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呵,的確有禍國殃民的潛質。
一時間,多少有人不為人知地在心中盤算——怪不得一向淡漠的陛下都為其失了心神,眼下竟是連其出身都不顧了!
太極殿內,高高的立柱幾人都合抱不過來,撐起了這一片空間——錦衣華服,高冠琉冕,放眼望之,滿堂皆笏。
陳淼絲毫不顧他人的眼光,站定後環視一周,卻率先坦然說道:「世人皆知我出身,不過鄴水之上一棄女,天容我養父心善,將木盆襁褓中的嬰孩撿回家,才活我一命。」
葉鳴蕃開口道:「貴妃殿下,您所言與今日貌似無關……」
「當然有關!」陳淼頭也不回,斷然回道。
她瞪了頭髮已然花白的左僕射一眼,匪夷所思道:「陛下不都把昔日為杜大家接生的孟婆都請來了嗎?葉大人以為本宮在說什麼?」這下她連本宮的自稱都冒出來了。
葉鳴蕃深深望她一眼,神色莫測。
朝上不是沒有臣子對陳淼的言行鼓眼側目,覺得她身為當朝國妃,且不說流言孰真孰假,但如今她竟為市井傳言所累親身上殿自辯,其所言所為,毫無疑問必將被納入史書——怎麼看都有失德行體統。
陳淼怡然不懼,聲音清脆道:「誠然,許多人都說我空負美貌,就連讀書識字,都是遇到貴人之後才有所受教。可本宮雖自幼家貧,但也是從小就被父親潛心養育,悉心教導,阿爹他很早就告訴我說,做人,有所為,亦要有所不為。」
作為一個發跡了近兩年,行事始終都堪稱謹小慎微、不結交達官顯貴權貴、時不時還要做善事造福百姓的國丈爺,陳全在朝野的名聲都是備受肯定的。
陳淼眉目有些嚴肅:「有賴於陛下和太后的信任與厚愛,本宮有幸得以低階無才之身忝居後宮顯位,又為諸位有德臣公、百姓們討論勘察,甚至愧為一些兒女眼中表率。本宮確實深感惶恐,無以為報,只恨不能生就一副玲瓏心竅,好早日開智啟德,如此才不辜負天下百姓的矚目與厚愛。」
第65章
陳淼並不是在說大話,確係真心。
有道是「上有所好,下必盛焉。」昔日先帝在位時,上好華服樂舞,又好建行宮,乃至奢侈之風盛行,等到其執政後期,不乏有京中顯貴比豪鬥富的逸聞風行於野,對此御史台日日面無表情奏表彈劾簡直都養成了習慣。陳淼小時候跟隨阿爹自郊外進城,放眼望去,街頭衣著儘是一片奼紫嫣紅,風流公子騎馬觀花,高門嬌女滿頭珠翠。
而等到容凜即位,那時候國庫已然空耗大半,還是他力主節儉,又扶持起諸多清流官員,明里暗裡十分支持他們以錚錚鐵骨痛斥朝堂鋪費——陛下已然做出了姿態,臣子們自然也要曉事,紛紛改弦更張,表示自家愛上了低調與清華。
對此,還出過幾則「趣事」。
比如陛下即位之初給幾個輔政老臣和文人大儒寫信,其字跡揮灑間清瘦遒勁,信封上還會擱幾株蘭、梅,花苞錯落,只一兩朵怦然開放,端的是十分的簡潔風雅。倒是令不少人覺得先帝朝時的配色愛好被襯得有些俗艷了。
再比如靜亭侯家的小公子曾攜妓出遊,醉酒於郊外朝露亭,按照「往例」,這等風雅艷事自然是要被樂工寫曲奏唱的。有一次,陛下微服出宮,一襲青衣素服,並不顯華貴,但當他在酒樓當場皺眉並在眾目睽睽下拂袖而去後,其濯濯姿態在當時眾人心中久久不能散去。
