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
長春宮僻靜,表面上看起來猶如與世無爭之所。
蘇太后也聽說了方玉珠懷孕的事,不過她到底不是皇帝的親母,沒那種歡欣雀躍的心情,反倒覺得這並非是件好事,甚至有可能威脅到她侄女的皇后之位。她想著侄女肯定會來找她商量,靠坐在床頭看書。果不其然,宮女稟報,皇后求見。
蘇太后從床上下來,只披了件外裳坐在暖炕上,用銀剪剪短燈芯,好讓燭火更明亮一些。蘇見微一見她就滿腹的委屈:“姑母……”
蘇太后皺眉道:“你是一國之母,快把那可憐巴巴又沒志氣的樣子收起來。不過一個宮妃懷孕而已,何至於此?”
蘇見微坐在蘇太后的身邊,摟著她的胳膊:“您沒有看到母后那個樣子,現在連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就要提方玉珠為貴妃,還說以後就算她的孩子封了太子,也得叫我一聲母後。倘若方玉珠懷的真是個龍子,以後這皇宮還有我這個皇后的立足之地嗎?”
蘇太后神色平淡:“那你想如何?”
夜色靜謐,寢殿內所有的光亮只來自案上的那盞燭燈。安靜和昏暗所滋生出的邪念被無限放大,蘇見微的內心只掙扎了一會兒,涼涼地問道:“姑母當初是如何除掉太子妃的?”
“那個方法不可再用!”蘇太后推開她的手,嚴肅地說,“微兒,同樣一件事發生兩次,你當皇上不會起疑嗎?而且我早跟你說過,他是個重情的人,就算方玉珠犯事被降級,你也不能把事情做絕。現在她身份貴重,你稍有不慎,便會滿盤皆輸。倒不如在方玉珠生產的時候再做手腳,只要她生下的是個女兒,對你就沒有任何威脅。”
蘇見微安靜地不發一語,也不知道有沒有在聽。
“微兒?”蘇太后又叫了她一聲。
“多謝姑母提醒,我知道了。”蘇見微從暖炕上起身,“時辰已經不造,姑母早些安置。侄女告退了。”
蘇太后看著蘇見微離去的背影,搖頭嘆了口氣。到了現在,她也不知將蘇見微送進宮中的決定是錯還是對。這孩子骨子裡太要強,又不肯認輸,加上自小一帆風順,從未有過挫折,未必肯聽她的勸。她叫了身邊的女官進來:“你派人出宮去葉家捎個話,讓葉夫人多進宮陪陪皇后。”
……
城外一道殘陽,滿城蕭瑟,戍角聲悲吟。朱翊深登上城頭,看著城下的士兵在搬運著成堆的屍體,殘破的兵器、盔甲和倒下的旗幟散落於地,滿目瘡痍。
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戰,瓦剌的軍隊一度逼上了牆頭,他親自帶兵衝上來,才打退了他們。
記不清這是瓦剌的軍隊發起的第幾次進宮,後方的糧道被叛變的李青山率兵截斷,城中已經斷糧三日。他現在無法再派多餘的兵力去恢復糧道,因為一旦防守出現一丁點漏洞,開平衛就徹底守不住了。
他已經給京中去信,要朱正熙做好最壞的打算。
晚風夾雜著白日未散的熱浪,吹在臉上,是刺疼的感覺。朱翊深抓著手中一個錦囊,面色凝重。錦囊里裝著若澄的一縷髮絲,是他離京那日,偷偷剪下的。他雖然忙到每日只能睡不到兩個時辰,也沒有時間靜下來給她寫信,但所有的思念和情感,都寄托在這一方小小的錦囊中了。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半月之前他收到她寫的家書,幾乎可以想像她落筆時是如何張牙舞爪的狀態,還揚言絕不離開京城。他將信反覆看了幾次,小心地收在枕頭底下,每當戰事吃緊,就拿出來看一看,總會不自覺地露出微笑。
麾下將領跑上城頭,顧不得擦去自己臉上的灰漬,沉痛地說道:“王爺,我們損失了大概八千士兵,傷亡的人數還在統計,恐怕最終的結果會超過一萬人。城中軍民如今只剩下不到六萬,還有不少受傷的,王爺……我們還能守嗎?”
