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九這般年齡就有如此能力,將來必定是位手腕強硬的帝王,江山社稷交給對方,王朝皇室定能綿長。

  老皇帝的缺點很多,但有一點是好,老皇帝不算太戀權。

  老皇帝便把越發把權力逐漸交給九皇子,但凡對名聲有好處,對收攏權力有利的差事,都交給對方。

  而對名聲不好,容易得罪人的燙手山芋……比如說,找官員催收債務,就給其餘幾位皇子去辦。

  儼然一副要立九皇子為太子的意思了。

  讓其餘幾位皇子又氣又急。

  他們倒是想聯合起來對付九皇子,但奈何相互不信任,根本無法做到同心協力,嘗試過幾次都失敗後,也只能繼續各自為政。

  一時間朝中的太子之爭激烈非常。

  眾人視線全部落在朝中,慢慢就把在外面搞學校的顧燁給忘了。

  沈首輔等人忙著幫各自效忠的殿下爭奪太子之位,也逐漸忽略了自己派出去攻略鈺哥兒的孫子們……

  直到又五年後。

  科學國子監向朝廷進獻上書院學生和老師們一起辛苦努力的研究成果,才讓幾位皇子再次把目光聚集到顧燁身上。

  一個個再次恨得牙痒痒。

  *********

  當初。

  科學國子監的開學場面,鬧得是轟轟烈烈,震驚人眼球。

  但實際開學過後,顧燁的書院就沉寂了下來,一直沒鬧出什麼動靜,逐漸淡出大家視野。

  有不少人都在私下嘀咕,說顧燁江郎才盡了。

  結果顧燁卻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金鑾殿。

  老皇帝激動的從龍椅上站起來,失態確認。

  「顧愛卿,你確定沒有誇大其詞,這新製鹽法,製鹽效率當真是原來的數倍?還有這牛痘,當真可以預防天花?!」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鹽都是極為重要的戰略和生存物資。

  古代因為技術的落後,鹽價一直居高不下,從而衍生出一批豪橫的鹽商,成為朝廷頭疼的毒瘤。

  若是能夠讓鹽價降低,讓普通百姓隨便吃鹽,這對朝廷的統治來說,簡直不可估量。

  能夠預防天花的牛痘就更不用多說了,這就是公認的穿越者升官發財利器,可見其重要。

  新的製鹽法和牛痘,這回的確是書院學生和老師們一起研究出來的,顧燁只是給了一個研究方向而已,實實在在都是大家的努力。

  「……新製鹽法和牛痘確真無疑,陛下可派遣官員和太醫隨臣去書院詳細查看,這是我們科學國子監500多名師生,一起耗費五年心血的結果。」

  「不過,我們能有這番成就,除了努力,最大的功勞還是九殿下,是九殿下當初發現了牛痘的存在,給了我們提醒和靈感,我們才有明確的研究方向。」

  顧燁毫不吝嗇對自己學生們的誇讚,同時將最大的功勞扣到九皇子頭頂。

  他身上的榮耀光芒已經夠多了,在老皇帝退位前不需要再增加,如今把九皇子推上皇位,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幾年,老皇帝一直都想下旨立九皇子為太子的。

  但可惜的是,幾位皇子身後勢力著實不可小覷,眾人一起反對搞動作,這聖旨便遲遲下不了。

  可如果有牛痘和新製鹽法的功勞,消息傳出去就是民心所向,他們的反對就沒用了!

  所以。

  聽到顧燁這話,幾位皇子及其派系官員,一個個咬牙切齒。

  別以為他們不知道,這牛痘和新製鹽法,肯定又是顧燁搞出來的,他那群學生和九皇子,根本就是蹭功勞的。

  顧燁這個混帳,如此大的功勞他竟然毫不猶豫讓給九皇子,真真是一條好狗!

  這麼實心眼地幫九皇子,就不怕狡兔死,走狗烹嗎?

  功勞是無法磨滅的,幾位皇子及其官員眼見事態不好,只能咬牙違心恭維。

  「父皇,顧大人當真是我們大晉的棟樑之材,五年的時間讓貧窮偏僻的嶺南,成了如今的繁華之地,五年的時間又做出了牛痘這等利國利民的東西,還請父皇嘉獎。」

  「是極是極,陛下,有了效率更高的製鹽法,我朝百姓就以後就不愁鹽吃了,顧大人真是我輩官員楷模,太厲害了……」

  眾人極盡誇讚顧燁,絲毫不提九皇子。

  無論如何這麼大的功勞,絕對不能跟九皇子扯上關係,否則他們支持的皇子在民間,還有何名聲優勢可言?

  正所謂功高蓋主,顧燁作為一個臣子,名聲太大了可不是好事。

  既然他們打壓不了對方,那就只能捧殺了。

  他們就不信,老皇帝和九皇子真能容忍一個名聲比皇室還高的臣子!

  眾人陰暗想。

  但他們壓根沒想到的是,顧燁對此早做了準備。

  在「好心腹」的提點建議下,老皇帝早就決定自己死的時候,把顧燁這個可能的後患威脅給帶走了。

  不管現在顧燁怎麼功高蓋主,不久的將來都是要給自己陪葬的,老皇帝又怎會忌憚一個死人?

  而九皇子就更不用說了,是顧燁洗腦教育大的,思想格局擴大了不知道多少倍。

  在眾皇子的眼睛還在皇位之上時,九皇子的眼睛,早就看向這片土地之外的星辰大海了。

  像老師這般厲害的人,九皇子還想多來幾個呢,怎麼會忌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