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頁
去家裡採訪是必須的。
不過這會天色也晚了,大家也沒急著趕夜路回去,約定第二天一早再去村里。
第二日一早,顧知朝坐上了記者的車,陪著他們一塊回到了上河村。
顧知朝原本以為依著李桂英的性子,無論是他考上青大還是有記者來採訪的事情肯定會宣揚的整個村子都知道。
但是事實是,李桂英沒說,不僅她沒說,還不許家裡人出去說。
原因很簡單,顧知朝當時只說了可能,沒有說一定。
萬一記者沒來,李桂英不介意自己丟臉,但是卻不允許顧知朝丟了臉面。
八卦多舌如李桂英,在面對顧知朝這件事情上,卻能能夠控制住自己,足以可見她對顧知朝有多重視了。
「怎麼這麼多車來啊?」
「這什麼人啊?」
「顧知朝在車上呢!」
「知朝,這都什麼人啊,怎麼來咱們村了?」
……
村子裡很少見到車輛,劉宏斌以前騎摩托車過來都能引起不少人圍觀,如今一連開了好幾輛小轎車,說是全村人轟動都不為過。
這會是冬天,村里沒啥活,村人們幾乎都在家裡貓冬,休養秋收時的身體。
如今見著這種大場面,八卦一點的都圍過來打聽情況。
「我們是人民日報的記者,顧知朝同學是咱們省的省狀元,還被青大錄取了,所以我們過來採訪培養出狀元的村子。」
記者對於村人態度都很和善,主動停下車,拿出了記者證,給大家看。
還有攝像拿著攝像頭在村頭拍了幾張照片。
記者這個消息如同核彈一般在上河村瞬間爆炸了。
村子裡不要說出一個大學生,就是出個考上師範類學校的中專生,那都可以說是山窩裡飛出個金鳳凰了。
更別提現在直接出了個省狀元,而且還被頂尖學校的錄取。
如果不是現在打倒封建迷信,大家都想要說一句文曲星下凡了。
村人們蹦走相告,顧知朝領著記者走到顧家的功夫,整個村子的人都聽到了消息,往顧家這邊來了。
顧家知道有記者上門,昨天就開始打掃衛生迎接了。
不過當村人報信得知真的上門了,顧家上下又都開始緊張了起來,著急忙慌地去門口迎接。
第二百六十四章 完結
等到顧知朝一行人到顧家的時候,顧家大門口已經圍了一大波人。
羅建強匆匆趕了過來維持秩序,這才給領導和記者他們讓出了一條路。
「這大河村民風淳樸,鄉親們都很熱情嘛!」
「不愧是培養出了省狀元的村子。」
幾位領導被堵了也不惱,見著羅建強神態有些慌張,反而還寬慰了他幾句。
「爺爺奶奶,這是鄭校長,這位是林縣長……」
顧知朝給彼此雙方介紹,這次來的領導除了縣裡的,還有省會裡的市委書記。
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報社的記者。
李桂英哪裡見過這種大場面,也不知道該怎麼應對,好在顧建國之前去縣城裡拜訪劉振偉,在劉家也見過不少領導。
至少安縣的這位林縣長他就見過,也說過話。
因而這會還能維持幾分鎮定。
只是顧建國畢竟只是個老實本分的莊稼漢,沒讀過幾天書,也不會說話,和領導打了個招呼,也就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顧建國和李桂英畢竟是長輩,幾位領導並沒有擺什麼官架子,對二老十分尊敬,主動問好,也知道兩人不太會應對這種場面,將話接過去了。
「爺爺奶奶,咱們上家坐著說話吧。」
顧知朝等他們寒暄了一遍,主動開口提醒道。
沒有讓人站在家門口說話的道理,這不是待客之禮。
「對對對,上家坐!」
顧建國反應過來,連忙領著人進屋去了。
一群人這才進入了院子。
雖然說主角們都進去了,但是看熱鬧的村民們卻沒有散,一個個還是圍在門口,豎著耳朵聽裡面的談話。
村里難得發生這樣的事情,也難得有這麼多「大人物」過來,更別提還是關乎省狀元的事情,大家哪裡願意離開。
今天這事是好事,顧家也不怕人往外傳,因而也沒關上院門,大家願意聽就聽。
一群人進入了堂屋裡面落座。
領導們只關心了老人的身體,問了幾句顧知朝小時候的事情,後面就基本都是幾位記者在說話了。
這年頭記者的地位是很高的,他們的身份也很受人尊重,面對記者的採訪,再高的領導也只能全力配合。
記者們提問可就比領導們要更加全面了,顧家三代祖上三代的成分,家裡的姐妹情況,顧知朝自小讀書的情況等等。
山坳裡面飛出個金鳳凰。
這可是個大新聞。
他們可是接了任務,想要挖出顧知朝讀書厲害的秘密,看看是否能夠批量培養出這樣的天才來。
這年頭這種情況非常正常。
就比如安縣肉聯廠,裡面有先進經驗,就會上報到省里,讓省里其他肉聯廠都學習先進經驗,最後再在全國推廣開。
國內如今意圖開放,國家準備往前發展,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
顧知朝這樣的天才,自然是多多益善了。
