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自己自從跟這野馬男人成親,這幾年臉皮已經練得越來越厚,野戰不吝隨地就來,親昵可以大庭廣眾。
而某大掌柜,分明就是沒有臉皮!
現在就連踩在腳底下的小鬼子們都知道了。
全天下的人都知曉,息棧是他鎮三關的人,是野馬山大掌柜的美羊羔!
第九十一回.不教胡馬度雄關①
“當~~~~~~!”
“當~~~~~~!”
縣城正中央的小鐘樓上,傳來節奏緩慢的敲鐘聲,像是哪位爺正在懶洋洋地打哈欠。
街道上的人群在鐘聲中呼號,奔走相告:“鬼子飛機又來了,又來了!娃兒趕緊躲起來,躲地dòng里去!”
“俺這袋糧食還沒有搬走,得搬防空dòng去!”
“快搬,快搬!”
息棧搶上一步幫著那一家的男人扛起米袋子,丟進地dòng,看著那一家老小鑽進地窖,掩蔽dòng口,藏好了身子。
娃兒睜著一雙恐懼的大眼,拉住息棧的袖子:“小棧叔叔,怕,餓好怕耶……”
“小三子乖,不怕不怕!”息棧轉頭對那男人說:“王大哥當心啊!”
遠處的鐘鳴聲愈加急促:“當!噹噹噹噹噹噹噹噹~~~~~!”
息棧當街飛跑,大喊了幾聲:“飛機來了,在腦頂上了,快躲快躲!!!”
這是潼關小縣城防空警報鐘的暗號。一聲一聲的緩慢敲擊,意思是小鬼子的敵機目標被發現,大家撒腿子!快速急促的敲鐘聲,就是敵機已經進入城區上空,就要往下拋“黑西瓜”了,大家迅速鑽dòng,捂住腦瓢!
眼瞧著大街上不再有人影,息棧這才飛身躥進防空dòng,眼前一黑,一頭扎進個軟塌塌的棉花垛。
烏七麻黑地伸手四處一摸,根本不是棉花垛,而是“人垛”。防空dòng里早已擠滿了人,連盛放小鳳兒的一坨窄屁股的空地兒都沒有。息棧適才那一躥正好扎進一位胖大嬸厚墩墩的胸脯上,還挺軟乎!
息棧摸到了“軟饃饃”,驚得迅速抽回手來,抬頭與胖大嬸四目相對,頓時窘得滿臉通紅。胖大嬸倒是毫不介意:“餓說息隊長,木吃呢吧?餓這裡有饃饃,你快吃吧!”
息棧謝過熱心的胖嬸,接了半塊饃饃,心虛地憶起方才那一摸的手感。怪不得某男人那麼喜歡摸女人的胸脯,如果說自己的屁股蛋也能算是饃饃的話,只能是一塊死面的饃饃,就沒發酵——肌ròu忒瓷實了;人家胖大嬸的饃饃,那絕對是兩枚綿軟暄呼的發麵蒸大白饃啊!
鬼子的“鐵麻雀”在半空中轟鳴盤旋,動靜可怖;“轟隆隆”,一枚枚pào彈四散而落,遍地開花。防空dòng中的人瑟縮擁擠在一起,閉眼默不作聲,就連狗都不敢叫喚,張著大嘴伸長舌頭,驚恐地喘著粗氣。
息棧用耳朵都能辯出遠近和方向:老劉家的鹽鋪倒了,盧掌柜的棉花廠廠房垮了,接著是五里巷的民房塌了,七里河的水壩崩了……
一枚黑黢黢的鐵西瓜在防空dòng附近爆炸,炸飛的砂石土塊埋住了dòng口。防空dòng在一片驚呼聲中,完全陷入黑暗和封閉。
息棧連忙從腰間抽出雛鸞刃,手指摸到石塊兒的fèng隙,狠狠一錐子戳出去,攪鼓攪鼓,刺眼的白光從一道缺口中透了進來。若是不趕緊鑿出個眼兒來進氣出氣,dòng里這許多人,不出一會兒工夫就都得憋死。
這一隻寶貝雛鸞刃現下成了息隊長手中的萬能刀,今兒個用來挖土dòng,明兒個拿去撬pào彈;大掌柜他們修築沿河工事用的木樁子,還是小鳳兒拿萬能錐子幫著在木樁上戳釘子孔,戳得自己幾根手指頭都快僵硬成釘子了。
硝煙緩緩散去,敵機的轟鳴聲漸行漸遠。息隊長帶著幾個男人徒手挖刨堵在dòng口的土石,挖著挖著,挖出幾枚手指!
