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頁
謝濟川抿了抿唇,他奉太子之命來試探李華章,但真的試探出他們期待的結果,他卻並不覺得高興。謝濟川道:「可是你的家人都在長安,你們就此走了,家人怎麼辦?」
「我和裳裳早就商量好了,她從小在鎮國公身邊長大,受盡父兄寵愛,明雨霽卻流落在外,飽嘗人情冷暖。以後,該輪到她去外面闖蕩了,鎮國公府的爵位和財產都歸明雨霽,如何處置,皆聽明雨霽安排。明雨霽想留在長安照顧鎮國公就留在長安,她不願意,那我和裳裳就將鎮國公接到幽州,為父親養老送終。」
謝濟川嘴唇動了動,還想說什麼,最後自己都覺得沒意思。李華章為了讓太子天下歸心,主動遠走幽州來表明立場。這是最好的局面,兩人不會鬧得一死一傷,太子能安心繼位,還能穩固邊疆,東宮面子裡子都得利,他再挽留,豈不是假惺惺?
為什麼明明理智上覺得再好不過,他心裡依然會難受呢?
謝濟川頭一次覺得無話可說,他安靜許久,起身對李華章拱手,只能說出單薄的:「保重。」
說完,謝濟川折身朝外走去。李華章叫住他,隔著迴廊樹影,說:「別忘了你之前答應過的話。以後,我在外為將,守護邊疆,你在朝為相,輔佐君王,發政施仁,締造一個太平盛世。如此,才不負你我寒窗十年,相識一場。」
謝濟川腳步微頓,樹葉在他頭上沙沙作響,他忽然想起在商州時,也是在寂寂無人的廊下,謝濟川說服李華章稱帝,李華章卻要放棄。謝濟川有些生氣了,疾言厲色道:「但你怎麼知道,你主動退出,其他人會領情?若你沒有掌握高位,你做的這些事只是一廂情願。萬一下一任當權者荒唐而猜忌,你連自身都保全不了,談何天下太平?」
落雪蕭蕭,李華章負手站在雕欄前,看著明華裳和江陵打鬧,一陣風卷著雪穿庭而過,他恰逢此時轉頭,一粒雪落在他睫毛上,他神色是從未有過的認真,對謝濟川道:「所以要拜託你,回到長安後另擇明主,施展才華,一定要在朝中占據高位,讓寒門子弟有頭可出,讓賢臣才子各在其位,讓駐守外地的良將,不要忍受無端的猜忌。」
謝濟川眯了眯眼,兩人聊了那麼久,許多內容都算不得愉快,唯有這一刻他有些生氣了:「你這是,劃清界限?」
「哪有。」李華章負手而笑,像兒時那樣拍了拍他的肩膀,說,「記得以前寫文章時,你總是想當一代名臣,而我卻想行千里路。或許這就是冥冥中自有註定,長安不需要雍王,但廣袤的外州卻需要很多能官賢吏。只有在朝廷的人是你,我才敢安心在外,替大唐守疆拓土。」
明華裳打不過江陵,逐漸落於下風,李華章光明正大偏幫,兩人擦肩而過時,李華章輕聲說:「以後,就拜託你了。」
他的安危,就全權交付與謝濟川了。
當日之言,猶在耳邊,謝濟川以為他只是開玩笑,沒想到,他真的要走,一走就是遙遠的幽州。
謝濟川沒有回頭,冷冷道:「誰的安全誰負責,我管不了。幽州偏遠,多發戰事,你自己當心,別死在外面。」
李華章輕輕一笑,道:「好。」
東宮,太子聽到李華章想去幽州做節度使,愣了下,轉瞬明白了李華章的意圖。他沉默良久,長長喟嘆:「二兄高義,原來,是我小人之心了。」
太子很感動李華章做出的讓步,他有法統在身,又有謝濟川輔佐,只要李華章不參與太子之爭,太平公主不會是太子的對手。太子對自己的做法十分慚愧,發話道:「二兄於江山、於社稷、於李家都有大功,以後雍王府所需所求,不得怠慢,待二兄走後,多照顧鎮國公府。」
謝濟川跟著東宮諸臣,垂眸叉手:「喏。」
李華章說話算話,第二天一早,就進宮和皇帝說了要去幽州的事。皇帝聽到李華章又要走,十分不舍:「你回來都沒住幾天,怎麼又要走?你若想去外地練手,我在長安周圍給你找塊地方,何必去幽州那麼遠?」
李華章行禮道:「正是因為偏遠,才需要臣去播布漢家文化,推行大唐政令。聖人,穆雲平前車之鑑,不得不防,還請聖人多注意各道節度使,勿養虎為大,終成禍患。」
皇帝知道李華章是不想摻和朝中太子之爭,主動為他的兒子讓路。他心中五味雜陳,這個孩子,和二兄太像了,二兄始終踐行著君子之德卻不得善終,現在,他不能再讓李華章走上和二兄同樣的路了。
或許去幽州,遠離長安這個是非之地,還能大展拳腳,盡情施展抱負,對一個君子來說,是最好的結局了。
皇帝沒有再執意讓李華章留在長安,嘆道:「你這個孩子啊,總是這樣有主意。你既想明白了,那就去吧。你打算何時回來?」
李華章抬手,對著高位上的皇帝鄭重下拜:「盛世便歸。」
·
聖人首肯,太子放話讓六部一切以雍王的要求為先,李華章的調令很快拿到了。出城那天,太子攜文武官員出城相送,李華章在前方寒暄,明華裳躲開應酬,來和鎮國公告別。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我和裳裳早就商量好了,她從小在鎮國公身邊長大,受盡父兄寵愛,明雨霽卻流落在外,飽嘗人情冷暖。以後,該輪到她去外面闖蕩了,鎮國公府的爵位和財產都歸明雨霽,如何處置,皆聽明雨霽安排。明雨霽想留在長安照顧鎮國公就留在長安,她不願意,那我和裳裳就將鎮國公接到幽州,為父親養老送終。」
謝濟川嘴唇動了動,還想說什麼,最後自己都覺得沒意思。李華章為了讓太子天下歸心,主動遠走幽州來表明立場。這是最好的局面,兩人不會鬧得一死一傷,太子能安心繼位,還能穩固邊疆,東宮面子裡子都得利,他再挽留,豈不是假惺惺?
