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李長羲帶著宮中太醫回到平王府,不出一刻鐘,太醫確認蘇雲喬有孕無疑,回宮報喜去了。
次日早朝,榮和帝下旨降了蘇承宗的官職,另罰他與寧王半年俸祿,同時下令將蘇雲華送去城外的尼姑庵。
這個處罰已經是極輕了,寧王仍是不滿。
寧王當廷為蘇雲華求情,歷數自己負傷以來蘇女如何盡心盡力服侍他養傷,請聖上為他與蘇雲華賜婚。榮和帝被他氣得當場咳了血,被太監宮女請回寢殿服藥去了,此事不了了之。
蕭婕妤自從受三皇子牽連禁足宮中,至今還未解開禁令,自是沒有辦法與寧王通信。
壽陽公主急得跑到寧王府上,將寧王訓了一通:「你非得這時候與父皇對著干?父皇原就因為李明景的事情氣出了毛病,你這時候去添把火,不忠不孝的名聲你就得擔一半!」
寧王憤然:「我心儀的女子就要剃髮出家了,我怎能裝聾作啞?」
壽陽公主氣結,在心裡將蘇雲華這個禍害辱罵了數遍,壓著怒氣與寧王講道理:「暫避風頭,暫避風頭你懂不懂?蘇女只是暫時發配垂雲庵,又不是一去不返,你何時能學會遇事沉著冷靜三思後行?」
寧王抿緊唇不語,若有所思。
他自然明白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已經跌到谷底,他與太極宮那個位置是越來越遠了。
他焦急過,又無計可施。
壽陽公主見他似有悔意,終於鬆了口氣,百般叮囑他挽回聖心,直念叨到寧王不耐煩地下了逐客令她才離開。
九月,榮和帝輟朝十日,終於親臨大朝會。
王祿取出一卷聖旨,當廷宣讀——
第 80 章
冊立李長羲為皇太孫的旨意一出, 殿中眾人沉寂了許久。
此事說意外其實在意料之中,三皇子與寧王相繼犯事葬送自己的前程,現下能拿得出手擔負起祖宗基業的皇子皇孫就只剩李長羲一人。
要說在意料之中, 其實也有些令人驚訝。皇帝遲遲不肯立儲,先前大臣日日催月月催都催不動,許多人已經默認了皇帝要等到最後一刻才交代後事。
想起皇帝先前因病輟朝,群臣各懷心事, 倒是沒人敢出聲。
朝中沒有異議,況且榮和帝直接下聖旨,根本也沒有給大臣反對的機會, 李長羲就在眾人的矚目中領旨謝恩。寧王不甘地盯著他的背影,卻也無可奈何。
除了冊立太孫,王祿還宣讀了一道聖旨, 那便是令周韞衡頂上了空置已久的丞相之位, 順便批准了皇甫禪告老還鄉的請求。
京中消息傳得快,李長羲散朝之後還留在太極宮內議事, 立太孫的消息已經在宮外傳開了, 平王府周圍熱鬧非凡, 各家下人爭相來替主家送禮道賀。
王秀寧怕人來人往打擾蘇雲喬養胎,獨自攬下人情往來的諸多繁務。
等到李長羲從宮裡回來, 平王府的前院已經被成箱的賀禮堆滿了。他走進院裡還忍不住回頭看, 面上少有些許遲疑。
「一日之內收這麼多禮,是不是太招搖了?」
蘇雲喬道:「這都是母親仔細篩查過才留下的, 沒什麼昂貴的東西, 大多是圖吉利的小玩意。」
「既是母親掌過眼的, 那就收進庫房吧。」李長羲挽住蘇雲喬的手,溫聲道:「陛下準備下個月初為我辦冊封禮, 此事決定得太匆忙,禮部來不及準備,只能一切從簡。」
蘇雲喬不禁問:「為何要這麼趕?」
「陛下突然之間病倒,雖天天聽身邊人呼萬歲萬歲,但也知道年壽有時盡,大抵是害怕了。」李長羲道:「再說你如今懷著孩子,下個月正是胎兒穩定又不顯笨重的好時候。再往後延數月,你與陛下都經不起折騰。」
深秋的風攜著刺骨的寒意襲來,蘇雲喬抱緊了李長羲的手臂,沉默了一會兒,與他並肩走進屋內。炭盆里炭火燒得正旺,瞬間驅散了凜冽的寒氣。
待下人都識趣地退出殿外,蘇雲喬不禁喃喃說道:「我聽說人在臨終之前,自己就會有所預感。陛下突然這麼急於立儲,會不會是有所感知?」
李長羲道:「無論如何,儘早做準備總好過臨時變故來得措手不及。」
…
初冬來臨時,皇太孫冊封禮在東宮舉行。
李長羲身上穿著父親幾年前穿過的吉服,在榮和帝複雜的目光中走完了流程。蘇雲喬也穿上了從前王秀寧做太子妃時穿過的吉服,從平王世子妃搖身一變成了太孫妃。
按理說李長羲成為儲君以後應該搬回東宮居住,但蘇雲喬的身體經不起遷宮這樣的大動作,兩人就暫且不挪窩,繼續住在宮外。
冊封禮結束的第二天,皇甫禪踏上了南下錦城的路途。其實今年春天他就想離開京城了,偏偏朝中屢生事端、變故不斷,將他還鄉的行程拖延到今日。
李長羲在城門外目送皇甫禪的馬車遠去,頗有些感慨。去年這個時候他與蘇雲喬一同南下,哪能想到短短一年間會有這麼多變數。
