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趙在澤長嘆一聲:「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1]

  不至第二日,謝津便起兵,軍隊聲勢浩大,直逼京城,更有個別州府附和相應,口稱唯有謝津方有治國才能,是為正統。

  大軍聚集,百姓倉皇逃出京城,京城大亂。

  常青安立於街頭,看見地上散亂著零碎的物件,百姓們背著沉甸甸的包袱連夜逃離,面色愁苦,年邁老者踱步而行,神情麻木。

  有人邊走邊回頭,眼中含淚,瞧見她便忍不住走上前來,問道:「夫人,戰事會平息嗎?」

  「夫人,嘉平將軍可歸來?」

  「……」

  數個百姓拖家帶口聚在她身畔,帶著希冀地連聲問她,她默了默,眸色堅定:「戰事會結束的,待到京城安定,諸位可再歸來。」

  一批批人走出,京城陡然蕭瑟起來,繁榮盡散。

  謝津起兵圍攻京城,天下皆驚,更有嘉平將軍逝世消息傳來,聽聞如此噩耗,老夫人當場暈厥,醒來便垂淚不止,常青安亦是雙眼泛淚,只是眼下尚不是悲傷之時,京城更有一場大戰。

  常戎安雙目赤紅,熱淚滾滾,心中悲痛,他披麻戴孝,駐守於城牆上,趙在澤亦是一身孝衣,鎖住宮闈。

  趙渝咬牙,眼淚不住落下,她取出遺詔,哽咽道:「長靜,我便交由你最後一件事。」

  「這封遺詔,切記送至我二哥手上。」

  唯有趙在凌,她再信任不過。

  當夜,長靜悄無聲息去往趙府。

  月黑風高,一身白衣的趙在凌推開門,長靜拱手獻上遺詔,快速說著:「奉娘娘之命,送至二公子手上,請二公子即刻出城,自有人接應。」

  她取出一物,繼續道:「另有此物奉上,娘娘交代,過往種種,銘記於心,家中關愛永不相忘,但願來世仍如棠棣,椿萱並茂。」

  趙在凌看去,正見一枚金玲瓏球呈上,他心中一酸,眼眶泛紅,幾乎又要落下了淚來,他握住這枚玲瓏球,艱難道:「我……定然送至謝淮手上。」

  長靜垂首告辭,轉身匆匆回了宮中。

  趙渝看她:「長靜,京城危險,快快走罷。」

  「奴婢追隨娘娘,不論何處。」

  她取出劍來,頭一次正色同趙渝對視,語氣鄭重:「娘娘莫怕。」

  趙在凌沒有絲毫猶豫,立即簡單地收拾行李,沒有驚動齊雪竹,他趁夜色轉身而走。

  「夫君。」

  「鐺——」

  大刀沉重,齊雪竹持刀而來,她身量不低,卻並不如何健碩,這刀尚且高她一頭,只是她提著毫不費力,她步步走來。

  「我祖上正是那位山中義王,曾於早年間集結數位結義兄弟,舉兵造反,後天下太平,便就此解甲歸田,隱居山林。」

  她凝視趙在凌:「我說這些不是想恐嚇於你,令你生憂,而是想說,我定會護你周全。」

  「鐺——」

  她提了提刀,同他並肩而行。

  「包括我瓦林堂在內,四海兄弟,當為義氣,歃血為盟,莫負此約。」

  「走吧。」

  趙在凌轉頭輕拭眼角:「好。」

  遠在儋州城中,謝津起事一事傳來,眾人凜然,蔚以風率兵鎮守兩城,以防蠻夷鑽了空子,謝淮則要即刻趕回京城。

  他遙望京城,焦心不已。

  「小魚。」

  棺槨合上,白皤飄揚,趙在洹重重叩首,他跪地不起,雙手緊握成拳,火光跳躍,黃紙餘燼散落,蔚以風也跪於一旁,眼底有著濃厚青影,日夜跪守。

  半晌後,趙在洹起身,喉間哽咽,艱難道:「外祖父,恕我不孝,未能全此喪事,京城有難,又要勞您奔波,來日在洹定於靈前叩首謝罪。」

  他定定看著棺槨片刻,轉身大步離去,同謝淮一起即刻點齊人手,平定謀逆。

  旗幟飄揚,輕騎再行。

  白紗罩輕甲,他額上一抹白孝,大軍正中更有一寬大棺槨隨行,周遭軍士扛著白皤,神色肅穆,隨行更有黃紙漫天,夾雜黃沙中,一路歸鄉。

  京中百姓撤走大半,常青安並未離開,這時,有一人來到將軍府求見於她。

  王雙雙於她面前站定,神色狠厲:「我同你做一樁交易。」

  她從懷中取出一封密信,交給常青安。

  「這是趙州同謝津的密信往來,謝津勾結知府,牟取私利,趙州替他選址,藏匿軍卒,昔日漳州即為練兵大營,另有他人共謀大事,皆在其上。」

  常青安看著這封信,實在沒想到,那沒找到的證據竟在她手上。

  「你想要什麼?」

  王雙雙急切道:「送我安然出京!」

  「你是謝津手下之人,何必如此?」

  王雙雙咬牙:「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我不過小卒,他豈會在意,還有,我更未曾下毒害你,此事與我無關,還請送我出城!」

  謝津以為她蠢笨,不堪大用,可她總要為自己做打算。

  常青安眸色變幻,她伸手接過這封信。

  「我派人送你出城,只是出去以後,生死自負。」

  「好。」

  王雙雙咬牙應了。

  常青安起身,轉身欲走,她永遠波瀾不驚,氣定神閒,端莊從容,同她雲泥之別,哪怕到了如今,也帶著一股高高在上的俯視。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