不過這會天色也晚了,大家也沒急著趕夜路回去,約定第二天一早再去村里。
第二日一早,顧知朝坐上了記者的車,陪著他們一塊回到了上河村。
顧知朝原本以為依著李桂英的性子,無論是他考上青大還是有記者來採訪的事情肯定會宣揚的整個村子都知道。
但是事實是,李桂英沒說,不僅她沒說,還不許家裡人出去說。
原因很簡單,顧知朝當時只說了可能,沒有說一定。
萬一記者沒來,李桂英不介意自己丟臉,但是卻不允許顧知朝丟了臉面。
八卦多舌如李桂英,在面對顧知朝這件事情上,卻能能夠控制住自己,足以可見她對顧知朝有多重視了。
「怎麼這麼多車來啊?」
「這什麼人啊?」
「顧知朝在車上呢!」
「知朝,這都什麼人啊,怎麼來咱們村了?」
……
村子裡很少見到車輛,劉宏斌以前騎摩托車過來都能引起不少人圍觀,如今一連開了好幾輛小轎車,說是全村人轟動都不為過。
這會是冬天,村里沒啥活,村人們幾乎都在家裡貓冬,休養秋收時的身體。
如今見著這種大場面,八卦一點的都圍過來打聽情況。
「我們是人民日報的記者,顧知朝同學是咱們省的省狀元,還被青大錄取了,所以我們過來採訪培養出狀元的村子。」
記者對於村人態度都很和善,主動停下車,拿出了記者證,給大家看。
還有攝像拿著攝像頭在村頭拍了幾張照片。
記者這個消息如同核彈一般在上河村瞬間爆炸了。
村子裡不要說出一個大學生,就是出個考上師範類學校的中專生,那都可以說是山窩裡飛出個金鳳凰了。
更別提現在直接出了個省狀元,而且還被頂尖學校的錄取。
如果不是現在打倒封建迷信,大家都想要說一句文曲星下凡了。
村人們蹦走相告,顧知朝領著記者走到顧家的功夫,整個村子的人都聽到了消息,往顧家這邊來了。
顧家知道有記者上門,昨天就開始打掃衛生迎接了。
不過當村人報信得知真的上門了,顧家上下又都開始緊張了起來,著急忙慌地去門口迎接。
第二百六十四章 完結
等到顧知朝一行人到顧家的時候,顧家大門口已經圍了一大波人。
羅建強匆匆趕了過來維持秩序,這才給領導和記者他們讓出了一條路。
「這大河村民風淳樸,鄉親們都很熱情嘛!」
「不愧是培養出了省狀元的村子。」
幾位領導被堵了也不惱,見著羅建強神態有些慌張,反而還寬慰了他幾句。
「爺爺奶奶,這是鄭校長,這位是林縣長……」
顧知朝給彼此雙方介紹,這次來的領導除了縣裡的,還有省會裡的市委書記。
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報社的記者。
李桂英哪裡見過這種大場面,也不知道該怎麼應對,好在顧建國之前去縣城裡拜訪劉振偉,在劉家也見過不少領導。
至少安縣的這位林縣長他就見過,也說過話。
因而這會還能維持幾分鎮定。
只是顧建國畢竟只是個老實本分的莊稼漢,沒讀過幾天書,也不會說話,和領導打了個招呼,也就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顧建國和李桂英畢竟是長輩,幾位領導並沒有擺什麼官架子,對二老十分尊敬,主動問好,也知道兩人不太會應對這種場面,將話接過去了。
「爺爺奶奶,咱們上家坐著說話吧。」
顧知朝等他們寒暄了一遍,主動開口提醒道。
沒有讓人站在家門口說話的道理,這不是待客之禮。
「對對對,上家坐!」
顧建國反應過來,連忙領著人進屋去了。
一群人這才進入了院子。
雖然說主角們都進去了,但是看熱鬧的村民們卻沒有散,一個個還是圍在門口,豎著耳朵聽裡面的談話。
村里難得發生這樣的事情,也難得有這麼多「大人物」過來,更別提還是關乎省狀元的事情,大家哪裡願意離開。
今天這事是好事,顧家也不怕人往外傳,因而也沒關上院門,大家願意聽就聽。
一群人進入了堂屋裡面落座。
領導們只關心了老人的身體,問了幾句顧知朝小時候的事情,後面就基本都是幾位記者在說話了。
這年頭記者的地位是很高的,他們的身份也很受人尊重,面對記者的採訪,再高的領導也只能全力配合。
記者們提問可就比領導們要更加全面了,顧家三代祖上三代的成分,家裡的姐妹情況,顧知朝自小讀書的情況等等。
山坳裡面飛出個金鳳凰。
這可是個大新聞。
他們可是接了任務,想要挖出顧知朝讀書厲害的秘密,看看是否能夠批量培養出這樣的天才來。
這年頭這種情況非常正常。
就比如安縣肉聯廠,裡面有先進經驗,就會上報到省里,讓省里其他肉聯廠都學習先進經驗,最後再在全國推廣開。
國內如今意圖開放,國家準備往前發展,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
顧知朝這樣的天才,自然是多多益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