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頁
黑色的長款大衣,中間束著腰帶,下擺蓬起,走動時,隱約可見裡面的大裙擺,層層疊疊,翻著金浪。
金色?看的人不自覺又多瞧了幾眼,才發現那是裙擺上繡著的金線。
再看自己身上的藍布棉襖,頓覺她們之間的差距。
陳家明也同樣,穿的可是她們聽都沒聽過的羽絨服,說是鴨絨做的,但叫她們想破頭也想不出穿起來是什麼感覺。
陸陸續續有人心生退意,幾人對視著,正要開口。
姚娉婷手一抬,推著她們跟上,「走走走,別想那麼多。」
「這兩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好好考試,一兩頓飯,不用放在心上。將來啊,這對你們來說都是小事兒。」
11日下午。
最後一場考試結束,宋滿冬跟姚娉婷她們一起吃過晚飯,就要分別了。
她跟陳家明今晚的火車離開。
食品廠今年交到了棗花手裡。
王喜娟有衝勁,平男勇敢,但這承載著河東大隊乃至東風公社希望的工廠,安安穩穩比一切都重要。
老馬雖然也在撥亂反正後離開了,但賀新雲還在,她離開之前,李師傅也到了他們食品廠。
加上新吸納進來的師傅們,至少未來幾年是沒問題的。
至於再往後如何,就看棗花她們能不能穩住局面了。
宋滿冬沒回去看,也不打算去。
從託付出去那一刻開始,就跟她無關了。
她再插手太多可不是什麼好事。
眼下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她跟陳家明籌劃的新事業正在起步。
南方政策寬鬆,有些地方已經開了市集,個人攤販也能光明正大的出來售賣。
陳家明聞風而動,打算過去闖蕩一番。
宋滿冬仔細問過情況後,便決定同他一起離開。
從前呆在東風公社,是綜合了各方面的考量,覺得這裡合適,也是因為這裡有許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大家一起奮鬥。
可到公社到底是公社,有其局限性,再想擴大便難了。
而大家也都在努力準備離開的事情,她們終究是要散的。
她們在沿海以待輾轉半年,最終選定了浙江一個小縣城,雙雙走特聘進了食品廠。
白天上班,晚上和周末便繼續深入了解這邊的情況。
到了六月,一切準備妥當,只欠東風了。
這陣醞釀已久的風吹來的時候卻十分輕柔,即便如此,還是有許多人不敢行動,怕藏在這背後的是陰謀詭計。
不過宋滿冬和陳家明不在此列。
他們為這一天準備多時,雖然招人手時有些波折,但因他們兩個都是熟面孔,還是招攬到了人。
之後的事情比預想中還要順利。
僅僅一年,她們的新工廠便達到了東風公社食品廠的規模。
因為臨海,宋滿冬主做的是海鮮,銷往內陸,銷售地的關係正是陳家明打通的。
小魚乾、烤蝦和各類乾貝,再到烤魚片,種類固之後,宋滿冬便開始控制規模了。
想做大就不能操之過急,擴張階段最主要的還是抓質量,正巧耐心她有的是。
足足在這個階段聽了一年多,直到新政策國有企業公轉私的消息放出來,宋滿冬當即決定承包下縣城的食品廠,更名鮮味食品廠,將原工廠的工人遷了過來。
這是同陳家明一起定下的名字,既指海鮮,又表新鮮。
新鮮的食材撈上來,到入廠加工,不過兩個小時。
鮮味食品廠穩定之後,陳家明本能清閒下來,但他卻是閒不住的人,到處亂逛還想尋點兒事做,無奈附近正崛起的東西都不是他擅長的領域,只好作罷。
過了冬,宋滿冬才問起他,要不要賣火腿腸?