中指關節上那一塊粗糙的厚繭,摸著怎的如此熟悉?
息棧驚呼:“當家的?當家的?!你怎麼了?!”
隔著一層土石,dòng外傳來某人悶悶的聲音:“崽子瞎叫喚個啥啊?老子不在這兒呢麼!”
倆人互相看不見,就只攥住了對方的手,五指相扣,勾了勾手指,心裡頓時安穩了。大掌柜在外邊兒挖,小鳳兒在裡邊兒挖,不一會兒就把dòng口扒了個敞亮。
息棧從防空dòng里爬出來,撣了撣滿腦袋的土渣渣:“當家的,今天修‘長城’修得怎樣?”
“怎樣?奶奶的,修了快五十米,鬼子的大鳥兒一來,又給俺炸塌掉一半!”
息棧忽然想起什麼,跑去隔壁家的地dòng,奮力扒開一看。
“王大哥!王大哥!……小三子!!!”
dòng里滾進了一枚毒氣彈,那一家老小,都已經悄然沒了聲息。娃兒一張髒兮兮的臉上淌著淚水,一雙恐懼的眸子呆望天空,到死都沒有合上眼,再也不會叫“小棧叔叔”了。
這些年來,每一次轟炸過後,縣城裡的保安隊和聯防隊,就要負責收集不幸遇難的鄉親們的屍體,堆積在一處掩埋掉。
土門檻上坐著杜老爹,耳朵在經歷了一年又一年的轟炸之後越來越聾,息棧與他講話他已經聽不見,卻還是能從每一次熱烘烘的空氣波動振顫中辯認出,這是鬼子的鐵麻雀又竄出窩了!
鐵鳥每扔一發pào彈,杜老爹就往自己的鋁盆里扔一顆花豆。息棧瞧了瞧,杜老爹的鋁盆里,已經攢了小一萬粒豆子。
村口的huáng土坡上矗立了無數個木牌牌,被風兒chuī動,微微振顫,簌簌輕鳴。那土坡裡面,也躺了好多野馬山的夥計。
渭水之南,巍巍潼關。
大掌柜和他的壯羊羔,已經在潼關駐守了好些年。
太原早已失守,華中全部陷落,官軍且戰且退,小鬼子在幾年前就已經兵臨潼關的對岸。兩軍隔著huáng河遙遙相望,摸不到夠不著,還總是不撤走,搞得跟牛郎織女似的,隔岸觀景,大眼瞪小眼,一對冤家。
息棧知曉,潼關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是進入長安、漢中的必經之路。潼關一旦失守,背後不遠就是長安城,皇帝老子和太子殿下的墳陵就都保不住了;若是長安也失掉,小鬼子或可以越過秦嶺南下蜀地,直面山城重慶,或可以一直往西打到公jī屁股上的天水,蘭州,玉門關,野馬山……
駐守潼關的官軍換了一撥又一撥,來來去去。唯一沒有換地方的,就是“西北抗日義勇軍”的這幫夥計。
保衛潼關,就是守住老家。
話說小鬼子第一年來轟炸的時候,老百姓都還沒見過pào彈長啥樣子,覺得新鮮,紛紛跑出街上來看大鳥兒,結果轟隆隆被炸死一大片。
第二年再來轟炸,鄉親們驚慌奔走,抱頭四處逃竄。
第三年來轟炸,各村各鎮早就挖好了五花八門的煤窯菜窖防空dòng,鐵麻雀來了大伙兒一聲不吭,埋頭各鑽各dòng,井然有序。
炸到最後,大伙兒都快被炸“疲”了。你個狗日的小鬼子要炸就炸你的,俺們該gān啥還敢啥,放羊的放羊,玩兒骰子的玩兒骰子,炒辣子的炒辣子。炸不到,算俺們幸運;炸到了,算自己倒霉唄!
