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頁
但她要說的話,不是因為幼時口角,還是因為顧昭那日送的禮。
「爹,娘,」祝雁湖對父母央求道,「女兒想與太子殿下說兩句話。」
頭一回見祝雁湖對人熱絡,而且媒妁已定,祝北河和妻子對視一眼,允了。
顧昭第一次直面意中人,直到跟著祝雁湖到了小花園,他都沒想到會在祝府吃上鴻門宴呢。
祝雁湖看著太子似乎很溫柔的眉眼,避開視線,斬釘截鐵道:「你買的那些東西,證明你派人跟著我。為什麼?」
顧昭笑了。
首先,她跟顧昭你我相稱,和他爹娘一樣,就讓顧昭更是喜歡;其次,她是真的非常聰明。
「我並沒有派人跟著你。」
祝雁湖當然不信。
顧昭解釋說:「那支狼毫,是那日我在街上看見你,你在它面前踟躇了許久,所以知道你想要。」
「草蚱蜢是顏法古伯伯教我編的,那時天下未定,楚軍還是在秦州大營,我久未玩耍,已是生疏了。」
「其餘的,都是向祝府的買辦下人打聽出來的。不如此,我怎麼知道你喜歡什麼?怎麼送合你心意的東西?」
他一副分所應當的樣子,隱隱讓祝雁湖有些害怕,但他說起草蚱蜢時的神色,卻又令祝雁湖喜愛,混合起來,就讓祝雁湖不知該說什麼好。
「草蚱蜢,我很喜歡,」祝雁湖攥緊拳頭給自己鼓勁,「但是,你不需要買其他那些東西。」
顧昭疑惑道:「我喜歡你,自然要為你考慮周全,將你想要的都給你。何來的不需要?」
這話里的濃厚感情,讓祝雁湖不禁向後退了一步。
此時,她忽然記起顧昭的身世,他幼年喪母,不像自己有父母兄長,他是孤零零的長大,才格外重視陛下,所以自己盯著陛下看,他才那麼生氣吧。
這麼一想,祝雁湖就心軟了起來,但還是堅持道:「這天底下,沒有誰是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的。你這樣行事,簡直像是溺愛子女的父母,既是操心過頭,還會把人慣壞。這不是相處之道。」
明明陛下對太子並不嬌慣,顧昭是怎麼無師自通,習得了這一副操心家長的脾性?
她哪裡想得到,這恰恰是耳濡目染,父子相承。
這一刻,顧昭對自己的意中人,真是滿意到了極點。
他溫柔地笑了,應承道:「好。」
祝雁湖安心了,但此時她回想起自己說的話,不僅對太子你來我去,還那麼直白的,甚至被顧昭說了喜歡,就又有些不好意思。
「那,我,臣女,就先告退了。」祝雁湖屈膝一禮,就想跑。
顧昭卻道:「雁湖留步。」
被顧昭喊了名字,祝雁湖兩頰飛紅,卻強撐著冷靜:「殿下請講。」
「我方才,對著雁湖,想起一件舊事,不知雁湖記不記得。」
祝雁湖懸起了心,裝作不知:「不知殿下所言何事?」
然後她看到眉眼溫柔的太子,看著她,張口「噠」了一聲。
祝雁湖臉頰發燙,轉身就跑。
顧昭站在初夏驕陽下的祝家小花園裡,對著那個落荒而逃的身影,笑出了聲。
*
京城為太子即將大婚的消息雀躍著,宮中也為太子大婚忙得不可開交。
然而有人熱鬧有人愁。
這日,蘭延之託卓俊郎帶信,向陛下請假事喪。
蘭家祖父,於夢中盍然長逝。蘭家祖籍京城,故而蘭延之執意要讓祖父進京,既是讓祖父再回故土,也是在最後時刻多陪伴祖父。如今祖父亡故,他的墓修在錢塘父母墳邊,因此蘭延之意欲停靈後,扶棺回錢塘。
若不是知道祝北河的身體情況,蘭延之其實動了丁憂的念頭,儘管是祖父不是父母,本是不必丁憂,但蘭延之是祖父一手教養長大,怎麼能不痛徹心扉。如今大理寺根本離不得他,扶棺回錢塘已是極限。
狄其野聞訊前去弔唁,被蘭延之抱著失聲痛哭。
他悲傷過度,令狄其野不忍心推開他。
祖父是蘭延之所剩至親,是唯一一個家人,他們相依為命活在這世上,現在,祖父走了。
狄其野忽然想到,顧烈要他想的,是不是此情此景。
第137章 家務事
老友病重, 姜揚縱使心裡早有桿秤, 卻也是悲嗟不已, 他們相識甚早,從楚顧遺留之族步步並肩走上大楚朝的金鑾殿,其中兄弟感情, 自不必說。
何況姜揚自己也到了半百歲數,雖然身體康健,但身邊老友散的散、走的走, 心裡亦是難過。
忽又聽聞蘭延之祖父亡故, 只覺得事情都趕在了一遭,心底越發不是滋味, 這日和顏法古相約去祝府探望,路上說著說著, 竟落了男兒熱淚。
倒是最年長的顏法古看得最開,顏法古勸他說, 這人吶,聚散終有時,閻王殿裡有本帳, 誰都逃不過, 你也別這副樣子。讓北河看了不安生。
姜揚想想,也是,自己也有那麼一天,到時候去了地底下,再找祝北河喝酒就是。
於是祝府老兄弟三個相聚, 祝北河也開心,席間還不顧祝夫人的勸阻,喝了杯甜酒。
次日散朝進了政事堂,議完事後,顧烈知道他們昨日去瞧了祝北河,留下姜揚說話,問祝北河情況如何。
