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須卜攣帶領剩下的人乞降,連呼連衍都被用毯子裹著抬了出來,以表誠意。
燕景雲銀甲染血,更添三分凌冽,他踏過刻著「天子單于,與天無極,千秋萬歲」的瓦當走過須卜攣一行人的身邊,視線都沒偏移一下,揚手讓人去找援軍的統領過來解決。
援軍統領付佐虞是新皇衛槙的人,最該知道他對待匈奴的想法,交由他再好不過。
燕景雲還趕著派人送口信給靈州那邊。
在他的刻意放水下,伊屠藉攻破了靈州周邊的幾座要塞,烏鞮也拿下了一座塞城,這些戰果足以讓他們留在西北不願撤兵了。
可既然如今龍城被已經攻破了,再拖住那倆人已無大用,靈州之圍自然要解。
而且一定要速戰速決,剛才的亂戰中,很難說有沒有人趁亂跑去報信的,他這邊也得動作快些,至於北地郡內的釘子,也可以一併收拾了。
當晚,送信的人快馬加鞭趕赴靈州。
十一月二十六日,被圍近一個月的靈州似有突圍的跡象,在最近的城鎮停留的運糧隊捕捉到這一點後,時刻關注其動向,準備隨時裡應外合,他們手裡有一些程休留下的火器可以派上用場。
期間,亦有人從草原趕到了左右賢王處。
燕景雲的猜測沒錯,那天晚上確實有人趁亂逃出來報信了。
對於龍城被破的消息,右賢王烏鞮的反應是頃刻回援,儘管他手下的人一再勸他,此時回援已經來不及了。而且,據送信的人說,燕軍手裡有一種可以發出雷鳴的武器,威力非常,他們難以應對。
但是,對於烏鞮而言,他更信任自己手中的騎兵。他帶出來近十萬騎兵,幾乎未有折損,面對剛剛大戰過的燕軍,未嘗沒有一戰之力。
而在左賢王伊屠藉一邊,他聽聞這個消息後沉思良久,暫時沒有說出自己的想法,只是讓人緊盯靈州的動靜,另外給烏鞮送去了口信,問他是否要聯手。
然而,烏鞮手裡的兵力要比伊屠藉多兩萬,他又向來瞧不上伊屠藉的作風,對著來送信的使者奚落了一番就把他趕走了,繼而,就自己帶著大軍往龍城方向去了。
使者如實回稟了伊屠藉,他痛罵烏鞮「是個蠢貨」,但是並沒有什麼實際作用,緊接著,就是靈州似有突圍跡象的消息傳來。
伊屠藉已經感覺到不妙了,結合前因後果一分析,這很明顯就是燕景雲的計謀,他們中計了!也只有烏鞮那個沒腦子的還會去送死。
回龍城是行不通的,左賢王部業已覆滅,留在西北塞城也是個死,一旦燕景雲與靈州的兵馬對他進行前後合圍,他的下場已定。
如今,只能往西逃了,他的手裡還有八萬兵馬,西域諸國沒有能與之一戰的,到了那裡,他照樣可以擁有自己的地盤人手。
思定,伊屠藉不再猶豫,當即宣布拔營啟程,果斷放棄了占領的幾座邊塞。
大軍出發,聲勢不小,初時靈州方面還在懷疑伊屠藉是不是在裝裝樣子,可是對方撤的毫不猶豫,於是靈州馬上派了人遠遠地隱匿身形墜在後面,查看其動向。
兩人的動靜很快被傳至燕景雲處,他大致聽過,立即做出了決定。
「我帶著人去堵烏鞮,讓付佐虞帶人去追伊屠藉,他往西域去了,通知楊漸沅那邊注意,準備合圍。」
如今的情況很明顯,對方分兵了,他們要追求最大戰果,自然也要分兵。
至於為何要選擇付佐虞其人……
從看到衛槙派來的援軍統領是付佐虞那一刻起,他就對衛槙的想法有了些猜測。
為了把影響降到最小,衛槙不會選擇用強硬的手段削弱他手裡的兵權。即使衛槙不似老皇帝般專權,可燕家在西北的影響確實太大了,因而,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會放任的,哪怕目前衛槙對他還算信任。
所以,衛槙選擇的方法是換掉他手底下的人,降低他在軍中的統率力,這次之後,西北軍內的很多將領大概都要調任其他地方了,取而代之是衛槙的親信人手,就像楊漸沅被派往四方城那樣,逐漸換掉西北軍內他的人。
付佐虞就是下一個要被提攜的對象,既然如此,自然是要讓他多干點活,畢竟,軍功不是那麼容易拿的。
再者,付佐虞與楊漸沅都是衛槙的人,兩人合力追擊伊屠藉,功過都是他們自己內部的事了。
-
古爾班賽汗山脈,曾經的右賢王部,在外幾月,此時路過此處,烏鞮卻提不起絲毫懷念之情,只覺滿心的煩躁與擔憂。
他從西北邊塞啟程的同時就已經放出了好幾個人前去龍城方向打探消息,可那些人,沒有一個回來的,究竟是怕死逃跑了,還是……
倒是後方傳來消息,說伊屠藉跑去西域了。
那個膽小鬼,向來怕死怕地要命,一點兒風吹草動都能讓他像喪家之犬一樣,一點都不像是單于的種。這次等他烏鞮出手,救下龍城,左賢王之位總該換他來當了吧……
他本來應該是這樣想的,可是,越往回走,就越是心煩意亂。
這麼做到底是對的嗎?
他手裡有十萬騎兵,對上同樣數量的燕軍,都絕沒有怯戰的理由,可是……他在不安什麼呢?
