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頁
只是,想想陛下手裡的軍隊,個頂個的驍勇,他心裡也犯怵,想到武三那信誓旦旦的模樣,不禁泛起嘀咕,不知陛下必然會有的弱點到底是什麼,但又一想,似乎身為女子,本就該是個弱點了。
許多人也是這樣想的,甚至不限於中原,即使北域民風剽悍,女子強壯健勇,亦不能掩蓋其背後女子為物而男為物主的真相。因而,當蕭太后以太后之身攝政,同樣要面對名不正言不順帶來的詆毀,當皇帝年紀見長,還要面臨正統不斷傾斜而來的壓力。
帝黨以太后不善於戰相激,太后遂意氣用事,舉國調兵,暗鴞覺察後向昭昧稟報,推測她下一步或與大周開戰。
昭昧下令北疆備戰,同時靜觀其變,這一觀,便見即將兵鋒南下的蕭太后倒轉矛頭,直接發動兵變,將長子拉下皇位。帝黨正準備看她的笑話,一轉眼自己成了笑話,而蕭太后已另立幼子為帝,再度臨朝聽制。
李素節曾問,面對權力的誘惑仍能保持「清醒」的賢后,食髓知味一定要非常手段才不得不放棄的禍水,蕭執意是哪一種。
蕭執意哪一種也不是。無論主動被動,她都不打算放棄。皇帝長大了不聽話,便換個年紀小的皇帝繼續聽話。
不動則已,動則一鳴驚人。兵變拉開新一次的改朝換代,比起前次,蕭太后主動出擊,以風捲殘雲之勢再度清理朝堂,當最新消息傳來時,她已吸取前些年掌權的教訓,橫掃北域,比從前解決得更徹底。
「攻昭是她兵變的掩護,所謂的意氣用事也只是忠誠性考驗。」聽聞暗鴞傳來的最新消息,李素節道:「那些未能通過考驗的,都已經死了。」
「忠誠性考驗……」昭昧笑起來:「不知道有多少人能通過我的考驗。」
李素節拋來一粒葡萄,笑道:「先說說此次科舉能有多少人通過考試吧。」
昭昧接住葡萄,抵在唇邊褪了皮送進嘴裡,又撲撲吐出兩粒籽,揚眉問:「敢賭嗎?」
「何必要賭。」李素節道:「我和你押的總歸是一個答案。」
昭昧笑得眼睛彎起來,坐直身體,說:「這麼多年,多少也該有點成效了。」
秋後,開國第三次科舉於秋後開考,果如昭昧所料,六年改革初見成效,在利益吸引下,各地拔擢女科考生機制初步建立,而六年時間亦勉強能夠支撐知識體系從零建立。當科舉時間臨近,上京遍布文人士子,比起初年時那混入人群不見水花的女性考生,如今已經能夠在街頭見到她們的身影。
鍾憑欄報上名單,共二百三十多人,比起男子依舊遠遠不足,卻是嶄新的一步。
像以往兩次女科那般,當試卷整理完畢,幾人聚集在輝光殿,一同查閱考卷。李素節的眼神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再度下降,幸而夏翀在座,期間給她換了一次鏡子,如今正架在她眼上,看著分到手中的幾十份試卷。
到午飯時,試卷仍未閱畢,直到鍾憑欄吆喝一聲:「再看下去,飯都要忘記吃了。」
馮廬笑著說:「從前還沒有這麼多試卷要看呢。」
李素節放下鏡子,揉了揉眼睛,說:「可惜質量沒有跟著比例上升。」
「肯定會這樣。」李流景說:「從前來的都要有十足把握,現在只要有八九分把握便來了,好的卷子比例反而低了。」
昭昧伸個懶腰,結束這一話題,下令:「開飯!」
比例雖然低了,但基數擺在那裡,此次科舉算得上一次豐收,當所有試卷閱完,每個人心情都不錯。
夜裡,只有昭昧和李素節兩人,一同再次閱覽篩選出的試卷,認真看過一張又一張,直到最後一張翻過去,李素節長長吐氣,說:「八人。」
每次科舉及第的進士也不過二三十人而已——自然,為示公正偏頗,女男並未統一標準。
昭昧倒在椅背,扭過頭來看李素節。燭光在她眸中閃爍,她向李素節伸手,說:「差不多是時候了。」
李素節搭上她的手心,輕輕應聲:「嗯。」
次日,昭昧召太醫。
昭昧雖與趙稱玄、丹參關係不錯,但明面上並未有過多往來,她們依舊留在民間,在更廣闊的天地里鑽研醫術,昭昧無意令她們入仕禁閉在皇宮一隅,鍾憑欄卻不放心,自明醫堂挑選幾個穩重醫者供奉尚藥局,而另外一些醫者則由民間揀擇而來。
昭昧召見的正是後者。
未幾日,再上朝時,朝臣們驚訝發現,帝王視事的丹墀之上,竟架起長長屏風,遮斷所有人的視線,只有昭昧的聲音自屏風後傳來,說:「朕偶感風寒,不便見人,遂隔屏風與眾卿論事,其餘如常。」
臣子們初時不以為意,然而當這「偶感風寒」的時間自三兩日到三兩月,再遲鈍的人也意識到其中問題。
男臣們使勁渾身解數想要窺知一二真相,有瘋狂聯繫自家入宮男子的,還有攔住河圖想要試探一二的,更有人按捺不住,打算當朝向昭昧詢問。
然而,不等他們套出真相,一個更重要的消息砸上朝堂。
