來,兩人倒是相配。」
「我倒覺著不配。」
劉全媳婦話一出口,好幾道目光齊刷刷的朝她看來,忙解釋道:「若不論家世背景,杳杳自是配得起司家那孫子。可你們想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就算司老爺離了朝堂,總還是有些家底的。司玄知的爹還做著縣官,又有著那樣厲害的外祖與舅家。」
「司家的被接到金陵呆了八年,保不齊早就定好了親事。現在回來只是為了科考,考完了定是要回金陵的。就算不是金陵,也不會留在大柳村,更不會娶一個門不當戶不對的農家女。」
聽劉全媳婦這麼一分析,婦人們恍然,先前倒是她們想的天真了。高門大戶的,多得是彎彎繞繞,又最講究門當戶對。
如此,對沈杳的議論到此終止。
也不知是不是有著千里耳,聽見了婦人們討論沈杳的婚事。第二日就有媒婆進了大柳村,一番打聽,奔了沈家而去。
此時的沈杳正卷著褲腿兒站在水田裡撒稻種,還不知道家中來了人。
媒婆與吳婆子如何說的,外人不知。只在媒婆走後,才問起了二兒媳婦:「」你是杳杳親娘,這唐家你覺得如何?」
徐氏擰眉:「唐家的家世自是極好,只是願與不願,還要問過杳杳的意思。您當初也說了,杳杳的一門親事,總歸要她自己點頭的。」
「嗯,是這麼個理,你去將杳杳喊回來。」
一溜的大棚頂上,蓋著的油布還未捲起。地里的麥子綠油油的,剛剛抽穗。徐氏站在田埂上,喚了好幾聲才將閨女喚過來。
嫩白的小腿上,沾滿了泥漿,就連臉上和衣服上,也沾了泥點,叫徐氏看了又氣又心疼。
不讓閨女做田地里的活兒,她偏不聽。日日都要往田邊跑,比她爺還要上心。
「娘,可是有什麼事?」沈杳跑到田邊,就著田裡的水將手洗了洗,赤腳踩在田埂上,胡亂的在雜草上擦了擦。
「你奶尋你。趕快回去洗洗,多大的姑娘了。」
聽著責備的話,在沈杳的耳里卻是疼愛。沈杳拎起布鞋,朝著她娘齜著牙笑。
回到家,沈杳先是打了水,將身上清洗乾淨,換了一身乾淨衣裳才去尋了吳婆子。
「杳杳你來!」吳婆子招著手,又拍了拍身邊的位置。
沈杳挨著吳婆子坐下,眼露狐疑。
拉過沈杳的手,微微的握了握,吳婆子眼裡似有些不舍:「你向來是個有主意的,我也不瞞你,就在剛剛,縣裡的官媒來了家裡,說了一樁親事。」
說親?難道是為她說的?
沈杳心有猜測,卻並未開口去問。
「你明年就要及笄了,按理說,是到了出嫁的年紀。你想在家多快活幾年,我跟你爹娘也想多留你幾年。但多留幾年歸留幾年,親事總歸要定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長輩賜,不敢辭。既是祖母的心意,陸天明也不好再推辭。上前搭著手,一起搬著東西。
待來日,多回來看看祖母和岳父母,逢年過節時禮備得厚些就是。
陸天明帶著一車子東西出了村,惹得坐在村口的婦人們議論紛紛。
「紅梅是有福的。婆家開著鋪子,相公又中了秀才。日後若是陸家小子能再進一步,紅梅便是那高高在上的官夫人。」
提起沈紅梅,夫人們不免聯想到沈杳。於是話頭又轉到了沈杳上。
「當初紅梅十二就定了親,倒是杳杳今年都是十四了,明年就要及笄,也沒見著沈家為其說親。三奶奶就不急?」
「急什麼?就杳杳這樣能耐的,換作我,我也要多留幾年。」
有年歲大些的,不以為意,道:「都說女大不中留,留來留去留成愁。想要多留閨女幾年,總得將親事定了,晚幾年再出嫁就是。快及笄了還不說親,等年歲大了,怕是說不到好人家。」
