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頁
倘若只是這樣,她只怕會如當初自暴自棄時想的那樣,一場婚姻將下半生的自主全部交出。
可她遇到了她們。
她遇到了昭昧,對她說:「他們說不行就不行嗎?他們算個屁!」
她遇到了李素節,對她說:「公主和我都說你行,你願意行給我們看嗎?」
而她說:「我可以。」
時至今日,她已經忘記總說不行的那段時光了。她不再考慮可不可以、行不行,她只會想,怎樣可以、怎樣才行。
於是現在,當昭昧和李素節都看過她的方案,她們碰過目光,一同對她說:「沒問題。」
第138章
新的制度必然遭到新的阻攔, 但無論男臣如何視作固執己見、剛愎自用,昭昧一意推行,終究將制度全部付諸實施。然而, 朝中遭遇的阻力只是前菜,真正艱難的是落實到各州郡縣。
無論某些思想如何根深蒂固,一旦關係到切身利益, 百姓實則最善於適應新的環境,反而是士大夫階層最為頑固, 昔日口口聲聲為民著想,此刻卻個頂個的要和百姓作對,其理由實則充分,此政策的推行事實上也的確是朝廷在以財力支撐,來交換也許未來幾十年內都難見成效的收益。
但是,墾荒、修路, 哪個又不是以短期投資來交換長遠利益?獨獨此項, 將從前未有人關注的事宜亮在所有人面前, 倒好似掀了他們的遮羞布。
昭昧亦未打算短期內強行扭轉現狀,給予五年過渡時限,隨後將由吏部視人口與土地分配製定考課標準。
即使如此,仍引起世家大族強烈不滿。與許多士子憂心國情而試圖進諫的赤誠不同,比起土地之利,世家更為關切的是構建在土地制度上的女戶制度。
前世雖有授女子露田之例, 永業田卻是開天闢地的頭一遭, 這才是直接衝擊了世家最引以為傲的宗族統治,直接撼動了他們的傳承根基。
為此, 前番聯繫時並未給予積極回應的許多人,此番都前來赴宴, 武三臉上情不自禁地帶上笑容,即便崔廊中幾次不至,也未能影響他的好心情。
然而,當所有人坐定,他清點人數,又皺起了眉頭,揪住幕僚質問:「怎麼有幾個之前談得好好的人今兒個沒有來?」
幕僚正為這賓客滿堂感到興奮,逡巡一周才察覺問題,腦子一轉,不禁道:「那幾人……莫不是家裡有人入宮的?」
他這樣一說,武三、反應過來,冷笑:「是了!家裡有人入宮就能飛黃騰達了,恐怕是想著從陛下肚子裡鑽出個自家的種吧!」
當初崔廊中是個什麼立場,武三已經看得分明,這會兒他逃了也不算意外,可這幾個人不出現,他卻著實氣惱,開宴後不久,先客套寒暄,接著便直白地表達不滿,又向座中一人發出質疑:「聽聞何太史亦有子入宮,今日為何又前來赴宴?」
何太史道:「我雖有子入宮,卻也有子死於亂事。」
此話正戳中武三心坎,他頓時悲從中來:「正是如此。我與兄弟同胞而出,如影隨形六十年,如今卻因陛下識人不清,為幾個賤人,致我兄弟慘死!」
此言一出,武三越發憤憤不平,而在座諸位均與人有怨,要麼親友死於「亂事」,要麼長久以來積怨漸深,總之紛紛附和,恨不能同仇敵愾。
但情緒的發泄沒有很久,便有人提出了問題的關鍵——他們再生氣又能怎樣?陛下能夠如此肆無忌憚,便因為兵權握在她的手裡,那些皆是與她同經戰亂的親兵,關係非同一般,輕易不能挑撥,而他們,沒有兵權,單單在這裡哭天搶地,能解決什麼問題?
