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臘八那日,平王府里熬了熱騰騰的臘八粥,李長羲從白檀手裡接過碗,眼神示意她將另一碗粥撤下去。白檀雖不理解這是何故,但還是聽話地退了出去。
「還記得去年這個時候我們在哪兒嗎?」李長羲舀起一勺熱騰騰的粥送到蘇雲喬唇邊。
「我當然記得,去年這個時候我們在錦城外的望山寺。」蘇雲喬嘗了一口,溫熱的甜粥下肚,她難得沒有反胃的感覺,「我還說這叫同『粥』共濟。」
李長羲唇角有了笑意,眼神愈發溫柔,關切地問:「你今日胃口怎樣?」
「比前陣子好多了。」蘇雲喬欣然道。
兩人還沒說幾句的話,杜五福又著急忙慌地跑進來,撞破了二人恬適溫情的氛圍。
「主子,宮裡不大好。」
聞言,李長羲沒敢耽擱,放下碗起身披上大氅就匆忙進宮去了。
白檀才將另一碗臘八粥送回小廚房,一轉身就看見李長羲疾步如飛的背影,有些茫然地站在門外,許久才回過神來,匆匆邁進房內。
「殿下這又是要去哪兒?」
蘇雲喬方才看杜五福那著急的神情,心裡猜到恐有大事發生,抬頭與白檀相視,道:「宮裡情況不好,隨時準備著吧。」
當晚李長羲沒有回府,往後兩天也一直守在宮裡,期間杜五福回來傳過消息,大致交代了宮裡的情況。
起因是寧王自知奪嫡無望,吳虞與她身後的齊國公便徹底失去了意義,寧王對母妃安排的婚事愈發不滿,於是遞了摺子請求與吳虞和離。榮和帝一時沒忍住又發了大火,當時就吐了一大口血,還沒來得及傳召寧王,整個人就倒在了御案前。
這已經是皇帝第三次被氣暈過去了,病情一次比一次兇險,前兩次昏迷當天就被太醫喚醒回來,這一回卻是遲遲不能甦醒。
據太醫所說,以榮和帝現在的身體狀況,即便他能再次睜開眼睛,恐怕往後也下不了床了。
臘月十四日深夜,一陣鐘聲驚醒了整座洛城。
蘇雲喬起身裹上厚重的外衣走出庭院,隨後王秀寧也從院裡趕了過來,婆媳二人對視一眼,一時無話。
「母親也聽見了?」蘇雲喬問道。
王秀寧點點頭,隨後緊握住她的手,擔憂地問:「陛下大喪,身後事冗雜繁重,你的身體能堅持嗎?」
蘇雲喬輕撫隆起的腹部,心裡糾結了一番才道:「我沒事,母親不必擔心我。」
…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進洛城,各府的馬車湧入宮城。縞素與白雪融為一體,沉重的氛圍壓得人喘不過氣。
自從榮和帝因病輟朝一個月時期,宮裡宮外都做好了準備,在歲末之際等到皇帝駕崩的噩耗,眾人只是恍惚了一陣子,很快就按部就班地操辦起榮和帝的喪事,以及著手準備新皇繼位的事宜。
蘇雲喬在榮和帝駕崩次日進了宮就沒再回平王府,省得在宮裡宮外兩頭奔波,也是為了防止在宮外遇上什麼危險。
其實後者的擔憂有些多餘了,榮和帝早已掐斷了蕭婕妤與宮外的聯繫,寧王如今孤立無援,即使有不臣之心,也掀不起半點風浪。
過了兩日,蘇雲喬發現杜五福不見了。
她知道杜五福是榮和帝放在李長羲身邊的耳目,卻也看到杜五福對李長羲是如何盡心盡力的。她再三猶豫,還是沒忍住問了一句杜五福的下落。
李長羲還是念舊,他查閱了杜五福入宮時的身世檔案,將他送回了原籍。
京中沉悶的氛圍一直持續到新一年正月末,李長羲在太極宮正式繼位,改年號為祐平。
雖是著急忙慌改了年號,但新帝的登基大典以及一應冊封儀式還在籌劃當中。
四月,蘇雲喬在宮中生下一女,李長羲為她起名嘉和。
七月,李長羲幹了件大事。
他在大朝會上道出蘇承宗藏匿陸大娘子、並且替陸重山養了十六年女兒的事情,為蘇雲喬恢復了陸氏嫡女的身份,並冊封她為中宮皇后,冊封禮與登基大典一同舉行。
八月,登基大典終於如期而至。
之後李長羲又下旨尊封生母王氏為皇太后,追封生父李元晟為英哲皇帝,給兩個親弟弟各自封王。
祐平二年初,北方大定。尉遲綸與王開翳強強聯合,攻破了北國都城。王開翳留駐北地,尉遲綸則班師回朝,進京接受封賞。
大軍回京那日,李長羲與蘇雲喬親臨城門為眾將士接風。
蘇雲喬忽而輕聲道:「聽聞先帝剛登基的時候也曾立志成為仁德直明君,一度廣開言路、整頓官僚之風,選賢任能、禮賢下士。榮和初年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李長羲幾乎是一瞬間就猜到了她的心事,轉頭對上她明亮的眼眸,說:「如果有一天,我也有了狹隘多疑、好大喜功的苗頭,喬喬定要教我懸崖勒馬。」
「你已是皇帝,如果有一天你真要步入先帝的後塵,必定連我的話也聽不進去了,我如何勸你回頭?」
蘇雲喬握住他的手,目光灼然,無比認真道:「李長羲,你答應我,一定一定要做個好皇帝。」