北域對昭用兵。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許多人也是這樣想的,甚至不限於中原,即使北域民風剽悍,女子強壯健勇,亦不能掩蓋其背後女子為物而男為物主的真相。因而,當蕭太后以太后之身攝政,同樣要面對名不正言不順帶來的詆毀,當皇帝年紀見長,還要面臨正統不斷傾斜而來的壓力。
帝黨以太后不善於戰相激,太后遂意氣用事,舉國調兵,暗鴞覺察後向昭昧稟報,推測她下一步或與大周開戰。
昭昧下令北疆備戰,同時靜觀其變,這一觀,便見即將兵鋒南下的蕭太后倒轉矛頭,直接發動兵變,將長子拉下皇位。帝黨正準備看她的笑話,一轉眼自己成了笑話,而蕭太后已另立幼子為帝,再度臨朝聽制。
李素節曾問,面對權力的誘惑仍能保持「清醒」的賢后,食髓知味一定要非常手段才不得不放棄的禍水,蕭執意是哪一種。
蕭執意哪一種也不是。無論主動被動,她都不打算放棄。皇帝長大了不聽話,便換個年紀小的皇帝繼續聽話。
不動則已,動則一鳴驚人。兵變拉開新一次的改朝換代,比起前次,蕭太后主動出擊,以風捲殘雲之勢再度清理朝堂,當最新消息傳來時,她已吸取前些年掌權的教訓,橫掃北域,比從前解決得更徹底。
「攻昭是她兵變的掩護,所謂的意氣用事也只是忠誠性考驗。」聽聞暗鴞傳來的最新消息,李素節道:「那些未能通過考驗的,都已經死了。」
「忠誠性考驗……」昭昧笑起來:「不知道有多少人能通過我的考驗。」
李素節拋來一粒葡萄,笑道:「先說說此次科舉能有多少人通過考試吧。」
昭昧接住葡萄,抵在唇邊褪了皮送進嘴裡,又撲撲吐出兩粒籽,揚眉問:「敢賭嗎?」
「何必要賭。」李素節道:「我和你押的總歸是一個答案。」
昭昧笑得眼睛彎起來,坐直身體,說:「這麼多年,多少也該有點成效了。」
秋後,開國第三次科舉於秋後開考,果如昭昧所料,六年改革初見成效,在利益吸引下,各地拔擢女科考生機制初步建立,而六年時間亦勉強能夠支撐知識體系從零建立。當科舉時間臨近,上京遍布文人士子,比起初年時那混入人群不見水花的女性考生,如今已經能夠在街頭見到她們的身影。
鍾憑欄報上名單,共二百三十多人,比起男子依舊遠遠不足,卻是嶄新的一步。
像以往兩次女科那般,當試卷整理完畢,幾人聚集在輝光殿,一同查閱考卷。李素節的眼神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再度下降,幸而夏翀在座,期間給她換了一次鏡子,如今正架在她眼上,看著分到手中的幾十份試卷。
到午飯時,試卷仍未閱畢,直到鍾憑欄吆喝一聲:「再看下去,飯都要忘記吃了。」
馮廬笑著說:「從前還沒有這麼多試卷要看呢。」
李素節放下鏡子,揉了揉眼睛,說:「可惜質量沒有跟著比例上升。」
「肯定會這樣。」李流景說:「從前來的都要有十足把握,現在只要有八九分把握便來了,好的卷子比例反而低了。」
昭昧伸個懶腰,結束這一話題,下令:「開飯!」
比例雖然低了,但基數擺在那裡,此次科舉算得上一次豐收,當所有試卷閱完,每個人心情都不錯。
夜裡,只有昭昧和李素節兩人,一同再次閱覽篩選出的試卷,認真看過一張又一張,直到最後一張翻過去,李素節長長吐氣,說:「八人。」
每次科舉及第的進士也不過二三十人而已——自然,為示公正偏頗,女男並未統一標準。
昭昧倒在椅背,扭過頭來看李素節。燭光在她眸中閃爍,她向李素節伸手,說:「差不多是時候了。」
李素節搭上她的手心,輕輕應聲:「嗯。」
次日,昭昧召太醫。
昭昧雖與趙稱玄、丹參關係不錯,但明面上並未有過多往來,她們依舊留在民間,在更廣闊的天地里鑽研醫術,昭昧無意令她們入仕禁閉在皇宮一隅,鍾憑欄卻不放心,自明醫堂挑選幾個穩重醫者供奉尚藥局,而另外一些醫者則由民間揀擇而來。
昭昧召見的正是後者。
未幾日,再上朝時,朝臣們驚訝發現,帝王視事的丹墀之上,竟架起長長屏風,遮斷所有人的視線,只有昭昧的聲音自屏風後傳來,說:「朕偶感風寒,不便見人,遂隔屏風與眾卿論事,其餘如常。」
臣子們初時不以為意,然而當這「偶感風寒」的時間自三兩日到三兩月,再遲鈍的人也意識到其中問題。
男臣們使勁渾身解數想要窺知一二真相,有瘋狂聯繫自家入宮男子的,還有攔住河圖想要試探一二的,更有人按捺不住,打算當朝向昭昧詢問。
然而,不等他們套出真相,一個更重要的消息砸上朝堂。
北域對昭用兵。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