縣城正中央那個報警的鐘樓,後來被鬼子給炸掉了。
於是縣聯防隊的息隊長派遣手下的幾個崽子,每次就穿著紅背心,蹬著自行車,在大街小巷飛馳兼吆喝:“飛機來啦!飛機來啦!”
息棧一直騎不慣這些民國城裡人用的自行車。那小車駒子的“後脊樑”也忒小忒窄了,生生地擱小爺的屁股啊!
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的六月十三,那一天是息棧的印象里,日本鬼子轟炸得最瘋狂的一天。惱人的鐵麻雀從凌晨六點鐘開始,就把全城老百姓都從被窩裡炸了出來。息隊長的覺還沒睡醒,迷迷糊糊地端著早飯飯盆,嘴裡塞著半個饃饃,一邊兒吃一邊兒招呼大家快進防空dòng。
吃完早飯開始睡回籠覺,打了一個盹醒來繼續吃午飯,饃饃已經啃完了三個,dòng外腦頂上“吱哇轟隆”的動靜竟然還沒有停。
杜老爹手裡的豆子都快不夠用了!
防空dòng犄角坐著豐總參謀長,閉目入定,口中念念有詞,身體還在很神經質地做顫抖狀。
豐書生自從有一回被彈片炸傷了腳,走路就瘸了,平日裡經常杵一隻拐,坐在防空dòng不遠處曬太陽。敵機來了就立刻鑽dòng,敵機走了他繼續悠閒地曬他的太陽。
息棧忍不住問:“軍師,今天你去縣衙門聽電台了麼?”
“沒。一早上就給炸得鑽dòng里了!”
“那……昨天的電台聽了麼?”
豐書生白眼一翻,冷笑說:“我說二當家,豐某知道你要問什麼!馬家軍的隊伍上個月說是在打長沙會戰,現在應該還在長沙,也沒聽到有哪個姓馬的大官陣亡的。你可放心了?”
息棧被豐半仙猜中了心事,面色微窘,訕訕地埋頭不語。怎麼可能放心?
不一會兒,通訊員小隊長柳小五從dòng口出溜了進來,四仰八叉地一頭跌在地上。
當年在野馬山上嚎騷曲子的小驢倌倌,這會子也是個大小伙子了。
息棧問:“小五,當家的怎麼還不回來?”
柳小五吐了一口帶著土腥味兒的口水,說道:“哎呦呦,撤不回來,河邊沿兒上已經打起來啦!”
“怎的打起來了?”
“小鬼子竟然要渡河!pào都打過來啦!”
息棧一聽這話,連忙揣好雙槍,扛上寶劍,冒著漫天紛飛的鐵西瓜,奔去了城東的huáng河沿兒。
河東岸是被小鬼子占據多年的風陵渡口,幾門鐵pào一字排開,燒紅的大顆西瓜從pào口裡拋出,越過huáng河,“砰砰砰”砸在西岸的國民革命軍陣地上。
河西岸如今已經修築了鋼筋水泥的防禦工事,不再是幾年前那些個不禁打的破木樁子木門板,當然也不再是息棧他們大漢朝時代修葺的夯土長城了。
野馬山大掌柜現在是義勇軍總指揮兼城防工程隊大隊長,這裡的工事大部分都是他帶著夥計和城裡的老百姓,幫助官軍一起修築的。
息棧躲藏在huáng土崗後,眯起倆眼在河沿工事後尋覓某男人的身影,陣地上硝煙瀰漫,根本就看不清楚人腦瓢。
就在這時,河對岸突然下了無數隻衝鋒舟,都是鐵皮小船,“撲通撲通”往鍋里下水餃一樣,不一會兒,河裡就飄滿了鬼子餡兒的“水餃”,張牙舞爪地向著河對岸的國民軍陣地撲來。
小鬼子當真是想要渡過huáng河!
