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年的高家四兄弟,隨著高乾、高慎相繼去世,也只剩了高敖曹、高季式。

  以前或許還會羨慕他們高家兄弟之間真摯的感情,但如今也知道,各有各的緣法,強求不得。

  高敖曹已經年過五旬,高澄有心讓他與彭樂退居二線,不再輕易上戰場陷陣衝殺,如隨軍南巡,自然可以帶在身邊,憑他們過往的凶名震懾宵小。

  若是以老邁之軀,再與人性命相搏,要是不小心折了,對軍心士氣可是莫大的打擊,畢竟高敖曹與彭樂可是高澄金口玉言所贊,豬突豨勇的帝國雙璧。

  進得州城,高澄當先去了衡州總管府,不久高季式也趕了過來。

  高澄問及他平日裡是如何處置政務,高季式便把當初高澄頒行的《施政綱要》拿了出來,說是他平素不管政事,只按照冊子上所書,對幕僚府吏們提要求,自己則專心整軍備戰。

  小高王對此大加讚賞,專業的事就應該交給專業的人去辦,若是高季式在政務上事無巨細,都要插手,他反而要擔心衡州的內政要被攪得一團糟。

  高季式行軍打仗的本事,高澄從不懷疑,但要是讓他治理地方,只怕比高敖曹也好不到哪去。

  高澄大軍抵達衡州,與嶺南之地僅隔南嶺群峰,南陳關隘守將自是夜不能寐,在精神緊繃中度過了小半個月。

  小高王在此期間也沒閒著,時常讓麾下部分步騎往齊陳邊境耀武揚威,使得邊境局勢劍拔弩張。

  至於高澄自己,則以勞軍為由,將高季式府上珍藏的美酒都給搬了出來,送去了軍營。

  可把高季式心疼得很。

  送走了高澄,高季式回到自己府上,打開一處隱秘地窖。

  那裡頭還放了十幾壇佳釀,高季式不由慶幸道:

  「還好我早有準備,偷偷藏了一些。」

  第四百五十九章 愚忠

  臨近年末,高澄也終於抵達江南之行的最後一站,湘州。

  長沙城外,小高王望著巍峨的城牆,百感交集。

  這片土地,對於高澄這個身份來說,算是初來乍到,但在另一時空,卻是他讀書、奮鬥的第二故鄉。

  斛律光見他陷入遐想,並不明白高澄此時心中的惆悵,卻還是肅立在一旁,沒有打斷他的思緒。

  許久,高澄才收回了心神,長嘆道:

  「入城吧。」

  馬車緩緩而行,路面平整,並不顛簸。

  高澄坐在車廂里,閉目回憶著另一時空的人與事。

  道旁兩側有弓弩射向馬車,許多人在大喊;

  「殺高賊!誅獨夫!」

  馬車已經停下,高澄皺起了眉,他不明白自己怎麼就成了獨夫。

  但也只是疑惑而已,車廂外的紛擾並不能影響不到他,隨著一聲聲慘叫聲響起,喊殺聲也越來越弱,到頭來不過又是一次失敗的刺殺而已。

  堯師騎馬來到車前,稟告逆賊盡數伏誅,沒有來得及留下活口是因為有部分人見謀刺失敗,便以短刀自戕。

  「那就繼續走吧。」

  高澄意興闌珊道。

  掌權二十多年,又怎麼少得了仇人,那些被他打壓的士族,那些妄圖復國的遺民,甚至可能是自己同父同母的手足兄弟,太多人有理由殺他。

  事後自有聽望司追查,用不著小高王親自去查驗屍體。

  高澄落腳的地方是北梁宮城,即蕭綸以前的邵陵王府,在稱帝後,又擴建了一圈。

  才下馬車,斛律光便下跪請罪,高澄將他扶起,好言安撫。

  車駕出行,百姓圍觀,治安本就難以管理,湘州是江南之行的最後一站,假使是有心復國的梁人,必然在此孤注一擲,其餘與高澄有怨恨之人,也可能冒充梁人,打著復國的名義,行刺王殺駕之事。

  高澄牽起斛律光的手,與他一同入府。

  他百分百相信斛律光的忠誠,且不說二人自小相交的情誼,高澄若是出事,對斛律光有百害而無一利。

  進得正廳,讓其餘人自行安置,高澄又與斛律光商討起攻略楚州一事。

  自漢中入蜀的道路難走,從江漢西進也好不到哪去。

  不過斛律光此時心氣正高,得知高澄將撥付他五萬戰兵,也承諾,若是宇文泰沿長江東出,則必破其主力,若宇文泰由雲貴支援南陳,即拔楚州以獻高澄。

  「明月之勇,我素知之,明年之戰,固然緊要,但也不可在急切之下輕身赴險,宇文泰等人逆勢而為,長久不了,得楚州固然可喜,卻也比不得明月安危。」

  高澄與斛律光執手感慨道。

  他這番話其實也多半出自真心,這年頭,有本事的將帥不難找,但如斛律光這般能夠得到他完全信任的也只有段韶、高季式,真要是有了閃失,在軍事力量的調派上也是個難題。

  送走了斛律光,高澄命人帶來高洋、高演,沉聲問道:

  「此事可與你二人有關?」

  高洋、高演自是否定自己牽扯其中,畢竟二人伴駕多年,也知道高澄的謹慎不可能給到半點機會。

  得了二人答覆,高澄無疑鬆了口氣,也並未細究,只要不是他們犯蠢就好,他是真不想背上手足相殘的名頭。

  出得正廳,高洋、高演面色如常,他們心底清楚,這事本就與自己無關,也不害怕追查。

  高澄這個做大哥的防備他們不假,但也不會做出潑髒水冤殺的事情,真要是那樣的人,二人也活不到現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