「話是這麼個話,但也分人不是?像杳杳那樣兒的,就算年紀長些,也不怕說到人家。說句不違心的話,杳杳就是不嫁人,日子也能過得舒心。」
「渾說,哪有女子不嫁人的?真要那樣,還不被人戳脊梁骨!你可莫要胡沁,壞了杳杳名聲。」
被訓斥的婦人撇了撇嘴,心中不服。礙於對方是長輩,也沒有再反駁。但心里,卻是真心實意的覺得不靠男人,女子也能將日子過好。
就比如她,家中大棚多是她在操持,每年都有近十兩的進帳。閒暇時,還會到沈家的作坊去做工,一天也有十五文,比她男人賺得還多。
以前她在家中起早貪黑,黑死累活的也得不到婆婆一個好臉。再看現在,婆婆整日對她噓寒問暖。就連回了娘家,一向瞧不上她的爹娘和弟媳婦,都高高的將她捧著。
是以這人啊,不論男女,只要有本事,也就是杳杳所說的獨立,便能挺直了腰杆過得舒心。
「司家的,十八了還未成婚,不知定親了沒有。」不知是誰提了一嘴。
「司家的事,誰敢去打聽?不過杳杳與司家的,從小一起長大。這麼說起來,兩人倒是相配。」
「我倒覺著不配。」
劉全媳婦話一出口,好幾道目光齊刷刷的朝她看來,忙解釋道:「若不論家世背景,杳杳自是配得起司家那孫子。可你們想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就算司老爺離了朝堂,總還是有些家底的。司玄知的爹還做著縣官,又有著那樣厲害的外祖與舅家。」
「司家的被接到金陵呆了八年,保不齊早就定好了親事。現在回來只是為了科考,考完了定是要回金陵的。就算不是金陵,也不會留在大柳村,更不會娶一個門不當戶不對的農家女。」
聽劉全媳婦這麼一分析,婦人們恍然,先前倒是她們想的天真了。高門大戶的,多得是彎彎繞繞,又最講究門當戶對。
如此,對沈杳的議論到此終止。
也不知是不是有著千里耳,聽見了婦人們討論沈杳的婚事。第二日就有媒婆進了大柳村,一番打聽,奔了沈家而去。
此時的沈杳正卷著褲腿兒站在水田裡撒稻種,還不知道家中來了人。
媒婆與吳婆子如何說的,外人不知。只在媒婆走後,才問起了二兒媳婦:「」你是杳杳親娘,這唐家你覺得如何?」
徐氏擰眉:「唐家的家世自是極好,只是願與不願,還要問過杳杳的意思。您當初也說了,杳杳的一門親事,總歸要她自己點頭的。」
「嗯,是這麼個理,你去將杳杳喊回來。」
一溜的大棚頂上,蓋著的油布還未捲起。地里的麥子綠油油的,剛剛抽穗。徐氏站在田埂上,喚了好幾聲才將閨女喚過來。
嫩白的小腿上,沾滿了泥漿,就連臉上和衣服上,也沾了泥點,叫徐氏看了又氣又心疼。
不讓閨女做田地里的活兒,她偏不聽。日日都要往田邊跑,比她爺還要上心。
「娘,可是有什麼事?」沈杳跑到田邊,就著田裡的水將手洗了洗,赤腳踩在田埂上,胡亂的在雜草上擦了擦。
「你奶尋你。趕快回去洗洗,多大的姑娘了。」
聽著責備的話,在沈杳的耳里卻是疼愛。沈杳拎起布鞋,朝著她娘齜著牙笑。
回到家,沈杳先是打了水,將身上清洗乾淨,換了一身乾淨衣裳才去尋了吳婆子。
「杳杳你來!」吳婆子招著手,又拍了拍身邊的位置。
沈杳挨著吳婆子坐下,眼露狐疑。
拉過沈杳的手,微微的握了握,吳婆子眼裡似有些不舍:「你向來是個有主意的,我也不瞞你,就在剛剛,縣裡的官媒來了家裡,說了一樁親事。」
說親?難道是為她說的?
沈杳心有猜測,卻並未開口去問。
「你明年就要及笄了,按理說,是到了出嫁的年紀。你想在家多快活幾年,我跟你爹娘也想多留你幾年。但多留幾年歸留幾年,親事總歸要定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