而某大掌柜,分明就是沒有臉皮!
現在就連踩在腳底下的小鬼子們都知道了。
全天下的人都知曉,息棧是他鎮三關的人,是野馬山大掌柜的美羊羔!
第九十一回.不教胡馬度雄關①
“當~~~~~~!”
“當~~~~~~!”
縣城正中央的小鐘樓上,傳來節奏緩慢的敲鐘聲,像是哪位爺正在懶洋洋地打哈欠。
街道上的人群在鐘聲中呼號,奔走相告:“鬼子飛機又來了,又來了!娃兒趕緊躲起來,躲地dòng里去!”
“俺這袋糧食還沒有搬走,得搬防空dòng去!”
“快搬,快搬!”
息棧搶上一步幫著那一家的男人扛起米袋子,丟進地dòng,看著那一家老小鑽進地窖,掩蔽dòng口,藏好了身子。
娃兒睜著一雙恐懼的大眼,拉住息棧的袖子:“小棧叔叔,怕,餓好怕耶……”
“小三子乖,不怕不怕!”息棧轉頭對那男人說:“王大哥當心啊!”
遠處的鐘鳴聲愈加急促:“當!噹噹噹噹噹噹噹噹~~~~~!”
息棧當街飛跑,大喊了幾聲:“飛機來了,在腦頂上了,快躲快躲!!!”
這是潼關小縣城防空警報鐘的暗號。一聲一聲的緩慢敲擊,意思是小鬼子的敵機目標被發現,大家撒腿子!快速急促的敲鐘聲,就是敵機已經進入城區上空,就要往下拋“黑西瓜”了,大家迅速鑽dòng,捂住腦瓢!
眼瞧著大街上不再有人影,息棧這才飛身躥進防空dòng,眼前一黑,一頭扎進個軟塌塌的棉花垛。
烏七麻黑地伸手四處一摸,根本不是棉花垛,而是“人垛”。防空dòng里早已擠滿了人,連盛放小鳳兒的一坨窄屁股的空地兒都沒有。息棧適才那一躥正好扎進一位胖大嬸厚墩墩的胸脯上,還挺軟乎!
息棧摸到了“軟饃饃”,驚得迅速抽回手來,抬頭與胖大嬸四目相對,頓時窘得滿臉通紅。胖大嬸倒是毫不介意:“餓說息隊長,木吃呢吧?餓這裡有饃饃,你快吃吧!”
息棧謝過熱心的胖嬸,接了半塊饃饃,心虛地憶起方才那一摸的手感。怪不得某男人那麼喜歡摸女人的胸脯,如果說自己的屁股蛋也能算是饃饃的話,只能是一塊死面的饃饃,就沒發酵——肌ròu忒瓷實了;人家胖大嬸的饃饃,那絕對是兩枚綿軟暄呼的發麵蒸大白饃啊!
鬼子的“鐵麻雀”在半空中轟鳴盤旋,動靜可怖;“轟隆隆”,一枚枚pào彈四散而落,遍地開花。防空dòng中的人瑟縮擁擠在一起,閉眼默不作聲,就連狗都不敢叫喚,張著大嘴伸長舌頭,驚恐地喘著粗氣。
息棧用耳朵都能辯出遠近和方向:老劉家的鹽鋪倒了,盧掌柜的棉花廠廠房垮了,接著是五里巷的民房塌了,七里河的水壩崩了……
一枚黑黢黢的鐵西瓜在防空dòng附近爆炸,炸飛的砂石土塊埋住了dòng口。防空dòng在一片驚呼聲中,完全陷入黑暗和封閉。
息棧連忙從腰間抽出雛鸞刃,手指摸到石塊兒的fèng隙,狠狠一錐子戳出去,攪鼓攪鼓,刺眼的白光從一道缺口中透了進來。若是不趕緊鑿出個眼兒來進氣出氣,dòng里這許多人,不出一會兒工夫就都得憋死。
這一隻寶貝雛鸞刃現下成了息隊長手中的萬能刀,今兒個用來挖土dòng,明兒個拿去撬pào彈;大掌柜他們修築沿河工事用的木樁子,還是小鳳兒拿萬能錐子幫著在木樁上戳釘子孔,戳得自己幾根手指頭都快僵硬成釘子了。
硝煙緩緩散去,敵機的轟鳴聲漸行漸遠。息隊長帶著幾個男人徒手挖刨堵在dòng口的土石,挖著挖著,挖出幾枚手指!