「好,我答應你。」李長羲承諾道。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還記得去年這個時候我們在哪兒嗎?」李長羲舀起一勺熱騰騰的粥送到蘇雲喬唇邊。
「我當然記得,去年這個時候我們在錦城外的望山寺。」蘇雲喬嘗了一口,溫熱的甜粥下肚,她難得沒有反胃的感覺,「我還說這叫同『粥』共濟。」
李長羲唇角有了笑意,眼神愈發溫柔,關切地問:「你今日胃口怎樣?」
「比前陣子好多了。」蘇雲喬欣然道。
兩人還沒說幾句的話,杜五福又著急忙慌地跑進來,撞破了二人恬適溫情的氛圍。
「主子,宮裡不大好。」
聞言,李長羲沒敢耽擱,放下碗起身披上大氅就匆忙進宮去了。
白檀才將另一碗臘八粥送回小廚房,一轉身就看見李長羲疾步如飛的背影,有些茫然地站在門外,許久才回過神來,匆匆邁進房內。
「殿下這又是要去哪兒?」
蘇雲喬方才看杜五福那著急的神情,心裡猜到恐有大事發生,抬頭與白檀相視,道:「宮裡情況不好,隨時準備著吧。」
當晚李長羲沒有回府,往後兩天也一直守在宮裡,期間杜五福回來傳過消息,大致交代了宮裡的情況。
起因是寧王自知奪嫡無望,吳虞與她身後的齊國公便徹底失去了意義,寧王對母妃安排的婚事愈發不滿,於是遞了摺子請求與吳虞和離。榮和帝一時沒忍住又發了大火,當時就吐了一大口血,還沒來得及傳召寧王,整個人就倒在了御案前。
這已經是皇帝第三次被氣暈過去了,病情一次比一次兇險,前兩次昏迷當天就被太醫喚醒回來,這一回卻是遲遲不能甦醒。
據太醫所說,以榮和帝現在的身體狀況,即便他能再次睜開眼睛,恐怕往後也下不了床了。
臘月十四日深夜,一陣鐘聲驚醒了整座洛城。
蘇雲喬起身裹上厚重的外衣走出庭院,隨後王秀寧也從院裡趕了過來,婆媳二人對視一眼,一時無話。
「母親也聽見了?」蘇雲喬問道。
王秀寧點點頭,隨後緊握住她的手,擔憂地問:「陛下大喪,身後事冗雜繁重,你的身體能堅持嗎?」
蘇雲喬輕撫隆起的腹部,心裡糾結了一番才道:「我沒事,母親不必擔心我。」
…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進洛城,各府的馬車湧入宮城。縞素與白雪融為一體,沉重的氛圍壓得人喘不過氣。
自從榮和帝因病輟朝一個月時期,宮裡宮外都做好了準備,在歲末之際等到皇帝駕崩的噩耗,眾人只是恍惚了一陣子,很快就按部就班地操辦起榮和帝的喪事,以及著手準備新皇繼位的事宜。
蘇雲喬在榮和帝駕崩次日進了宮就沒再回平王府,省得在宮裡宮外兩頭奔波,也是為了防止在宮外遇上什麼危險。
其實後者的擔憂有些多餘了,榮和帝早已掐斷了蕭婕妤與宮外的聯繫,寧王如今孤立無援,即使有不臣之心,也掀不起半點風浪。
過了兩日,蘇雲喬發現杜五福不見了。
她知道杜五福是榮和帝放在李長羲身邊的耳目,卻也看到杜五福對李長羲是如何盡心盡力的。她再三猶豫,還是沒忍住問了一句杜五福的下落。
李長羲還是念舊,他查閱了杜五福入宮時的身世檔案,將他送回了原籍。
京中沉悶的氛圍一直持續到新一年正月末,李長羲在太極宮正式繼位,改年號為祐平。
雖是著急忙慌改了年號,但新帝的登基大典以及一應冊封儀式還在籌劃當中。
四月,蘇雲喬在宮中生下一女,李長羲為她起名嘉和。
七月,李長羲幹了件大事。
他在大朝會上道出蘇承宗藏匿陸大娘子、並且替陸重山養了十六年女兒的事情,為蘇雲喬恢復了陸氏嫡女的身份,並冊封她為中宮皇后,冊封禮與登基大典一同舉行。
八月,登基大典終於如期而至。
之後李長羲又下旨尊封生母王氏為皇太后,追封生父李元晟為英哲皇帝,給兩個親弟弟各自封王。
祐平二年初,北方大定。尉遲綸與王開翳強強聯合,攻破了北國都城。王開翳留駐北地,尉遲綸則班師回朝,進京接受封賞。
大軍回京那日,李長羲與蘇雲喬親臨城門為眾將士接風。
蘇雲喬忽而輕聲道:「聽聞先帝剛登基的時候也曾立志成為仁德直明君,一度廣開言路、整頓官僚之風,選賢任能、禮賢下士。榮和初年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李長羲幾乎是一瞬間就猜到了她的心事,轉頭對上她明亮的眼眸,說:「如果有一天,我也有了狹隘多疑、好大喜功的苗頭,喬喬定要教我懸崖勒馬。」
「你已是皇帝,如果有一天你真要步入先帝的後塵,必定連我的話也聽不進去了,我如何勸你回頭?」
蘇雲喬握住他的手,目光灼然,無比認真道:「李長羲,你答應我,一定一定要做個好皇帝。」
「好,我答應你。」李長羲承諾道。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