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不知不覺,時間已到了晌午。
沈杳忙止了話頭,不再多言,一番感謝後去後院取了空籃子出了司家。
當天夜裡,司玄知就寫了兩封信。一封送往金陵,一封送往南越。
縣試在二月,半個月後放榜。
沈家院前種了一顆桃樹,今年剛好是第三年。桃樹不高,粉紅色的桃花卻綻了一樹。風一吹,撲簌簌的落了一地。報喜之人來時,沈杳正蹲在地上拾著桃花。
她打算做些鮮花餅來吃。
來人稟了陸天明高中的消息。那人望著一樹的桃花,笑著感慨大柳村真是個風水寶地,出了個縣試第一名。
第一名,自然是司玄知。
一刻鐘前,她就見到專門報喜的衙役敲著鑼打著鼓的進了村。
她知道,是他中了的。
來人又說,陸天明的名次雖不及司玄知,但有了秀才的功名,算是一隻腳邁進了科舉的門。
沈杳這才回過神來,別兒個是來報喜的,花也不撿了,忙回院子裡喚人。
得知孫女婿如今已是秀才,沈老頭點好長的一掛鞭。吳婆子雙十合十,朝著天地各拜了拜,又回到堂屋拜了祖先。
她家孫女,如今也是秀才娘子了。
報喜的人拿著二兩銀子的紅封,喜滋滋的離開。沈杳忙取了先前拾的桃花,祛起了花蒂和花蕊。
「米飯已經悶上,菜也摘好了。你這桃花是要做甚,中午做來不來得及?」吳婆子的臉上,笑意盈盈。
「這桃花是用來做餅子的,今日可未必吃得上。」
得知桃花不是中午做來吃的,吳婆子轉頭看了看村裡的人家,又道:「別弄你那桃花了,杳杳你跑一趟,讓你大奶奶中午別做飯了,都來咱家吃。」
交代完,又衝著裡屋喊:「老二媳婦,將樑上的臘肉取塊下來,再拿條臘魚。」
「老三,把酒挖一罈子出來!」沈老頭趕忙補到。
吳婆子沒好氣的瞪了老頭子一眼,沈老頭心虛的笑了笑,解釋著:「我讓老三挖去歲埋在後院的那罈子酒,桃樹下的自是不會去動。」
「哼!」吳婆子哼了一聲,沒有出言阻止。
孫女婿中了秀才,是天大的喜事,喝上一杯酒水也是應該。但桃樹下埋的酒萬萬挖不得,那是留著給杳杳跟恬恬出嫁時,作來陪嫁用的。
席間,推杯換盞,歡聲笑語。
大爺爺與沈老頭兄弟二人,許久未曾喝的這般暢快。
一向沉默寡言的大爺爺,看著小輩們,不禁感慨:「當年鬧災,十人餓死有六七。本家一脈到我這一輩,就活了你我二人。」
憶起幼時,大爺爺抹了把鼻子,滿臉悲傷:「爹娘若是泉下有知,知子孫興旺,能夠吃飽穿暖,定是欣慰。」
「大哥說得是。爹娘在世時,就怕沈家在我們這一輩要斷了根。如今,爹娘也能安息了。」
兄弟二人說著過往,又說起了家中小輩。
「如今天明中了秀才,也算是有功名在身,尋常之人也不敢隨意欺辱。若是將來能考中舉人,便正真是飛黃騰達。可惜……」
大爺爺抿了一口酒,有些惋惜的道:「可惜……杳杳不是男兒身,不然我沈家也能出個狀元郎。」
這些年,沈杳的聰明才智和所作所為,大爺爺都看在眼裡。可惜這世道待女子太過苛刻,不然憑他們杳杳,定是能有一番大作為。
男人們談話,女人們向來很少插嘴。吳婆子本就不是性子軟的,聽大伯哥這搬講,也顧不得規矩不規矩,禮數不禮數,反駁道:「大哥這話說得不對。什麼男兒身女兒身的,只要有本事,分什麼男女?又哪來什麼可惜不可惜?」
「中了狀元入朝為官,未必就是好事。就說司家老爺,他做的官大不大?伯日孟團隊曉說群麼兒武以四一四以爾,搜集正理期待你的加入結果呢?他什麼也沒幹,就因著別兒個的錯,他受了牽連被迫回到祖籍。還有他那兒子,陛下欽點的探花郎。按理說,該不該是前途一片光明?結果呢?又因無辜牽連,被貶到窮鄉僻壤的地方做縣令。這都多少年了,還在南越窩著。」
「聽說南越那地界,比咱們這還窮。」
大爺爺的眸子閃了閃,沒有接話。
吳婆子又道:「官有官道,民有民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有大才的人,未必就要科舉入仕。就說我杳杳,雖不可能參加科舉,不能為官,但就這些年做得事,村里人誰不夸杳杳一聲好本事?」
「那做官的,可曾想過咱這做老百姓的吃不吃的飽肚子?早些年鬧災的時候,誰又管過我等死活?倒是我們杳杳,把種山芋的法子傳了出去,又收了他們的山芋。如今安陽境內,可還再聽說過餓死人的事?不但餓不死,還有錢賺。若是我們去了鎮上,別兒個知道我們是沈家的,哪個不對我們恭恭敬敬的?」
吳婆子的話,聽得沈杳熱淚盈眶。
她奶奶認可了她的能力,無關乎血脈親緣,而是實實在在的能力。
徐氏從桌子底下拉過閨女的手,握在手心裡,輕輕的摩挲。有這樣的閨女,她無比自豪。
一頓晌午飯,吃到很晚才散。