中指關節上那一塊粗糙的厚繭,摸著怎的如此熟悉?
息棧驚呼:“當家的?當家的?!你怎麼了?!”
隔著一層土石,dòng外傳來某人悶悶的聲音:“崽子瞎叫喚個啥啊?老子不在這兒呢麼!”
倆人互相看不見,就只攥住了對方的手,五指相扣,勾了勾手指,心裡頓時安穩了。大掌柜在外邊兒挖,小鳳兒在裡邊兒挖,不一會兒就把dòng口扒了個敞亮。
息棧從防空dòng里爬出來,撣了撣滿腦袋的土渣渣:“當家的,今天修‘長城’修得怎樣?”
“怎樣?奶奶的,修了快五十米,鬼子的大鳥兒一來,又給俺炸塌掉一半!”
息棧忽然想起什麼,跑去隔壁家的地dòng,奮力扒開一看。
“王大哥!王大哥!……小三子!!!”
dòng里滾進了一枚毒氣彈,那一家老小,都已經悄然沒了聲息。娃兒一張髒兮兮的臉上淌著淚水,一雙恐懼的眸子呆望天空,到死都沒有合上眼,再也不會叫“小棧叔叔”了。
這些年來,每一次轟炸過後,縣城裡的保安隊和聯防隊,就要負責收集不幸遇難的鄉親們的屍體,堆積在一處掩埋掉。
土門檻上坐著杜老爹,耳朵在經歷了一年又一年的轟炸之後越來越聾,息棧與他講話他已經聽不見,卻還是能從每一次熱烘烘的空氣波動振顫中辯認出,這是鬼子的鐵麻雀又竄出窩了!
鐵鳥每扔一發pào彈,杜老爹就往自己的鋁盆里扔一顆花豆。息棧瞧了瞧,杜老爹的鋁盆里,已經攢了小一萬粒豆子。
村口的huáng土坡上矗立了無數個木牌牌,被風兒chuī動,微微振顫,簌簌輕鳴。那土坡裡面,也躺了好多野馬山的夥計。
渭水之南,巍巍潼關。
大掌柜和他的壯羊羔,已經在潼關駐守了好些年。
太原早已失守,華中全部陷落,官軍且戰且退,小鬼子在幾年前就已經兵臨潼關的對岸。兩軍隔著huáng河遙遙相望,摸不到夠不著,還總是不撤走,搞得跟牛郎織女似的,隔岸觀景,大眼瞪小眼,一對冤家。
息棧知曉,潼關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是進入長安、漢中的必經之路。潼關一旦失守,背後不遠就是長安城,皇帝老子和太子殿下的墳陵就都保不住了;若是長安也失掉,小鬼子或可以越過秦嶺南下蜀地,直面山城重慶,或可以一直往西打到公jī屁股上的天水,蘭州,玉門關,野馬山……
駐守潼關的官軍換了一撥又一撥,來來去去。唯一沒有換地方的,就是“西北抗日義勇軍”的這幫夥計。
保衛潼關,就是守住老家。
話說小鬼子第一年來轟炸的時候,老百姓都還沒見過pào彈長啥樣子,覺得新鮮,紛紛跑出街上來看大鳥兒,結果轟隆隆被炸死一大片。
第二年再來轟炸,鄉親們驚慌奔走,抱頭四處逃竄。
第三年來轟炸,各村各鎮早就挖好了五花八門的煤窯菜窖防空dòng,鐵麻雀來了大伙兒一聲不吭,埋頭各鑽各dòng,井然有序。
炸到最後,大伙兒都快被炸“疲”了。你個狗日的小鬼子要炸就炸你的,俺們該gān啥還敢啥,放羊的放羊,玩兒骰子的玩兒骰子,炒辣子的炒辣子。炸不到,算俺們幸運;炸到了,算自己倒霉唄!
