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眾人聽罷,紛紛思忖:這話倒是說的……頗為慷慨激昂。
不想下一刻,人群中傳來義憤填膺的聲音:「貴妃明理啊!」
陳淼下意識地順著聲音望過去——說話的竟然是羋太后的親弟弟,羋國舅。
自打家裡兩個女兒得了陛下申飭後,國舅家裡終於後知後覺,意識到自家似乎不太受陛下待見的事實了——起碼絕對不如他預想中的待見——便也學著變得低調了,平日里在朝上也多一言不發,被人問到頭上也是老神在在,眼觀鼻鼻觀心地回上一句「諸公說得對」,「此言似乎也不無道理」,「不過我聽陛下的」。
他的排次還算靠前,這會兒憑藉自個優越的視力窺見陛下臉上好似帶出了笑影,便主動聲援。
羋國舅迎上皇帝外甥和周圍同僚意味不一的目光,表情鎮定:「臣想的是,貴妃出身民戶,實際上受的也是正正經經的躬耕人家教養。而且貴妃長相出色,人又仁義寬厚,深明大義,她與國丈父女二人分明有良知,有德行,那等自賣自身的低賤之人豈能與之相提並論?」
他大義凜然道:「這些市井流言,分明是有心之人意圖誹毀,其用心險惡可見一斑。」
羋國舅搖搖頭,聲色慎重且沉鬱:「——此實乃謠諑之罪!」
餘光瞥見一些同僚面露思索,羋國舅在心裡滿意地點了點頭。
他們羋家原先也只是尋常小官,若成祖不想自己辛苦彈壓下去的高門望族死灰復燃,連給自家太子——也就是先帝——選的太子妃和一干側妃都是出身不高的,他們家就絕不會有後來的機遇。
而羋後也不負所托,在先帝躺平享樂的那些年裡冷靜睿智非凡,沒少代上勸諫籌謀,同時也為自己博得了尊重和名聲。而靠著羋後的裙帶關係,他們羋氏一族的地位也在這近二十年裡水漲船高。
可是往年的跋扈不為新帝所喜,這就令根基不深的國戚新貴不快樂了。
羋國舅接連在建鄴人前丟了幾個大臉之後,才終於意識到自家可能……好像……似乎……
既不被羽翼漸豐的外甥所青睞,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丟了太后姐姐的偏愛。
——太后最終還是用自己的母家最終試探出了皇帝的底線,同時也靠這種試探的方式來告知前者這一事實。
羋國舅時常在想:若是自己不是被捧到這麼高,也不知道自己竟會摔得如此慘!
幕後輔政了近二十年,他的太后姐姐到底還是得把勢力還給自己的兒子!
羋家到底和皇帝還存在著剪不斷的血緣關係——
無論哪朝哪代,一國之妃乃從良妓子所生,都是不折不扣的大醜聞。貴妃既然敢當朝自辯,皇帝也願意放任,那麼無論貴妃身世是真是假,背後必定是已提前做好所有的準備。
羋國舅更絕不介意替陳貴妃的身份添磚加瓦!
陳淼微微一笑:「多謝國舅替臣妾張目。」
卻不曾想,還沒等羋國舅欣然笑納,貴妃又說道:「本宮十六歲後方才讀聖人書,也背誦過其中一些。如今在滿朝文武面前,尚且容我班門弄斧幾句聖人之言——」
「《道德經》里老子曾言,『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我此番懇請陛下容我上朝自辯,並非是為了來到諸位飽讀詩書的重臣面前強調良賤有別——」
第66章
「是,良賤之別自古有之。」
陳淼的眼神堅定,她提高了聲音,以和眼神同樣堅定的語調,道:「因為良賤有別,所以,達官貴人慣常以權勢壓人,態度輕薄、言語侮辱更自不必說。有時候,侵害了良家子弟都能矇混過關,何況是賤籍奴婢的生死?多少平民百姓畏之懼之,權貴當面噤如寒蟬,甚至連憤恨都不能敢!」
「阿爹雖曾孑然了半生,但也靠著終日的不辭辛苦,終於攢下了身家、買下了良田,在村里娶妻生子。可他在撿到我之前,卻竟又重新是個孤家寡人啦!」
「至於原因——」她冷笑一聲,「這就不得不要問靜亭侯家的大公子了!」
嗡的一聲,半個朝堂震動:主要是沒能想到國丈爺十幾年前的家破人亡竟然還有這等內情。
右相顧應和靠陳淼近些,他老成持重,聞言面上也並沒太多的表情。只是,儘管私下裡他素來都表現出看不上貴妃的樣子,此時也輕輕卻嘆了一口氣,道了一聲:「節哀。」
陳淼自然聽得見,她一怔,沒有回答。
爾後,陳淼喉結動了動,繼續道:「我阿兄,也就是阿爹的親生子,當時年滿三歲,是率先被大公子的馬踢出去的。」
毫無疑問,陳淼一口一個「大公子」,聲音溫婉又溫柔,然而任誰都能聽出其中的諷刺——誰不知道靜亭侯一家去了嶺南就得苦哈哈地過日子?說他們現如今在當苦力都是輕的。指不定一大家子人,被那兒的蛇蟻瘴氣折磨到現在都沒剩幾個了呢?
