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頁
穿過了冀州境內,芙蕖帶著孫小姐走的慢些,謝慈和皇帝已經快追上她們的尾巴了。
謝慈牽制著行進速度慢了下來,皇上沒有異議。
謝慈問:「皇上待孫家姑娘如何?」
皇上道:「溫婉,體貼,宜室宜家。」
謝慈發出一聲輕笑:「去年,陛下悄悄潛入謝府,在書房向我求娶芙蕖的時候,也是這套說辭,一模一樣。」
若說小皇帝十幾年的生命里,有一件事成功騙過了謝慈那清醒的頭腦,便只有這件了。
謝慈是真的信過。
皇上沒什麼不好意思,說:「在遇見芙蕖姑娘之前,朕一直以為先生是銅牆鐵壁,無堅不摧。能在無意中觸碰到你的軟肋,實在是件令人驚喜且振奮的事情。」
謝慈明知帝王之情難以長久,少年性子又跳脫,不能算是良緣,但若是皇后的尊榮能給她帶來餘生的撫慰,也不是不可以。
所以,他囑咐她,不要付出愛,也不要為其生育。
冷心冷情,快活一生足矣。
皇上道:「一直以來,朕總是自以為是的想拿捏住先生的軟肋,並懊惱從未成功過,只那一次,朕不慎落入陳寶愈手中,在潁河的畫舫上,親眼看著您受制於人,才忽然發現,其實先生的軟肋一直都被朕捏在手裡,予取予奪……朕愧對先生多年的庇護。」
謝慈在馬上側頭,認真道:「陛下,別說了。」
皇上:「朕曾經……」
謝慈終於逾矩,果決打斷道:「陛下,別說了。」
皇上即將說出口的話憋在喉嚨里,轉了幾圈,咽回肚子:「先生都知道了?」
謝慈皺眉露出不贊同的神色。
皇上輕輕道:「也是……您的心思何等機敏,怎可能瞞得過。」
謝慈:「現在以臣的身份,有些話是多嘴了,但希望陛下還肯聽臣一言——您是皇上,無論您在何種時局下,出於何種考量,做下何種決定,都容不得動搖和後悔,為人臣子,都是仰仗著您給的前程和活路,他們的心不能安,則朝局不能穩。陛下心裡已有取捨,以後不要再親近臣了。」
第134章
有一件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卻都沒有宣之於口的事情。
皇帝心裡清楚,謝慈心裡清楚,芙蕖也隱約又猜測,而孫榮是其中最坐立不安的人。
孫榮沒那個膽子自作主張去謀害謝慈。
除非皇帝首肯。
他們都知道,卻又都在謝慈曖昧的態度下,假裝一切都不曾發生過。
如果不是皇上非要提起的話。
可想而知,皇上對謝慈的再次親近,會令孫榮在怎樣的不安下瑟瑟發抖。
羽翼漸豐的皇上,想殘忍的抹去曾經昭示著自己軟弱的證據,又狠不下心腸,想寬宏大量的一筆帶過,又覺得頗為不甘,以至於鬧出了一個笑話,揚起了滿地的雞毛,難以收場。
謝慈行程晚一日抵達北境,途經了上回重傷棲身的破廟,遠遠張望了好一段時候,見到那一片破敗中,有一截枯木從窗戶中橫插了出來,於最高處挑了一條簇新艷麗的紅綢,張揚在風中。
再行一段路,風雪隱隱有了肆虐的痕跡,路也越發難行。
謝慈並不急,遠打算在山下鎮子裡稍作歇息,然而客棧里剛落腳,熱湯還沒來得及喝上一口,一直傳信的黑鷹撲稜稜落在了窗台上。
北境苦寒養不了信鴿,傳信多靠鷹隼之類的猛禽。
謝慈在見到那只體型敏捷的黑鷹時,疑惑了一瞬,在瞥見鷹腳上繫著的紅色信筒時,莫名感覺到一股不安漫上心頭。
皇上在他身後投來疑惑的目光。
謝慈解下信筒,一目十行閱完了信上的內容,不等皇帝開口發問,竟少見的御前失儀,起身拂翻了小二剛端上桌的熱茶,帶著一身茶渣,牽了馬,絕塵而去。
信一路上都抓在謝慈的手心,隔著馬韁磨破了紙墨,在手中混著冷汗,暈成了一團。
信是芙蕖寫的。
破廟外面的紅綢也是芙蕖掛上的。
正如他不同聲色的盯著芙蕖的行蹤,芙蕖也有自己的手段,知曉他的動向。
那封信來的急,以至於墨都沒有晾乾,只一句話——荊韜老將軍病危,旦夕之間,盼君速至。
北境大營的消息捂的嚴實,芙蕖不緊不慢抵達營地的時候,進帳見到的就是形銷骨立的荊韜。
入冬後,北境的摩擦漸漸開始頻繁。
三天前,荊韜剛結束了一場追擊,回營卸下身上的輕甲後,搖搖欲墜嘔出了一口血水,便再也起不來了。
戰鼓響起的時候,誰也不敢將動搖軍心的消息宣揚的到處都是。
芙蕖來的是時候,又不是時候。
她二話沒說給借了鷹隼,給山下不遠的謝慈送信。
但願能趕得上。
謝慈與荊韜之間稀疏的交集,不用費力回想就清晰的浮現在腦海中。
換成別的什麼人,或許這就是生命中的一個過客,一個慈祥的長輩,和善的老人家。
但是於謝慈而言,他這一生,主動朝他伸出手的人太少了。
每一個都是恩賜。
