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頁
那些過著平安好日子的百姓,自然不會去搭理他,可那些無所事事又心懷憤恨的村中無賴、愚昧懵懂腦子執拗的村婦少年,被他的三寸不爛之舌一通遊說,竟也有半途加入的。
新任淮南道道台發覺事情不妙時,海通手底下信徒已達二三百人。甚至有了明確分工,將海通這個「明光福使」伺候得跟神佛也似。
海通將「善心娘娘」封為正宮,另有後宮十餘位娘娘,手下還有 「地劍將軍」「天星大臣」等等武將文臣。
這幫人趕起路來,有專人吹笛吹笙,所有人跟在海通大轎後五步一跪,口中大喊著「海通大師,慈悲普渡」「修佛不苦,海通升仙」等等口號,比戲班子還熱鬧。吸引百姓圍觀,看得人多,入套的也就越來越多。
新任淮南道道台知道此事處理必須決斷,他也是個能幹的,當機立斷請了青州都督府調兵,將這幫子人一網打盡。
外圍那些入戲不深的,畢竟只是愚昧而不痴傻,見了官兵就哭爹喊娘地投降了。核心那些被海通蠱惑得五迷三道的,尤其是那些「娘娘」「將軍」「大臣」,為了掩護海通逃走,竟也想和官兵硬碰硬,舉起鋤頭就往人的腦殼上砍,眼神中沒有絲毫人性。
結果最後一清算,走失百姓全數落網,唯獨漏了個海通。
新任淮南道道台把人和案子往青州知州的衙門裡一遞,青州知州本就因為袁斐瞎獻殷勤,生怕被扯下水,正是著急上火,一迭聲叫人趕緊抓人,青州上下全境搜捕。
海通並沒有外逃,他從山路回了淮南,甚至靠著信徒接應,混進了淮南道的大獄裡。
海通將那「善心娘娘」的頭活生生砍了下來,剝去皮肉,剩下血淋淋的一個頭蓋骨,說是佛祖顯靈,知道「善心娘娘」的冤屈,將「善心娘娘」在獄中點化為了血舍利。
他用這個血舍利招攬剩餘信眾,開創「通天佛意教」,讓信徒在淮南各地張貼成仙入教榜,領著一撥人,逃進深山老林去了。
這等妖邪禍害,竟然在眼皮子底下大張旗鼓地逃走,甚至有伺機東山再起的意思,且不說這人究竟是如何騙得如此多的百姓信任,就說淮南道衙門的底層人員混入了多少海通信徒,光是想想,就把淮南道道台嚇得夠嗆。
今天只是入獄行兇,下一回,不得要了他的小命?淮南道道台險些被嚇得辭官。
於是,等消息一層層報到顧烈的案頭,顧烈都要給這些人氣笑了。
打著佛道的旗號妖言惑眾,也不算什麼新鮮事,命案出了一樁還不夠,竟然在眼皮子底下出了第二樁,而且第二樁殺人還是用了如此惡意血_腥的手段。
死的不是個好人,那也罷了,問題是這種驚悚血案,消息不但沒有壓下去,還放任民間傳得沸沸揚揚,變相使百姓對這個海通好奇,等於白送給海通神化自身的材料。
這些人,拿大楚江山玩兒呢?
第135章 惻隱之心
袁斐是為了討好這位青州知州出的事, 就算青州知州沒有直接參與, 可遠房親戚出事, 既然求到了袁斐那裡,不可能沒有求到他那裡,他袖手旁觀, 也是心知肚明,逃不了一個瀆職之罪。
顧烈原本有心看看他如何補救,結果看著不堪大用, 既然幹不了, 那就別幹了。
顧烈下旨,讓錦衣近衛把青州知州也押進了京, 同時,火速點了新官上任。
青州知州換了人, 新官上任三把火。
新任青州知州一上台,就給淮南道道台撐了腰, 親自再度問青州都督府借兵,悄無聲息地派兵圍剿了海通一幫妖眾,將妖僧及連帶人等就地斬首, 埋入深山。
撐完腰, 就該打板子了。
新任青州知州責罵淮南道道台處置不力,責令肅清當地不正之風,督促以散播邪異的名義,將石頭廟眾僧遣散歸田,封門拆廟。
乾淨利落地把案子處理完, 青州知州最後還上摺子向顧烈請罪,說自己是擔憂妖僧蠱惑更多無知百姓,非常時期非常行事,難免有過厲不慈之嫌,請陛下恕罪。
這位青州知州,其父乃是剛剛告老歸田的翼州知州,當真是虎父無犬子。
顧烈點著摺子,贊了聲「好」。
狄其野全程都沒有摻合,當作沒聽見。
已經三司會審這麼大陣仗了,確實用不著他這個定國侯再去湊熱鬧。
何況,這一回吏部高層震盪,唯一倖存的獨苗是右侍郎敖一松,誰都知道那是他定國侯的人,狄其野不摻合,對自己對敖一松都好,免得落人口實。
再說,他還是不明白,顧烈到底想讓他明白什麼。
明明當初是顧烈千叮嚀萬囑咐,說有話一定要直說,結果現在是顧烈自己拐彎抹角繞彎子,狄其野生著氣,非常不樂意和他家陛下行周_公之禮。
於是顧烈近來干看著沒得吃,路過想親一口,都被他家將軍躲了,只能把一腔餓火全部都衝著這幫貪贓枉法之徒去。
*
三司審罷,定了初步審理意見,細細寫明了案件詳要,與所有罪狀卷宗一起,上交顧烈定奪。
次日早朝,顧烈著人將案犯全數押上奉天殿,當朝宣判,以儆效尤。