「我阿兄當場就沒了。我未曾得見的阿娘,因為是大人,比小兒更能捱痛,能撐得比我阿兄久了那麼一息。轉眼見我阿兄沒命,心中氣急恨急悔極,隨後便也丟了氣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不想下一刻,人群中傳來義憤填膺的聲音:「貴妃明理啊!」
陳淼下意識地順著聲音望過去——說話的竟然是羋太后的親弟弟,羋國舅。
自打家裡兩個女兒得了陛下申飭後,國舅家裡終於後知後覺,意識到自家似乎不太受陛下待見的事實了——起碼絕對不如他預想中的待見——便也學著變得低調了,平日里在朝上也多一言不發,被人問到頭上也是老神在在,眼觀鼻鼻觀心地回上一句「諸公說得對」,「此言似乎也不無道理」,「不過我聽陛下的」。
他的排次還算靠前,這會兒憑藉自個優越的視力窺見陛下臉上好似帶出了笑影,便主動聲援。
羋國舅迎上皇帝外甥和周圍同僚意味不一的目光,表情鎮定:「臣想的是,貴妃出身民戶,實際上受的也是正正經經的躬耕人家教養。而且貴妃長相出色,人又仁義寬厚,深明大義,她與國丈父女二人分明有良知,有德行,那等自賣自身的低賤之人豈能與之相提並論?」
他大義凜然道:「這些市井流言,分明是有心之人意圖誹毀,其用心險惡可見一斑。」
羋國舅搖搖頭,聲色慎重且沉鬱:「——此實乃謠諑之罪!」
餘光瞥見一些同僚面露思索,羋國舅在心裡滿意地點了點頭。
他們羋家原先也只是尋常小官,若成祖不想自己辛苦彈壓下去的高門望族死灰復燃,連給自家太子——也就是先帝——選的太子妃和一干側妃都是出身不高的,他們家就絕不會有後來的機遇。
而羋後也不負所托,在先帝躺平享樂的那些年裡冷靜睿智非凡,沒少代上勸諫籌謀,同時也為自己博得了尊重和名聲。而靠著羋後的裙帶關係,他們羋氏一族的地位也在這近二十年裡水漲船高。
可是往年的跋扈不為新帝所喜,這就令根基不深的國戚新貴不快樂了。
羋國舅接連在建鄴人前丟了幾個大臉之後,才終於意識到自家可能……好像……似乎……
既不被羽翼漸豐的外甥所青睞,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丟了太后姐姐的偏愛。
——太后最終還是用自己的母家最終試探出了皇帝的底線,同時也靠這種試探的方式來告知前者這一事實。
羋國舅時常在想:若是自己不是被捧到這麼高,也不知道自己竟會摔得如此慘!
幕後輔政了近二十年,他的太后姐姐到底還是得把勢力還給自己的兒子!
羋家到底和皇帝還存在著剪不斷的血緣關係——
無論哪朝哪代,一國之妃乃從良妓子所生,都是不折不扣的大醜聞。貴妃既然敢當朝自辯,皇帝也願意放任,那麼無論貴妃身世是真是假,背後必定是已提前做好所有的準備。
羋國舅更絕不介意替陳貴妃的身份添磚加瓦!
陳淼微微一笑:「多謝國舅替臣妾張目。」
卻不曾想,還沒等羋國舅欣然笑納,貴妃又說道:「本宮十六歲後方才讀聖人書,也背誦過其中一些。如今在滿朝文武面前,尚且容我班門弄斧幾句聖人之言——」
「《道德經》里老子曾言,『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我此番懇請陛下容我上朝自辯,並非是為了來到諸位飽讀詩書的重臣面前強調良賤有別——」
第66章
「是,良賤之別自古有之。」
陳淼的眼神堅定,她提高了聲音,以和眼神同樣堅定的語調,道:「因為良賤有別,所以,達官貴人慣常以權勢壓人,態度輕薄、言語侮辱更自不必說。有時候,侵害了良家子弟都能矇混過關,何況是賤籍奴婢的生死?多少平民百姓畏之懼之,權貴當面噤如寒蟬,甚至連憤恨都不能敢!」
「阿爹雖曾孑然了半生,但也靠著終日的不辭辛苦,終於攢下了身家、買下了良田,在村里娶妻生子。可他在撿到我之前,卻竟又重新是個孤家寡人啦!」
「至於原因——」她冷笑一聲,「這就不得不要問靜亭侯家的大公子了!」
嗡的一聲,半個朝堂震動:主要是沒能想到國丈爺十幾年前的家破人亡竟然還有這等內情。
右相顧應和靠陳淼近些,他老成持重,聞言面上也並沒太多的表情。只是,儘管私下裡他素來都表現出看不上貴妃的樣子,此時也輕輕卻嘆了一口氣,道了一聲:「節哀。」
陳淼自然聽得見,她一怔,沒有回答。
爾後,陳淼喉結動了動,繼續道:「我阿兄,也就是阿爹的親生子,當時年滿三歲,是率先被大公子的馬踢出去的。」
毫無疑問,陳淼一口一個「大公子」,聲音溫婉又溫柔,然而任誰都能聽出其中的諷刺——誰不知道靜亭侯一家去了嶺南就得苦哈哈地過日子?說他們現如今在當苦力都是輕的。指不定一大家子人,被那兒的蛇蟻瘴氣折磨到現在都沒剩幾個了呢?
「我阿兄當場就沒了。我未曾得見的阿娘,因為是大人,比小兒更能捱痛,能撐得比我阿兄久了那麼一息。轉眼見我阿兄沒命,心中氣急恨急悔極,隨後便也丟了氣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