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頁
蘭延之現在恨不得把《柳毅傳》倒背如流。
《柳毅傳》說的是洞庭龍女遠嫁涇川,受到夫君和公婆的虐待,書生柳毅路遇在荒野放羊的龍女,毅然冒險入洞庭龍宮為她求援。她的叔父錢塘君趕來營救,將龍女救回洞庭。幾番波折後,柳毅與龍女終成眷屬的故事。
其中,錢塘君是如何為侄女報仇的,只是用他回洞庭龍宮後短短几句問答,就寫得大快人心。
狄其野只提出這一節說:「錢塘君為侄女衝冠一怒,回歸洞庭龍宮。
洞庭君問:『所殺幾何?』
錢塘君答:「六十萬。』
洞庭君問:『傷稼乎?』
錢塘君答:『八百里。』
洞庭君問:『無情郎安在?』
錢塘君答:『食之矣。』*」
盛世傳奇下筆太狠,不過是短短三問三答,負心漢被吞龍腹,六十萬百姓喪生,八百里良田毀於一旦。快意恩仇,生靈塗炭。
狄其野看向蘭延之,問:「你怎麼看?」
蘭延之以前根本沒注意此段,這麼一聽,感覺以前讀了本假書,立刻皺眉道:「百姓何辜。」
狄其野笑了笑,是塊璞玉。
該雕琢這塊璞玉的,是顧烈。
「之後數月,我恐怕要長居宮中,不得空閒,」狄其野語氣和緩,比開始時親近了許多,邊說著邊站起身來,「這為官之道,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年輕人多看多聽多學,總是不錯的。」
他這話說得像個長輩,卻始終沒有承認是蘭延之長兄,而且長居宮中那句,蘭延之沒聽明白。但光是親近的語氣,就足以讓蘭延之眼眶一熱,百感交集。
狄其野看著蘭延之,並沒有推搪的意思,給出承諾道:「你若有疑難顧慮,或是想說些什麼,可書信於我,交由政事堂值事的近衛轉達就是。」
自己這個定國侯,在朝堂上可不一定是助力,究竟是靠近還是疏遠,狄其野從不強求。
蘭延之先是一喜,隨後又憂:「您為何不……出宮?」
他到底沒敢說出那個能字。
狄其野沒有答話,自顧自走了。
蘭延之陷入了苦思。
狄其野回到未央宮,果然見顧烈在小書房等著。
顧烈被狄其野似笑非笑的調侃眼神看得輕咳一聲,走進狄其野問:「如何?」
狄其野想了想,說:「根性不差,他能任個什麼職,看你怎麼用。先丟去大理寺、刑部或是御史檯曆練歷練,要麼,乾脆調去地方。只是,他去地方,怕是要栽大跟頭。」
「這麼說,你還是頗為看好,」顧烈學他挑眉,吃乾醋,「真有那麼好?」
狄其野笑笑:「怎麼不好?比他好的,身世不一定有這麼簡單;比他差的,性子不一定有這麼單純。你要是教導得好,他就是三四年後,朝堂上為數不多還會跟你對著幹的人。」
要開創盛世,明君掌權是必要條件。
顧烈樂意納諫,遇事也喜歡集思廣益,但顧烈的開明,和他如今在朝堂上說一不二的高度集權地位,並不矛盾。
這種不矛盾,是建立在顧烈時刻清醒自省的基礎上。
滿朝文武,就算家族牽扯複雜的那些,經過開朝這幾年的敲打和收權,絕不敢輕易挑戰顧烈的權威。
狄其野依然安居未央宮,狄其野的身世傳聞疑點頗多,無人敢置喙,就是明證。
而顧烈的高度權威,只會隨著盛世的建立越來越高,不可能再回落。
越往後去,顧烈越需要不同的聲音。
顧烈忍耐了半刻,終於還是把人抱在懷裡,低聲夸:「都說妻賢夫禍少,果然誠不我欺。」
狄其野一個白眼翻過去。
次日上朝,諸位大臣一一稟過事,丞相姜揚把五大書院如今書聲琅琅的場面說了說,顧烈欣慰不已,眾臣湊趣。
此事議罷,似乎可以散朝了,正要唱喏,卻見定國侯閒閒地站了出來。
「陛下,臣有事啟奏。」
昨夜狄其野根本沒提過一聲,顧烈不知他有何事要奏,奇道:「定國侯但講無妨。」
「臣虛領太子太傅一職,卻不夠盡心教導王子,深感慚愧,請陛下允臣罷朝半年,專心教導王子,兼靜思己過,修養身心。」
此言一出,群臣譁然。
定國侯如此權勢,居然願意遠離朝堂半年?而且定國侯這年紀輕輕的要靜思修養,讓他們這些半老不嫩的菜幫子怎麼辦?
他們不明白,顧烈心裡清楚,
「定國侯不必如此,」顧烈勉強笑道。
狄其野撩袍一跪:「請陛下成全。」
到底是誰成全誰?
