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頁
宋硯眼睫微動。
秦老太太又一陣劇烈的咳嗽,喉嚨里發出呼隆呼隆卡痰時的可怕聲響。
宋硯握住她瘦弱的肩膀,俯身在她背上輕拍著為她順氣。這響動驚動了外面的人,宋津第一個沖了進來,一把將他揮開,大喊著讓太醫進來,回身又抖著聲音喚:「娘,娘!」
太醫們提箱而入,要為秦老太太施針診脈。針還未取出,剛才挺著上半身努力喘氣的老人身子突然僵直不動了,又慢慢軟倒在了宋津的懷裡,抓著他手臂的手也漸漸垂下。
宋津愣愣地看半晌,太醫拿過那只枯瘦的手,過會兒垂首道:「侯爺,您節哀……」
方氏噗通跪下,悲啼道:「娘啊——」
所有人都跪下了,哭聲蓋過了一切聲音。
宋硯感覺到柳箏扶住了他的手臂,他握緊了她的手,帶她轉身往外走。
眼前昏昏沉沉,心尖一陣絞痛。有一瞬間他忘記怎麼呼吸了,再緩過神時,面前莫名多了一灘血。箏箏抱著他說了好多話,他一個字都沒聽清。腦海里只有祖母那句字音模糊的話:
「阿墨,祖母知錯了」。
宋硯想到很小很小,大概他還不會說話的時候,祖母就喚他阿墨了。很小很小,大概他還睡在搖籃里的時候,祖母就會每夜拍著他的背溫聲哄他睡覺了。
後來他會說話了,也會走路了,祖母常牽著他的手,在這好像一望望不到頭的院子裡走啊走,走啊走。
他是他,她是她。從他讀書認字起,從他明白了自己是如何在這世上降生的時候起,他便知道,他與祖母定要勢不兩立。
她說她知錯了,她要認什麼錯?她到底要懺悔什麼?
她說她有幾句話要對阿墨說,除這句外,剩下的呢?
她還要對阿墨說什麼?
她怎麼不說了。
宋硯撐起身,握著柳箏的手,一步步朝外走,走出了這個哭聲震天的院子,走出了這個小時候總覺得怎麼也走不出去的國公府。
他腦海里有許多畫面在翻騰,破碎,重組。他想到那天馬車在西街巷停下時,看到的那長長一串送葬的隊伍,隊伍前有一口黑重的棺槨。紙錢往天上一撒,像雪一樣,被高亢的嗩吶聲催著落地。
他想到有一個風雨交加的夜裡,他做了噩夢,抽噎著去尋祖母。那時他話還說不清,會把祖母喊成祖祖。他摟著祖母的脖子,喊祖祖不要死。他小時候很怕她會死掉。
祖母板著臉,說男孩子怎麼可以因為打雷哭鼻子。她訓斥他,但最後還是把他摟在了懷裡,給他餵糖吃。
祖母真的死了。
秦老太太的喪葬禮在隔日舉行,前去弔唁的人擠滿了國公府。這消息在京城內很快傳開,又很快被人忘記。
宋硯抱著柳箏坐在搖椅里,手摸著她的頭髮,就這樣坐了一整天,一句話也沒說。
柳箏從他懷裡睡著又醒來,下去吃了飯又上來,晚些時端著一碟剛熱過的流心桂花糕來了,問他吃不吃。
宋硯不想吃,聽柳箏一邊吃一邊跟他說話,她身上香香的,嗓音聽起來甜甜的,懷抱那麼溫暖,在她身邊好安心啊。後來他困了,被她扶著去了帳內躺下。箏箏又悄悄趁他睡著玩他了,把他的頭髮攏到臉上,又給呼呼地吹開。
宋硯第一天沒吃飯,柳箏還沒怎麼當回事,第二天還不吃飯,她擔心起來,到第三天的時候,她都恨不得直接把飯灌進他嘴裡了。那日在國公府他嘔出一灘血來,別說她了,就是過路的人瞧見了都驚得直叫。請大夫來看,說他肝氣鬱結,且是長年累月郁著,極其傷身。
柳箏問他為什麼不吃飯,他只答得上一句不想吃。人不想吃飯,多半是因為心情不好。柳箏知道他在為什麼而心情不好。
愛憎向來難以分明,濃烈的恨裡面往往夾雜著說不清道不明的其他情感,不是一個恨字能概括的。
她想安慰他,但一切安慰都是蒼白的。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人總愛用思考絞殺自己,而宋硯尤善此道。
他那日對她說,他好像已經死了,不知哪日死的,大概是已用思考的本能把自己剖得塊塊分明,毫無生機了。太善於審視自己,有時候等於在殺死自己。
柳箏親自給他熬了一盅雞湯,撇了油花給他喝。宋硯看出了她的良苦用心,無法拒絕,一連喝了兩碗。
至少他現在不會說什麼想死不想死的話了,柳箏倒不怕他真做出什麼傻事。
等過不久進了十月,天就要真正冷起來了。王初翠乾脆連粥都不賣了,不是她想偷懶,是這京城的天也忒冷,她年紀大了,真怕把自己凍壞了,那可不值當。她每天睡到天亮才起,起來吃過早食就坐在院子裡或去蔡嫂家做針線、縫被褥。
柳箏想哄哄宋硯,就抱著針線籃上樓跟他坐在一處,說要給他做個漂亮的髮帶。
宋硯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她看,連她垂落在頰邊的頭髮絲他都能欣賞半天。柳箏想繡幾片柳葉的,剛繡出個形就感覺自己實在不是幹這活計的料,眼睛都酸痛酸痛的了。她不想勉強自己,丟開髮帶,反而去衣櫃裡找了件自己的小衣丟給他:「給我繡個兔子吧。」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秦老太太又一陣劇烈的咳嗽,喉嚨里發出呼隆呼隆卡痰時的可怕聲響。