荊韜將軍其實並不算老,不知具體年紀,但是按照上一輩推算,也許連六十都勉強。
謝慈牽制著行進速度慢了下來,皇上沒有異議。
謝慈問:「皇上待孫家姑娘如何?」
皇上道:「溫婉,體貼,宜室宜家。」
謝慈發出一聲輕笑:「去年,陛下悄悄潛入謝府,在書房向我求娶芙蕖的時候,也是這套說辭,一模一樣。」
若說小皇帝十幾年的生命里,有一件事成功騙過了謝慈那清醒的頭腦,便只有這件了。
謝慈是真的信過。
皇上沒什麼不好意思,說:「在遇見芙蕖姑娘之前,朕一直以為先生是銅牆鐵壁,無堅不摧。能在無意中觸碰到你的軟肋,實在是件令人驚喜且振奮的事情。」
謝慈明知帝王之情難以長久,少年性子又跳脫,不能算是良緣,但若是皇后的尊榮能給她帶來餘生的撫慰,也不是不可以。
所以,他囑咐她,不要付出愛,也不要為其生育。
冷心冷情,快活一生足矣。
皇上道:「一直以來,朕總是自以為是的想拿捏住先生的軟肋,並懊惱從未成功過,只那一次,朕不慎落入陳寶愈手中,在潁河的畫舫上,親眼看著您受制於人,才忽然發現,其實先生的軟肋一直都被朕捏在手裡,予取予奪……朕愧對先生多年的庇護。」
謝慈在馬上側頭,認真道:「陛下,別說了。」
皇上:「朕曾經……」
謝慈終於逾矩,果決打斷道:「陛下,別說了。」
皇上即將說出口的話憋在喉嚨里,轉了幾圈,咽回肚子:「先生都知道了?」
謝慈皺眉露出不贊同的神色。
皇上輕輕道:「也是……您的心思何等機敏,怎可能瞞得過。」
謝慈:「現在以臣的身份,有些話是多嘴了,但希望陛下還肯聽臣一言——您是皇上,無論您在何種時局下,出於何種考量,做下何種決定,都容不得動搖和後悔,為人臣子,都是仰仗著您給的前程和活路,他們的心不能安,則朝局不能穩。陛下心裡已有取捨,以後不要再親近臣了。」
第134章
有一件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卻都沒有宣之於口的事情。
皇帝心裡清楚,謝慈心裡清楚,芙蕖也隱約又猜測,而孫榮是其中最坐立不安的人。
孫榮沒那個膽子自作主張去謀害謝慈。
除非皇帝首肯。
他們都知道,卻又都在謝慈曖昧的態度下,假裝一切都不曾發生過。
如果不是皇上非要提起的話。
可想而知,皇上對謝慈的再次親近,會令孫榮在怎樣的不安下瑟瑟發抖。
羽翼漸豐的皇上,想殘忍的抹去曾經昭示著自己軟弱的證據,又狠不下心腸,想寬宏大量的一筆帶過,又覺得頗為不甘,以至於鬧出了一個笑話,揚起了滿地的雞毛,難以收場。
謝慈行程晚一日抵達北境,途經了上回重傷棲身的破廟,遠遠張望了好一段時候,見到那一片破敗中,有一截枯木從窗戶中橫插了出來,於最高處挑了一條簇新艷麗的紅綢,張揚在風中。
再行一段路,風雪隱隱有了肆虐的痕跡,路也越發難行。
謝慈並不急,遠打算在山下鎮子裡稍作歇息,然而客棧里剛落腳,熱湯還沒來得及喝上一口,一直傳信的黑鷹撲稜稜落在了窗台上。
北境苦寒養不了信鴿,傳信多靠鷹隼之類的猛禽。
謝慈在見到那只體型敏捷的黑鷹時,疑惑了一瞬,在瞥見鷹腳上繫著的紅色信筒時,莫名感覺到一股不安漫上心頭。
皇上在他身後投來疑惑的目光。
謝慈解下信筒,一目十行閱完了信上的內容,不等皇帝開口發問,竟少見的御前失儀,起身拂翻了小二剛端上桌的熱茶,帶著一身茶渣,牽了馬,絕塵而去。
信一路上都抓在謝慈的手心,隔著馬韁磨破了紙墨,在手中混著冷汗,暈成了一團。
信是芙蕖寫的。
破廟外面的紅綢也是芙蕖掛上的。
正如他不同聲色的盯著芙蕖的行蹤,芙蕖也有自己的手段,知曉他的動向。
那封信來的急,以至於墨都沒有晾乾,只一句話——荊韜老將軍病危,旦夕之間,盼君速至。
北境大營的消息捂的嚴實,芙蕖不緊不慢抵達營地的時候,進帳見到的就是形銷骨立的荊韜。
入冬後,北境的摩擦漸漸開始頻繁。
三天前,荊韜剛結束了一場追擊,回營卸下身上的輕甲後,搖搖欲墜嘔出了一口血水,便再也起不來了。
戰鼓響起的時候,誰也不敢將動搖軍心的消息宣揚的到處都是。
芙蕖來的是時候,又不是時候。
她二話沒說給借了鷹隼,給山下不遠的謝慈送信。
但願能趕得上。
謝慈與荊韜之間稀疏的交集,不用費力回想就清晰的浮現在腦海中。
換成別的什麼人,或許這就是生命中的一個過客,一個慈祥的長輩,和善的老人家。
但是於謝慈而言,他這一生,主動朝他伸出手的人太少了。
每一個都是恩賜。
荊韜將軍其實並不算老,不知具體年紀,但是按照上一輩推算,也許連六十都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