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頁
這也是小高王明明那麼多親女兒,卻偏要從宗室中尋找適齡女子下嫁的原因,他可不能讓女兒婚後受委屈,與別的女子並尊。
平素不關心是一回事,但到底還是自己的親骨肉。
在高涼城稍作休整,高澄即以冼英領四萬蕃兵隨自己進往廣州,而陳霸先在發給宇文泰一封封言辭越發急切的求援信外,也決定收縮兵力,與齊軍決戰。
由於冼英叛亂,高澄都已經快打到廣州城下了,此時再堵著嶺南通道也沒了意義,索性趁北齊四路大軍合兵前,先想辦法擊潰進犯廣州的高澄所部,或許能有戰機。
隨著陳霸先收縮兵力救援廣州,高季式、段韶、吳明徹三路大軍在南嶺群山之間遷延數月,終於在擊潰部分守軍後,走出了這片大山。
雖說三人掛念君上安危,得知陳霸先回援,段韶等人也想要加急趕路,支援高澄。
只是他們三人麾下多是步卒,又攻堅日久,將士疲憊,人力終有盡時,只得稍作休整。
與此同時,在得知高澄突入嶺南,深感唇亡齒寒的宇文泰再也顧不得楚州的威脅,領主力大軍南下,移駐雲貴高原,與斛律光對峙。
雙方時有衝突爆發,斛律光兵少,處於劣勢,就在西面防線舉步維艱的時候,宇文泰突然又撤軍了。
斛律光起初以為有詐,不敢鬆懈,只是派遣哨騎查探後,發現居然是真的退兵,而非詭計。
就在斛律光為此疑惑的時候,潛伏在蜀地的細作傳回情報,也道出了西魏退兵的真正原因:宇文泰病重。
高澄得知消息,不由喟然長嘆,今年是公元556年,也正是宇文泰殞命的年份。
第四百六十七章 託孤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宇文泰這場大病來得突然,病得嚴重。
在下達撤軍指令的同時,也命人迅速從楚州召回侄兒宇文護。
叔侄二人來不及等回到成都再見面,宇文護得信後直奔蜀南與宇文泰會合。
宇文護是宇文泰長兄宇文顥第三子,早些年一直是他為叔父管理家務,他將家宅治理得井然有序,深得宇文泰的信賴,近些年,更是時常委以軍國重任。
當宇文護趕到宇文泰行營的時候,這位在高澄最重視的敵人已經形如枯縞,不能下榻相迎。
「叔父!」
還未進帳,宇文護便急切呼喊道。
聽聞宇文泰病重的消息,他心急如焚。
宇文護十二歲喪父,由三叔宇文洛生、四叔宇文泰撫養長大,宇文洛生被爾朱榮殺死後,便一直跟隨在宇文泰的身邊,叔侄二人直到宇文泰隨賀拔岳入關才短暫分別。
「是薩保(宇文護)來了麼?」
病榻上的宇文泰聽見聲音,強打精神,問道。
宇文護越過眾人,跪在了宇文泰的榻前,緊緊握住了叔父艱難抬起的手,紅著眼眶道:
「是侄兒來了。」
宇文泰扯動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
「我總算等到你了!」
「叔父定能好起來。」
淚水從宇文護的臉頰滑落,他從未見過叔父這般虛弱的模樣。
宇文泰艱難地搖了搖頭,自己的身體,當然是自己最清楚,此前也找了許多醫者,都是回天乏術。
他不恐懼死亡,只是擔心後人守不住這份基業。
宇文泰屏退了一眾親信,只留了宇文護侍奉,他仔細叮囑道:
「薩保,你聽我說,我的兒子們年紀尚小,如今蜀中疲敝,外有強敵覬覦,內有居心叵測之人,這樣的局勢,不是他們能夠應對的,在我死後,國事盡付於你,你要用心輔佐陀羅尼(宇文覺),努力完成我的志向,收復關隴之地,討滅高氏。」
宇文泰的長子宇文毓生於其鎮守夏州期間,即公元534年,按理說如今也二十三了,無論如何也算不得年紀尚小。
可偏偏宇文泰另有一名嫡子。
元修之妹雖為高歡所劫,但宇文泰還是娶了元寶炬之妹為正妻,元氏為宇文泰誕下一名嫡子,即第三子宇文覺,時年僅十五歲。
宇文泰也考慮過廢嫡立長,只是長子宇文毓性格寬明仁厚,自小博覽群書的他若是在態勢均衡的情況下,做個守成之主綽綽有餘。
但正如宇文泰所言,如今的局勢並非宇文毓能夠應付,他這才將備受信賴的侄兒宇文護喚來身邊,臨終託孤,盼望他能夠盡心輔佐嫡子宇文覺。
宇文護得知宇文泰要將軍國大事盡數委於自己,他哭得淚流滿面,動容道:
「叔父托侄兒以大事,侄兒又怎敢懈怠,必以叔父志向為己願,扶保幼主,誅討高賊!」
宇文泰聞言,老懷大慰。
他並不知道的是,在另一個時空中,宇文護不願放棄權力,在宇文泰另外兩個外甥賀蘭祥、尉遲迥的幫持下,連殺宇文覺、宇文毓。
若非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即位後智誅權臣,這份家業只怕就得轉移到宇文護一脈傳承。
當天,宇文泰即召來軍中大小將領、以及眾心腹,當著眾人的面口述後事,以嫡子宇文覺繼承爵位,由宇文護代為執掌國政。
說罷,這位病入膏肓的梟雄將視線掃過在場眾人,他的身體已經垮了,但他的目光依舊銳利。
眾人無不俯首應命。