宋硯握住她瘦弱的肩膀,俯身在她背上輕拍著為她順氣。這響動驚動了外面的人,宋津第一個沖了進來,一把將他揮開,大喊著讓太醫進來,回身又抖著聲音喚:「娘,娘!」
太醫們提箱而入,要為秦老太太施針診脈。針還未取出,剛才挺著上半身努力喘氣的老人身子突然僵直不動了,又慢慢軟倒在了宋津的懷裡,抓著他手臂的手也漸漸垂下。
宋津愣愣地看半晌,太醫拿過那只枯瘦的手,過會兒垂首道:「侯爺,您節哀……」
方氏噗通跪下,悲啼道:「娘啊——」
所有人都跪下了,哭聲蓋過了一切聲音。
宋硯感覺到柳箏扶住了他的手臂,他握緊了她的手,帶她轉身往外走。
眼前昏昏沉沉,心尖一陣絞痛。有一瞬間他忘記怎麼呼吸了,再緩過神時,面前莫名多了一灘血。箏箏抱著他說了好多話,他一個字都沒聽清。腦海里只有祖母那句字音模糊的話:
「阿墨,祖母知錯了」。
宋硯想到很小很小,大概他還不會說話的時候,祖母就喚他阿墨了。很小很小,大概他還睡在搖籃里的時候,祖母就會每夜拍著他的背溫聲哄他睡覺了。
後來他會說話了,也會走路了,祖母常牽著他的手,在這好像一望望不到頭的院子裡走啊走,走啊走。
他是他,她是她。從他讀書認字起,從他明白了自己是如何在這世上降生的時候起,他便知道,他與祖母定要勢不兩立。
她說她知錯了,她要認什麼錯?她到底要懺悔什麼?
她說她有幾句話要對阿墨說,除這句外,剩下的呢?
她還要對阿墨說什麼?
她怎麼不說了。
宋硯撐起身,握著柳箏的手,一步步朝外走,走出了這個哭聲震天的院子,走出了這個小時候總覺得怎麼也走不出去的國公府。
他腦海里有許多畫面在翻騰,破碎,重組。他想到那天馬車在西街巷停下時,看到的那長長一串送葬的隊伍,隊伍前有一口黑重的棺槨。紙錢往天上一撒,像雪一樣,被高亢的嗩吶聲催著落地。
他想到有一個風雨交加的夜裡,他做了噩夢,抽噎著去尋祖母。那時他話還說不清,會把祖母喊成祖祖。他摟著祖母的脖子,喊祖祖不要死。他小時候很怕她會死掉。
祖母板著臉,說男孩子怎麼可以因為打雷哭鼻子。她訓斥他,但最後還是把他摟在了懷裡,給他餵糖吃。
祖母真的死了。
秦老太太的喪葬禮在隔日舉行,前去弔唁的人擠滿了國公府。這消息在京城內很快傳開,又很快被人忘記。
宋硯抱著柳箏坐在搖椅里,手摸著她的頭髮,就這樣坐了一整天,一句話也沒說。
柳箏從他懷裡睡著又醒來,下去吃了飯又上來,晚些時端著一碟剛熱過的流心桂花糕來了,問他吃不吃。
宋硯不想吃,聽柳箏一邊吃一邊跟他說話,她身上香香的,嗓音聽起來甜甜的,懷抱那麼溫暖,在她身邊好安心啊。後來他困了,被她扶著去了帳內躺下。箏箏又悄悄趁他睡著玩他了,把他的頭髮攏到臉上,又給呼呼地吹開。
宋硯第一天沒吃飯,柳箏還沒怎麼當回事,第二天還不吃飯,她擔心起來,到第三天的時候,她都恨不得直接把飯灌進他嘴裡了。那日在國公府他嘔出一灘血來,別說她了,就是過路的人瞧見了都驚得直叫。請大夫來看,說他肝氣鬱結,且是長年累月郁著,極其傷身。
柳箏問他為什麼不吃飯,他只答得上一句不想吃。人不想吃飯,多半是因為心情不好。柳箏知道他在為什麼而心情不好。
愛憎向來難以分明,濃烈的恨裡面往往夾雜著說不清道不明的其他情感,不是一個恨字能概括的。
她想安慰他,但一切安慰都是蒼白的。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人總愛用思考絞殺自己,而宋硯尤善此道。
他那日對她說,他好像已經死了,不知哪日死的,大概是已用思考的本能把自己剖得塊塊分明,毫無生機了。太善於審視自己,有時候等於在殺死自己。
柳箏親自給他熬了一盅雞湯,撇了油花給他喝。宋硯看出了她的良苦用心,無法拒絕,一連喝了兩碗。
至少他現在不會說什麼想死不想死的話了,柳箏倒不怕他真做出什麼傻事。
等過不久進了十月,天就要真正冷起來了。王初翠乾脆連粥都不賣了,不是她想偷懶,是這京城的天也忒冷,她年紀大了,真怕把自己凍壞了,那可不值當。她每天睡到天亮才起,起來吃過早食就坐在院子裡或去蔡嫂家做針線、縫被褥。
柳箏想哄哄宋硯,就抱著針線籃上樓跟他坐在一處,說要給他做個漂亮的髮帶。
宋硯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她看,連她垂落在頰邊的頭髮絲他都能欣賞半天。柳箏想繡幾片柳葉的,剛繡出個形就感覺自己實在不是幹這活計的料,眼睛都酸痛酸痛的了。她不想勉強自己,丟開髮帶,反而去衣櫃裡找了件自己的小衣丟給他:「給我繡個兔子吧。」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