「那她也只是個女子。」武三道:「是女子,就有逃不過的弱點。」
若不是武三這樣說了,旁人幾乎都要忘記她是個女子,或者說,他們已經習慣不把做出這些事的人視作女子。可當他們再問有何弱點,武三卻賣起了關子,怎樣也不肯明說。
宴會結束,赴宴者三三兩兩離去,有素來關係親近的結伴而行,悄悄提起此事,忍不住道:「武三竟是如此意氣之人。」很快又說:「不過也是,這些年來,就從來沒見他們兄弟二人分開過,武四一死,他只怕要肝腸寸斷了。」
「哼。」旁邊官員乙道:「他要是只想復仇,又與干我們什麼事,做什麼非要把我們拉進這潭渾水。」
官員甲有所醒悟:「是了,武三怕還是有旁的心思。」
「不然呢,他看起來像是只為了給兄弟復仇?他想做的事情可大了!」
「原來如此——不對啊,」官員甲忽然道:「你既然當這是渾水,怎麼不直接捅到陛下那裡去?到時候又是大功一件。」
官員乙哼哼兩聲,沒有明說,心裡卻想得清楚。陛下登基才十年,已經把大昭攪得烏煙瘴氣,他跟著受了不少罪,還有更多人積怨頗深,這不,都能聚在一起吃飯了。遲早有那麼一天,不是武三出頭,也是別人出頭,到那時,陛下若真出了個三長兩短,武三是昭昧的舅舅、武緝熙的親哥哥,是在世人里和陛下關係最近的人,自然成了那個名正言順的朝廷主事人。這會兒局勢還不明朗呢,他做什麼出頭鳥。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可她遇到了她們。
她遇到了昭昧,對她說:「他們說不行就不行嗎?他們算個屁!」
她遇到了李素節,對她說:「公主和我都說你行,你願意行給我們看嗎?」
而她說:「我可以。」
時至今日,她已經忘記總說不行的那段時光了。她不再考慮可不可以、行不行,她只會想,怎樣可以、怎樣才行。
於是現在,當昭昧和李素節都看過她的方案,她們碰過目光,一同對她說:「沒問題。」
第138章
新的制度必然遭到新的阻攔, 但無論男臣如何視作固執己見、剛愎自用,昭昧一意推行,終究將制度全部付諸實施。然而, 朝中遭遇的阻力只是前菜,真正艱難的是落實到各州郡縣。
無論某些思想如何根深蒂固,一旦關係到切身利益, 百姓實則最善於適應新的環境,反而是士大夫階層最為頑固, 昔日口口聲聲為民著想,此刻卻個頂個的要和百姓作對,其理由實則充分,此政策的推行事實上也的確是朝廷在以財力支撐,來交換也許未來幾十年內都難見成效的收益。
但是,墾荒、修路, 哪個又不是以短期投資來交換長遠利益?獨獨此項, 將從前未有人關注的事宜亮在所有人面前, 倒好似掀了他們的遮羞布。
昭昧亦未打算短期內強行扭轉現狀,給予五年過渡時限,隨後將由吏部視人口與土地分配製定考課標準。
即使如此,仍引起世家大族強烈不滿。與許多士子憂心國情而試圖進諫的赤誠不同,比起土地之利,世家更為關切的是構建在土地制度上的女戶制度。
前世雖有授女子露田之例, 永業田卻是開天闢地的頭一遭, 這才是直接衝擊了世家最引以為傲的宗族統治,直接撼動了他們的傳承根基。
為此, 前番聯繫時並未給予積極回應的許多人,此番都前來赴宴, 武三臉上情不自禁地帶上笑容,即便崔廊中幾次不至,也未能影響他的好心情。
然而,當所有人坐定,他清點人數,又皺起了眉頭,揪住幕僚質問:「怎麼有幾個之前談得好好的人今兒個沒有來?」
幕僚正為這賓客滿堂感到興奮,逡巡一周才察覺問題,腦子一轉,不禁道:「那幾人……莫不是家裡有人入宮的?」
他這樣一說,武三、反應過來,冷笑:「是了!家裡有人入宮就能飛黃騰達了,恐怕是想著從陛下肚子裡鑽出個自家的種吧!」
當初崔廊中是個什麼立場,武三已經看得分明,這會兒他逃了也不算意外,可這幾個人不出現,他卻著實氣惱,開宴後不久,先客套寒暄,接著便直白地表達不滿,又向座中一人發出質疑:「聽聞何太史亦有子入宮,今日為何又前來赴宴?」
何太史道:「我雖有子入宮,卻也有子死於亂事。」
此話正戳中武三心坎,他頓時悲從中來:「正是如此。我與兄弟同胞而出,如影隨形六十年,如今卻因陛下識人不清,為幾個賤人,致我兄弟慘死!」
此言一出,武三越發憤憤不平,而在座諸位均與人有怨,要麼親友死於「亂事」,要麼長久以來積怨漸深,總之紛紛附和,恨不能同仇敵愾。
但情緒的發泄沒有很久,便有人提出了問題的關鍵——他們再生氣又能怎樣?陛下能夠如此肆無忌憚,便因為兵權握在她的手裡,那些皆是與她同經戰亂的親兵,關係非同一般,輕易不能挑撥,而他們,沒有兵權,單單在這裡哭天搶地,能解決什麼問題?
「那她也只是個女子。」武三道:「是女子,就有逃不過的弱點。」
若不是武三這樣說了,旁人幾乎都要忘記她是個女子,或者說,他們已經習慣不把做出這些事的人視作女子。可當他們再問有何弱點,武三卻賣起了關子,怎樣也不肯明說。
宴會結束,赴宴者三三兩兩離去,有素來關係親近的結伴而行,悄悄提起此事,忍不住道:「武三竟是如此意氣之人。」很快又說:「不過也是,這些年來,就從來沒見他們兄弟二人分開過,武四一死,他只怕要肝腸寸斷了。」
「哼。」旁邊官員乙道:「他要是只想復仇,又與干我們什麼事,做什麼非要把我們拉進這潭渾水。」
官員甲有所醒悟:「是了,武三怕還是有旁的心思。」
「不然呢,他看起來像是只為了給兄弟復仇?他想做的事情可大了!」
「原來如此——不對啊,」官員甲忽然道:「你既然當這是渾水,怎麼不直接捅到陛下那裡去?到時候又是大功一件。」
官員乙哼哼兩聲,沒有明說,心裡卻想得清楚。陛下登基才十年,已經把大昭攪得烏煙瘴氣,他跟著受了不少罪,還有更多人積怨頗深,這不,都能聚在一起吃飯了。遲早有那麼一天,不是武三出頭,也是別人出頭,到那時,陛下若真出了個三長兩短,武三是昭昧的舅舅、武緝熙的親哥哥,是在世人里和陛下關係最近的人,自然成了那個名正言順的朝廷主事人。這會兒局勢還不明朗呢,他做什麼出頭鳥。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