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身側光禿禿的山脈愈發讓人心神不寧,但是沒有給他整理思緒的機會,「砰」地一聲拉開序幕,轟鳴聲突然接二連三地響起,漫天火箭如雨落下。
身下的馬匹頓時嘶鳴不已,甩著尾巴、踢踏著馬蹄想要躲避那些帶著火星的箭矢,十萬大軍頃刻間亂成一鍋粥。
他們來不及拂滅自己身上的火星子,先急著去安撫馬匹,然而動物對於火的恐懼不是那麼容易克服的,接連有人被躁動的馬匹從身上甩了下去,而迎接他們的下場往往只有一個……
混亂中,烏鞮嘶吼出聲,下令加速疾馳出去,不要在山谷地帶給敵人機會。
周圍聽到的人就隨他一起往外沖,但更多的人被混亂帶下馬,然後喪生於馬蹄之下。
一場混亂,他連對方的面都沒見到,他的大軍就已折損過半。
從谷口出來,正面又是一陣箭雨,烏鞮拎起旁邊的人作為掩護,悶頭向前衝去,他已經不舍望能回龍城了,但是至少他要活下去。
活下去,然後去找伊屠藉,他的手裡還有兵馬。
到時候,他們可以重整兵馬,再攻大周,以洗刷這次的慘敗!
他咬著牙,眼睛凸起,額上都是青筋,一手舉著人盾,一手握緊長刀,眼見就要衝至弓兵附近進行屠戮了,忽地,一批人馬橫向襲來阻隔了他的視線。
烏鞮還沒有發現,他沖的太快,已經與後面的大部隊脫節了。
燕景雲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當即帶人圍堵他,把他和身邊的幾個人與後方人馬隔開了。
遠處是火器轟炸,近處是短兵相接。
烏鞮近似瘋狂的沖了上來,燕景雲揮刀架住了他的刀刃。
烏鞮快速收回了手,繼而又是左突右進地猛攻,燕景雲謹慎地躲閃著,在對方的大開大合中尋找每一個機會。
在烏鞮又一次揚刀砍來時,燕景雲敏銳地捕捉到了他右側的一個空檔,遂提刀刺去,烏鞮身子後仰躲了過去,卻被餘威震離了手中的刀,燕景雲正準備趁勢攻之,卻聽到身後利刃破空而來的聲音,刀已出手,再收回已是來不及。
千鈞一髮之際,燕景雲無視面前的烏鞮臉上充滿惡意的笑,從容地從腰間抽出一把短刀,遊刃有餘地擋住了後方的利刃,然後,長刀刺入烏鞮的身體,讓他摔下了馬……
烏鞮被俘之後,其他的人亦不足為慮。
手下的人去清點損傷,查看戰俘人數了,燕景雲就在一旁看著那柄短刃久久不能移目,那是衛蓁給他打制的,雖說不是她親自動手的,但是她設計的……
不知道正旦能否趕得及回去……
-
烏鞮這邊是成功解決了,但伊屠藉那邊並不順利。
付佐虞接到燕景雲的指令後,當即帶人往西去了,路上有靈州的士兵為他指引方向。
一行人一路奔襲近三天兩夜,好不容易與楊漸沅匯合,追上了伊屠藉的大部隊,並且活抓了「伊屠藉」,卻被那人抓著衣襟求饒,說自己並不是左賢王。
原來,伊屠藉見事不好,路上就與人互換衣衫,只帶著自己的親信跑了。
付佐虞和楊漸沅委實盡力了,但落這麼個結果,也只能咬著牙嘆一句伊屠藉果真陰險。
燕景雲知道此事後,並未多言,只道:「清點俘虜,照實稟報陛下吧。」
-
轉眼又是一年臘八,照慣例,衛蓁前往城外施粥。
前日昨日下了整整兩天的大雪,到今天,地面上還積了厚厚的一層,人踩上去「嘎吱嘎吱」作響。
雖然天氣嚴寒,出行不易,可今天來粥棚的人委實不少。
這大概也與前幾日傳來的鎮北侯率兵奇襲匈奴王庭成功、匈奴大敗的消息有關,如今,茶樓里說書最熱鬧的段子就是講鎮北侯是如何領著一萬多騎兵與敵方六萬鐵騎交戰的,又是如何與右賢王烏鞮展開了一場何等驚心動魄的廝殺。
這些消息傳開之後,之前受戰爭影響心中惴惴不安窩在家中的人們又出門活動了,街上也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熱鬧勁,可不就人多起來了。
衛蓁到時,粥棚外已經排起了大長隊,崩管他們自己在家能不能熬,來這兒就是為了討個喜氣。
開始布粥後,棚內,五個舀粥人都不帶停的,各個面前都等著一長串人,衛蓁也在布粥的人里,不過每過一會兒就有人來替換他們,讓他們去暖暖手再來。
時間不知不覺到了下午,粥桶都換了幾遭,後頭排隊的人也少些了,衛蓁重復著舀粥的動作,偶爾會在間隙將手攥緊妄圖留住偷偷溜走的溫度。
在她又一次把手攥住又放開,復握上長柄勺準備布粥時,忽有一隻大手握住她的手,接過她手中的長勺,另塞了一隻暖爐到她手中。
「我來吧,你去暖暖。」
她抬眼望去,一時竟有些恍然。
「你怎麼突然回來了,匈奴那邊的事了了?」
燕景雲一邊布粥,一邊溫聲回答她:「沒,但後續的事情有人接手了。」
這個「有人」指得自是付佐虞,還是那句話,想攬軍功,自然得忙起來。
衛蓁捧著小暖爐,覺得自己的手又暖起來了。
身下的馬匹頓時嘶鳴不已,甩著尾巴、踢踏著馬蹄想要躲避那些帶著火星的箭矢,十萬大軍頃刻間亂成一鍋粥。
他們來不及拂滅自己身上的火星子,先急著去安撫馬匹,然而動物對於火的恐懼不是那麼容易克服的,接連有人被躁動的馬匹從身上甩了下去,而迎接他們的下場往往只有一個……
混亂中,烏鞮嘶吼出聲,下令加速疾馳出去,不要在山谷地帶給敵人機會。
周圍聽到的人就隨他一起往外沖,但更多的人被混亂帶下馬,然後喪生於馬蹄之下。
一場混亂,他連對方的面都沒見到,他的大軍就已折損過半。
從谷口出來,正面又是一陣箭雨,烏鞮拎起旁邊的人作為掩護,悶頭向前衝去,他已經不舍望能回龍城了,但是至少他要活下去。
活下去,然後去找伊屠藉,他的手裡還有兵馬。
到時候,他們可以重整兵馬,再攻大周,以洗刷這次的慘敗!