昭德九年(556年)二月十四,宇文泰在返回成都的途中病逝,時年五十歲。
平素不關心是一回事,但到底還是自己的親骨肉。
在高涼城稍作休整,高澄即以冼英領四萬蕃兵隨自己進往廣州,而陳霸先在發給宇文泰一封封言辭越發急切的求援信外,也決定收縮兵力,與齊軍決戰。
由於冼英叛亂,高澄都已經快打到廣州城下了,此時再堵著嶺南通道也沒了意義,索性趁北齊四路大軍合兵前,先想辦法擊潰進犯廣州的高澄所部,或許能有戰機。
隨著陳霸先收縮兵力救援廣州,高季式、段韶、吳明徹三路大軍在南嶺群山之間遷延數月,終於在擊潰部分守軍後,走出了這片大山。
雖說三人掛念君上安危,得知陳霸先回援,段韶等人也想要加急趕路,支援高澄。
只是他們三人麾下多是步卒,又攻堅日久,將士疲憊,人力終有盡時,只得稍作休整。
與此同時,在得知高澄突入嶺南,深感唇亡齒寒的宇文泰再也顧不得楚州的威脅,領主力大軍南下,移駐雲貴高原,與斛律光對峙。
雙方時有衝突爆發,斛律光兵少,處於劣勢,就在西面防線舉步維艱的時候,宇文泰突然又撤軍了。
斛律光起初以為有詐,不敢鬆懈,只是派遣哨騎查探後,發現居然是真的退兵,而非詭計。
就在斛律光為此疑惑的時候,潛伏在蜀地的細作傳回情報,也道出了西魏退兵的真正原因:宇文泰病重。
高澄得知消息,不由喟然長嘆,今年是公元556年,也正是宇文泰殞命的年份。
第四百六十七章 託孤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宇文泰這場大病來得突然,病得嚴重。
在下達撤軍指令的同時,也命人迅速從楚州召回侄兒宇文護。
叔侄二人來不及等回到成都再見面,宇文護得信後直奔蜀南與宇文泰會合。
宇文護是宇文泰長兄宇文顥第三子,早些年一直是他為叔父管理家務,他將家宅治理得井然有序,深得宇文泰的信賴,近些年,更是時常委以軍國重任。
當宇文護趕到宇文泰行營的時候,這位在高澄最重視的敵人已經形如枯縞,不能下榻相迎。
「叔父!」
還未進帳,宇文護便急切呼喊道。
聽聞宇文泰病重的消息,他心急如焚。
宇文護十二歲喪父,由三叔宇文洛生、四叔宇文泰撫養長大,宇文洛生被爾朱榮殺死後,便一直跟隨在宇文泰的身邊,叔侄二人直到宇文泰隨賀拔岳入關才短暫分別。
「是薩保(宇文護)來了麼?」
病榻上的宇文泰聽見聲音,強打精神,問道。
宇文護越過眾人,跪在了宇文泰的榻前,緊緊握住了叔父艱難抬起的手,紅著眼眶道:
「是侄兒來了。」
宇文泰扯動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
「我總算等到你了!」
「叔父定能好起來。」
淚水從宇文護的臉頰滑落,他從未見過叔父這般虛弱的模樣。
宇文泰艱難地搖了搖頭,自己的身體,當然是自己最清楚,此前也找了許多醫者,都是回天乏術。
他不恐懼死亡,只是擔心後人守不住這份基業。
宇文泰屏退了一眾親信,只留了宇文護侍奉,他仔細叮囑道:
「薩保,你聽我說,我的兒子們年紀尚小,如今蜀中疲敝,外有強敵覬覦,內有居心叵測之人,這樣的局勢,不是他們能夠應對的,在我死後,國事盡付於你,你要用心輔佐陀羅尼(宇文覺),努力完成我的志向,收復關隴之地,討滅高氏。」
宇文泰的長子宇文毓生於其鎮守夏州期間,即公元534年,按理說如今也二十三了,無論如何也算不得年紀尚小。
可偏偏宇文泰另有一名嫡子。
元修之妹雖為高歡所劫,但宇文泰還是娶了元寶炬之妹為正妻,元氏為宇文泰誕下一名嫡子,即第三子宇文覺,時年僅十五歲。
宇文泰也考慮過廢嫡立長,只是長子宇文毓性格寬明仁厚,自小博覽群書的他若是在態勢均衡的情況下,做個守成之主綽綽有餘。
但正如宇文泰所言,如今的局勢並非宇文毓能夠應付,他這才將備受信賴的侄兒宇文護喚來身邊,臨終託孤,盼望他能夠盡心輔佐嫡子宇文覺。
宇文護得知宇文泰要將軍國大事盡數委於自己,他哭得淚流滿面,動容道:
「叔父托侄兒以大事,侄兒又怎敢懈怠,必以叔父志向為己願,扶保幼主,誅討高賊!」
宇文泰聞言,老懷大慰。
他並不知道的是,在另一個時空中,宇文護不願放棄權力,在宇文泰另外兩個外甥賀蘭祥、尉遲迥的幫持下,連殺宇文覺、宇文毓。
若非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即位後智誅權臣,這份家業只怕就得轉移到宇文護一脈傳承。
當天,宇文泰即召來軍中大小將領、以及眾心腹,當著眾人的面口述後事,以嫡子宇文覺繼承爵位,由宇文護代為執掌國政。
說罷,這位病入膏肓的梟雄將視線掃過在場眾人,他的身體已經垮了,但他的目光依舊銳利。
眾人無不俯首應命。
昭德九年(556年)二月十四,宇文泰在返回成都的途中病逝,時年五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