燕景雲銀甲染血,更添三分凌冽,他踏過刻著「天子單于,與天無極,千秋萬歲」的瓦當走過須卜攣一行人的身邊,視線都沒偏移一下,揚手讓人去找援軍的統領過來解決。
援軍統領付佐虞是新皇衛槙的人,最該知道他對待匈奴的想法,交由他再好不過。
燕景雲還趕著派人送口信給靈州那邊。
在他的刻意放水下,伊屠藉攻破了靈州周邊的幾座要塞,烏鞮也拿下了一座塞城,這些戰果足以讓他們留在西北不願撤兵了。
可既然如今龍城被已經攻破了,再拖住那倆人已無大用,靈州之圍自然要解。
而且一定要速戰速決,剛才的亂戰中,很難說有沒有人趁亂跑去報信的,他這邊也得動作快些,至於北地郡內的釘子,也可以一併收拾了。
當晚,送信的人快馬加鞭趕赴靈州。
十一月二十六日,被圍近一個月的靈州似有突圍的跡象,在最近的城鎮停留的運糧隊捕捉到這一點後,時刻關注其動向,準備隨時裡應外合,他們手裡有一些程休留下的火器可以派上用場。
期間,亦有人從草原趕到了左右賢王處。
燕景雲的猜測沒錯,那天晚上確實有人趁亂逃出來報信了。
對於龍城被破的消息,右賢王烏鞮的反應是頃刻回援,儘管他手下的人一再勸他,此時回援已經來不及了。而且,據送信的人說,燕軍手裡有一種可以發出雷鳴的武器,威力非常,他們難以應對。
但是,對於烏鞮而言,他更信任自己手中的騎兵。他帶出來近十萬騎兵,幾乎未有折損,面對剛剛大戰過的燕軍,未嘗沒有一戰之力。
而在左賢王伊屠藉一邊,他聽聞這個消息後沉思良久,暫時沒有說出自己的想法,只是讓人緊盯靈州的動靜,另外給烏鞮送去了口信,問他是否要聯手。
然而,烏鞮手裡的兵力要比伊屠藉多兩萬,他又向來瞧不上伊屠藉的作風,對著來送信的使者奚落了一番就把他趕走了,繼而,就自己帶著大軍往龍城方向去了。
使者如實回稟了伊屠藉,他痛罵烏鞮「是個蠢貨」,但是並沒有什麼實際作用,緊接著,就是靈州似有突圍跡象的消息傳來。
伊屠藉已經感覺到不妙了,結合前因後果一分析,這很明顯就是燕景雲的計謀,他們中計了!也只有烏鞮那個沒腦子的還會去送死。
回龍城是行不通的,左賢王部業已覆滅,留在西北塞城也是個死,一旦燕景雲與靈州的兵馬對他進行前後合圍,他的下場已定。
如今,只能往西逃了,他的手裡還有八萬兵馬,西域諸國沒有能與之一戰的,到了那裡,他照樣可以擁有自己的地盤人手。
思定,伊屠藉不再猶豫,當即宣布拔營啟程,果斷放棄了占領的幾座邊塞。
大軍出發,聲勢不小,初時靈州方面還在懷疑伊屠藉是不是在裝裝樣子,可是對方撤的毫不猶豫,於是靈州馬上派了人遠遠地隱匿身形墜在後面,查看其動向。
兩人的動靜很快被傳至燕景雲處,他大致聽過,立即做出了決定。
「我帶著人去堵烏鞮,讓付佐虞帶人去追伊屠藉,他往西域去了,通知楊漸沅那邊注意,準備合圍。」
如今的情況很明顯,對方分兵了,他們要追求最大戰果,自然也要分兵。
至於為何要選擇付佐虞其人……
從看到衛槙派來的援軍統領是付佐虞那一刻起,他就對衛槙的想法有了些猜測。
為了把影響降到最小,衛槙不會選擇用強硬的手段削弱他手裡的兵權。即使衛槙不似老皇帝般專權,可燕家在西北的影響確實太大了,因而,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會放任的,哪怕目前衛槙對他還算信任。
所以,衛槙選擇的方法是換掉他手底下的人,降低他在軍中的統率力,這次之後,西北軍內的很多將領大概都要調任其他地方了,取而代之是衛槙的親信人手,就像楊漸沅被派往四方城那樣,逐漸換掉西北軍內他的人。
付佐虞就是下一個要被提攜的對象,既然如此,自然是要讓他多干點活,畢竟,軍功不是那麼容易拿的。
再者,付佐虞與楊漸沅都是衛槙的人,兩人合力追擊伊屠藉,功過都是他們自己內部的事了。
-
古爾班賽汗山脈,曾經的右賢王部,在外幾月,此時路過此處,烏鞮卻提不起絲毫懷念之情,只覺滿心的煩躁與擔憂。
他從西北邊塞啟程的同時就已經放出了好幾個人前去龍城方向打探消息,可那些人,沒有一個回來的,究竟是怕死逃跑了,還是……
倒是後方傳來消息,說伊屠藉跑去西域了。
那個膽小鬼,向來怕死怕地要命,一點兒風吹草動都能讓他像喪家之犬一樣,一點都不像是單于的種。這次等他烏鞮出手,救下龍城,左賢王之位總該換他來當了吧……
他本來應該是這樣想的,可是,越往回走,就越是心煩意亂。
這麼做到底是對的嗎?
他手裡有十萬騎兵,對上同樣數量的燕軍,都絕沒有怯戰的理由,可是……他在不安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