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景德鎮只不過是拋磚引玉,各地都有瓷窯陸續開設,其餘手工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畢竟在小高王的屠刀下,士族既不敢貯藏貨幣,又不敢購買生活必需品,就只得往手工業的方向大撒幣。

  高澄此舉,變向刺激了手工業的發展,也是小高王樂於看到的。

  他將六個兒子悉數喚到身邊,懷抱著年紀最小的高孝珪,與高孝璋、高孝瑜、高孝琬、高孝瓘、高孝琮詳細解釋自己是如何穩定江南物價,為何逼迫士族購買手工業品。

  就連高孝琮都聽得認真,小時候頑劣不堪,但如今年紀也大了,雖說頑劣性子沒改,平素還是遊手好閒,卻也知道在父親面前得老實些。

  高澄這麼做,自然是想讓兒子們增進對經濟的了解,畢竟一國之君不懂經濟是極其危險的事情。

  一如既往,在讓他們五人各回尚書省時,還不忘交待讓他們在明日上交一篇策文,便是今日教導的體會,言明必須是他們自己的理解,不得假手於人。

  高孝琮在今年年初被封為燕王,被高澄踢去了禮部,沒錯,原本有兵部與禮部的空缺,但高澄可沒給他抓鬮的機會,直接指定了禮部。

  這小子,就該派去禮部好好學學什麼叫禮。

  命人將高孝珪送回陳氏寢宮,高澄在明光殿批閱完奏摺,見天色不早,便又微服出宮。

  他先是往宋欽道的家裡跑了一趟,看望了穆邪利與其母輕霄。

  母女二人因為此前高澄的來訪,徹底改變了命運,再未被人欺辱,輕霄臉上的疤痕也在全元起的治療下消失不見,恢復了原本的美麗模樣。

  只是宋欽道卻不碰她,顯然是誤會了高澄的想法。

  小高王於是找機會向宋欽道澄清,同時也告知宋欽道,莫要因為自己的緣故,寵妾滅妻,善待輕霄母女即可,無需多想。

  宋欽道之妻崔氏聞言,向高澄叩拜謝恩。

  小高王背宋氏夫婦送出府門,又彎下腰揉搓了穆黃花的小腦袋,才由堯師等人護衛著離開。

  來到諸王邸,也就是當初的渤海王府、齊王府,高澄並未急著進門,而是去往旁邊的院子。

  他來到密室,曾經的地道已經被填埋,封得嚴嚴實實,再也不可能有人經此與自己相會。

  強壓下往趙郡王府與那人見面的衝動,高澄這才回到諸王邸。

  諸王邸是高澄尚未成年的兄弟們的居所,如今隨著最年幼的高濟年滿十五歲成年,被賜予府邸,已經是人去樓空,只剩了奴僕婢女守著這座府邸。

  高澄在此居住了十餘年,主院裡的花花草草還是過去的模樣,自從高澄篡國稱帝,搬入宮城,主院便空置下來了,誰又敢搬進高澄的舊居。

  第四百五十三章 取士

  高澄整頓江南經濟的同時,宇文泰在蜀地亦有收穫。

  經過多年持之以恆的開拓,採用分化、安撫、挑唆內鬥等多種手段,蜀地的西魏政權終於收服雲貴高原上的爨人。

  所謂爨人,即後世彝族人,諸葛武侯征南蠻時採用以夷制夷的策略,爨人因此壯大。

  西魏在雲貴高原設置南寧州,正式納入其版圖,與陳霸先毗鄰。

  雙方面對高齊的軍事威脅,聯繫越發緊密,甚至達到了雙方邊界不駐軍設防的地步。

  彼此都明白,若不聯手,下場只有被執送洛陽,而這是陳霸先與宇文泰都不願見到的。

  不過此時高澄並未有南征的打算,他需要時間消化江東、江州、荊南三地。

  高澄雖然留用了江南大部分官員,但隨後而來的打擊貪腐,也讓許多人落馬,更多的蕭梁舊臣見狀,紛紛選擇歸鄉養老。

  北齊大量儲備官員被派往江南任職,高澄不得不再次下詔,將於昭德七年三月再開恩科選士,已經納入北齊體系的江南地區也在科舉範疇之中。

  江南並非沒有科舉的底子,梁武帝蕭衍就曾開設五經科考試,為寒門子弟開闢上升通道,只不過礙於蕭衍對士族的優待,九品中正制依然是主要的取士渠道。

  如今高澄吞併江南,九品中正制被廢除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這個時空,沒有侯景屠戮士族,卻也有吳明徹與柳仲禮代勞,其中區別是吳明徹與柳仲禮僅僅將矛頭對準士族,而與百姓無犯。

  但也都將士族殺得膽寒。

  殺狠了,殺怕了,科舉制在江南的推行自然也沒了阻礙。

  過往君主遷就士族,是因為需要他們參與統治,但江南士族也清楚,他們沒有資格與高澄討價還價,北方大興文教十餘年,且不說寒門之中多有人才,北方士族更不介意將南方同類排斥在統治階級以外。

  畢竟朝廷的官位一個蘿蔔一個坑,占一個少一個。

  高澄清楚,化解南北隔閡是與處理胡漢矛盾同等重要的事情。

  秦朝二世而亡,不僅在於其暴政以及軍國屬性,更為重要的是並未塑造其餘六國遺命的國家認同感。

  說到底,就是沒把六國之人當自己人看待,這樣的錯誤高澄可不會犯。

  當然,在給江南學子提供一展所學的機會同時,也必須維護北方士族的利益,不能寒了舊人的心。

  高澄甚至已經內定好了下一屆恩科京試中,各地錄取考生的數量,大致按照納入高氏統治的早晚排列。

  哪怕高澄在北方努力推廣教育,文教方面仍然落後於江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