淮南道道台袁斐,為諂媚上司,包庇殺人案犯。按《大楚律》該判奪官歸田。然而,此案引發淮南當地妖僧惑眾,傳播邪異荼毒百姓,罪上加罪,判斬立決,抄家。
新任淮南道道台發覺事情不妙時,海通手底下信徒已達二三百人。甚至有了明確分工,將海通這個「明光福使」伺候得跟神佛也似。
海通將「善心娘娘」封為正宮,另有後宮十餘位娘娘,手下還有 「地劍將軍」「天星大臣」等等武將文臣。
這幫人趕起路來,有專人吹笛吹笙,所有人跟在海通大轎後五步一跪,口中大喊著「海通大師,慈悲普渡」「修佛不苦,海通升仙」等等口號,比戲班子還熱鬧。吸引百姓圍觀,看得人多,入套的也就越來越多。
新任淮南道道台知道此事處理必須決斷,他也是個能幹的,當機立斷請了青州都督府調兵,將這幫子人一網打盡。
外圍那些入戲不深的,畢竟只是愚昧而不痴傻,見了官兵就哭爹喊娘地投降了。核心那些被海通蠱惑得五迷三道的,尤其是那些「娘娘」「將軍」「大臣」,為了掩護海通逃走,竟也想和官兵硬碰硬,舉起鋤頭就往人的腦殼上砍,眼神中沒有絲毫人性。
結果最後一清算,走失百姓全數落網,唯獨漏了個海通。
新任淮南道道台把人和案子往青州知州的衙門裡一遞,青州知州本就因為袁斐瞎獻殷勤,生怕被扯下水,正是著急上火,一迭聲叫人趕緊抓人,青州上下全境搜捕。
海通並沒有外逃,他從山路回了淮南,甚至靠著信徒接應,混進了淮南道的大獄裡。
海通將那「善心娘娘」的頭活生生砍了下來,剝去皮肉,剩下血淋淋的一個頭蓋骨,說是佛祖顯靈,知道「善心娘娘」的冤屈,將「善心娘娘」在獄中點化為了血舍利。
他用這個血舍利招攬剩餘信眾,開創「通天佛意教」,讓信徒在淮南各地張貼成仙入教榜,領著一撥人,逃進深山老林去了。
這等妖邪禍害,竟然在眼皮子底下大張旗鼓地逃走,甚至有伺機東山再起的意思,且不說這人究竟是如何騙得如此多的百姓信任,就說淮南道衙門的底層人員混入了多少海通信徒,光是想想,就把淮南道道台嚇得夠嗆。
今天只是入獄行兇,下一回,不得要了他的小命?淮南道道台險些被嚇得辭官。
於是,等消息一層層報到顧烈的案頭,顧烈都要給這些人氣笑了。
打著佛道的旗號妖言惑眾,也不算什麼新鮮事,命案出了一樁還不夠,竟然在眼皮子底下出了第二樁,而且第二樁殺人還是用了如此惡意血_腥的手段。
死的不是個好人,那也罷了,問題是這種驚悚血案,消息不但沒有壓下去,還放任民間傳得沸沸揚揚,變相使百姓對這個海通好奇,等於白送給海通神化自身的材料。
這些人,拿大楚江山玩兒呢?
第135章 惻隱之心
袁斐是為了討好這位青州知州出的事, 就算青州知州沒有直接參與, 可遠房親戚出事, 既然求到了袁斐那裡,不可能沒有求到他那裡,他袖手旁觀, 也是心知肚明,逃不了一個瀆職之罪。
顧烈原本有心看看他如何補救,結果看著不堪大用, 既然幹不了, 那就別幹了。
顧烈下旨,讓錦衣近衛把青州知州也押進了京, 同時,火速點了新官上任。
青州知州換了人, 新官上任三把火。
新任青州知州一上台,就給淮南道道台撐了腰, 親自再度問青州都督府借兵,悄無聲息地派兵圍剿了海通一幫妖眾,將妖僧及連帶人等就地斬首, 埋入深山。
撐完腰, 就該打板子了。
新任青州知州責罵淮南道道台處置不力,責令肅清當地不正之風,督促以散播邪異的名義,將石頭廟眾僧遣散歸田,封門拆廟。
乾淨利落地把案子處理完, 青州知州最後還上摺子向顧烈請罪,說自己是擔憂妖僧蠱惑更多無知百姓,非常時期非常行事,難免有過厲不慈之嫌,請陛下恕罪。
這位青州知州,其父乃是剛剛告老歸田的翼州知州,當真是虎父無犬子。
顧烈點著摺子,贊了聲「好」。
狄其野全程都沒有摻合,當作沒聽見。
已經三司會審這麼大陣仗了,確實用不著他這個定國侯再去湊熱鬧。
何況,這一回吏部高層震盪,唯一倖存的獨苗是右侍郎敖一松,誰都知道那是他定國侯的人,狄其野不摻合,對自己對敖一松都好,免得落人口實。
再說,他還是不明白,顧烈到底想讓他明白什麼。
明明當初是顧烈千叮嚀萬囑咐,說有話一定要直說,結果現在是顧烈自己拐彎抹角繞彎子,狄其野生著氣,非常不樂意和他家陛下行周_公之禮。
於是顧烈近來干看著沒得吃,路過想親一口,都被他家將軍躲了,只能把一腔餓火全部都衝著這幫貪贓枉法之徒去。
*
三司審罷,定了初步審理意見,細細寫明了案件詳要,與所有罪狀卷宗一起,上交顧烈定奪。
次日早朝,顧烈著人將案犯全數押上奉天殿,當朝宣判,以儆效尤。
淮南道道台袁斐,為諂媚上司,包庇殺人案犯。按《大楚律》該判奪官歸田。然而,此案引發淮南當地妖僧惑眾,傳播邪異荼毒百姓,罪上加罪,判斬立決,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