朱翊深的手抓緊城牆上的石磚,沉聲道:“守!至少還要再守半月,等到溫都督和平國公世子回京。今夜你守城,我率一千士兵繞到後方,將糧道奪回來。”
“王爺,這太危險了,還是讓末將去吧!”那將領激動地說道。
朱翊深凝視著他:“你有信心用一千人奪回糧道嗎?”
那將領知道李青山的人怎麼說也有幾萬之眾,靠一千人與他對抗,實在太難了。
“末將就算肝腦塗地……”
“你做不到,我也未必能做到。這一千人或許有去無回,但我可以保證自己全身而退,你能保證麼?我們兵力有限,將領更是難得,不能再有無謂的犧牲。”朱翊深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的手受傷了,快去包紮吧。”
將領動了動嘴唇,知道王爺是把危險留給他自己才故意這麼說,抱拳行禮,然後告退。
朱翊深走下城牆的時候,城牆底下圍著不少傷兵,他們聽說朱翊深要去奪回糧食,需要一千個敢死兵,紛紛來請纓:“王爺,我們跟著您去搶糧食!”
“我們的傷勢都不算重,各個頂用。城中就留給那些健全的人來守。”
“是啊,我們不怕死,帶我們去吧!”
他們里三層外三層地將朱翊深圍住,好像不是去赴死,而是在爭功。朱翊深看到裡面還有在京郊大營被他罵得狗血淋頭的幾個小將,渾身的血液仿佛在沸騰。在國難面前,沒有人願意做膽小鬼。這樣的國家,是不會輕易被打敗的。
入夜,朱翊深悄悄帶著一千人,從南門離開。叛軍多了糧草,壓制糧道,就在開平衛不遠的地方。叛軍有數萬之多,他們只有一千人,當然不能強攻,只可智取。
夜裡起了大霧,道路並不好走,他們急行軍,到達叛軍的駐地之外,埋伏在樹林裡。營地里燃著熊熊的火把,幾個高大的糧倉還是可以隱約分辨。朱翊深觀察命其它人在原地待命,自己悄悄地往前進了一些,觀察守備的情況。
這個位置其實腹背受敵,只要長城的守軍和朱翊深裡應外合,很容易就可以擊破。但現在開平衛戰況吃緊,李青山料定朱翊深無暇來搶糧,所以防備的重點在朝著長城的那個方向。他們大概也不打算久留,營房都搭得十分簡陋,只是為了配合瓦剌,儘早把開平衛拿下,才孤軍深入,截斷糧道。
朱翊深只要製造一場混亂,殺進營地里,抓住李青山,便可以成功奪回糧食,讓將士們吃一頓飽飯。他原本的想法是讓五百人繞到長城的方向,假裝是長城的守備軍來襲,吸引敵軍的注意力,然後他帶著剩下五百人,趁亂殺進營地。
可還未等他爬回樹林裡,天空中忽然有火光閃爍,而後他震驚地看見流矢密密麻麻地飛入叛軍營地,慘叫聲不斷。而長城的方向鑼鼓震天,衝鋒的號角長鳴。
這是怎麼回事?難道是京中收到了他的消息,派來援兵?可這才幾日,不可能這麼快!他來不及細想,直接吩咐行動。
第141章
剛下過一場小雨, 天氣的暑熱消減了一些。京城百姓感覺到這些日子,京中的軍隊調動頻繁, 還有消息傳前線的開平衛即將失守, 一時之間謠言四起。但皇帝每日正常上朝, 天家將添新丁, 百姓們的疑慮也暫時打消了。
蘇太后也聽說了方玉珠懷孕的事,不過她到底不是皇帝的親母,沒那種歡欣雀躍的心情,反倒覺得這並非是件好事,甚至有可能威脅到她侄女的皇后之位。她想著侄女肯定會來找她商量,靠坐在床頭看書。果不其然,宮女稟報,皇后求見。
蘇太后從床上下來,只披了件外裳坐在暖炕上,用銀剪剪短燈芯,好讓燭火更明亮一些。蘇見微一見她就滿腹的委屈:“姑母……”
蘇太后皺眉道:“你是一國之母,快把那可憐巴巴又沒志氣的樣子收起來。不過一個宮妃懷孕而已,何至於此?”
