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頁
李小寒正色道,“族長,這世道,是挑戰,也是機遇。不要只看著一個人,一族人,看看定城,看看天下。欲要取之必先予之,我們想要得到收穫,就要先付出更多的成本。”
是呀,即使是最懂算計的李族長,也必須承認,李小寒如今的名譽、權勢、地位、財富,已經遠遠超過獨守秘方經營所得。
退一步來說,即使死守秘方能得到更多的財富,可只有財富,本就是一件危險之物,若沒有能力守護,過多的財富反而只能帶來災禍。
可是損失一部分財富,可以得到更多,更多的人心、更多的威望、更多的機會……
不是說王爺明年開春會揮兵京城嘛。若是他們李氏一族,若是他們李氏一族能在其中得到某些機遇,說不準他們李氏一族能在定城經營成一個世家……
一瞬間,李族長只覺得心快要跳出胸腔,全身的血液都在滾燙的流動。
“成,幹了!”
世事或許如洪流滾滾而來,但並非所有人都只能掙扎求生,總有一些弄潮兒,站在了時代的風口,不僅想要保全自身,也希望能帶著眾人,一路乘碧波斬風浪而行。
第203章
石頭村是定城外的一個小村落, 剛好位於平山村去往府城的必經之路上,比平山村離府城更近。
按理說,靠近大城市的村落, 天然的更具優勢, 一般都會發展得更好一點。
多年前, 平山村人就曾占著能一日來回府城這個優勢,早出晚歸, 賣點土特產,日積月累,很是能改善一點生活。連李小寒的起家,也是府城開始。
但這不包括石頭村,無他,石頭村名副其實, 是一個遍地石頭的村落。
若是大塊石頭還好, 採石為生也不失為一條活路。可是石頭村就是普通的細碎石頭, 既不夠大塊齊整, 也不夠漂亮奪目,除了能整點路, 丁點用都沒有。
這樣的石頭村, 最好的田地, 細細梳理過之後, 也只評得上三等旱田。
田地貧瘠便算了, 石頭村還不靠近河流水源, 只能打井。在農耕時代, 沒有就近的水源光靠挑水想要種好田, 那就是天荒夜談,累死村里壯丁也做不到。
因此, 石頭村里人人窮得叮噹響,永遠都是勒緊褲腰單餓得兩眼發光。
幸而祖輩相傳,村里漢子多多少少有一點獵戶的手藝,靠著一起互相幫忙狩獵山裡的獵物,艱難的維持生活。
但是,這都是當年了,如今的石頭村,可不再是舊日模樣。
從遠處看石頭村,最先入目的便是各處房屋井然有序,道路寬闊平整。青磚灰瓦,屋檐錯落,縱有幾家還是半磚石半泥石,也是整整齊齊的好房屋,跟當年的茅草屋相比,可謂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最重要的是,人聲鼎沸,車馬來往,生機一片,一看就是一個繁華富足的好地方。
別說外人,即使石頭村的老住戶也不敢相信,曾經窮到以為永遠吃不飽肚子的石頭村人,居然也有這樣的一天。
而這,不過是經歷了短短三年時間。
這三年裡,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村口最前那家屋舍前,一個頭髮灰白穿著褐色棉布衣裳的老嫗看著眼前之景,有一點走神。
這一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不過是來往平山村的商隊越來越多,他們跟著在村里開了些客舍,在屋後山里種了些藥材,然後就……
“老人家,這裡能住店不?”一匹快馬從前面疾馳而來,馬上的漢子滿臉風塵,著急朝著老嫗問道。
“有的,有的,我們有三間大床房,還有三間大通鋪房,不知客官你要幾間?”回憶中的老嫗被打斷了沉思,臉上堆阿瑪尼了笑容答道。
馬上來客眉頭略皺,似乎不是很滿意,不過停頓片刻,還是妥協了,“這幾間房我們都要了。準備三十人的食物和水,我們的人半個時辰後到。”
說罷,爽快扔下一塊碎銀子,“我姓趙,這是定金。”
至於怕不怕被吞了定金。嗨,他跑定城平山村這一帶多少趟了,路上的村落不說一清二楚,也是心裡有數。
石頭村的這些客舍,都是自家屋子格出來的,通家大小都在這裡,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再說,這定城附近吧,做生意有一點好:穩!
