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是,看看前一個六成利的例子,那爆滿到一直加修的客棧,薛白韓三家早早收回的本,再想想西域商道開通,天下商販湧入的情形,面對眼前這六成利的霸王條款,誰敢說個不字嗎?

  心中都自我安慰,知足吧,這起碼是明碼標價的六成利,以往做過的大買賣,若有官府參與的,哪個不是吃干抹淨不留渣,更何況,與眼前這買賣相比,以前那些大買賣算個逑!

  看著那張字字恐怖的軍需單,場中已經七嘴八舌開始討論起來了:“宋東家,你不行,你家皮草買賣做得再大,但皮甲不是那麼容易造的,我家鋪子裡有積年老匠,可以全部調來,你若是接了這單,分其中三厘乾股給我就成。”

  “三厘?!你不過出些工匠!最多一厘,不能更多了!”

  討論到後來,竟真的現場敲定了許多大大小小的複雜組合,真的將那恐怖的軍需全部消化,分頭簽了契,然後,白景福不由對王道遠叮囑道:“王東家,我等皆將身家性命投了進來,你那米糧這事關係此戰成敗,可務必不能掉鏈子!”

  王道遠:???

  您老這還沒正式當上西域商道的東家,就操上了東家的心???

  結果薛瑞居然沉吟道:“確是如此,米糧這般重要,王東家如何能保證如約完成?若有萬一,豈非拖累所有人!”

  王道遠少見大怒:“難道軍需之中,只有米糧可能掉鏈子?!你家的弓箭便不會了?!若兵刃少了,大戰便能勝了?!”

  薛瑞略一思索,居然贊同道:“王世兄言之有理,既然此事關系所有人的身家性命,我提議,一嘛,是接下此單,想入股西域商道者,必須將闔家遷來亭州;二來,立下軍令狀,若完不成,罰沒多少家資充入軍需之中;三來,需有後備方案,若是這等大戰關鍵的軍需,務必要有至少兩撥人來完成。”

  這麼苛刻的提議,場中居然沒有一個人反對,王道遠自己都沒有,悉數寫進了契約條款之中。

  抬起頭來,看著這許多摩拳擦掌、滿面紅光、興奮得像第一次做買賣的同道巨擘們,王道遠只覺得恍如一夢,他想到最初自己來亭州做買賣的心情,原來昨日以為自己為這買賣要與韓白薛三家撕破臉已經足夠瘋狂,現在居然還要搭上一家老小並幾乎全部家財,並且自己居然甘之如飴,十分榮幸,萬分期盼……

  王道遠不由苦笑,拱手道:“司州大人智計近鬼神,我等心服口服。”

  岳欣然卻是起身,鄭重道:“都護府必不負各位所望,馬踏龍台,護持商道!”

  第176章 終戰(一)

  商人們瘋狂起來, 是很瘋狂的。

  當夜,幾乎所有人就已經動身離開了亭州, 為此, 鎮北都護府一口氣發了五百餘張特別名牒,持有這張名牒, 可借鎮北都護府的名義,徹夜入城、出城,不受宵禁約束。

  在商人們的瘋狂之下, 整個大魏幾乎都感覺到了這股瘋狂帶來的前所未有的震盪,幾乎所有北向而上的車馬都被討論者與亭州關聯在一起,可是這種討論倒也並非虛假。

  源源不絕的物資被運往鎮北都護府,亭州官道沿途的客棧加蓋也遠遠不及滿足需求,夜間車馬絡繹不絕, 整條官道直如一條火龍般, 而亭州以南的雍州更是波及的重災區, 雍州的官道遠不及亭州新修的寬闊,竟出現了道塞難行的情形。

  不只是物資,大魏各處的能工巧匠更是被神通廣大的各路商人, 無視大魏的戶籍政策,將他們本人帶家小一鍋端往亭州, 不論是許以重利, 還是以奴籍威脅,整個大魏的匠人們以一種恐怖的速度在亭州聚集。

  亭州以外的地方都這般瘋狂,亭州之內就更不必提。連綿不絕的工坊、造作處幾乎如雨後春筍般平地而起, 首先受到的衝擊的……卻是雍安與雍如。

  隨著王氏五十萬石的米糧以一種瘋狂的速度不斷入庫,鎮北都護府已經公布了今歲的階梯式賦稅政策,以減輕百姓負擔,譬如田地十畝以下的普通百姓,皆是執行三十稅一的賦稅,這樣低的稅賦,幾乎是大魏開國以來也少有的,百姓熱情高漲之餘,亦對都護府愈加擁戴,對邊軍大破北狄充滿了期待,茶寮、市集裡那些百姓智斗北狄間諜、邊軍勇戰北狄的故事,連同司州衙門的各項惠民政策,都得了百姓的熱烈歡迎,在這種情形下,北狄的奸細實苦。

  次苦的……恐怕就是孫林兩族,誰讓他們手中佃農最多?

  在商人們瘋狂的席捲之下,擁有一個時代最巔峰手藝的人全部聚集在一地,並且在一種刻意倡導的開明公正、緊張熱切氛圍之下,猛烈的化學反應帶來的技術大爆發更是遠遠超乎了商人們的想像。每日幾乎都會有更好的兵器、防具出現,在這樣的情形下,將高級匠人們從日常的瑣碎中解放出來,儘量多地尋找勞動力去做重複、笨重的活計成了當務之急。

  如今離秋收已經非常近,今歲賦稅這樣低,有地的百姓珍惜這樣的好年景,侍弄田地哪裡會分得出身去做工坊中的活計?沒有田地、被徵收了高額賃資的佃農們成了最好的勞動力來源。

  嗨,那麼高的賃資,就算年景再好,最後到手能有幾個錢啊,不如跟我們去工坊里做活,學個幾日保管能上手,不比你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強?再說了,我們可是為都護大人的麾下制兵甲、打敗北狄也有我們的一份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