蘇見微坐在蘇太后的身邊,摟著她的胳膊:“您沒有看到母后那個樣子,現在連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就要提方玉珠為貴妃,還說以後就算她的孩子封了太子,也得叫我一聲母後。倘若方玉珠懷的真是個龍子,以後這皇宮還有我這個皇后的立足之地嗎?”
蘇太后神色平淡:“那你想如何?”
夜色靜謐,寢殿內所有的光亮只來自案上的那盞燭燈。安靜和昏暗所滋生出的邪念被無限放大,蘇見微的內心只掙扎了一會兒,涼涼地問道:“姑母當初是如何除掉太子妃的?”
“那個方法不可再用!”蘇太后推開她的手,嚴肅地說,“微兒,同樣一件事發生兩次,你當皇上不會起疑嗎?而且我早跟你說過,他是個重情的人,就算方玉珠犯事被降級,你也不能把事情做絕。現在她身份貴重,你稍有不慎,便會滿盤皆輸。倒不如在方玉珠生產的時候再做手腳,只要她生下的是個女兒,對你就沒有任何威脅。”
蘇見微安靜地不發一語,也不知道有沒有在聽。
“微兒?”蘇太后又叫了她一聲。
“多謝姑母提醒,我知道了。”蘇見微從暖炕上起身,“時辰已經不造,姑母早些安置。侄女告退了。”
蘇太后看著蘇見微離去的背影,搖頭嘆了口氣。到了現在,她也不知將蘇見微送進宮中的決定是錯還是對。這孩子骨子裡太要強,又不肯認輸,加上自小一帆風順,從未有過挫折,未必肯聽她的勸。她叫了身邊的女官進來:“你派人出宮去葉家捎個話,讓葉夫人多進宮陪陪皇后。”
……
城外一道殘陽,滿城蕭瑟,戍角聲悲吟。朱翊深登上城頭,看著城下的士兵在搬運著成堆的屍體,殘破的兵器、盔甲和倒下的旗幟散落於地,滿目瘡痍。
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戰,瓦剌的軍隊一度逼上了牆頭,他親自帶兵衝上來,才打退了他們。
記不清這是瓦剌的軍隊發起的第幾次進宮,後方的糧道被叛變的李青山率兵截斷,城中已經斷糧三日。他現在無法再派多餘的兵力去恢復糧道,因為一旦防守出現一丁點漏洞,開平衛就徹底守不住了。
他已經給京中去信,要朱正熙做好最壞的打算。
晚風夾雜著白日未散的熱浪,吹在臉上,是刺疼的感覺。朱翊深抓著手中一個錦囊,面色凝重。錦囊里裝著若澄的一縷髮絲,是他離京那日,偷偷剪下的。他雖然忙到每日只能睡不到兩個時辰,也沒有時間靜下來給她寫信,但所有的思念和情感,都寄托在這一方小小的錦囊中了。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半月之前他收到她寫的家書,幾乎可以想像她落筆時是如何張牙舞爪的狀態,還揚言絕不離開京城。他將信反覆看了幾次,小心地收在枕頭底下,每當戰事吃緊,就拿出來看一看,總會不自覺地露出微笑。
麾下將領跑上城頭,顧不得擦去自己臉上的灰漬,沉痛地說道:“王爺,我們損失了大概八千士兵,傷亡的人數還在統計,恐怕最終的結果會超過一萬人。城中軍民如今只剩下不到六萬,還有不少受傷的,王爺……我們還能守嗎?”
