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頁
謝慈到了北境大營的駐地,神鳧迎了他,一路無人阻攔,他衝進了中帳。
撲面濃郁的藥草味熏得人眼睛不舒服。
芙蕖帶著一個不知所措的孫小姐守在榻前。
謝慈趕上了,在荊韜閉眼前的最後一刻。
那位已經走到生命盡頭、耗盡了心血的老人,緩緩轉頭看著他,然後閉上了雙眼,咽下了最後一口氣,溘然長逝。
帳中靜悄悄的,連嚎哭聲都沒有。
謝慈環視屋裡的人,問:「他留了什麼話?」
神鳧答:「死守,死守消息,死守邊境。」
謝慈慢慢的挪過去,在榻前坐下了,低頭望著荊韜露在被褥外枯瘦的手,摸了摸,還殘留著一絲溫度。
又是一個終老北境的將軍。
荊韜膝下無子。
他年輕時剛新婚沒幾日,就追隨謝老侯爺往北境建功立業了,不了,卻由於帝王疑心,一生都流放在此地,不得歸家。
幾十年間,家中老母病逝,妻子獨守空房,夜夜守在潁河畔,興許連她自己都不知道等的希望在哪裡。
神鳧將荊韜的手塞回了被子裡,又親力親為換上衣服,然後對謝慈道:「北鄂近來小動作不斷,今年冬雪下的太頻,關外的日子不好過,北鄂那群狼您是知道的,越是難熬,就越是不安分。」
謝慈臉色沉鬱發白,問:「你有什麼想法。」
神鳧道:「將軍臥病時,預感到不好,再三叮囑,務必穩住軍心,至少等撐到明年開春。」
北境的駐軍是荊韜一手栽培出的,但說實話,這種苦寒之地,多年得不到京中的重視,極難養出帥才。更何況他們流放這些年,京中的軍餉和支援都跟不上,老將們死的死,病的病,軍隊人數一年比一年少,而新鮮的小將們又寥寥無幾。
做個不祥的比喻,他們像是已經走到山頭的日頭,不再灼人熱烈,只剩下不溫不火的餘暉,都是強撐。
荊韜的喪事秘而不發。
皇上趕來的時候,正好北鄂的騎兵在入夜時分又發動了劫掠。
明鏡司護衛著皇上,與救援的軍隊碰面,被接回了中帳。
此時一片兵荒馬亂,謝慈和芙蕖都不在帳中,皇上只見到了被妥善安置的孫小姐,兩個人相視久久無言。
謝慈直到天亮時分才會營,身上帶著揮之不去的血腥味,芙蕖跟在他身邊,他們很少交流,只偶爾眼神交錯,但也沒有太多的停留。
皇上感覺到不安,問道:「外面……戰況如何?」
謝慈竟然還能在軍營里抽閒泡出一壺熱茶,當然,有些廉價,遞給皇上和孫小姐,他說:「等天亮,請明鏡司護送皇上回京吧。」
荊韜的遺體送進了棺材裡,幾兩薄木板,停放在帳中,有些寒酸。
皇上搖頭:「朕想多留些時日。」
謝慈不再勸,隨他了。
北境駐軍面對這種程度的騷擾,已經習以為常了,應戰默契十足,死傷極少。
荊韜帳下的一些老將們在擊退敵軍後,著手清點傷亡,冷硬的乾糧湊合著果腹,但還是給皇上端了熱菜和湯水。
謝慈和芙蕖陪著去安葬荊韜。
墓地就選在後山西面的一處安靜所在。
那里一眼望去,成百上千的墓碑,都是這些年葬身異地他鄉的同袍。
芙蕖走在及腰的荒草里,凝視著那些冰冷的石碑,其中有很多是需要她遷墳的墓。
那些將士們家在南邊,皆是因一道聖旨回不去,才暫且安置於此。
謝慈的目光追著芙蕖的身影,在漫山枯黃又潔白的色調中,漸漸有些恍惚了。
神鳧等人親力親為將土埋上,年輕人擦了擦臉上的汗,到謝慈身邊,問道:「你什麼時候走?」
謝慈說:「留一段時日……至少等到明年開春吧。」
神鳧頓了一下,然後小聲說:「其實你不必勉強……」
謝慈轉頭望著他,那雙安靜的眼睛裡透著審視,對於神鳧來說,極有壓力。
神鳧解釋道:「起初,我是對你不太友好,總覺得你身為謝老侯爺的血脈,躲在燕京冷心冷清,實在配不上良將之後……前段日子,荊老將軍病重時,與我說了幾句當年的——秘辛。原來是我們不該苛責你。」
謝老侯爺的生命被他自己割裂成了兩個天地。
一部分與北境糾纏不清,是他割捨不掉的羈絆。
一部分與燕京扯上了瓜葛,承載著他克制不住的恨。
很不幸,謝慈是後者。
北境的一根毛都挨不上他。
芙蕖轉身往回走,應當是已經記下了某些特殊的名字。
謝慈平靜地說道:「我卸任之後,有點無處可去的意思,倘若你們北境不介意多兩個人的口糧,便收留我們一陣子吧。」
倒也沒人敢說不。
謝慈在荊韜的墳前撂下這麼一句話,回到中帳,就向皇帝請旨,在北境謀個閒職呆一段時間。
皇上心知是等不到謝慈同行回京了,遂了他的願,給了一道旨意,便盤算著回京。
——「糧草,軍餉補給,還有增援很快就到,朕會派可靠的人督辦此事,諸位將軍若還有其他要求,可一併上奏,朕會認真考量,再給諸位答覆。」