顧烈想算算日子,打算親自到祝府去一趟。
「爹,娘,」祝雁湖對父母央求道,「女兒想與太子殿下說兩句話。」
頭一回見祝雁湖對人熱絡,而且媒妁已定,祝北河和妻子對視一眼,允了。
顧昭第一次直面意中人,直到跟著祝雁湖到了小花園,他都沒想到會在祝府吃上鴻門宴呢。
祝雁湖看著太子似乎很溫柔的眉眼,避開視線,斬釘截鐵道:「你買的那些東西,證明你派人跟著我。為什麼?」
顧昭笑了。
首先,她跟顧昭你我相稱,和他爹娘一樣,就讓顧昭更是喜歡;其次,她是真的非常聰明。
「我並沒有派人跟著你。」
祝雁湖當然不信。
顧昭解釋說:「那支狼毫,是那日我在街上看見你,你在它面前踟躇了許久,所以知道你想要。」
「草蚱蜢是顏法古伯伯教我編的,那時天下未定,楚軍還是在秦州大營,我久未玩耍,已是生疏了。」
「其餘的,都是向祝府的買辦下人打聽出來的。不如此,我怎麼知道你喜歡什麼?怎麼送合你心意的東西?」
他一副分所應當的樣子,隱隱讓祝雁湖有些害怕,但他說起草蚱蜢時的神色,卻又令祝雁湖喜愛,混合起來,就讓祝雁湖不知該說什麼好。
「草蚱蜢,我很喜歡,」祝雁湖攥緊拳頭給自己鼓勁,「但是,你不需要買其他那些東西。」
顧昭疑惑道:「我喜歡你,自然要為你考慮周全,將你想要的都給你。何來的不需要?」
這話里的濃厚感情,讓祝雁湖不禁向後退了一步。
此時,她忽然記起顧昭的身世,他幼年喪母,不像自己有父母兄長,他是孤零零的長大,才格外重視陛下,所以自己盯著陛下看,他才那麼生氣吧。
這麼一想,祝雁湖就心軟了起來,但還是堅持道:「這天底下,沒有誰是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的。你這樣行事,簡直像是溺愛子女的父母,既是操心過頭,還會把人慣壞。這不是相處之道。」
明明陛下對太子並不嬌慣,顧昭是怎麼無師自通,習得了這一副操心家長的脾性?
她哪裡想得到,這恰恰是耳濡目染,父子相承。
這一刻,顧昭對自己的意中人,真是滿意到了極點。
他溫柔地笑了,應承道:「好。」
祝雁湖安心了,但此時她回想起自己說的話,不僅對太子你來我去,還那麼直白的,甚至被顧昭說了喜歡,就又有些不好意思。
「那,我,臣女,就先告退了。」祝雁湖屈膝一禮,就想跑。
顧昭卻道:「雁湖留步。」
被顧昭喊了名字,祝雁湖兩頰飛紅,卻強撐著冷靜:「殿下請講。」
「我方才,對著雁湖,想起一件舊事,不知雁湖記不記得。」
祝雁湖懸起了心,裝作不知:「不知殿下所言何事?」
然後她看到眉眼溫柔的太子,看著她,張口「噠」了一聲。
祝雁湖臉頰發燙,轉身就跑。
顧昭站在初夏驕陽下的祝家小花園裡,對著那個落荒而逃的身影,笑出了聲。
*
京城為太子即將大婚的消息雀躍著,宮中也為太子大婚忙得不可開交。
然而有人熱鬧有人愁。
這日,蘭延之託卓俊郎帶信,向陛下請假事喪。
蘭家祖父,於夢中盍然長逝。蘭家祖籍京城,故而蘭延之執意要讓祖父進京,既是讓祖父再回故土,也是在最後時刻多陪伴祖父。如今祖父亡故,他的墓修在錢塘父母墳邊,因此蘭延之意欲停靈後,扶棺回錢塘。
若不是知道祝北河的身體情況,蘭延之其實動了丁憂的念頭,儘管是祖父不是父母,本是不必丁憂,但蘭延之是祖父一手教養長大,怎麼能不痛徹心扉。如今大理寺根本離不得他,扶棺回錢塘已是極限。
狄其野聞訊前去弔唁,被蘭延之抱著失聲痛哭。
他悲傷過度,令狄其野不忍心推開他。
祖父是蘭延之所剩至親,是唯一一個家人,他們相依為命活在這世上,現在,祖父走了。
狄其野忽然想到,顧烈要他想的,是不是此情此景。
第137章 家務事
老友病重, 姜揚縱使心裡早有桿秤, 卻也是悲嗟不已, 他們相識甚早,從楚顧遺留之族步步並肩走上大楚朝的金鑾殿,其中兄弟感情, 自不必說。
何況姜揚自己也到了半百歲數,雖然身體康健,但身邊老友散的散、走的走, 心裡亦是難過。
忽又聽聞蘭延之祖父亡故, 只覺得事情都趕在了一遭,心底越發不是滋味, 這日和顏法古相約去祝府探望,路上說著說著, 竟落了男兒熱淚。
倒是最年長的顏法古看得最開,顏法古勸他說, 這人吶,聚散終有時,閻王殿裡有本帳, 誰都逃不過, 你也別這副樣子。讓北河看了不安生。
姜揚想想,也是,自己也有那麼一天,到時候去了地底下,再找祝北河喝酒就是。
於是祝府老兄弟三個相聚, 祝北河也開心,席間還不顧祝夫人的勸阻,喝了杯甜酒。
次日散朝進了政事堂,議完事後,顧烈知道他們昨日去瞧了祝北河,留下姜揚說話,問祝北河情況如何。
顧烈想算算日子,打算親自到祝府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