「這還用問?」陳家明恨不得立馬動起來。
宋滿冬站起來,「先去把機器拿下吧。」
火腿腸從幾年前就已經有了,據陳家明的調研,在大城市裡頗受歡迎,供不應求,而大隊上的人雖買不起,但嘗過的都十分喜歡。
但他們一直沒碰過。
蓋因豬肉實施嚴格的調控分配,他們自己買回來一些弄了吃沒問題,但買不到能做成火腿後售賣的量。
這次既然要做,就奔著大的來。
宋滿冬先同到陳家明廣州訂了機器,又買了回懷安縣的車票。
有鮮味食品廠的例子在前,宋滿冬知道他們工廠一旦運轉,擴張起來有多快,所以這次的準備也格外用心。
可量這麼大的生豬,宋滿冬不放心從別處採買,想來想去,還是得回去請一個人。
說服張興旺做養豬場後,宋滿冬便同陳家明到縣裡辦手續。
工廠定址懷安縣,主要還是為了運輸方便。
要做這事,就少不得拜訪政府的人。
如今辦廠倒是不必同政府合作,但他們從政府過了明路,還能順便為工廠謀些便利。
陳家明正同張興旺打聽縣裡情況時,張興旺面上閃過古怪,只道,「縣長人挺好的。」
「你們見了就知道了。」
宋滿冬生了好奇之心,不過還是照舊準備了禮物,是他們從南方帶回來的茶葉。
不論這位縣長的年紀、性別如何,送茶葉都是不會出大錯的。
他們帶著規劃書,在秘書的帶領下,上樓走進縣長辦公室。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金色?看的人不自覺又多瞧了幾眼,才發現那是裙擺上繡著的金線。
再看自己身上的藍布棉襖,頓覺她們之間的差距。
陳家明也同樣,穿的可是她們聽都沒聽過的羽絨服,說是鴨絨做的,但叫她們想破頭也想不出穿起來是什麼感覺。
陸陸續續有人心生退意,幾人對視著,正要開口。
姚娉婷手一抬,推著她們跟上,「走走走,別想那麼多。」
「這兩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好好考試,一兩頓飯,不用放在心上。將來啊,這對你們來說都是小事兒。」
11日下午。
最後一場考試結束,宋滿冬跟姚娉婷她們一起吃過晚飯,就要分別了。
她跟陳家明今晚的火車離開。
食品廠今年交到了棗花手裡。
王喜娟有衝勁,平男勇敢,但這承載著河東大隊乃至東風公社希望的工廠,安安穩穩比一切都重要。
老馬雖然也在撥亂反正後離開了,但賀新雲還在,她離開之前,李師傅也到了他們食品廠。
加上新吸納進來的師傅們,至少未來幾年是沒問題的。
至於再往後如何,就看棗花她們能不能穩住局面了。
宋滿冬沒回去看,也不打算去。
從託付出去那一刻開始,就跟她無關了。
她再插手太多可不是什麼好事。
眼下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她跟陳家明籌劃的新事業正在起步。
南方政策寬鬆,有些地方已經開了市集,個人攤販也能光明正大的出來售賣。
陳家明聞風而動,打算過去闖蕩一番。
宋滿冬仔細問過情況後,便決定同他一起離開。
從前呆在東風公社,是綜合了各方面的考量,覺得這裡合適,也是因為這裡有許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大家一起奮鬥。
可到公社到底是公社,有其局限性,再想擴大便難了。
而大家也都在努力準備離開的事情,她們終究是要散的。
她們在沿海以待輾轉半年,最終選定了浙江一個小縣城,雙雙走特聘進了食品廠。
白天上班,晚上和周末便繼續深入了解這邊的情況。
到了六月,一切準備妥當,只欠東風了。
這陣醞釀已久的風吹來的時候卻十分輕柔,即便如此,還是有許多人不敢行動,怕藏在這背後的是陰謀詭計。
不過宋滿冬和陳家明不在此列。
他們為這一天準備多時,雖然招人手時有些波折,但因他們兩個都是熟面孔,還是招攬到了人。
之後的事情比預想中還要順利。
僅僅一年,她們的新工廠便達到了東風公社食品廠的規模。
因為臨海,宋滿冬主做的是海鮮,銷往內陸,銷售地的關係正是陳家明打通的。
小魚乾、烤蝦和各類乾貝,再到烤魚片,種類固之後,宋滿冬便開始控制規模了。
想做大就不能操之過急,擴張階段最主要的還是抓質量,正巧耐心她有的是。
足足在這個階段聽了一年多,直到新政策國有企業公轉私的消息放出來,宋滿冬當即決定承包下縣城的食品廠,更名鮮味食品廠,將原工廠的工人遷了過來。
這是同陳家明一起定下的名字,既指海鮮,又表新鮮。
新鮮的食材撈上來,到入廠加工,不過兩個小時。
鮮味食品廠穩定之後,陳家明本能清閒下來,但他卻是閒不住的人,到處亂逛還想尋點兒事做,無奈附近正崛起的東西都不是他擅長的領域,只好作罷。
過了冬,宋滿冬才問起他,要不要賣火腿腸?
「這還用問?」陳家明恨不得立馬動起來。
宋滿冬站起來,「先去把機器拿下吧。」
火腿腸從幾年前就已經有了,據陳家明的調研,在大城市裡頗受歡迎,供不應求,而大隊上的人雖買不起,但嘗過的都十分喜歡。
但他們一直沒碰過。
蓋因豬肉實施嚴格的調控分配,他們自己買回來一些弄了吃沒問題,但買不到能做成火腿後售賣的量。
這次既然要做,就奔著大的來。
宋滿冬先同到陳家明廣州訂了機器,又買了回懷安縣的車票。
有鮮味食品廠的例子在前,宋滿冬知道他們工廠一旦運轉,擴張起來有多快,所以這次的準備也格外用心。
可量這麼大的生豬,宋滿冬不放心從別處採買,想來想去,還是得回去請一個人。
說服張興旺做養豬場後,宋滿冬便同陳家明到縣裡辦手續。
工廠定址懷安縣,主要還是為了運輸方便。
要做這事,就少不得拜訪政府的人。
如今辦廠倒是不必同政府合作,但他們從政府過了明路,還能順便為工廠謀些便利。
陳家明正同張興旺打聽縣裡情況時,張興旺面上閃過古怪,只道,「縣長人挺好的。」
「你們見了就知道了。」
宋滿冬生了好奇之心,不過還是照舊準備了禮物,是他們從南方帶回來的茶葉。
不論這位縣長的年紀、性別如何,送茶葉都是不會出大錯的。
他們帶著規劃書,在秘書的帶領下,上樓走進縣長辦公室。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