而當得到過陛下出宮逛街、加親送點心茶包慰問關心嘉獎以表示「愛卿啊,孤嘗著這個味道不錯,便也想送你給嘗一嘗/看一看」的臣子們聽聞此事,無一不雞血上頭,立刻以滿腔「主辱臣死」的飽滿使命感完成了對該敢於公然攜妓出遊小公子的飽和式彈劾,完成一殺;更在靜亭侯上奏自辯後尤不滿足,非常有行動力地,或親身參與、或督促同僚完成了對其闔府上下犯罪相關的調查取證立案判決的一系列流程——事後靜亭侯被抄家奪爵,發配嶺南。
又比如渾身上下金玉也無、肉眼可見樸素的他們家陛下,有時出宮去見太傅,常被出入的學生撞見二人或烹茶,或手談。容凜有時執黑,有時執白,輕拈一枚棋子、凝眉思索的樣子,便很有不日後那風靡建鄴的怡然風範。
尤其是……
嗯,陛下他長得十分好看。
因而,在不禁市言的當朝,當飽受關注、且被建鄴上下作為流行美男子典範來推崇的陛下納妃之後,引起的反響也是巨大的——所幸,陳淼傳言中的容貌已足以令百姓聽著就心滿意足了。
於是,就連有關貴妃的逸聞都流傳得比尋常更快。
……
陳淼繼續道:「……因而本宮身處其位,又同陛下一道深受天下臣民供養,常深感戰戰兢兢。更是在自聽聞朝野流言紛紛之後,唯恐損耗玷污了陛下與國朝清名。」
果不其然,聽到她這這番話,不少朝臣不約而同放緩了臉色,覺得貴妃還是很有自知之明,又深明大義的。
然而接下來就聽陳淼話鋒一轉:「可很快我就想通一件事——」
她抬起下巴,眼眸里全是亮晶晶的光,傲然道:「我阿爹雖清貧,但尚教導我這個做女兒的,何為禮義廉恥。我們父女俱都有手有腳,平生為人,不昧不諂,自力更生。哪怕是和公侯人家的子弟路遇當面,礙於彼此地位,我等雖需避讓,但大可不必在德行上自覺矮人一頭!」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一時間,多少有人不為人知地在心中盤算——怪不得一向淡漠的陛下都為其失了心神,眼下竟是連其出身都不顧了!
太極殿內,高高的立柱幾人都合抱不過來,撐起了這一片空間——錦衣華服,高冠琉冕,放眼望之,滿堂皆笏。
陳淼絲毫不顧他人的眼光,站定後環視一周,卻率先坦然說道:「世人皆知我出身,不過鄴水之上一棄女,天容我養父心善,將木盆襁褓中的嬰孩撿回家,才活我一命。」
葉鳴蕃開口道:「貴妃殿下,您所言與今日貌似無關……」
「當然有關!」陳淼頭也不回,斷然回道。
她瞪了頭髮已然花白的左僕射一眼,匪夷所思道:「陛下不都把昔日為杜大家接生的孟婆都請來了嗎?葉大人以為本宮在說什麼?」這下她連本宮的自稱都冒出來了。
葉鳴蕃深深望她一眼,神色莫測。
朝上不是沒有臣子對陳淼的言行鼓眼側目,覺得她身為當朝國妃,且不說流言孰真孰假,但如今她竟為市井傳言所累親身上殿自辯,其所言所為,毫無疑問必將被納入史書——怎麼看都有失德行體統。
陳淼怡然不懼,聲音清脆道:「誠然,許多人都說我空負美貌,就連讀書識字,都是遇到貴人之後才有所受教。可本宮雖自幼家貧,但也是從小就被父親潛心養育,悉心教導,阿爹他很早就告訴我說,做人,有所為,亦要有所不為。」
作為一個發跡了近兩年,行事始終都堪稱謹小慎微、不結交達官顯貴權貴、時不時還要做善事造福百姓的國丈爺,陳全在朝野的名聲都是備受肯定的。