如今洗碗的活兒,吳婆子不再讓沈杳伸手。說是姑娘大了,再沾油污不好,能養便養著。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沈杳忙止了話頭,不再多言,一番感謝後去後院取了空籃子出了司家。
當天夜裡,司玄知就寫了兩封信。一封送往金陵,一封送往南越。
縣試在二月,半個月後放榜。
沈家院前種了一顆桃樹,今年剛好是第三年。桃樹不高,粉紅色的桃花卻綻了一樹。風一吹,撲簌簌的落了一地。報喜之人來時,沈杳正蹲在地上拾著桃花。
她打算做些鮮花餅來吃。
來人稟了陸天明高中的消息。那人望著一樹的桃花,笑著感慨大柳村真是個風水寶地,出了個縣試第一名。
第一名,自然是司玄知。
一刻鐘前,她就見到專門報喜的衙役敲著鑼打著鼓的進了村。
她知道,是他中了的。
來人又說,陸天明的名次雖不及司玄知,但有了秀才的功名,算是一隻腳邁進了科舉的門。
沈杳這才回過神來,別兒個是來報喜的,花也不撿了,忙回院子裡喚人。
得知孫女婿如今已是秀才,沈老頭點好長的一掛鞭。吳婆子雙十合十,朝著天地各拜了拜,又回到堂屋拜了祖先。
她家孫女,如今也是秀才娘子了。
報喜的人拿著二兩銀子的紅封,喜滋滋的離開。沈杳忙取了先前拾的桃花,祛起了花蒂和花蕊。
「米飯已經悶上,菜也摘好了。你這桃花是要做甚,中午做來不來得及?」吳婆子的臉上,笑意盈盈。
「這桃花是用來做餅子的,今日可未必吃得上。」
得知桃花不是中午做來吃的,吳婆子轉頭看了看村裡的人家,又道:「別弄你那桃花了,杳杳你跑一趟,讓你大奶奶中午別做飯了,都來咱家吃。」
交代完,又衝著裡屋喊:「老二媳婦,將樑上的臘肉取塊下來,再拿條臘魚。」
「老三,把酒挖一罈子出來!」沈老頭趕忙補到。
吳婆子沒好氣的瞪了老頭子一眼,沈老頭心虛的笑了笑,解釋著:「我讓老三挖去歲埋在後院的那罈子酒,桃樹下的自是不會去動。」
「哼!」吳婆子哼了一聲,沒有出言阻止。
孫女婿中了秀才,是天大的喜事,喝上一杯酒水也是應該。但桃樹下埋的酒萬萬挖不得,那是留著給杳杳跟恬恬出嫁時,作來陪嫁用的。
席間,推杯換盞,歡聲笑語。
大爺爺與沈老頭兄弟二人,許久未曾喝的這般暢快。
一向沉默寡言的大爺爺,看著小輩們,不禁感慨:「當年鬧災,十人餓死有六七。本家一脈到我這一輩,就活了你我二人。」
憶起幼時,大爺爺抹了把鼻子,滿臉悲傷:「爹娘若是泉下有知,知子孫興旺,能夠吃飽穿暖,定是欣慰。」
「大哥說得是。爹娘在世時,就怕沈家在我們這一輩要斷了根。如今,爹娘也能安息了。」
兄弟二人說著過往,又說起了家中小輩。
「如今天明中了秀才,也算是有功名在身,尋常之人也不敢隨意欺辱。若是將來能考中舉人,便正真是飛黃騰達。可惜……」
大爺爺抿了一口酒,有些惋惜的道:「可惜……杳杳不是男兒身,不然我沈家也能出個狀元郎。」
這些年,沈杳的聰明才智和所作所為,大爺爺都看在眼裡。可惜這世道待女子太過苛刻,不然憑他們杳杳,定是能有一番大作為。
男人們談話,女人們向來很少插嘴。吳婆子本就不是性子軟的,聽大伯哥這搬講,也顧不得規矩不規矩,禮數不禮數,反駁道:「大哥這話說得不對。什麼男兒身女兒身的,只要有本事,分什麼男女?又哪來什麼可惜不可惜?」
「中了狀元入朝為官,未必就是好事。就說司家老爺,他做的官大不大?伯日孟團隊曉說群麼兒武以四一四以爾,搜集正理期待你的加入結果呢?他什麼也沒幹,就因著別兒個的錯,他受了牽連被迫回到祖籍。還有他那兒子,陛下欽點的探花郎。按理說,該不該是前途一片光明?結果呢?又因無辜牽連,被貶到窮鄉僻壤的地方做縣令。這都多少年了,還在南越窩著。」
「聽說南越那地界,比咱們這還窮。」
大爺爺的眸子閃了閃,沒有接話。
吳婆子又道:「官有官道,民有民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有大才的人,未必就要科舉入仕。就說我杳杳,雖不可能參加科舉,不能為官,但就這些年做得事,村里人誰不夸杳杳一聲好本事?」
「那做官的,可曾想過咱這做老百姓的吃不吃的飽肚子?早些年鬧災的時候,誰又管過我等死活?倒是我們杳杳,把種山芋的法子傳了出去,又收了他們的山芋。如今安陽境內,可還再聽說過餓死人的事?不但餓不死,還有錢賺。若是我們去了鎮上,別兒個知道我們是沈家的,哪個不對我們恭恭敬敬的?」
吳婆子的話,聽得沈杳熱淚盈眶。
她奶奶認可了她的能力,無關乎血脈親緣,而是實實在在的能力。
徐氏從桌子底下拉過閨女的手,握在手心裡,輕輕的摩挲。有這樣的閨女,她無比自豪。
一頓晌午飯,吃到很晚才散。
如今洗碗的活兒,吳婆子不再讓沈杳伸手。說是姑娘大了,再沾油污不好,能養便養著。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