步入臘月,京城被大雪覆蓋,一眼望去儘是望不到邊際的皚皚霜色。年關將至,宮裡宮外全然沒有即將辭舊迎新的喜氣,反倒人心惶惶、氣氛沉重。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次日早朝,榮和帝下旨降了蘇承宗的官職,另罰他與寧王半年俸祿,同時下令將蘇雲華送去城外的尼姑庵。
這個處罰已經是極輕了,寧王仍是不滿。
寧王當廷為蘇雲華求情,歷數自己負傷以來蘇女如何盡心盡力服侍他養傷,請聖上為他與蘇雲華賜婚。榮和帝被他氣得當場咳了血,被太監宮女請回寢殿服藥去了,此事不了了之。
蕭婕妤自從受三皇子牽連禁足宮中,至今還未解開禁令,自是沒有辦法與寧王通信。
壽陽公主急得跑到寧王府上,將寧王訓了一通:「你非得這時候與父皇對著干?父皇原就因為李明景的事情氣出了毛病,你這時候去添把火,不忠不孝的名聲你就得擔一半!」
寧王憤然:「我心儀的女子就要剃髮出家了,我怎能裝聾作啞?」
壽陽公主氣結,在心裡將蘇雲華這個禍害辱罵了數遍,壓著怒氣與寧王講道理:「暫避風頭,暫避風頭你懂不懂?蘇女只是暫時發配垂雲庵,又不是一去不返,你何時能學會遇事沉著冷靜三思後行?」
寧王抿緊唇不語,若有所思。
他自然明白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已經跌到谷底,他與太極宮那個位置是越來越遠了。
他焦急過,又無計可施。
壽陽公主見他似有悔意,終於鬆了口氣,百般叮囑他挽回聖心,直念叨到寧王不耐煩地下了逐客令她才離開。
九月,榮和帝輟朝十日,終於親臨大朝會。
王祿取出一卷聖旨,當廷宣讀——
第 80 章
冊立李長羲為皇太孫的旨意一出, 殿中眾人沉寂了許久。
此事說意外其實在意料之中,三皇子與寧王相繼犯事葬送自己的前程,現下能拿得出手擔負起祖宗基業的皇子皇孫就只剩李長羲一人。
要說在意料之中, 其實也有些令人驚訝。皇帝遲遲不肯立儲,先前大臣日日催月月催都催不動,許多人已經默認了皇帝要等到最後一刻才交代後事。
想起皇帝先前因病輟朝,群臣各懷心事, 倒是沒人敢出聲。
朝中沒有異議,況且榮和帝直接下聖旨,根本也沒有給大臣反對的機會, 李長羲就在眾人的矚目中領旨謝恩。寧王不甘地盯著他的背影,卻也無可奈何。
除了冊立太孫,王祿還宣讀了一道聖旨, 那便是令周韞衡頂上了空置已久的丞相之位, 順便批准了皇甫禪告老還鄉的請求。
京中消息傳得快,李長羲散朝之後還留在太極宮內議事, 立太孫的消息已經在宮外傳開了, 平王府周圍熱鬧非凡, 各家下人爭相來替主家送禮道賀。
王秀寧怕人來人往打擾蘇雲喬養胎,獨自攬下人情往來的諸多繁務。
等到李長羲從宮裡回來, 平王府的前院已經被成箱的賀禮堆滿了。他走進院裡還忍不住回頭看, 面上少有些許遲疑。
「一日之內收這麼多禮,是不是太招搖了?」
蘇雲喬道:「這都是母親仔細篩查過才留下的, 沒什麼昂貴的東西, 大多是圖吉利的小玩意。」
「既是母親掌過眼的, 那就收進庫房吧。」李長羲挽住蘇雲喬的手,溫聲道:「陛下準備下個月初為我辦冊封禮, 此事決定得太匆忙,禮部來不及準備,只能一切從簡。」
蘇雲喬不禁問:「為何要這麼趕?」
「陛下突然之間病倒,雖天天聽身邊人呼萬歲萬歲,但也知道年壽有時盡,大抵是害怕了。」李長羲道:「再說你如今懷著孩子,下個月正是胎兒穩定又不顯笨重的好時候。再往後延數月,你與陛下都經不起折騰。」
深秋的風攜著刺骨的寒意襲來,蘇雲喬抱緊了李長羲的手臂,沉默了一會兒,與他並肩走進屋內。炭盆里炭火燒得正旺,瞬間驅散了凜冽的寒氣。
待下人都識趣地退出殿外,蘇雲喬不禁喃喃說道:「我聽說人在臨終之前,自己就會有所預感。陛下突然這麼急於立儲,會不會是有所感知?」
李長羲道:「無論如何,儘早做準備總好過臨時變故來得措手不及。」
…
初冬來臨時,皇太孫冊封禮在東宮舉行。
李長羲身上穿著父親幾年前穿過的吉服,在榮和帝複雜的目光中走完了流程。蘇雲喬也穿上了從前王秀寧做太子妃時穿過的吉服,從平王世子妃搖身一變成了太孫妃。
按理說李長羲成為儲君以後應該搬回東宮居住,但蘇雲喬的身體經不起遷宮這樣的大動作,兩人就暫且不挪窩,繼續住在宮外。
冊封禮結束的第二天,皇甫禪踏上了南下錦城的路途。其實今年春天他就想離開京城了,偏偏朝中屢生事端、變故不斷,將他還鄉的行程拖延到今日。
李長羲在城門外目送皇甫禪的馬車遠去,頗有些感慨。去年這個時候他與蘇雲喬一同南下,哪能想到短短一年間會有這麼多變數。
步入臘月,京城被大雪覆蓋,一眼望去儘是望不到邊際的皚皚霜色。年關將至,宮裡宮外全然沒有即將辭舊迎新的喜氣,反倒人心惶惶、氣氛沉重。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