朱翊深的手抓緊城牆上的石磚,沉聲道:“守!至少還要再守半月,等到溫都督和平國公世子回京。今夜你守城,我率一千士兵繞到後方,將糧道奪回來。”
“王爺,這太危險了,還是讓末將去吧!”那將領激動地說道。
朱翊深凝視著他:“你有信心用一千人奪回糧道嗎?”
那將領知道李青山的人怎麼說也有幾萬之眾,靠一千人與他對抗,實在太難了。
“末將就算肝腦塗地……”
“你做不到,我也未必能做到。這一千人或許有去無回,但我可以保證自己全身而退,你能保證麼?我們兵力有限,將領更是難得,不能再有無謂的犧牲。”朱翊深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的手受傷了,快去包紮吧。”
將領動了動嘴唇,知道王爺是把危險留給他自己才故意這麼說,抱拳行禮,然後告退。
朱翊深走下城牆的時候,城牆底下圍著不少傷兵,他們聽說朱翊深要去奪回糧食,需要一千個敢死兵,紛紛來請纓:“王爺,我們跟著您去搶糧食!”
“我們的傷勢都不算重,各個頂用。城中就留給那些健全的人來守。”
“是啊,我們不怕死,帶我們去吧!”
他們里三層外三層地將朱翊深圍住,好像不是去赴死,而是在爭功。朱翊深看到裡面還有在京郊大營被他罵得狗血淋頭的幾個小將,渾身的血液仿佛在沸騰。在國難面前,沒有人願意做膽小鬼。這樣的國家,是不會輕易被打敗的。
入夜,朱翊深悄悄帶著一千人,從南門離開。叛軍多了糧草,壓制糧道,就在開平衛不遠的地方。叛軍有數萬之多,他們只有一千人,當然不能強攻,只可智取。
夜裡起了大霧,道路並不好走,他們急行軍,到達叛軍的駐地之外,埋伏在樹林裡。營地里燃著熊熊的火把,幾個高大的糧倉還是可以隱約分辨。朱翊深觀察命其它人在原地待命,自己悄悄地往前進了一些,觀察守備的情況。
這個位置其實腹背受敵,只要長城的守軍和朱翊深裡應外合,很容易就可以擊破。但現在開平衛戰況吃緊,李青山料定朱翊深無暇來搶糧,所以防備的重點在朝著長城的那個方向。他們大概也不打算久留,營房都搭得十分簡陋,只是為了配合瓦剌,儘早把開平衛拿下,才孤軍深入,截斷糧道。
朱翊深只要製造一場混亂,殺進營地里,抓住李青山,便可以成功奪回糧食,讓將士們吃一頓飽飯。他原本的想法是讓五百人繞到長城的方向,假裝是長城的守備軍來襲,吸引敵軍的注意力,然後他帶著剩下五百人,趁亂殺進營地。
可還未等他爬回樹林裡,天空中忽然有火光閃爍,而後他震驚地看見流矢密密麻麻地飛入叛軍營地,慘叫聲不斷。而長城的方向鑼鼓震天,衝鋒的號角長鳴。
這是怎麼回事?難道是京中收到了他的消息,派來援兵?可這才幾日,不可能這麼快!他來不及細想,直接吩咐行動。
第141章
剛下過一場小雨, 天氣的暑熱消減了一些。京城百姓感覺到這些日子,京中的軍隊調動頻繁, 還有消息傳前線的開平衛即將失守, 一時之間謠言四起。但皇帝每日正常上朝, 天家將添新丁, 百姓們的疑慮也暫時打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