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頁
「敢問陛下,」沈慧看著昭昧,說:「無論情形如何,凡有犯者,皆循此例嗎?」
昭昧已經有些不耐,不願再重複幾遍,正欲提筆落字許以明文,忽而有所察覺,狐疑道:「你似話裡有話。」
「是。」沈慧坦然承認。
昭昧直起身:「不知何人值得沈廊中多此一舉?」
沈慧微微欠身,道:「武四宗正。」
第136章
武四宗正。武四。
將要落下的筆停在半空, 昭昧道:「武四竟摻和此事?」
沈慧道:「臣按陛下旨意調查各州案例,其中線索引向武四宗正,已確認無誤。」
昭昧擱下了筆, 問:「你以為此事該如何處理?」
沈慧似是而非答道:「律令之要在於威懾,令人心懷忌憚而不敢為。」
昭昧直言:「看來你想要武四死。」
沈慧又道:「武四宗正為天子家人,臣不敢擅專。」
沈慧出身官門, 又在縣衙混跡多年,頗養出了點油滑習氣, 無論心中怎樣想,嘴上都不肯留半點把柄。昭昧問不出什麼,便讓她先退下。
如沈慧所言,這著實是件棘手的事情。棘手之處卻不在於武四是她的舅舅。
她將此事說與李素節,李素節一針見血道:「如今崔家似站定我們的立場,而武家目光短淺, 但凡給出蠅頭小利, 便能引他們改變立場, 必要時,他們的支持亦不可少。」
面對男臣占大多數的朝堂,她們許多政策難以施行,必須自內部分裂他們,便需要扶持崔武二家,這段時間她們沒少在此處下工夫, 也因了這兩家居中周旋, 反對聲減弱不少。
可以說,此時正值她們與崔武二家的合作期, 她們給予崔武二家適當利益,令他們做矛, 以攻彼之盾。
昭昧道:「怕正因如此,武家的胃口越來越大。」
與崔家的小心謹慎不同,武家仗著是昭昧母家,在利益之外又有血脈相連,更肆無忌憚,步子邁得如此之大,若不敲響警鐘,他們只會更加得寸進尺。
「殺了武四,我們與武家的合作將無以為繼。」李素節道:「不殺武四,為禁僄所作的一應努力將付諸東流。」
這是擺在她們面前的難題。
昭昧問:「你以為該如何?」
李素節道:「殺武四。」
昭昧驚詫:「你這樣確定?」
李素節道:「你可以視作不知,沈慧前來請教,由我授意殺人。」
「你又來了!」昭昧皺眉。
李素節道:「如此,武四可殺,你亦不必牽涉其中。」
昭昧道:「可你卻要代我受累。」
「但能將風險降到最低。」李素節道:「你我之交人盡皆知,即便我『私自』下令誅殺武四,他們也將料到你只會輕輕放下,武家再是對我怒目而視,於我也損傷不大。」
「是啊。」昭昧嘲諷道:「你只做了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罷了。」
李素節垂眸,道:「或者再想想,若能兩全,自然最好。」
昭昧眉毛動了動,忍不住說:「你倒是咬定了要殺武四。」
李素節反問:「你難道不這樣想?」
昭昧沒有反駁。
李素節一笑:「為禁僄一事,我們先後投入多少精力,上千人為此人頭落地,倘若此番武四逃過一劫,非但君威受損,更是前功盡棄、毀於一旦。況且……此事本已觸及眾多利益,倘若不能貫徹到底,待其捲土重來,後果更是難料。相比之下,殺武四至少後果明確。」
昭昧目光微動,忽然問:「殺武四的後果是什麼?」
昭昧未嘗不知,可她問了,李素節便答:「武家如今由武三作主,他與武四關係極密切,武四若死,無論面上如何,私下武三必然變臉。再以武四膽敢涉足此案來看,武家已然膨脹,恐怕要結黨營私,以懟陛下——這便是目光短淺的害處了。」
換做崔家,以崔廊中城府,家人若牽涉此事,他只怕要主動將對方扭送牢獄,向昭昧告罪,以摘出全族,也不需她們為此操心。
昭昧沉吟片刻,說:「那就殺。」
李素節問:「如何殺?」
「當然是——」昭昧得意微笑:「直接殺咯。」
因她這輕飄飄一語,武四人頭落地,震驚朝堂。
所有人都感受到昭昧無與倫比的決心,待沈慧帶領一干人馬將大昭每一寸土地翻覆,完成全面清洗,便是身居高位者亦遭屠戮,再不敢有人頂風作案。
民間環境為之廓清,然而朝堂風波卻潛藏其中。
一連幾日,武三告病不朝。誰都知曉其中緣由,而昭昧任他告病,似君臣對峙,不予任何安撫。多日不見昭昧旨意,武三大概明白不可能因此得利,只能調整策略,大病初癒,復歸朝堂,痛哭流涕地向昭昧請罪。昭昧樂得順水推舟。
她此時更在意的反而是此次清查後的遺留問題。龐大的遺留問題。
查處案例雖有眾多平民參與,然而總有官員居中提供庇護,故此那些斷頭屍體中有相當一部分屬於他們,導致諸多官位空缺。