撲面濃郁的藥草味熏得人眼睛不舒服。
芙蕖帶著一個不知所措的孫小姐守在榻前。
謝慈趕上了,在荊韜閉眼前的最後一刻。
那位已經走到生命盡頭、耗盡了心血的老人,緩緩轉頭看著他,然後閉上了雙眼,咽下了最後一口氣,溘然長逝。
帳中靜悄悄的,連嚎哭聲都沒有。
謝慈環視屋裡的人,問:「他留了什麼話?」
神鳧答:「死守,死守消息,死守邊境。」
謝慈慢慢的挪過去,在榻前坐下了,低頭望著荊韜露在被褥外枯瘦的手,摸了摸,還殘留著一絲溫度。
又是一個終老北境的將軍。
荊韜膝下無子。
他年輕時剛新婚沒幾日,就追隨謝老侯爺往北境建功立業了,不了,卻由於帝王疑心,一生都流放在此地,不得歸家。
幾十年間,家中老母病逝,妻子獨守空房,夜夜守在潁河畔,興許連她自己都不知道等的希望在哪裡。
神鳧將荊韜的手塞回了被子裡,又親力親為換上衣服,然後對謝慈道:「北鄂近來小動作不斷,今年冬雪下的太頻,關外的日子不好過,北鄂那群狼您是知道的,越是難熬,就越是不安分。」
謝慈臉色沉鬱發白,問:「你有什麼想法。」
神鳧道:「將軍臥病時,預感到不好,再三叮囑,務必穩住軍心,至少等撐到明年開春。」
北境的駐軍是荊韜一手栽培出的,但說實話,這種苦寒之地,多年得不到京中的重視,極難養出帥才。更何況他們流放這些年,京中的軍餉和支援都跟不上,老將們死的死,病的病,軍隊人數一年比一年少,而新鮮的小將們又寥寥無幾。
做個不祥的比喻,他們像是已經走到山頭的日頭,不再灼人熱烈,只剩下不溫不火的餘暉,都是強撐。
荊韜的喪事秘而不發。
皇上趕來的時候,正好北鄂的騎兵在入夜時分又發動了劫掠。
明鏡司護衛著皇上,與救援的軍隊碰面,被接回了中帳。
此時一片兵荒馬亂,謝慈和芙蕖都不在帳中,皇上只見到了被妥善安置的孫小姐,兩個人相視久久無言。
謝慈直到天亮時分才會營,身上帶著揮之不去的血腥味,芙蕖跟在他身邊,他們很少交流,只偶爾眼神交錯,但也沒有太多的停留。
皇上感覺到不安,問道:「外面……戰況如何?」
謝慈竟然還能在軍營里抽閒泡出一壺熱茶,當然,有些廉價,遞給皇上和孫小姐,他說:「等天亮,請明鏡司護送皇上回京吧。」
荊韜的遺體送進了棺材裡,幾兩薄木板,停放在帳中,有些寒酸。
皇上搖頭:「朕想多留些時日。」
謝慈不再勸,隨他了。
北境駐軍面對這種程度的騷擾,已經習以為常了,應戰默契十足,死傷極少。
荊韜帳下的一些老將們在擊退敵軍後,著手清點傷亡,冷硬的乾糧湊合著果腹,但還是給皇上端了熱菜和湯水。
謝慈和芙蕖陪著去安葬荊韜。
墓地就選在後山西面的一處安靜所在。
那里一眼望去,成百上千的墓碑,都是這些年葬身異地他鄉的同袍。
芙蕖走在及腰的荒草里,凝視著那些冰冷的石碑,其中有很多是需要她遷墳的墓。
那些將士們家在南邊,皆是因一道聖旨回不去,才暫且安置於此。
謝慈的目光追著芙蕖的身影,在漫山枯黃又潔白的色調中,漸漸有些恍惚了。
神鳧等人親力親為將土埋上,年輕人擦了擦臉上的汗,到謝慈身邊,問道:「你什麼時候走?」
謝慈說:「留一段時日……至少等到明年開春吧。」
神鳧頓了一下,然後小聲說:「其實你不必勉強……」
謝慈轉頭望著他,那雙安靜的眼睛裡透著審視,對於神鳧來說,極有壓力。
神鳧解釋道:「起初,我是對你不太友好,總覺得你身為謝老侯爺的血脈,躲在燕京冷心冷清,實在配不上良將之後……前段日子,荊老將軍病重時,與我說了幾句當年的——秘辛。原來是我們不該苛責你。」
謝老侯爺的生命被他自己割裂成了兩個天地。
一部分與北境糾纏不清,是他割捨不掉的羈絆。
一部分與燕京扯上了瓜葛,承載著他克制不住的恨。
很不幸,謝慈是後者。
北境的一根毛都挨不上他。
芙蕖轉身往回走,應當是已經記下了某些特殊的名字。
謝慈平靜地說道:「我卸任之後,有點無處可去的意思,倘若你們北境不介意多兩個人的口糧,便收留我們一陣子吧。」
倒也沒人敢說不。
謝慈在荊韜的墳前撂下這麼一句話,回到中帳,就向皇帝請旨,在北境謀個閒職呆一段時間。
皇上心知是等不到謝慈同行回京了,遂了他的願,給了一道旨意,便盤算著回京。
——「糧草,軍餉補給,還有增援很快就到,朕會派可靠的人督辦此事,諸位將軍若還有其他要求,可一併上奏,朕會認真考量,再給諸位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