往來路子穩妥,據說用軍隊狠狠鎮壓過山匪,一路上安生得很;貨物的價格穩定,波動不大,他們不必憂心遇到臨時漲價,不賺反虧;這裡的人做生意穩當,偷蒙拐騙不是沒有,但比其他的地方少許多,一旦被證實了,他們當地官府還會出面處理,為他們這些外地客商主持公道。
因此不僅他們這些外地客商不怕,本地人也不會為了這丁點碎銀毀了自己的名聲。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是呀,即使是最懂算計的李族長,也必須承認,李小寒如今的名譽、權勢、地位、財富,已經遠遠超過獨守秘方經營所得。
退一步來說,即使死守秘方能得到更多的財富,可只有財富,本就是一件危險之物,若沒有能力守護,過多的財富反而只能帶來災禍。
可是損失一部分財富,可以得到更多,更多的人心、更多的威望、更多的機會……
不是說王爺明年開春會揮兵京城嘛。若是他們李氏一族,若是他們李氏一族能在其中得到某些機遇,說不準他們李氏一族能在定城經營成一個世家……
一瞬間,李族長只覺得心快要跳出胸腔,全身的血液都在滾燙的流動。
“成,幹了!”
世事或許如洪流滾滾而來,但並非所有人都只能掙扎求生,總有一些弄潮兒,站在了時代的風口,不僅想要保全自身,也希望能帶著眾人,一路乘碧波斬風浪而行。
第203章
石頭村是定城外的一個小村落, 剛好位於平山村去往府城的必經之路上,比平山村離府城更近。
按理說,靠近大城市的村落, 天然的更具優勢, 一般都會發展得更好一點。
多年前, 平山村人就曾占著能一日來回府城這個優勢,早出晚歸, 賣點土特產,日積月累,很是能改善一點生活。連李小寒的起家,也是府城開始。
但這不包括石頭村,無他,石頭村名副其實, 是一個遍地石頭的村落。
若是大塊石頭還好, 採石為生也不失為一條活路。可是石頭村就是普通的細碎石頭, 既不夠大塊齊整, 也不夠漂亮奪目,除了能整點路, 丁點用都沒有。
這樣的石頭村, 最好的田地, 細細梳理過之後, 也只評得上三等旱田。
田地貧瘠便算了, 石頭村還不靠近河流水源, 只能打井。在農耕時代, 沒有就近的水源光靠挑水想要種好田, 那就是天荒夜談,累死村里壯丁也做不到。
因此, 石頭村里人人窮得叮噹響,永遠都是勒緊褲腰單餓得兩眼發光。
幸而祖輩相傳,村里漢子多多少少有一點獵戶的手藝,靠著一起互相幫忙狩獵山裡的獵物,艱難的維持生活。
但是,這都是當年了,如今的石頭村,可不再是舊日模樣。
從遠處看石頭村,最先入目的便是各處房屋井然有序,道路寬闊平整。青磚灰瓦,屋檐錯落,縱有幾家還是半磚石半泥石,也是整整齊齊的好房屋,跟當年的茅草屋相比,可謂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最重要的是,人聲鼎沸,車馬來往,生機一片,一看就是一個繁華富足的好地方。
別說外人,即使石頭村的老住戶也不敢相信,曾經窮到以為永遠吃不飽肚子的石頭村人,居然也有這樣的一天。
而這,不過是經歷了短短三年時間。
這三年裡,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村口最前那家屋舍前,一個頭髮灰白穿著褐色棉布衣裳的老嫗看著眼前之景,有一點走神。
這一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不過是來往平山村的商隊越來越多,他們跟著在村里開了些客舍,在屋後山里種了些藥材,然後就……
“老人家,這裡能住店不?”一匹快馬從前面疾馳而來,馬上的漢子滿臉風塵,著急朝著老嫗問道。
“有的,有的,我們有三間大床房,還有三間大通鋪房,不知客官你要幾間?”回憶中的老嫗被打斷了沉思,臉上堆阿瑪尼了笑容答道。
馬上來客眉頭略皺,似乎不是很滿意,不過停頓片刻,還是妥協了,“這幾間房我們都要了。準備三十人的食物和水,我們的人半個時辰後到。”
說罷,爽快扔下一塊碎銀子,“我姓趙,這是定金。”
至於怕不怕被吞了定金。嗨,他跑定城平山村這一帶多少趟了,路上的村落不說一清二楚,也是心裡有數。
石頭村的這些客舍,都是自家屋子格出來的,通家大小都在這裡,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再說,這定城附近吧,做生意有一點好:穩!
往來路子穩妥,據說用軍隊狠狠鎮壓過山匪,一路上安生得很;貨物的價格穩定,波動不大,他們不必憂心遇到臨時漲價,不賺反虧;這裡的人做生意穩當,偷蒙拐騙不是沒有,但比其他的地方少許多,一旦被證實了,他們當地官府還會出面處理,為他們這些外地客商主持公道。
因此不僅他們這些外地客商不怕,本地人也不會為了這丁點碎銀毀了自己的名聲。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