陳淼眉目有些嚴肅:「有賴於陛下和太后的信任與厚愛,本宮有幸得以低階無才之身忝居後宮顯位,又為諸位有德臣公、百姓們討論勘察,甚至愧為一些兒女眼中表率。本宮確實深感惶恐,無以為報,只恨不能生就一副玲瓏心竅,好早日開智啟德,如此才不辜負天下百姓的矚目與厚愛。」
第65章
陳淼並不是在說大話,確係真心。
有道是「上有所好,下必盛焉。」昔日先帝在位時,上好華服樂舞,又好建行宮,乃至奢侈之風盛行,等到其執政後期,不乏有京中顯貴比豪鬥富的逸聞風行於野,對此御史台日日面無表情奏表彈劾簡直都養成了習慣。陳淼小時候跟隨阿爹自郊外進城,放眼望去,街頭衣著儘是一片奼紫嫣紅,風流公子騎馬觀花,高門嬌女滿頭珠翠。
而等到容凜即位,那時候國庫已然空耗大半,還是他力主節儉,又扶持起諸多清流官員,明里暗裡十分支持他們以錚錚鐵骨痛斥朝堂鋪費——陛下已然做出了姿態,臣子們自然也要曉事,紛紛改弦更張,表示自家愛上了低調與清華。
對此,還出過幾則「趣事」。
比如陛下即位之初給幾個輔政老臣和文人大儒寫信,其字跡揮灑間清瘦遒勁,信封上還會擱幾株蘭、梅,花苞錯落,只一兩朵怦然開放,端的是十分的簡潔風雅。倒是令不少人覺得先帝朝時的配色愛好被襯得有些俗艷了。
再比如靜亭侯家的小公子曾攜妓出遊,醉酒於郊外朝露亭,按照「往例」,這等風雅艷事自然是要被樂工寫曲奏唱的。有一次,陛下微服出宮,一襲青衣素服,並不顯華貴,但當他在酒樓當場皺眉並在眾目睽睽下拂袖而去後,其濯濯姿態在當時眾人心中久久不能散去。
而當得到過陛下出宮逛街、加親送點心茶包慰問關心嘉獎以表示「愛卿啊,孤嘗著這個味道不錯,便也想送你給嘗一嘗/看一看」的臣子們聽聞此事,無一不雞血上頭,立刻以滿腔「主辱臣死」的飽滿使命感完成了對該敢於公然攜妓出遊小公子的飽和式彈劾,完成一殺;更在靜亭侯上奏自辯後尤不滿足,非常有行動力地,或親身參與、或督促同僚完成了對其闔府上下犯罪相關的調查取證立案判決的一系列流程——事後靜亭侯被抄家奪爵,發配嶺南。
又比如渾身上下金玉也無、肉眼可見樸素的他們家陛下,有時出宮去見太傅,常被出入的學生撞見二人或烹茶,或手談。容凜有時執黑,有時執白,輕拈一枚棋子、凝眉思索的樣子,便很有不日後那風靡建鄴的怡然風範。
尤其是……
嗯,陛下他長得十分好看。
因而,在不禁市言的當朝,當飽受關注、且被建鄴上下作為流行美男子典範來推崇的陛下納妃之後,引起的反響也是巨大的——所幸,陳淼傳言中的容貌已足以令百姓聽著就心滿意足了。
於是,就連有關貴妃的逸聞都流傳得比尋常更快。
……
陳淼繼續道:「……因而本宮身處其位,又同陛下一道深受天下臣民供養,常深感戰戰兢兢。更是在自聽聞朝野流言紛紛之後,唯恐損耗玷污了陛下與國朝清名。」
果不其然,聽到她這這番話,不少朝臣不約而同放緩了臉色,覺得貴妃還是很有自知之明,又深明大義的。
然而接下來就聽陳淼話鋒一轉:「可很快我就想通一件事——」
她抬起下巴,眼眸里全是亮晶晶的光,傲然道:「我阿爹雖清貧,但尚教導我這個做女兒的,何為禮義廉恥。我們父女俱都有手有腳,平生為人,不昧不諂,自力更生。哪怕是和公侯人家的子弟路遇當面,礙於彼此地位,我等雖需避讓,但大可不必在德行上自覺矮人一頭!」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