縣城正中央那個報警的鐘樓,後來被鬼子給炸掉了。
於是縣聯防隊的息隊長派遣手下的幾個崽子,每次就穿著紅背心,蹬著自行車,在大街小巷飛馳兼吆喝:“飛機來啦!飛機來啦!”
息棧一直騎不慣這些民國城裡人用的自行車。那小車駒子的“後脊樑”也忒小忒窄了,生生地擱小爺的屁股啊!
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的六月十三,那一天是息棧的印象里,日本鬼子轟炸得最瘋狂的一天。惱人的鐵麻雀從凌晨六點鐘開始,就把全城老百姓都從被窩裡炸了出來。息隊長的覺還沒睡醒,迷迷糊糊地端著早飯飯盆,嘴裡塞著半個饃饃,一邊兒吃一邊兒招呼大家快進防空dòng。
吃完早飯開始睡回籠覺,打了一個盹醒來繼續吃午飯,饃饃已經啃完了三個,dòng外腦頂上“吱哇轟隆”的動靜竟然還沒有停。
杜老爹手裡的豆子都快不夠用了!
防空dòng犄角坐著豐總參謀長,閉目入定,口中念念有詞,身體還在很神經質地做顫抖狀。
豐書生自從有一回被彈片炸傷了腳,走路就瘸了,平日裡經常杵一隻拐,坐在防空dòng不遠處曬太陽。敵機來了就立刻鑽dòng,敵機走了他繼續悠閒地曬他的太陽。
息棧忍不住問:“軍師,今天你去縣衙門聽電台了麼?”
“沒。一早上就給炸得鑽dòng里了!”
“那……昨天的電台聽了麼?”
豐書生白眼一翻,冷笑說:“我說二當家,豐某知道你要問什麼!馬家軍的隊伍上個月說是在打長沙會戰,現在應該還在長沙,也沒聽到有哪個姓馬的大官陣亡的。你可放心了?”
息棧被豐半仙猜中了心事,面色微窘,訕訕地埋頭不語。怎麼可能放心?
不一會兒,通訊員小隊長柳小五從dòng口出溜了進來,四仰八叉地一頭跌在地上。
當年在野馬山上嚎騷曲子的小驢倌倌,這會子也是個大小伙子了。
息棧問:“小五,當家的怎麼還不回來?”
柳小五吐了一口帶著土腥味兒的口水,說道:“哎呦呦,撤不回來,河邊沿兒上已經打起來啦!”
“怎的打起來了?”
“小鬼子竟然要渡河!pào都打過來啦!”
息棧一聽這話,連忙揣好雙槍,扛上寶劍,冒著漫天紛飛的鐵西瓜,奔去了城東的huáng河沿兒。
河東岸是被小鬼子占據多年的風陵渡口,幾門鐵pào一字排開,燒紅的大顆西瓜從pào口裡拋出,越過huáng河,“砰砰砰”砸在西岸的國民革命軍陣地上。
河西岸如今已經修築了鋼筋水泥的防禦工事,不再是幾年前那些個不禁打的破木樁子木門板,當然也不再是息棧他們大漢朝時代修葺的夯土長城了。
野馬山大掌柜現在是義勇軍總指揮兼城防工程隊大隊長,這裡的工事大部分都是他帶著夥計和城裡的老百姓,幫助官軍一起修築的。
息棧躲藏在huáng土崗後,眯起倆眼在河沿工事後尋覓某男人的身影,陣地上硝煙瀰漫,根本就看不清楚人腦瓢。
就在這時,河對岸突然下了無數隻衝鋒舟,都是鐵皮小船,“撲通撲通”往鍋里下水餃一樣,不一會兒,河裡就飄滿了鬼子餡兒的“水餃”,張牙舞爪地向著河對岸的國民軍陣地撲來。
小鬼子當真是想要渡過huáng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