他咬著牙,眼睛凸起,額上都是青筋,一手舉著人盾,一手握緊長刀,眼見就要衝至弓兵附近進行屠戮了,忽地,一批人馬橫向襲來阻隔了他的視線。
烏鞮還沒有發現,他沖的太快,已經與後面的大部隊脫節了。
燕景雲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當即帶人圍堵他,把他和身邊的幾個人與後方人馬隔開了。
遠處是火器轟炸,近處是短兵相接。
烏鞮近似瘋狂的沖了上來,燕景雲揮刀架住了他的刀刃。
烏鞮快速收回了手,繼而又是左突右進地猛攻,燕景雲謹慎地躲閃著,在對方的大開大合中尋找每一個機會。
在烏鞮又一次揚刀砍來時,燕景雲敏銳地捕捉到了他右側的一個空檔,遂提刀刺去,烏鞮身子後仰躲了過去,卻被餘威震離了手中的刀,燕景雲正準備趁勢攻之,卻聽到身後利刃破空而來的聲音,刀已出手,再收回已是來不及。
千鈞一髮之際,燕景雲無視面前的烏鞮臉上充滿惡意的笑,從容地從腰間抽出一把短刀,遊刃有餘地擋住了後方的利刃,然後,長刀刺入烏鞮的身體,讓他摔下了馬……
烏鞮被俘之後,其他的人亦不足為慮。
手下的人去清點損傷,查看戰俘人數了,燕景雲就在一旁看著那柄短刃久久不能移目,那是衛蓁給他打制的,雖說不是她親自動手的,但是她設計的……
不知道正旦能否趕得及回去……
-
烏鞮這邊是成功解決了,但伊屠藉那邊並不順利。
付佐虞接到燕景雲的指令後,當即帶人往西去了,路上有靈州的士兵為他指引方向。
一行人一路奔襲近三天兩夜,好不容易與楊漸沅匯合,追上了伊屠藉的大部隊,並且活抓了「伊屠藉」,卻被那人抓著衣襟求饒,說自己並不是左賢王。
原來,伊屠藉見事不好,路上就與人互換衣衫,只帶著自己的親信跑了。
付佐虞和楊漸沅委實盡力了,但落這麼個結果,也只能咬著牙嘆一句伊屠藉果真陰險。
燕景雲知道此事後,並未多言,只道:「清點俘虜,照實稟報陛下吧。」
-
轉眼又是一年臘八,照慣例,衛蓁前往城外施粥。
前日昨日下了整整兩天的大雪,到今天,地面上還積了厚厚的一層,人踩上去「嘎吱嘎吱」作響。
雖然天氣嚴寒,出行不易,可今天來粥棚的人委實不少。
這大概也與前幾日傳來的鎮北侯率兵奇襲匈奴王庭成功、匈奴大敗的消息有關,如今,茶樓里說書最熱鬧的段子就是講鎮北侯是如何領著一萬多騎兵與敵方六萬鐵騎交戰的,又是如何與右賢王烏鞮展開了一場何等驚心動魄的廝殺。
這些消息傳開之後,之前受戰爭影響心中惴惴不安窩在家中的人們又出門活動了,街上也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熱鬧勁,可不就人多起來了。
衛蓁到時,粥棚外已經排起了大長隊,崩管他們自己在家能不能熬,來這兒就是為了討個喜氣。
開始布粥後,棚內,五個舀粥人都不帶停的,各個面前都等著一長串人,衛蓁也在布粥的人里,不過每過一會兒就有人來替換他們,讓他們去暖暖手再來。
時間不知不覺到了下午,粥桶都換了幾遭,後頭排隊的人也少些了,衛蓁重復著舀粥的動作,偶爾會在間隙將手攥緊妄圖留住偷偷溜走的溫度。
在她又一次把手攥住又放開,復握上長柄勺準備布粥時,忽有一隻大手握住她的手,接過她手中的長勺,另塞了一隻暖爐到她手中。
「我來吧,你去暖暖。」
她抬眼望去,一時竟有些恍然。
「你怎麼突然回來了,匈奴那邊的事了了?」
燕景雲一邊布粥,一邊溫聲回答她:「沒,但後續的事情有人接手了。」
這個「有人」指得自是付佐虞,還是那句話,想攬軍功,自然得忙起來。
衛蓁捧著小暖爐,覺得自己的手又暖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