昭昧只負責六品以上官員除授,其她由吏部定奪,然而此次事大,她親自召見李流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昭昧已經有些不耐,不願再重複幾遍,正欲提筆落字許以明文,忽而有所察覺,狐疑道:「你似話裡有話。」
「是。」沈慧坦然承認。
昭昧直起身:「不知何人值得沈廊中多此一舉?」
沈慧微微欠身,道:「武四宗正。」
第136章
武四宗正。武四。
將要落下的筆停在半空, 昭昧道:「武四竟摻和此事?」
沈慧道:「臣按陛下旨意調查各州案例,其中線索引向武四宗正,已確認無誤。」
昭昧擱下了筆, 問:「你以為此事該如何處理?」
沈慧似是而非答道:「律令之要在於威懾,令人心懷忌憚而不敢為。」
昭昧直言:「看來你想要武四死。」
沈慧又道:「武四宗正為天子家人,臣不敢擅專。」
沈慧出身官門, 又在縣衙混跡多年,頗養出了點油滑習氣, 無論心中怎樣想,嘴上都不肯留半點把柄。昭昧問不出什麼,便讓她先退下。
如沈慧所言,這著實是件棘手的事情。棘手之處卻不在於武四是她的舅舅。
她將此事說與李素節,李素節一針見血道:「如今崔家似站定我們的立場,而武家目光短淺, 但凡給出蠅頭小利, 便能引他們改變立場, 必要時,他們的支持亦不可少。」
面對男臣占大多數的朝堂,她們許多政策難以施行,必須自內部分裂他們,便需要扶持崔武二家,這段時間她們沒少在此處下工夫, 也因了這兩家居中周旋, 反對聲減弱不少。
可以說,此時正值她們與崔武二家的合作期, 她們給予崔武二家適當利益,令他們做矛, 以攻彼之盾。
昭昧道:「怕正因如此,武家的胃口越來越大。」
與崔家的小心謹慎不同,武家仗著是昭昧母家,在利益之外又有血脈相連,更肆無忌憚,步子邁得如此之大,若不敲響警鐘,他們只會更加得寸進尺。
「殺了武四,我們與武家的合作將無以為繼。」李素節道:「不殺武四,為禁僄所作的一應努力將付諸東流。」
這是擺在她們面前的難題。
昭昧問:「你以為該如何?」
李素節道:「殺武四。」
昭昧驚詫:「你這樣確定?」
李素節道:「你可以視作不知,沈慧前來請教,由我授意殺人。」
「你又來了!」昭昧皺眉。
李素節道:「如此,武四可殺,你亦不必牽涉其中。」
昭昧道:「可你卻要代我受累。」
「但能將風險降到最低。」李素節道:「你我之交人盡皆知,即便我『私自』下令誅殺武四,他們也將料到你只會輕輕放下,武家再是對我怒目而視,於我也損傷不大。」
「是啊。」昭昧嘲諷道:「你只做了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罷了。」
李素節垂眸,道:「或者再想想,若能兩全,自然最好。」
昭昧眉毛動了動,忍不住說:「你倒是咬定了要殺武四。」
李素節反問:「你難道不這樣想?」
昭昧沒有反駁。
李素節一笑:「為禁僄一事,我們先後投入多少精力,上千人為此人頭落地,倘若此番武四逃過一劫,非但君威受損,更是前功盡棄、毀於一旦。況且……此事本已觸及眾多利益,倘若不能貫徹到底,待其捲土重來,後果更是難料。相比之下,殺武四至少後果明確。」
昭昧目光微動,忽然問:「殺武四的後果是什麼?」
昭昧未嘗不知,可她問了,李素節便答:「武家如今由武三作主,他與武四關係極密切,武四若死,無論面上如何,私下武三必然變臉。再以武四膽敢涉足此案來看,武家已然膨脹,恐怕要結黨營私,以懟陛下——這便是目光短淺的害處了。」
換做崔家,以崔廊中城府,家人若牽涉此事,他只怕要主動將對方扭送牢獄,向昭昧告罪,以摘出全族,也不需她們為此操心。
昭昧沉吟片刻,說:「那就殺。」
李素節問:「如何殺?」
「當然是——」昭昧得意微笑:「直接殺咯。」
因她這輕飄飄一語,武四人頭落地,震驚朝堂。
所有人都感受到昭昧無與倫比的決心,待沈慧帶領一干人馬將大昭每一寸土地翻覆,完成全面清洗,便是身居高位者亦遭屠戮,再不敢有人頂風作案。
民間環境為之廓清,然而朝堂風波卻潛藏其中。
一連幾日,武三告病不朝。誰都知曉其中緣由,而昭昧任他告病,似君臣對峙,不予任何安撫。多日不見昭昧旨意,武三大概明白不可能因此得利,只能調整策略,大病初癒,復歸朝堂,痛哭流涕地向昭昧請罪。昭昧樂得順水推舟。
她此時更在意的反而是此次清查後的遺留問題。龐大的遺留問題。
查處案例雖有眾多平民參與,然而總有官員居中提供庇護,故此那些斷頭屍體中有相當一部分屬於他們,導致諸多官位空缺。
昭昧只負責六品以上官員除授,其她由吏部定奪,然而此次事大,她親自召見李流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