為什麼明明理智上覺得再好不過,他心裡依然會難受呢?
謝濟川頭一次覺得無話可說,他安靜許久,起身對李華章拱手,只能說出單薄的:「保重。」
說完,謝濟川折身朝外走去。李華章叫住他,隔著迴廊樹影,說:「別忘了你之前答應過的話。以後,我在外為將,守護邊疆,你在朝為相,輔佐君王,發政施仁,締造一個太平盛世。如此,才不負你我寒窗十年,相識一場。」
謝濟川腳步微頓,樹葉在他頭上沙沙作響,他忽然想起在商州時,也是在寂寂無人的廊下,謝濟川說服李華章稱帝,李華章卻要放棄。謝濟川有些生氣了,疾言厲色道:「但你怎麼知道,你主動退出,其他人會領情?若你沒有掌握高位,你做的這些事只是一廂情願。萬一下一任當權者荒唐而猜忌,你連自身都保全不了,談何天下太平?」
落雪蕭蕭,李華章負手站在雕欄前,看著明華裳和江陵打鬧,一陣風卷著雪穿庭而過,他恰逢此時轉頭,一粒雪落在他睫毛上,他神色是從未有過的認真,對謝濟川道:「所以要拜託你,回到長安後另擇明主,施展才華,一定要在朝中占據高位,讓寒門子弟有頭可出,讓賢臣才子各在其位,讓駐守外地的良將,不要忍受無端的猜忌。」
謝濟川眯了眯眼,兩人聊了那麼久,許多內容都算不得愉快,唯有這一刻他有些生氣了:「你這是,劃清界限?」
「哪有。」李華章負手而笑,像兒時那樣拍了拍他的肩膀,說,「記得以前寫文章時,你總是想當一代名臣,而我卻想行千里路。或許這就是冥冥中自有註定,長安不需要雍王,但廣袤的外州卻需要很多能官賢吏。只有在朝廷的人是你,我才敢安心在外,替大唐守疆拓土。」
明華裳打不過江陵,逐漸落於下風,李華章光明正大偏幫,兩人擦肩而過時,李華章輕聲說:「以後,就拜託你了。」
他的安危,就全權交付與謝濟川了。
當日之言,猶在耳邊,謝濟川以為他只是開玩笑,沒想到,他真的要走,一走就是遙遠的幽州。
謝濟川沒有回頭,冷冷道:「誰的安全誰負責,我管不了。幽州偏遠,多發戰事,你自己當心,別死在外面。」
李華章輕輕一笑,道:「好。」
東宮,太子聽到李華章想去幽州做節度使,愣了下,轉瞬明白了李華章的意圖。他沉默良久,長長喟嘆:「二兄高義,原來,是我小人之心了。」
太子很感動李華章做出的讓步,他有法統在身,又有謝濟川輔佐,只要李華章不參與太子之爭,太平公主不會是太子的對手。太子對自己的做法十分慚愧,發話道:「二兄於江山、於社稷、於李家都有大功,以後雍王府所需所求,不得怠慢,待二兄走後,多照顧鎮國公府。」
謝濟川跟著東宮諸臣,垂眸叉手:「喏。」
李華章說話算話,第二天一早,就進宮和皇帝說了要去幽州的事。皇帝聽到李華章又要走,十分不舍:「你回來都沒住幾天,怎麼又要走?你若想去外地練手,我在長安周圍給你找塊地方,何必去幽州那麼遠?」
李華章行禮道:「正是因為偏遠,才需要臣去播布漢家文化,推行大唐政令。聖人,穆雲平前車之鑑,不得不防,還請聖人多注意各道節度使,勿養虎為大,終成禍患。」
皇帝知道李華章是不想摻和朝中太子之爭,主動為他的兒子讓路。他心中五味雜陳,這個孩子,和二兄太像了,二兄始終踐行著君子之德卻不得善終,現在,他不能再讓李華章走上和二兄同樣的路了。
或許去幽州,遠離長安這個是非之地,還能大展拳腳,盡情施展抱負,對一個君子來說,是最好的結局了。
皇帝沒有再執意讓李華章留在長安,嘆道:「你這個孩子啊,總是這樣有主意。你既想明白了,那就去吧。你打算何時回來?」
李華章抬手,對著高位上的皇帝鄭重下拜:「盛世便歸。」
·
聖人首肯,太子放話讓六部一切以雍王的要求為先,李華章的調令很快拿到了。出城那天,太子攜文武官員出城相送,李華章在前方寒暄,明華裳躲開應酬,來和鎮國公告別。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