……
「准奏。」
蘭延之恍然大悟,這就是昨日定國侯所說的「長居宮中」?可定國侯為何要這麼做?就算是暫避鋒芒,也沒有躲在未央宮避的道理。小蘭大人百思不得其解。
*
當夜的未央宮,很是沉默。
顧烈幾乎沉悶了一個晚上,也難得沒一直想把人抱著摟著,狄其野自得其樂地翻書,甚至一時興起,撥著顧烈的琴彈了幾聲棉花。
顧烈被他梆梆的琴聲逗笑,走到他身後,坐下攬著他:「想聽什麼?我給你彈。」
狄其野轉過身來,玩著顧烈的衣襟,挑眉道:「就彈個,『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柳毅傳》說的是洞庭龍女遠嫁涇川,受到夫君和公婆的虐待,書生柳毅路遇在荒野放羊的龍女,毅然冒險入洞庭龍宮為她求援。她的叔父錢塘君趕來營救,將龍女救回洞庭。幾番波折後,柳毅與龍女終成眷屬的故事。
其中,錢塘君是如何為侄女報仇的,只是用他回洞庭龍宮後短短几句問答,就寫得大快人心。
狄其野只提出這一節說:「錢塘君為侄女衝冠一怒,回歸洞庭龍宮。
洞庭君問:『所殺幾何?』
錢塘君答:「六十萬。』
洞庭君問:『傷稼乎?』
錢塘君答:『八百里。』
洞庭君問:『無情郎安在?』
錢塘君答:『食之矣。』*」
盛世傳奇下筆太狠,不過是短短三問三答,負心漢被吞龍腹,六十萬百姓喪生,八百里良田毀於一旦。快意恩仇,生靈塗炭。
狄其野看向蘭延之,問:「你怎麼看?」
蘭延之以前根本沒注意此段,這麼一聽,感覺以前讀了本假書,立刻皺眉道:「百姓何辜。」
狄其野笑了笑,是塊璞玉。
該雕琢這塊璞玉的,是顧烈。
「之後數月,我恐怕要長居宮中,不得空閒,」狄其野語氣和緩,比開始時親近了許多,邊說著邊站起身來,「這為官之道,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年輕人多看多聽多學,總是不錯的。」
他這話說得像個長輩,卻始終沒有承認是蘭延之長兄,而且長居宮中那句,蘭延之沒聽明白。但光是親近的語氣,就足以讓蘭延之眼眶一熱,百感交集。
狄其野看著蘭延之,並沒有推搪的意思,給出承諾道:「你若有疑難顧慮,或是想說些什麼,可書信於我,交由政事堂值事的近衛轉達就是。」
自己這個定國侯,在朝堂上可不一定是助力,究竟是靠近還是疏遠,狄其野從不強求。
蘭延之先是一喜,隨後又憂:「您為何不……出宮?」
他到底沒敢說出那個能字。
狄其野沒有答話,自顧自走了。
蘭延之陷入了苦思。
狄其野回到未央宮,果然見顧烈在小書房等著。
顧烈被狄其野似笑非笑的調侃眼神看得輕咳一聲,走進狄其野問:「如何?」
狄其野想了想,說:「根性不差,他能任個什麼職,看你怎麼用。先丟去大理寺、刑部或是御史檯曆練歷練,要麼,乾脆調去地方。只是,他去地方,怕是要栽大跟頭。」
「這麼說,你還是頗為看好,」顧烈學他挑眉,吃乾醋,「真有那麼好?」
狄其野笑笑:「怎麼不好?比他好的,身世不一定有這麼簡單;比他差的,性子不一定有這麼單純。你要是教導得好,他就是三四年後,朝堂上為數不多還會跟你對著幹的人。」
要開創盛世,明君掌權是必要條件。
顧烈樂意納諫,遇事也喜歡集思廣益,但顧烈的開明,和他如今在朝堂上說一不二的高度集權地位,並不矛盾。
這種不矛盾,是建立在顧烈時刻清醒自省的基礎上。
滿朝文武,就算家族牽扯複雜的那些,經過開朝這幾年的敲打和收權,絕不敢輕易挑戰顧烈的權威。
狄其野依然安居未央宮,狄其野的身世傳聞疑點頗多,無人敢置喙,就是明證。
而顧烈的高度權威,只會隨著盛世的建立越來越高,不可能再回落。
越往後去,顧烈越需要不同的聲音。
顧烈忍耐了半刻,終於還是把人抱在懷裡,低聲夸:「都說妻賢夫禍少,果然誠不我欺。」
狄其野一個白眼翻過去。
次日上朝,諸位大臣一一稟過事,丞相姜揚把五大書院如今書聲琅琅的場面說了說,顧烈欣慰不已,眾臣湊趣。
此事議罷,似乎可以散朝了,正要唱喏,卻見定國侯閒閒地站了出來。
「陛下,臣有事啟奏。」
昨夜狄其野根本沒提過一聲,顧烈不知他有何事要奏,奇道:「定國侯但講無妨。」
「臣虛領太子太傅一職,卻不夠盡心教導王子,深感慚愧,請陛下允臣罷朝半年,專心教導王子,兼靜思己過,修養身心。」
此言一出,群臣譁然。
定國侯如此權勢,居然願意遠離朝堂半年?而且定國侯這年紀輕輕的要靜思修養,讓他們這些半老不嫩的菜幫子怎麼辦?
他們不明白,顧烈心裡清楚,
「定國侯不必如此,」顧烈勉強笑道。
狄其野撩袍一跪:「請陛下成全。」
到底是誰成全誰?
……
「准奏。」
蘭延之恍然大悟,這就是昨日定國侯所說的「長居宮中」?可定國侯為何要這麼做?就算是暫避鋒芒,也沒有躲在未央宮避的道理。小蘭大人百思不得其解。
*
當夜的未央宮,很是沉默。
顧烈幾乎沉悶了一個晚上,也難得沒一直想把人抱著摟著,狄其野自得其樂地翻書,甚至一時興起,撥著顧烈的琴彈了幾聲棉花。
顧烈被他梆梆的琴聲逗笑,走到他身後,坐下攬著他:「想聽什麼?我給你彈。」
狄其野轉過身來,玩著顧烈的衣襟,挑眉道:「就彈個,『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